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太上感應篇圖說53: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經文: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漢武秦皇慕永年,不思修德妄求仙。

  暴殘久已遭民怨,爐鼎何能結道緣。

  泛海徐翁修未返,加誅五利亦徒然。

  奚如發政施仁澤,三島蓬萊在目前。

  原文:

  【注解】所作,指作善而言。凡有作而不成者,多由善根淺、善緣薄,以致大願成虛,功德難滿。若人事既合天心,天心豈違人意,故所作必成。善事既成,則心無愧怍,陽春在抱,其氣舒長。所謂仁者壽也,神仙之長生久享,必本乎此,故曰可冀也。

  【證案】王茂修志在行善,每遇好事,雖解衣典物不惜。曾見乞丐病死路旁,無人埋葬,回家搜囊無一文。時值天寒,只存絮被一條,赴典鋪質錢數百文,不足,又以妻耳環湊之。次日,即有還遠年陳欠者,除取贖典物外尚有余剩。生平所作善事,若有神助,無不成就。郡城外有官路,兩面臨水,日久傾圮,來往不便。王發願重修,無力,遂出家為道士,募化,人感其誠,無不樂助,期年得千金。鸠工庀材,砌以方石,鑿蓮花,名蓮花街,遂成坦道,余資建太乙閣,修煉其中,每早廣施藥材,以救疾苦。一日,有疥癞羽士來閣中求齋,王與之食,且贈以衲衣。至夜半羽士曰:“爾大有福緣,故所做必成,肯從我游?”王欣然許之。羽士命閉目,攜手而行,如在半空,足下波濤洶湧,啟目微視,則茫茫大海也。霎時抵岸,見層巒迭嶂,鳥語花香,迥非人境。羽士止王於石室,暫別他往。王至後洞,見燃燭數十,輝煌雪亮,臥地死人十數,王大駭。羽士適至曰:“此吾道友偶出游人間,作王公卿相,不日即回,何懼焉?”王求歸,羽士亦不留,曰:“爾歸念既動,仙緣尚淺,有一書付爾,可照此行功,俟二十年後吾再為接引。”遂送歸。其書乃痘疹方,王用以治小兒,無不立痊。後二十年,復遇前羽士度去。

  【注釋】鸠工庀材(jiū gōng pǐ cái): 庀,准備、具備。招集工匠,准備材料。

  【附證】錢塘柴省軒先生,諱紹炳,字虎臣,著術善書,皆輔翼經傳。生平與臣言忠,與子言孝,無不勉人為善。其為下根人說法,每引感應之案歆以動之,因取《感應篇》逐句詳釋,仿河上公解《道德經》例,分為九章,名《感應篇直解》。又取十三經及二十一史之感應故事,勒為成書,名《感應經史通考》。殁後有江右羅含者,館正定梁氏,病劇見冥官威儀甚肅,旁侍錢塘洪貞孫,羅夙與洪友善,趨問尊官為誰,洪曰:“吾鄉柴公省軒也。”羅向前肅拜,問將來功名,柴曰:“人生大節在忠孝二字,窮達何足論?”語訖而蘇,事聞於都下。翰林侍讀施愚山、給谏嚴灏亭皆柴公故人也,同至羅寓詢其狀貌,悉符,事載吳青壇《太史記》中,甚詳。公生二子,長世堂,次世台,皆有文名。(《蘭桂編》)

  瓊笈猶存耀斗魁,性光綻處筆開花。欲知地府天曹吏,都自忠臣孝子來。(徐太史詩)

  【注釋】柴紹炳:1616—1670年,字虎臣,號省軒,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於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九年,年五十五歲。少博聞強記。工於詩文,下筆動辄數千言,一氣呵成,自成一體,人稱“西陵體”,於“西泠十子”中,以紹炳名為最著。

  譯文:

  【注解】這裡的“所作”,指的是做善事而言。凡是想做善事卻不能成功,多半是由於善根淺、善緣薄,以致於大願成空,功德難以圓滿。如果人事合乎天心,天心又怎會違背人的意願呢,所以所做善事必能成功。善事做成,心中無愧。胸中總是一團陽春之氣,十分暢快,所以仁者才能長壽。神仙長生不老,也一定是以這個為基礎的,所以說“神仙可冀”。

  【注解】王茂修志在行善積德,每次遇到善事,即使把衣物典押出去也在所不惜。曾經見一個乞丐病死在路邊,沒有人給他埋葬,回家搜索錢袋,已經分文不剩了。當時正值寒冬,家中只有棉被一條,拿到當鋪當了幾百文錢,還不夠,又用妻子的耳環湊夠。第二天,就有人歸還陳年舊賬,除去贖回典當的東西之外,還有剩余。生平所作的善事,如有神助,沒有不成功的。郡城外有一條官道,兩旁臨水,年深日久,道路損壞嚴重,往來行人多有不便。王公發願重修此路,苦於無力,於是出家做了道士,募捐錢財,人們被他的誠心感動,無不慷慨解囊相助,一年的時間就得到千兩銀子。准備材料,招集工匠,用方石鋪路,刻上蓮花,取名為“蓮花街”,這條路於是成為平坦大道。剩下的錢修建太乙閣,他就在閣中修煉。每天早晨施捨藥材,解救病苦之人。一天,有一個生有疥癞的道士來閣中化齋,王公給他吃的東西,又贈送給他衲衣。到了半夜,道士說:“你福緣很大,所以所作善事,必能成功,你願意跟隨我而去嗎?”王公欣然接受。道士讓他閉上眼睛,拉著他的手同行,好似在空中行走,腳下波濤洶湧,睜眼一看,原來是茫茫大海。很快到岸,見崇山峻嶺,鳥語花香,和人間景象大不一樣。道士讓他先待在石洞中,暫時到別處去。王公來到洞後,見點著幾十只蠟燭,燈火輝煌明亮,地上躺著十多個死人,王公大吃一驚。道士正好來了,對他說:“這都是我的道友,暫時到人間一游,作王侯將相,很快就回來了,你不用害怕。”王公請求回去,道士也不挽留,說:“你既然有回家的念頭,說明你仙緣還沒到,我有一部書送給你,可以按照此書,行功立德,二十年後我再接你。”於是送他回去。此書乃是痘疹的醫方,王公用此方來給小兒治病,無不藥到病除。二十年後,又遇到前面那位道士,度他而去。

  【附證】錢塘柴紹炳先生,字虎臣,號省軒。喜歡編著善書,以補充聖經賢傳之不足。生平對作臣下的講說忠誠的道理,對作兒子的講說孝敬的道理,說的話都是勸人向善。對根基不好的人講解道理,就用因果感應的事例來感化他們。於是把《感應篇》逐句進行講解,仿照河上公解說《道德經》的模式,分為九章,名為《感應篇直解》。又采取十三經和二十一史中的感應故事,編輯成書,名為《感應經史通考》。柴公去世後,有江西的羅含,在正定縣梁家作家庭教師,病危的時候恍惚見到地府官員,威儀嚴肅,錢塘的洪貞孫在旁邊站立,羅含和洪貞孫友好,過去問這位冥官是誰,洪貞孫說:“這是我鄉柴省軒先生。”羅含向前禮拜,詢問將來的功名如何,柴公說:“人生大節在於忠孝二字,貧窮富貴不足論。”說完後,羅含就醒過來了。這件事很快就在京城流傳開了。翰林侍讀學士施愚山先生、給谏嚴灏亭先生都是柴公的故交好友,一同到羅含那裡詢問,羅含描述的柴公的樣子,全部都相符。此事記載在吳青壇所著《太史記》一書中,極為詳細。柴公生有二子,長子世堂,次子世台,都以文章著名。

  徐太史詩:“瓊笈猶存耀斗魁,性光綻處筆開花。欲知地府天曹吏,都自忠臣孝子來。”

 

上一篇:淨空法師:別人來找麻煩,決定不跟人結怨
下一篇:淨空法師:檢別無想定,要是把錯誤的境界認為是真的境界,你到哪一年才能成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