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修行者都需要藉由努力、不懈怠地追尋真理,甚至於不錯過每一個當下所能掌握住的任何機會,否則就如同有機會手探骊珠,卻又失之交臂,或者手上擁有上等的好壺,如果沒有在今天使用,過了明天也許因為自己的不經意而跌落砸破。人世間的無常便是出離最好的良師,因此為了精進修學必須具備有三十七菩提支分中所強調的,心中一定要有志在必得,今生一定要解脫證悟的決心。因為要解脫的緣故,一定要避免昏沉、掉舉、散亂、和怠惰,同時要配合身口意、精神統一,如此才有辦法獲得專注觀修的功德,這便是三十七菩提分當中的四種神足。再進一步為了可以體悟到佛法的中心思想,對於佛法僧,無論在世俗八法中有遭遇到任何的橫逆與變化,始終都要堅信不移,同時於二六時中都要不忘失依照四正勤的方法和四念處的指引,不斷地啟發自己禅定的基礎,藉由禅定開啟潛在的佛性與般若智慧。如果都能夠依照這些基本理念和信條,亦步亦趨,無所畏懼,一步一腳印地去修持,最後不可否認地一定可以產生五種正面的修行能量,那便是對於佛陀所開示的一切法語都能夠深信不疑,無論一切時、一切地心中都有正確的觀念,不會受到內情外境一切邪見和負面力量的干擾,由於自己本身長年累月培養禅定的結果,因此已經具足有足夠的智慧判斷一切善法。
當我們尚未獲得智慧或證悟以前,經常會徘徊於人生的十字街頭,無從抉擇。大多數的人一生都是如此漂泊不定,隨著命運之神的擺弄,找尋不到通往解脫彼岸的方舟,這便是消極晦暗的人生思想。佛陀的睿智觀察所有的眾生習性,因此祂主張了七種覺知力,配合行使八種正道,目的是為了當我們對自己的是非道德標准,或者一切的行為方針,以及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不知道正確與否的時候,用來檢查自身和衡量有無失衡很重要的一個根據,那便是要用正確的方法讓自己在每一個當下都是了了分明。每個人的根器不同的緣故,所以也要有方法去找尋適合於自身的法門;一旦尋求確定後,在未證悟之前不允許自己稍有怠忽,從佛陀的禅定修持法門中一定可以獲得修持的喜悅和滿足。如此的同時身心會處於輕安,毫無遮蔽困惑,一片禅悅之中。對於一切如浪潮般永不停歇的煩惱,用不執著一切妄念的教法,不主動去追逐妄念,也不在意妄念何時會駕臨,這七種是初學佛在修學奢摩他和毗婆捨那很基本的方法。若要進一步專修讓妄念停息的方法,那就要進修十乘觀法,最後會得到寂照同時的感應。
佛陀為了祂的弟子和未來的眾生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有一定的標准作為一種依靠,所以祂給予了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這八種方法。這八種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巧妙的安排,例如正語是指要我們眾生相處的時候,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坦誠相見,不能不老實或欺騙他人,也不可以在背後說長道短;基於對人道的尊重,與人交談時無論情緒如何地高漲,也不要由自己的嘴中說出污穢不乾淨的話語;講話更不可以油腔滑調,誇口亂說,光是這點其中就蘊藏無限的奧妙。言為心生是遮掩不住內心的秘密,尤其當一個人有目的的時候,他是無法控制自己的兩片薄唇,一定要一吐為快。懂得善用口業的人,他會用柔語、愛語去安撫別人,同時也讓別人心生歡喜。言是人與人之間第一次的緣起,也是支持人與人之間維繫不中斷很重要的依據。從言語當中可以吐露出自己的心聲,其實也是在療癒自己的負面情緒和心裡的黑暗處。再用心一點的有心人士,可以用自己的嘴巴講出利益他人的言詞,甚至解救全世界。正確的言語更可以用巧妙的話術吸引廣大的群眾,讓他們進入佛法的修行行列之中,那更是不可思議的圓滿功德。其他佛陀所開示的另外七種正確的修行道路,也都是各自有它利益眾生的內涵。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簡單地介紹初學佛者所應了解和遵守的修行基點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