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妙殊法師:慈悲即醒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發現身邊的人們每每談及佛教時,往往最先想到的不是“菩提”、“般若”等詞匯,而是“慈悲”。

  其實,慈悲是完全獨立的兩個詞的組合,更完整的說應該是四個詞匯組合中的兩大部分。這就是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無論是從《阿含經》,還是到大乘諸經中,都有反復倡導的這四種精神,因此又被稱為“四梵住”,即四種清淨無染的心。

  在禅修的進行過程中,我們也同樣要將這四種精神擴大、發揚,甚至可以把此作為行為的標准、生命的精神。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連續四天分別解說這部分內容。

  慈,其梵語的發音來自同語種中的“友”的演變,意為以深刻、親切之友情待人,慈憫眾生,深心願給予眾生快樂、幸福。其實,“彌勒”即是梵語“慈”的音譯。

  其實慈心的修習可以擴充到各個領域,甚至當你用心打一聲招呼,哪怕只給微笑,或者關心的眼神,也能表達出無限的慈愛。當我們面對不喜歡的人、事、物時,我們的身體、語言、意念一定會傳達出冷漠、討厭、憎惡、敵意,這是人作為環境中的動物在面對變化時所表現出來的特性。但我們不僅僅是動物,更是具有高等智慧的動物,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另外一種解決方式,表現寬容或願意去協助改善不如意的地方,這,就是是慈愛,同時也是醒覺。

  其實,無論是面對喜歡或者不喜歡的人事物,我們都會想執取自己所欲,但因為欲是苦的根源,不僅苦了別人,同樣也將苦了我們自己。如果我們能時時帶有一片慈心,即我希望能夠給予身邊的人、有緣的人,甚至是所有眾生快樂和幸福,而我們得到的至少也會是一片沒有嗔恚的自己的天空。

 

上一篇:光明禅師:修習白骨觀之體會筆記九之佛眼,聖火撼天動地
下一篇:有了錢為什麼一定要行陰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