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了衣食住行和社會責任,在各行各業擔當扮演著各種角色,在繁忙中消耗和分割著自己的生命。但無論怎麼忙,每天吃飯和睡覺的時間總能擠出來,就像愛美的女孩子隨身帶著化妝鏡,隨時照照調整自己,把這種精神用在學佛的修行上就是回光返照。
回光返照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即便口裡不念,心可以回光返照。“南無”就是“回歸”的意思,“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因此我們的心是“無量光無量壽”。雖然我們身處在三維空間,心卻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束縛, 時時刻刻回光返照。回歸心靈的平靜,慢慢會發現生命從物質到精神、從內到外都是那麼奇妙。生命開始生起快樂了,乃至這種快樂增長到一定程度,連痛苦都會變成快樂,開始擁有享受痛苦的能力,這叫“法喜禅悅”。
修行人常常回光返照,保持正知正覺;不修行的人不知道回光返照,就“隨業流轉”,心靈會越來越弱小,越來越干枯。物質世界哪怕再豐富,但是心靈貧瘠,最後連幸福都承擔不了,快樂都會變成痛苦。可見同樣是衣食住行,修行和不修行生命最後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如果說“無量光無量壽”是我們心的本質,心的本質在佛身上已經開顯到極致。每一個生命都具有這樣的種子,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不僅人,狗、貓都有。在佛性的面前生命是平等的,人、豬、狗只是福報不一樣,就像穿了不同的衣服。佛教的生命觀是平等、慈悲和智慧的,只要好好護念,生命就可以如佛一般茁壯成長到圓滿。
“皈依”是學佛的第一步,證明我有信仰了,成為佛弟子了,以後明白“五戒”的道理,再受持“五戒”。這些基礎的都非常重要,先花幾年時間好好學教理,教理本身引發我們智慧,尋著教理去修習,這就是“經”。“經”者,“徑”也,就是“道路”,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人會越來越成熟。人都離不開飲食,學教理是佛弟子的法身慧命的“法乳”,法乳能滋養法身慧命,這些教理是我們的法身慧命的成長的資糧。
提升生命品質,解脫輪回,要靠自己下功夫。學習用覺性的光明照亮我們碎片化的生活,佛陀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摘自14年12月7日光明樓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