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賢宗法師 :你不能卸下來更多,就不能扛起來更多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每個人都要工作、學習,忙很多很多的事情。其實我一直持有一種觀點:我們這些活著的芸芸眾生其實都差不多,都是兩個肩膀抬一個腦袋,人和人最大的區別,只是解讀事物思維方式的不同,也就是我們對事物的理解、解讀不同,造成了千差萬別的結果。那我們怎樣擁有一雙與眾不同的眼睛或者說正確的思維來解讀我們的生活呢?

  同樣是人,有人過的很順暢,有人過的很滯澀,有人很幸福,有人很痛苦,有人如在天堂如沐春風,有人如在地獄如火煎熬,這一切的差別,取決於你對生活的解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把重塑這種解讀方式叫做修行。

  活在當下才有力量

  其實修行很簡單,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麼高深。我們每時每刻都可以是一種修行,現在聽課,也是一種修行,坐在這裡就要安心聽課,如果人坐在這裡,心裡老想著亂七八糟的事情,家裡菜買了沒有啊,衣服洗了沒有啊,孩子不聽話怎麼辦?……你想著這些問題,心就不能安住下來,身體坐在這裡,心游離在外,身心是剝離的狀態。長期處於剝離的狀態,最後就成了精神分裂。那麼,我們怎麼調整自己呢?剛才已經說了,工作就是工作,吃飯就是吃飯,聽課就是聽課,時時刻刻活在當下,安住當下。前幾天有本書很走紅,叫《活在當下的力量》,若能時刻活在當下,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因為活在當下才能安住當下,或者說安住當下才能活在當下,“安住”,即是一種定功,廣義地說,就是我們佛教所說的禅定,有禅定,一定有禅悅。

  所以只要你時時刻刻能安住當下、做好當下的事,這本身就是一種禅定,一種享受。所以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其實我們不需要那麼多知識把自己搞的暈頭轉向,有時候把一個字用好了,就會終身受益,正如你把“定”或“安住”,或“當下”這個詞學好了,整個人生都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如今有很多健康的理念,其實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當下”,好比說吃飯,你把飯在嘴裡慢慢咀嚼,整個胃都能感受到每一口食物,它會讓你很受用。睡覺的時候,為什麼有的人睡不好?因為他老想著白天的事,心有所系,有掛礙,不在當下,很疲憊了還睡不著。現在是春天了,我們走在路上,有沒有感覺到春天的氣息,觀察花有多美,葉有多嫩,空氣有多清新?……你的心是不是像春天一樣滋潤,像鮮花一樣綻放,像青草一樣生機勃勃?如果我們沒有感受到這個春天的美好,沒有一顆被春天喚醒的青春一般的心,我們就錯失了當下的美好。

  當我們沒有那顆感受春天美好的敏感的心,說明我們已經老了,哪怕你才15歲。當你的心死氣沉沉的時候,不管你有多大,已經步入老年。你以什麼樣的心來迎接春天,就說明你是個什麼樣的人。春天,會讓我們更喜樂,更美麗,更朝氣蓬勃,更富有活力。

  每時每刻去感受當下的狀態,你會發現生活中很多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我們的心糾結,是因為我們的心綁得緊緊的,沒有放下,一旦放下一切,感受當下,我們的心就打開了,心打開了,身體就很輕松,健康隨之而來。

  一個人臉上能出現淡淡的笑容,他的心一定是處於綻放的狀態,身心不二,互相影響。反過來,你的身體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肌肉是繃緊的,時間一久,身體自然發生變異,疾病誕生。所以要想身體健康,就要隨時隨地保持放松、喜樂的狀態,這就要求我們學會“調”,“調”,就是修行。

  怎麼調?學會轉換。人的一生會面臨很多問題,它不斷出現,我們要不斷接受它,快樂地處理它。任何問題,面對它、接受它、解決它、放下它,按這“四句真言”去實施一定沒錯。人活在世上很多東西你是逃不掉的,像健康、家庭、事業、人際關系等等,哪一樣你可以不去面對?老子說,吾之大患,為吾有身。我們有這個身體,就要住宿,要住宿就要買房子,要買房子就會和人攀比,人家住兩百平房子,你住一百平,心理自然不平衡。不僅僅住,衣食住行都是如此,你買十萬塊錢車子,人家買一百萬車子,你心理平衡嗎?你要買好房好車,就要去努力做事業,你去做事業,自然避免不了競爭。所以在比較和計較中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為你有這個身體。

  參生活得真知

  能經常參禅就能得到不一樣的收獲,你會發現以前不能解決的問題,糾結的問題,都能找到答案。譬如說企業,我以前給他們講,企業管理真正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一定是你這個老板按照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面對你的員工,面對你的市場,面對你的環境,面對你的資金,找到你自己最好的生存之道,找到你的核心,你的文化,你的理念。如何在自己的這種客觀狀態裡面去尋找自己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在什麼情況下誕生出來?我們很多人覺得別人的東西好,馬上就搬過來套在自己身上,去復制、去克隆,豈不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時代,就有不同的管理,沒辦法生搬硬套在你身上。最適合你的管理就是在你的那片土壤裡生長起來的,別人土地上的莊稼不一定適合長在你的田裡。

  我給大家說一個案例,以前我們桐鄉有個公司,本來做的不錯,那老板想在新的一年讓自己公司上個台階,所以就請了一個管理公司,駐扎在他們公司裡面,費用是120萬。整整在他們公司做了三個月,對他們公司的生產、銷售、人事等等全面進行梳理一遍,等3個月結束,這些人撤走了,120萬也付清,最後他們發現公司運行的並不順暢。又找他們來,弄了一段時間,但他們一走公司又陷入癱瘓,最後他們徹底放棄了,那一套方法只能束置高閣,他們還是用自己原來那一套東西。為什麼呢?這就告訴我們,人家所謂最好的管理模式,放在你這裡不一定適用。什麼土壤長什麼樹,你能適應那個氣候嗎?

  我也經常在思考一個概念:寺院是干什麼的?和尚是干什麼的?想,其實就是參。人在什麼狀態下參東西更加透徹?在定的狀態。定來自哪裡?來自戒。戒是什麼?今天我們在這裡聽課,主持人說大家把手機關掉或調成靜音,不要說話,不要打瞌睡,要怎樣怎樣,等等,這些就是戒律。他的這些要求是為了讓你靜下來,注意力集中,在聽課中得到更大的收獲。就像你開車的時候,不能打電話,不能聊天,不能胡思亂想,這是要你開車一心一意,否則會出危險,這就是戒。

  道理是一樣的,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擁有智慧,渴望能夠通達一切,渴望活在溫暖的家庭裡,渴望事業成功、身體健康,但我們所做的事情,卻往往破壞了心中想要的那個結果,是不是這樣?做的和心中想的不一樣,甚至背道而馳,所以你就不能達到目的,所以人就很痛苦。這說明我們沒有智慧,沒有智慧是什麼?因為心不定,——定能發慧嘛。怎樣做到定呢?持戒,因戒生定。於是就要學會守一定的戒律,比如你想身體健康,那就不要酗酒,不要熬夜,不要吸毒,不要抽煙,不要亂吃東西,等等。這些不要都可能讓你不舒服,因為他是束縛你的,是戒律。

  我們現在的企業,之所以出現很多問題,究其本質和這一樣,欲望太多,也就是沒有持戒。當你的欲望無限地膨脹那是很危險的。有一個銀長和我聊天,說一個身家十多億的老板,年關時泡在他的辦公室裡十幾天,做什麼呢?當然是想貸款,2000萬。銀行考核來考核去,最後沒有答應。他的家裡別墅有好幾棟,但這些別墅都抵押給銀行了,貸了2個億,再要申請貸2000萬,貸不出來。

  他以前做的是其他生意,做的很好,在全國都出名,但是後來看房地產賺錢快就投入進來,賺了一點錢,心越來越大,結果現在年底資金緊缺工資發不了,被包工頭纏的焦頭爛額。他自己就泡在行長家裡十幾天,也拿不下來。其實我們本來已經活的很好了,為什麼還要這樣呢?這個原罪就是欲望,就是貪婪——我要活的比別人更有面子,我要賺更多的錢,我要在行業裡做老大,我要怎麼怎麼……其實你們有空好好參一下,發現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少之又少,但人往往貪求那些多余東西,被那些東西綁牢,成了奴隸,不得自由。

  不能卸下來更多

  就不能扛起來更多

  當你能超越人,就能駕馭人,你能超越物,就能駕馭物。當你站在世間萬物之上的高度去俯視世間,你的理解便與眾不同。正因為不能駕馭,不能超越,所以被眼前的局所局限。真正的企業管理應該從簡,你站在國家、行業的高度,以未來社會的可能性來審察自己的企業,那時候你的眼界和思維就和別人不同。不斷地超越自己來看待問題,這就是修行。

  在座的很多人讀過《金剛經》,讀過之後是什麼感覺?“空空空”對吧,認為是跟我們現實生活沒有多大關系的一部書。但這是對《金剛經》的誤解,也是誤讀,實際上它是一部發財的書,為什麼這麼說呢?它解讀的是“不二”的思想,——以超越財富的那種高度來看待財富。釋迦摩尼佛說什麼?他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就是說,他的弟子如果每天在他身邊,認為他這個樣子是佛,說話是佛,這個人是在行邪道,不是正道,他就是天天跟佛在一起,也永遠見不到佛。

  這告訴我們什麼呢?要以事物的理去了解事物的相,從事物的本質去了解事物存在的規律,要從世間的生老病死去看待人的一期存在,從事物的成住壞空,去看待事物的終極不變規則。你一定要超越它的相上去了解它,就好像說,我們做老板,底下有幾千人,每個人狀態、性格都不一樣,如果有人和你沖突,就想把他開除掉,今天把這個人開除掉,明天把那個人開除掉,最後剩下誰呢?孤家寡人一個。你如何去包容這些人,每個人都有問題,都有缺點和不足,你如果能包容他們,那所有的人都能為你所用。你的境界一定要超越他們才能包容他們,你要超越他們才能駕馭他們,你被他們的好壞、喜怒、是非等等左右的時候,就無法超脫出來。

  我想每個老板都明白這個基本道理,但是一有類似情況我們就走不出來:人家一贊歎你,便認為自己了不起,人家诋毀你,就活的很痛苦。這是沒有超越名,超越利,超越地位、權力、愛欲,超越我們一切內心執著的東西,你只有超越它們才能駕馭它們,不然就會被其捆綁,成為俘虜和奴隸。大家明白嗎,當你把身體放下了,你的身體才能健康,當你把親情放下了,你的家庭才更和諧,當你把事業放下了,你的事業才更有起色,當你把孩子放下了,他才能更好地成長。

  我們很多母親喜歡從自己理解的角度去教育孩子,沒有從更高的角度看待問題,你不想想,你也是從小孩子走到今天的,你用你那套方法教育孩子,你的孩子最終結果就是跟你一樣。你是希望你的孩子跟你一樣還是不同?所以要仔細想想。

  這種“不二”的概念是什麼概念?我為什麼講《金剛經》是個發財經,他最中心的一句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話聽起來有點空,有點消極,有點不切實際,但你仔細去琢磨,他實際上是讓我們了解“不二”的思想。什麼是有為法?就是世間一切有所造作的法。這個包括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身體摸到的,感覺感知到的所有東西,山河大地,花草樹木,日月星辰,飛禽走獸,都是如夢如幻如露如電的。

  以前有個趙孟頫叫六如居士,他就是用這個概念。我們看到這些東西,——人是空幻的,事業是虛幻的,萬物如泡影。那我努力去做事干嘛呢?有人聽了這個後陷入無盡的消極,有人聽了後卻走入更大的積極。當你不受外界的東西所左右,產生的眼界、心態和認識,就是一種大格局的思想境界,有這樣思想認識的人,他才有力量去承載,《易經》裡面講厚德載物,厚德是個什麼概念?你的德行像大海的水一樣很深,再大的輪船都可以在上面浮載。如果你的水像小溪,是不能劃船的。好比有人一有點錢、有點成就就忘乎所以,覺得自己了不起,但有的人就是成了世界首富也照樣很謙虛很低調,你就是給他一個國王的位子,他也不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他只不過是以事物存在的規律去對待這些,他不會說自己今天簽了一個大單,興奮的睡不著覺,去找人喝酒,晚上回來出了車禍,這些都是德行淺薄的表現。

  我們講要達到不二的思想境界,就是世間萬物在你眼裡沒有什麼可以讓你執著,財、色、名、食、睡,視金錢如糞土,視富貴如朝露,成功不會讓你趾高氣揚,失敗也不會讓你灰心喪氣,當總統不覺得自己高貴,去掃地也不覺得自己低賤,什麼都左右不了他的心。這種境界的生起,一定是建立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觀念之上。

  有這種境界、格局和高度的人,他的承載力才會無量。成吉思汗有個案例,一次面臨非常重要的一場戰斗,要麼統一整個蒙古,要麼就被對方消滅,非死即活。在這樣一個生死存亡的時刻,他手下的將領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自己卻在蒙古包裡面呼呼大睡,將領把他喊起來,他一問,還有半天敵人才到,說還能睡幾個小時,又倒下繼續睡覺。像這樣一種素質、心量和定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有的,所以他能統治世界也絕不是偶然。

  而我們呢?孩子沒考上大學,痛苦吧;企業沒有做好,痛苦吧;今天一個人跟你過意不去,痛苦吧;你所有的痛苦都來自什麼?來自你在意這些東西。當我們肩上都被這些東西壓住的時候,我們還能承載多少?你不能卸下來更多,就不能扛起來更多,道理如此簡單。

 

上一篇:一個居士婚外情的忏悔
下一篇:淨空法師:無常迅速,生死事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