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修行人不能去這些地方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不可去處有三種:怨仇爭處不可去,

  眾人聚處不可去,玩樂之處不可去。

  凡修學佛法者,身必須處於適宜的環境中,不能去那些對自己修行不利的地方,否則,將影響自己修行,有損於自己的功德。那麼,哪些地方不可去呢?總括說來有三種,是怨仇爭處、眾人聚處和玩樂之處。

  “怨仇爭處不可去”,對於怨仇爭斗的地方不得去圍觀,因為我們初學佛者未生起利他之功德,沒有調解的能力,圍觀時不但會生起嗔心,而且還會被牽連進去,對自他都沒益處,所以看到這類場面後,在內心中祈禱上師三寶,但願他們化解怨仇,而不要去參與。平時生活中,對自己有誤解或不好看法的人盡量敬而遠之,以免彼此增加不必要的誤解和矛盾。

  “眾人聚處不可去”,這裡的眾人聚處是指沒有正知正見愦鬧的人群、大都市等,並非眾多道友一起精進聞思修行的地方。對於一個修行者來說應該處在適合的環境,通過聞思得到正見,再到無有愦鬧的寂靜處穩固自己的見解,及依見解而修持,《月燈經》、《彌勒請問經》多贊歎寂靜處有諸多功德。龍猛菩薩在《親友書》中所講的六種過失,其中的賭博、喧雜境就是眾人聚處。平時也不要經常去大城市等繁華之地,以免自己生起和增長貪心、嗔心、癡心,所以,除了成就後去弘法利生外,應盡量避免去眾人聚集的地方。

  “玩樂之處不可去”,玩樂之處是指諸如去打麻將、下棋、跳舞、看錄像等游玩的地方,這些地方只會助長貪嗔癡,不會增上智慧,即使世間那些稍有修養的人也不會去的。

  以前米拉日巴尊者背著他僅有的一袋荨麻與一口土鍋趕路,途中土鍋打破了,正巧被幾個去參加集會的姑娘看見,她們說:“我們今天開法會時,應發願生生世世不要像他那樣可憐。”

  同時,米拉日巴尊者也默默發願:“願我生生世世不要像幾位姑娘那樣可憐,沒有正知正見。”沒有正知正見的愚癡眾生都執持顛倒之見,把無聊地消磨時光作為一種快樂。

  少數修行人以前世間習氣重,因此現在應該好好地觀察自己的不良習氣,頓時捨掉。這些教言看似容易,做起來卻難,故我們應當努力。

  不可宣說有三種:不宣偶爾出離心,

  不宣自己狡詐行,不宣自己之善行。

  這裡講了不應宣說的有三種。

  “不宣偶爾出離心”,因為一個人的出離心若不是建立在正知正見上,那就只是一個凡夫剎那易變的心念。尤其在平時遇到逆境違緣時所生的出離心,是非常不穩固的。有時剛見到一位上師,馬上激動得眼淚都流出來了,想要出家,但還沒過幾天就又後悔了——凡夫的心就是這樣。大成就者根登群佩在印度時,曾跑到外道經堂的天尊像前,祈禱加持自己發起出離心,慢慢地看著外道天尊像時眼淚就流出來了,所以根登群佩說凡夫人的心太不可靠了。以前的藏地大德也這麼講過:偶爾的出離心如晨曦之露珠。

  “不宣自己狡詐行”有兩種解釋:一是在別人面前要以誠實忠厚來對人對事,不能像世間人那樣狡詐,整天以欺騙維生,然後還洋洋自得,四處誇揚自己的丑事,以狡詐為自豪;另一種是自己本來是個老實人,但把偶爾的一些錯事跟別人老老實實地說了,但這類事情往往說不清楚,別人也會據此斷定你很不可靠,這樣,引起別人的誤解,對自己沒有利益。

  “不宣自己之善行”,不要對別人宣說自己的善行:拜了多少部經,在哪個靜處修行了多久,念了多少咒等等。這樣很容易毀滅這些善根的功德。毀滅善根的功德有四種:一為宣說自己的善行;二為以邪願回向;三為未回向菩提;四為事後生悔心。但有些大德為了弟子們更加精進,在適當的時候也要宣說自己的一些善行,這是一種攝受的方便,菩薩唯利他人之善巧,不屬此類所遮。

  《自我教言略解》節選

 

上一篇:傳喜法師:幸福指數最高的人
下一篇:印光大師:轉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秘密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