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都有一個思想:認為有錢了,生活會過得幸福快樂,因為金錢可以換取很多物質和解決很多問題,所以很多人都很重視求財。增長財富和避免財富流失也成為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也因此現代人很多煩惱都跟錢有關,包括有些人學佛了,了解到財布施得財富的原理,就對財布施非常重視,但是背後的目的卻是希望來財更快更多更輕松。這也是很多學佛人迷失的原因之一。我們雖然學佛了,但是卻忽略了佛陀教育的本質,佛告訴我們“財布施得財富”這個真理,並不是要我們去求財,而是要我們放下對財富的執著和培養我們捨得的心態。
人如果能看透“財富”二字,其實痛苦就會減少很多,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它的規律,財富也一樣,懂得財富的規律,就能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對財富的來去豪不執著。財富是有三個是需要看懂得地方。
第一,財來源於十方,因緣成熟之際,必然要歸還十方。一個富人之所以能夠聚集到財富是因為有足夠的福報,是過去修布施得來的福報。但是並不代表他能守得住。老子說:金玉滿堂,莫能守之。我們常說:富不過三代。這其中是有一定原因的,一個人積累太多財富,而不願意布施,是虧損了天道,天道有一個平衡規律:有進必有出。你不主動去布施,那麼上天就讓你失,所以安排一個散財童子到你家,把你家的財富散出去。所以別以為做富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富人如果不懂得力行布施,破財起來是很可怕的。
第二,財既然來源於十方,就有十方的業力。錢財是一種業力,但很多人看不懂這一點。一個人積累了太多財,其實也積累了很多業力。尤其是通過損害眾生利益而獲得的財,這些賺來的錢都帶有一股怨氣,這些怨氣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轉換成災難來到人的身邊,如靠殺生賺來的錢,總會有遇上災難的一天,也就是拿命還債的一天。而要化解災難,就要把非分的財捨出去。以前香港有一位商人,他靠賣假藥而發財了,後來就得了癌症,他找了很多名醫都治不好,後來聽說宣化上人治病很厲害,就找到了上人,上人了解他的情況後,就叫他皈依三寶,忏悔業障,並且要他拿20萬出來供僧,而他只拿了三分之一的錢出來,後來病好了後,就把供僧的事情拋到九霄雲外,八年後,他病情復發,再次找宣化上人,宣化上人就告訴他無藥可救了。有時候我們通過非正道的方式來獲取了財富,表面上是發財了,但是得財是一回事,有沒有這個命去花卻是另外一回事,因為錢如果是通過不仁不義的方式獲得,就會有一股業力推動一個人遇上災難而破財。所以我們重視布施的同時,也要懂得獲取財富一定要取之有道。
第三,財既然來源於十方,那麼當我們將錢布施出去,功德也要歸於十方。財富是大家一起創造的,所以一個人能獲得巨大財富是離不開大家的功勞,你有巨大的財富是因為你福報夠大,財富暫時往你身上靠,但是財富總是要流動起來的,所以我們有福報得到財富,更要有智慧使用財富。而且我們也要明白到自己擁有的一切都是大眾一起創造出來的,所以不管我們做任何善事,都要記得將功德回向給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