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供養,從古印度傳到今天,有七供和八供兩種方法。
供佛是很重要累積福報的方式,藏傳佛教用七供杯象征水、水、花、香、燈、油、食品。而八供是古印度傳統上迎請供養國王等貴賓的禮儀,七供再加上音樂,就是八供。
因為印度天氣酷熱,貴賓遠道而來一定很渴,所以迎請國王時,先奉上飲料供他們解渴。接著端上洗足水,讓貴賓將風塵僕僕的路途中所沾染的一身塵埃洗淨。然後獻上鮮花,並拿著香為貴賓引路,前往房內的應供處。如果室內光線較暗就點燈照明。又因為天氣炎熱,印度人有身塗香料的習慣,所以會供上一杯塗身的香油。當一切都就序時,便供養食物,而貴賓在用餐時,還可以欣賞歌舞音樂的表演。緣起於此,八供便依照這樣的次序排列來供養諸佛菩薩。
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或者財力,每天供鮮花、供水果的話,可以選擇例如:初十、十五、三十等,這些比較殊勝的日子供養,其他時間可以用水做七供或八供。
如果全部供水,用七個或是八個杯子,或者像我們的譚崩堪布,每天供幾千杯水,這樣在早上用最虔誠的心供佛,透過佛菩薩們加持一整天的水,傍晚時,把供過的水撤下來,到室外布施,一邊灑一邊念六字大明咒:嗡瑪尼悲美 吽,因為所有鬼道的眾生,只能喝到念經時往外施捨的水,用以解渴。
所以一般不會灑在室內,需要灑在室外。如果居住的地方,實在沒有這樣的條件,可以倒在下水道裡面,因為那裡會有非常多的生物。我們要帶著利益所有眾生的心願,一邊念六字大明咒,一邊往裡面倒供過的水,這樣就可以布施給下水道裡所有眾生了。這樣的水是絕對不能喝的。
內地的大悲水,不是佛的供品,而是一杯水放在那裡,念很久的大悲咒加持以後,專門給需要的人喝的。但是,在佛堂供過以後撤下來的水不是大悲水,是不能喝的。
大悲水,和供佛的水是兩回事。
藏傳佛教是多善巧、方便的法門。供佛也一樣有很多的善巧。只要是我們喜歡的一件新衣服、新發夾,哪怕是新的眼鏡或是新的包包,哪怕是一部車,買到的第一時間都可以拿來供佛。將自己喜歡的東西供佛,接著觀想佛菩薩再把這些東西贈送給自己使用了。
但是上供諸佛菩薩的水果等食物,不可以先放在佛前面供養,自己什麼時候想吃,直接拿下來吃了,這是不可以的。
在去買水果的時候,就一定要想清楚,這些供品,自己是否要吃。如果供佛以前就想好先供佛,等一天的供養結束後,想著佛菩薩送給自己了,這時候再享用的話,那當然是可以的。
但如果真的專門用來供佛的話,供養結束後,自己就不可以吃,只能送給別人,這才是完整的上供、下施。因為這些都是為佛祖買的,譬如我們寺廟買供品,都是供養完佛菩薩以後,就送給需要的人了。
所以在一開始做供養之前,心裡先確定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目標明確後,就可以開始虔誠的供養諸佛菩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