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自然有是”者,義寂雲:“作惡雖不樂欲苦果,苦果自應。”
人一生行善,“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一人有這“四好”,不希望什麼享受,都不希望,“樂果自應”。這一句話跟《論語》夫子說的第一句話很相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聖賢教誨,你要是喜歡讀它、喜歡想它,能把聖賢教誨、倫常道德。
中國傳統文化實在講,濃縮到極處只有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五千年不變。十二個字就是“孝、悌、忠、信”。“孝”,對父母;“悌”,對兄弟姐妹;“忠”,心擺在當中不偏不邪,用真心相處,不是妄心;“信”,言而有信,“信德”就是佛法講的“不妄語、不兩舌、不绮語、不惡口”,這是“信德”。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大聖大賢這十二個字全做到了,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一切時一切處他所表演的,和睦。
孔子的學生贊歎夫子,夫子有“五德”表現在外面——“溫良恭儉讓”。“溫”是溫和;“良”是善良;“恭”是恭敬,沒有一樣不恭敬,對人對事對物恭恭敬敬;“節儉”、“謙讓”。這十二個字加上孔子外面現出來的“五德”。中國讀書人所追求的、所希望得到的“讀書志在聖賢,不在富貴”。他不爭名、他不爭利,生活能過去就很好,能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快樂無極,這真樂!與地位不相干、與財富不相干,快樂自然就來了。這是中國讀書人所追求的快樂,在中國產生很大的效果。這五千年來你讀中國的歷史,你看每一個朝代都有這些讀書,幸福快樂的一生。
這也就是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什麼?聖賢的享受,中國古人所說的“孔顏之樂”。孔子的樂、顏回的樂,孔子代表一生沒有做過高官,與富貴不相干,孔子與貴族不相干;顏回與財富不相干,他的物質生活,同學裡面是最差的,每天這三餐飯都有問題,但是顏回快樂。這個快樂從哪裡來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做到了,完全做到了,所以快樂。
修善雖然不希望樂果,樂果自應。“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你不求,它自己來了;“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不希望有災禍出現,災禍來了。這些話都是講因果報應,是天地之間自然的因果,善因一定感善果,惡因一定感惡報,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