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給阿難尊者等一些出家眾開示完以後,祂回到祇洹精捨以後,一貫的在祂的法座上坐了下來。佛陀那個時候就告訴當時在場的一些在家眾:「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生命的歷程當中有四項是大家所喜歡的。到底是哪四種呢?在年輕的時候,由於身體健壯很少有生病的痛苦,所以大家都喜歡。每一個人都喜歡自己可以長命百歲,每個人也都喜歡受別人所喜愛,或者和眷屬間恩愛逾恆沒有變化。各位比丘啊!這四個項目是人世間所有芸芸眾生都喜歡的啊!」接著佛又對所有的出家眾說:「再來,各位比丘,同樣地,有喜歡必然也有畏懼不喜歡的區塊,一樣地也可以把它歸納為四個部分: 那便是身體老化和不可避免疾病痛苦,或者是本來好好的身體沒預警的卻生病,或者是本來活得好好的,突然之間卻走到生命的盡頭,也有因為本來夫妻子女如膠似漆、歡聚一堂,最終又離散。這幾個生命過程,只要是在六道之中的輪迴都是無可避免的。佛很慈悲地把如何可以對治上面所說的難以避免的人生過患很清楚地數說出來,那便是如果可以了解聖賢戒、賢聖三眛、賢聖智慧、賢聖解脫。如果有這四種對治法門,便可以解除生死的煩惱,斷除生死的根源,對於一切的無常變化也都能體悟。」
佛陀的一生傳說了不可數的法句,也不斷地在警示世人與眾生生命的無常,歲月的變換,色身的不可靠,六親的聚合,歡樂與悲傷的無法掌控,在在都說明了人世間的一切都如同海浪上面的水漚,潮來潮去之間不知替汰了多少千古人物。正所謂「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秤槌落東海 ,到底始知休。」明朝楊慎的《臨江仙》還傳唱在人間:「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貫看秋月春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但昔日光景人物如今安在,難怪詩人們要大作愁怅,「年年人去更無人……,悲落葉…,新枝不是舊時枝,且逐水流時。」
修學了佛法最要者是要體悟無常,理解大道,尊敬三寶,眾善奉行,諸惡莫作,無分別心,莫作損害他人又不利己的言行,轉化貪瞋癡三種不好的習氣,時時刻刻常存歡喜心,不是善念,切莫生起。知是惡念,即令轉過。不見是非,莫道長短。二六時中,不讓邪見妄念生起。任何人只要盡力存心做好這些,在世無憂無慮,走時了無掛牽。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重看佛陀所示阿含諸經有所省思之後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