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太上感應篇圖說122:紊亂規模以敗人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經文:紊亂規模,以敗人功。

  【原文】

  堪笑狂夫妄意為,不循古法逞才思。

  後人若比前人勝,孔聖而今未足奇。

  注:規模,大而律令政教之所設施,小而一身一家之所措置,凡已成將成之局,皆是也。彼嫉人之功者,必巧計敗壞之,前人朝畫夕籌,考古證今,費多少心力,然後定為規模,乃欲敗其功,並規模而紊亂焉,其人可勝誅哉!

  案:前朝成坦道,小有才具,執傲任性。為郡守時,往往變亂前人之法,自以為能。郡臨洞庭湖,居諸屬上游。每當夏秋湖水泛漲,無處宣洩,下游諸邑常被淹沒。前太守相度地勢,開浚引河,以備宣洩。又建滾水壩,水小則水從壩上緩緩歸河,若陡遇暴水,則去壩使之分流。雖近河田畝微有損傷,然害小而利大也。成到任後,至壩上踏看良久,笑曰:“水直流則無阻,旁洩則易溢,是誰建此壩、開此河者,而使鄰河田畝屢被水患,百姓屢受饑溺,罪莫大焉!”乃起民夫,將壩與各處港汊,盡行堵塞,改建堤工,引河涸出,招民佃種,且立石碑以誇其功,名其堤曰“成功堤”。有教谕周見先谏曰:“不愆不忘,率由舊章。遵古法而過者,未之有也。前府畢力圖之,明公一朝去之,紊亂規模,倘遇暴漲,水無歸宿之地,民將為魚鱉矣。”成叱之曰:“爾何知,爾墓之木拱矣,勿復言!”周不敢再谏。是歲立秋後,霪雨四十余日。一夜暴風起,湖水大發,新堤開挖不及,下游諸邑人口、廬捨、牲畜漂沒無數,災民痛恨,改名曰“成規堤”,蓋作隱語以罵之。

  附:昔寰朔之役,楊業奉命進討。時賊正攻寰州,業與監軍王侁計曰:“我師一至,賊必悉眾以迎。公等伏兵石碣谷口,吾引賊至此,縱兵擊之,必獲大勝。”既戰,侁乃以賊為已遁,欲爭其功,引兵而去。業至不見一兵,遂被擒。倘非侁沮之,功已成矣。王侁後為業兵脔食,斯須而盡。(《感應篇集注》下同)

  牛僧孺與李德裕有隙,德裕為西川節度使。吐蕃將悉怛謀以維州降,德裕已據其城。奏上,百官請許之。僧孺獨曰:“御戎守信為上,宜以歸吐蕃。”上從之。執悉怛謀及從人送去,吐蕃誅之境上,極其慘酷。明年,西川監軍王踐言,入知樞密,數為上言,前之縛送悉怛謀以快虜心,絕後降,非計也。上大悔,遂罷僧孺。

  宋初營築京城,趙普欲方其城,太祖不以為然,自取筆塗之,以一幅紙作大圈,纡曲縱斜。旁批雲:“依此築。”時人以為不宜於觀美。及蔡京當國時,奏廣其規乃改而方之。靖康時,金粘罕來攻,至城下,有喜色曰:“是易攻也。”乃植炮於四隅,隨方而擊之。城上守兵不能立,竟失守。始悟太祖遠見,非趙普等所及,共恨蔡京父子誤國病民。後蔡氏盡殲無噍類。

  【譯文】

  注:所謂“規模”,從大的方面說是指律令政教的設置與施行,從小的方面說是指一身一家的行為方法,凡已定型或將要定型的東西,都可謂之“規模”。那些嫉妒別人功業的人,總會想方設法破壞。前人晝夜籌畫,援古證今,費了多少心血,然後才制定的“規模”,後人竟想要破壞他的功業,紊亂其規制模式,這樣的人殺了都有余辜。

  案:明朝有個成坦道,小有才華,為人固執傲慢任性。做郡守時,往往變亂前人的成法,自顯其能。該郡臨近洞庭湖,位置在所轄屬地的上游。每當夏秋之際,湖水暴漲泛濫,無處渲洩,下游各鄉邑常被淹沒。前任太守相度地勢,開挖引河,以備瀉洪。又建起滾水壩,水小的時候讓水從壩上緩緩流歸河中。若突遇大水,就去壩做分流。這些雖然近河田地微有一點損壞,但總體而言利大弊小。成坦道到任後,到壩上查看了一下,嘲笑說:“水直流則暢行無阻,旁瀉則容易泛濫。是誰建了這壩,開了這河,使鄰河田地屢遭水患,百姓受其災禍,罪過莫此為大。”於是,征發民工將滾水壩與各處港汊全部堵塞起來,建了湖堤,讓引河干涸,招民租種,並且還立了石碑以炫耀自己的功業,名其堤為“成功堤”。有個教谕叫周見先,勸告他說:“‘不衍不忘,率由舊章’,遵循古法而有過錯,是從未有的。前任長官費了很大力氣建立起來的,您一下子就毀了,紊亂規模,倘若遇到湖水暴漲,沒有洩洪的地方,這裡的老百姓就被水吞沒變成魚鱉了。”成坦道斥責他說:“你知道什麼?你都是快要進墳墓的人了,不要再說了。”周某不敢再勸。當年立秋後,陰雨連綿四十余天,一天夜裡暴風驟起,湖水大發,新築的堤來不及開挖,下游各鄉邑人口、房屋、牲畜被漂沒了無數。災民們痛恨他,就改堤名為“成規堤”,這是用諧音隱語咒罵他。

  附:宋朝的寰朔之戰時,楊業奉命進攻,當時遼兵正進攻寰州,楊業和監軍王侁商議:“我軍一到,賊兵必然整兵來迎戰,你等引兵埋伏在石碣谷口,我引誘敵人到此,你們縱兵出擊,定能大獲全勝。”開戰後,王侁認為遼兵已逃走,想要爭功,就引兵離開了。揚業到了石碣谷口,不見一兵一卒,不敵遼兵,就被生擒了。倘若不是王侁破壞,大功就告成。王侁後被楊業部下砍為肉泥,生吃而盡。

  牛僧孺和李德裕有矛盾。李德裕做西川節度使,吐蕃將領悉怛謀以維州來投降,李德裕已經占據了維州城,上表向皇帝請示,百官都請答應他。唯獨牛僧孺說:“對付戎敵應以守信為上策,應把悉怛謀送歸吐蕃。”皇上聽了他的話,就把悉怛謀和隨從送回吐蕃。吐蕃在邊境上就把他們殺了,極其慘酷。第二年,西川監軍王踐言回京任樞密使,幾次對皇上說上次綁送悉怛謀回去,遂了敵人的心願,也斷絕了歸降的路,這是個錯誤的決策。”皇上非常後悔,就罷了牛僧孺的相位。

  宋朝初年,營建京城,趙普要築方城。太祖不以為然,用一張紙畫了個大圈,迂曲歪斜,旁邊批示“依此築城”。當時人認為不美觀。到了蔡京當權時,奏請擴大規模,就改建成方城。靖康年間,金國元帥粘罕率兵來攻,到了城下,面露喜色說:“這容易攻打。”就在四個角上設置了大炮,隨便左右射擊城上。城上守兵沒躲處,最後失守。才領會到太祖的遠見,不是趙普等能及的,都恨蔡京父子誤國害民。後來蔡氏家人死無遺類。

 

上一篇: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捨下一切才是生命中真正的大法
下一篇:淨空法師:到底什麼是修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