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修彌陀本願行者如何效法祖師安心起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修彌陀本願行者如何效法祖師安心起行?

  答:下午藉著大家念佛共修的殊勝法緣,師父來向大家報告《念佛效祖行》。

  念佛就是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效是效法學習的意思,祖這裡是指中國淨宗第二代祖師善導大師,行是修行。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效法善導大師一生的修行。因為有很少部分的人,認為阿彌陀佛本願法門,信就好了,不必認真念佛,這樣的觀念是偏差的。我們看善導大師一生的修行,非常精進的念佛,善導大師所開示的任何法語,並沒有這樣說,有人說:一天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三聲就好了,一天拜阿彌陀佛三拜就好了,就等待臨終阿彌陀佛來接引,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這樣的說法,也不是善導大師的淨土教法。我們只要看傳記,在記載善導大師一生的修行,我們就明白,善導大師是非常精進用功。所以要修正錯誤的觀念,錯誤的修行行為,效法祖師一生的修行,就非常的正確。所以如果觀念或者修行有任何的偏差,我們可以根據善導大師一生的修行來修正自己,使自己在菩提道路,念佛修行不會有偏差。這樣在因地修行,因是真實當然往生果地,回歸西方極樂世界果報就真實。

  我們來看第一點,本願行者應禮佛誦經。

  一個信受阿彌陀佛本願,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的行者,應該每天禮拜阿彌陀佛,課誦淨土三經。因為善導大師就是這樣修行,蓮池大師《往生集》雲:

  『唐善導,貞觀中,見西河綽禅師九品道場,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業迂僻難成,唯此法門頓超生死,」於是勤笃精苦,晝夜禮誦。』

  蓮池大師是中國淨宗第八代祖師,在蓮池大師所編集的《往生集》有說這樣一段話,唐朝善導大師在貞觀年中,見到西河道綽禅師九品道場,非常的歡喜,九品道場就是念佛道場。

  道綽禅師的道場,就是專修念佛法門,昙鸾大師的道場,也是專念佛道場,善導大師的道場也是如此。這三位了不起的淨土大師,在自行化他最強調專修,在自行化他也最強調本願他力。可是諸位菩薩若好好了解昙鸾大師、道綽禅師,與善導大師一生的修行,祖師並非是光念阿彌陀佛的聖號而已。因為觀念不是很正確的人,也會這樣說:信阿彌陀佛的本願,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好,什麼都不必修,這樣的說法,是錯解專修法門的道理。所以用善導大師一生的修行,來說明專修的道理,這樣最不會被人誤解。因為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在《觀念法門》、在《法事贊》、在《往生禮贊》,非常鼓勵專修,可是善導大師的一生修行,只念南無阿彌陀佛而已,其它什麼行都沒修嗎?沒有。你去看傳記善導大師的修行,你看修很多行。所以這十一點,一點一點我們來看善導大師他的修行,確實是非常的了不起。

  善導大師看見道綽禅師念佛道場非常歡喜,說了下面的開示:「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業迂僻難成,唯此法門頓超生死。」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是進入佛道的津要。下面這兩句話,就說出聖道教法與淨土教法,修余行業是指聖道教法,修學聖道門教法是迂僻難成,這是說出法門利益眾生困難的真相。不是善導大師排斥其它的法門,千萬不要誤會,這就是聖淨分判,聖道門與淨土門的分判,是道綽禅師在《安樂集》所開示的道理。龍樹菩薩在《易行品》判世尊一代時教,為難行道、易行道;道綽禅師在《安樂集》判世尊一代時教,為聖道門、淨土門;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判世尊一代時教為正行與雜行。

  名相不同所說的道理一樣,聖道門就是難行道的法門,也就是雜行的法門,相應阿彌陀佛的第十九願。淨土門是易行道的法門是正行,相應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都是佛的願力。所以專修的人尊重雜修的人,雜修的人也要尊重專修的人。所以專修與雜修,只要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可以往生。因為第十八願的行者一心念佛,就是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清淨報土,所以當然走速超生死這條路。因為聖道教法迂僻難成,因為念佛法門速超生死,所以善導大師專修淨土法門。雖然是說專修,但是善導大師不只是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而已,什麼行都沒修,並不是如此。

  下面就說出善導大師晝夜禮誦的修行,「於是勤笃精苦,晝夜禮誦」,勤笃精苦就是非常精進的意思,「晝夜禮誦」,禮是禮佛,誦是誦經。在這裡《往生集》並沒說,善導大師到底是禮什麼佛,誦什麼經,但是我們可以推論得知,善導大師一定是禮拜阿彌陀佛,一定是課誦淨土三經。既然說出「修余行業迂僻難成,唯此法門頓超生死」,所以精勤日夜禮誦,必定是禮拜阿彌陀佛,必定是課誦淨土三經。

  所以諸位菩薩!早晚做功課的時候,禮拜阿彌陀佛,時間較多的人,讀一卷《阿彌陀經》,甚至更有時間的人,讀一遍《無量壽經》,再有時間的人讀一遍《觀經》。晚近持戒精嚴的弘一大師,每天課誦《觀經》,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很了不起的修行。被大家所敬重的弘一大師,持戒非常的精嚴,他是這樣修行,很自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教導我們淨業行者,修持五種正行:

  第一讀誦正行

  第二觀察正行

  第三禮拜正行

  第四稱名正行

  第五贊歎供養正行

  這裡所說的禮誦,就是五種正行的第一讀誦正行,第三禮拜正行。善導大師教我們修五種正行,他也是日夜非常精勤,如此的修行,不是只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而已。

  第二點我們來看善導大師精進念佛的修行。

  二、本願行者應精進念佛。

  不管是自力念佛、二力念佛、他力念佛,不管是通途念佛、本願念佛,不管是信心念佛、疑心念佛,一定是精進念佛,比懈怠念佛較好,不可能說懈怠念佛會比精進念佛較好的道理。諸位!精進是六度之一,當我們很認真念佛,就是用六度的精進度,來修持淨土法門。諸位菩薩!師父請問大家:一天念佛一萬聲,和一天念佛十聲,哪一種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較好?當然是一萬聲。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鼓勵我們別時念佛一萬聲。所以師父經常勸勉大家,一天拜佛三百拜,一天念佛一萬聲,這是至少的修行。當然若沒那麼多時間用功的人就另當別論。諸位菩薩如果你的時間許可,一天拜佛三百拜,一天念佛一萬聲,如此的精進用功持之以恆,時日一久,你一定非常感謝師父如此的鼓勵你,因為道業絕對會成就。一天拜佛三百拜,一天念佛一萬聲,要用相當的時間。當然沒時間的人就另當別論。善導大師的修行,在念佛當然是最主要的修行,善導大師是如何精進用功念佛?善導大師最強調信心,在《觀經四帖疏》解釋,《觀經》的第二深心,用七種信來解釋信心,說的非常詳盡。善導大師有教我們,信阿彌陀佛本願就好,不必念佛,有這樣教我們嗎?沒有。也沒教我們信之一念,往生已經決定了,不必那麼認真念佛,善導大師也沒這麼教我們。他自己的修行非常精進,我們來看傳記的記載。

  王古《新修往生傳》雲:「導入堂則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乃至寒冷,亦須流汗。以此相狀,表於至誠。」

  導就是善導大師,入堂就是進入佛殿,合掌胡跪就是合掌長跪。善導大師進入佛殿,就合掌長跪一心念佛,念到什麼程度呢?「非力竭不休」,念到沒有力氣了。諸位菩薩!我們念佛有這麼用功嗎?沒有。我們不可能念佛,念到沒力氣才停止,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懈怠心,放逸心太強了。

  諸位菩薩!善導大師在為我們做一個修行的模范,「乃至寒冷,亦須流汗」,善導大師在佛殿禮佛念佛,縱然是寒冷的天氣,也念佛念到流汗。諸位菩薩!我們有念佛念到流汗嗎?沒有,我們都是吃飯吃到流汗。所以我們的修行,透過祖師的修行來糾正,當然我們就會精進,精進就是要度懈怠。今天的天氣陰雨綿綿,這幾天有鋒面來,所以台灣的氣候,顯的比較陰冷一些。以今天而言,大家有在佛殿拜佛念佛,拜到流汗、念到流汗嗎?沒有。所以善導大師非常強調,他力信心,但是是如此的精進用功修行,誰說念佛一念就往生,不用那麼認真念佛,講這樣的話是誤導我們的修行,我們看祖師的行為是最標准的。但是諸位也不要誤會說,要念佛念到力竭方休,要念佛念到流汗,這樣才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是這樣的意思,千萬不要誤會。「以此相狀,表於至誠」,善導大師是了不起的一位祖師,如此精勤至誠,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是不是值得我們效法?

  繼承善導大師淨土思想最精勤的就是法然上人,日本淨土宗的開宗祖師。法然上人讀了八遍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之後信心歡喜流露起行念佛,一天念佛六萬聲,到後來七萬聲,縱然生病身體不舒服,也念佛每天保持六萬聲。你看這些了不起的古德,修行都非常用功。善導大師強調他力,法然上人也強調他力,善導大師強調專修,法然上人也強調專修,善導大師和法然上人,也不只是念佛的修行,以外其它的都沒修,也不是。

  法然上人受到天皇的邀請,到宮中為天皇乃至嫔妃受戒,也被律宗的行者尊為戒律的祖師。善導大師的持戒也非常的精嚴,待會兒我們就會說到,所以祖師的行為正是可以糾正我們錯誤的知見觀念。念南無阿彌陀佛,有很多我們要好好去做的。

  下面請看第三點,本願行者應說法度眾生。說到這點也許諸位會認為,信願師父我又不可能像您,佛法認識的那麼多,那麼會講經說法。說法不一定登上法王座,才叫做說法,我們只要有心勸勉人念佛,某某人!我們念佛,到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作佛祖廣度眾生,這樣就是說法。某某人!我們要戒殺放生,千萬不要殺害一切眾生的生命,不然會招來短命多病的果報。某某人!我們要遵守國法,要孝順父母,要尊重師長,要斷惡修善,要吃素拜佛,這樣就是說法。勸勉人這些話就是佛法的道理,請佛經給人看,請法師講經的DVD給人看,如果你做這些事情,你就是在做說法度眾的聖事。我們來看善導大師是如何說法度眾?

  《新修往生傳》雲:「出即為人說淨土法,化諸道俗,令發道心,修淨土行,無有暫時,不為利益。」

  哇!這段話將善導大師積極說法說出來,師父是一個說法的人,所以我看見這段話,對善導大師非常的敬仰,更是贊歎。善導大師進入佛殿就一心念佛,離開佛殿就為人說淨土教法。善導大師是非常有學問的一位祖師,在傳記說他為人說法,是說淨土教法。化諸道俗就是教化出家人與在家人,道是指出家人,俗就指在家人。令發道心,令人啟發道心修淨土行。所以對這段傳記的記載,我們可以明白善導大師不但注重自行,也注重化他。一心念佛是自行,說法度眾是化他。所以自行化他都非常的積極,出離佛殿就為人說法。教化四眾佛弟子修淨土法門,實在很了不起。

  「無有暫時,不為利益」,這兩句話,更是說出善導大師的悲心,更是顯示善導大師說法度眾的積極,無時不刻為了眾生念佛往生成佛的利益著想,鼓勵人家一心修持淨土法門。諸位菩薩!你若經常鼓勵人家念佛,你就是阿彌陀佛的使者,阿彌陀佛的聖號透過你的弘傳,使阿彌陀佛的願力,能夠幫助一切生命苦難的眾生離苦得樂。至少鼓勵自己的父母念佛,鼓勵自己的先生,自己的太太念佛,鼓勵自己的兄弟姐妹念佛,鼓勵自己的子女念佛。先從自己的家人度起,如果你真正有情有義,要度自己的六親眷屬,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每一位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都是阿彌陀佛的法眷,而且光壽無量,才是真正有情有義的做法。

  下面請看第四點,本願行者應持戒精嚴。

  這點就是最好的說明,正確本願念佛的修行。因為有少數本願的行者認為,阿彌陀佛的本願,對持戒、破戒念佛的人,都絕對加以救度,所以我何必要持戒?這樣觀念對嗎?不對。所以師父認真辦八關齋戒,有人就責問我:您信願法師不是教人本願念佛,強調阿彌陀佛的他力,您怎麼辦八關齋戒,怎麼叫人持戒?不是我叫人持戒,是釋迦牟尼佛叫人持戒,是善導大師叫人持戒,釋迦牟尼佛說戒律,就是要叫我們持戒。善導大師持戒非常的精嚴,就是在做個模樣給我們看,善導大師是本願他力的祖師,他的持戒精嚴沒人跟得上的。

  我們來看傳記是如何記載,《新修往生傳》雲:「護持戒品,纖毫不犯,不嘗舉目視女人,一切名利,無心起念,绮詞戲笑,亦未之有。」

  哇!實在太了不起了,善導大師持戒連一絲一毫,都不會犯戒。不曾看女人一眼,這就在形容善導大師起心動念沒有男女的欲望,非常的了不起。我們跟善導大師贊歎!

  「一切名利,無心起念」,內心無任何的起心動念貪名逐利,實在了不起,非常的了不起。善導大師這麼了不起的修行,本願念佛人為什麼不學習?文字的體會各人不同,看祖師怎樣修行,我們跟隨祖師去做,絕對不會走錯路,對不對,修行絕對不會走偏嘛。

  「绮詞戲笑,亦未之有」,這一點也非常的了不起,绮詞就是绮語,绮語就是讓人生出男女情欲的話,譬如黃色笑話。有許多人很喜歡講黃色笑話,逞一時口舌之快。黃色笑話讓人家聽了之後,內心裡面有男女欲望的念頭,這是增長別人的生死,也是讓自己損福報。這是惡因當然相應墮落。所以口業不能說是非,不能說惡口,不能說绮語,不能說妄語,不能說長短。你看善導大師不會說绮語,不會說戲笑的話。戲笑的話就是沒營養的話,小人終日言語不及義,一個小人整天所說的,沒有一句仁義禮智信的好話,都說一些五四三的話,說一些沒營養的話。大家在一起,盡量不要談世間法,盡量不要說一些沒有營養戲笑的話,也就是戲論,要說說佛法,說真理。你去看世尊一生,口業說些什麼話我們跟著做,一定是對的;世尊一生做些什麼事,我們跟著做一定對。善導大師說什麼話,我們跟著說一定對;善導大師如何修行,我們跟著修一定對。口業是很容易造業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防范,不要去看別人的過失。他的過失是他的因緣果報,你去說他你就跟他共惡業,把別人的缺失拿來懲罰自己,這是天底下最愚癡的人。他有什麼過錯,他殺人放火那是他的事情。我們看有很多人整天到晚,都在批評別人,批評國家,批評政治,批評社會,甚至批評自己的父母,批評自己的師父,批評三寶,太多了啦,把福報都漏光光了。實在非常的可惜。好好修持口業,效法善導大師持戒精嚴,念佛人要持戒嗎?要。你看善導大師的持戒,這麼了不起,既然要學本願念佛,為何不學善導大師的修行呢?

  繼續看下面第五點,本願行者應淡薄五欲。

  這一點最值得諸位在家菩薩的學習。在家菩薩每天在五欲紅塵中打滾,如果你能夠淡薄五欲,我想對你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絕對是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來看善導大師,是如何的淡薄五欲,《新修往生傳》雲:

  「所行之處,爭申供養,飲食衣服,四事豐繞,皆不自入,並將回施。好食送大廚,供養徒眾,唯食粗惡,才得支身,奶酪醍醐,皆不飲噉。」

  善導大師因為很有道德,所以所到之處,四眾弟子爭相供養。四事的供養就是衣服、飲食、臥具、湯藥,這是在經典世尊經常提到。對出家人的供養有這四件事,衣服、飲食、臥具、湯藥。善導大師受到四眾弟子的供養,非常的豐富,但是善導大師淡薄五欲,皆不自入,不會擁為己有,有任何四事的供養,將它布施出去。了不起,善導大師確實了不起。一般人都是吃的東西,穿的衣服或者用的物品,都是希望擁為己有,越多越好,吃要吃好的,穿要穿漂亮的。大部分人的心確實是如此,善導大師不是這樣,所有四事的供養不自擁有,將它布施出去。好吃的東西送到大寮供養徒眾,師父就是看到善導大師這樣的作為非常的欣賞。所以有任何人對師父的供養吃的東西,師父!我供養您一箱水果,我沒有第二句話,交代出家弟子先供佛,供佛之後分給大眾吃,就是這個樣子。如果我們對五欲非常的淡薄,對於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非常有心,我們怎麼會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淡薄五欲的心,和阿彌陀佛的本願之行。

  「相契相應,奶酪醍醐,皆不飲噉」,這句話說出善導大師沒喝牛奶,這一句我從小就做到。因為師父個人從嬰兒時,就不曾喝牛奶,為什麼?因為我喝牛奶會頭暈,乳跟酪就是從牛奶提煉出來的,然後再更進一步提煉,就成為醍醐,所以醍醐是牛奶最精純的東西。善導大師為什麼不喝牛奶?因為在出家人的戒律規范,持午的人不能喝牛奶。所以受持八關齋戒的時候,師父就會叮咛諸位戒子,不要為了想要讓肚子不會那麼饑餓,所以喝一些牛奶來止饑,這其實是不符合戒律的。原本持午就是為了讓你在晚上保持肚子餓,比較不會生出男女的欲望,用意在這裡。因為凡夫的心性,就是飽暖思YIN欲,吃飽了睡飽了,就會想男女的事情,這是生死的根源。所以就是為了讓你保持肚子餓。再來沒吃晚餐,就不會因為晚餐忙碌,因此就更有時間好好用功修行。出家人持戒精嚴,是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持午。因為持午不能喝牛奶,所以傳記才會記載善導大師,奶酪醍醐皆不飲噉,飲是飲用,噉就是吃的意思。所以我們念佛人持戒的時候,最好不要喝牛奶,也不可以吃蛋。蛋是葷食的,不要以為蛋是素的,這是錯誤的,一切卵皆不可食,這是經論上所說的。所以奶、蛋這些東西,盡量不要食用,一心念佛,要將肚子騙飽很簡單,吃一點東西就把肚子填飽了。淡薄五欲一心念佛,這才是真正相應,阿彌陀佛的名號本願。

  繼續看下面,第六、本願行者應印經流通。

  這點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到,印佛經廣度眾生,這是非常慈悲的菩薩修行。因為我們今天能得到很多佛經,就是過去有人發心,出錢印佛經流傳下來,我們才可以請到佛經,來研讀、來修持。所以我們今天手上有佛經,是不是要感恩當初出錢印佛經的人對不對?當然。佛法在中國已經一二千年,為什麼經過這麼長遠的時間,我們還有佛經可以研讀?就是因為有很多人發心出資淨財印送佛經,所以今天我們才能得遇佛經,佛法最注重流通。世尊入滅兩千五百多年,世尊所說念佛的道理,記載在佛經我們看見之後,照世尊的開示去做,法身慧命能夠得到解脫。如果沒有祖師大德的翻譯,沒人發心印送佛經,今天我們怎可能距離世尊,二千五百多年那麼遙遠的時候,還能夠照世尊所開示的法語修行呢?所以要生出感恩的心,然後出錢出力流布佛經,讓佛法越普遍,讓一切苦難的眾生越有機會,得遇到佛法而學佛修行。

  善導大師很積極去做這件事,我們來看善導大師,是如何印經流通?

  《新修往生傳》雲:「諸有嚫施,將寫《阿彌陀經》十萬余卷,所畫淨土變相三百余堵。」

  嚫[chèn]施就是對出家眾的供養,叫做嚫施,對出家人供養的金錢叫做嚫金,對出家人供養的衣服叫做嚫衣。念南無阿彌陀佛修印送經書,更是相應阿彌陀佛的本願。善導大師將人家供養的金錢,用來寫《阿彌陀經》十萬余卷。唐朝時代還沒有印刷,所以善導大師要如何流通佛經?抄寫。現在印刷非常的普遍,我們不必像善導大師那麼辛苦抄寫佛經,我們只要出一點錢,要印《阿彌陀經》一萬本,不需要多少錢,很快一個禮拜,就有《阿彌陀經》的經本,可以到處結緣流通。所以善導大師用很多時間寫《阿彌陀經》,流通四眾弟子,《阿彌陀經》讀一遍十五分鐘,但是要寫一遍,可能要費幾小時的時間。淨土變相就指淨土變相圖,將佛經敘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畫成圖,叫做淨土變相圖,三百余幅,那也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諸位菩薩!如果你曾看過淨土變相圖,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之圖,你就發覺要畫成一幅畫,就要費不少的時間。現在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拿去印刷,只要印一百幅、兩百幅,很快就有很好的佛像,很好的西方極樂世界莊嚴圖來流布。善導大師用不少時間,在做流通經典和淨土變相圖,為什麼要這樣子做?因為流通《阿彌陀經》,才能讓人知道要念佛修行,流通淨土變相圖,啟發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像早上師父到圓通巖講經,圓通巖的齋堂,有一幅非常莊嚴的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圖。哇!看了非常的莊嚴。我很自然到了這幅圖的面前,向阿彌陀佛問訊,內心歡喜恭敬。有時經文的體會,很難理解淨土的清淨莊嚴,看見淨土變相圖,內心的歡喜心自然生起,善導大師用意非常的良苦。

  第七點本願行者應修建寺院。善導大師不只在自行化他,非常的積極,對修建寺院更是盡心。

  《新修往生傳》雲:「所在之處,見壞伽藍及故磚塔等,皆悉營造。」

  伽藍就是佛寺,磚塔就是塔廟或稱廟塔,修行的地方稱為寺。當然「寺」這個字,有另外其它的涵義,一般的寺院道場,就是大眾共修的地方。佛塔或說廟塔就是安奉,佛與佛弟子捨利子的地方。你看善導大師他對於破舊的寺院以及佛塔,會從事營造修建的工作,非常的盡心,為人間的道場而努力。

  下面第八點,本願行者應點燈供佛。

  《新修往生傳》雲:「燃燈續明,每歲不絕。」

  善導大師不只念阿彌陀佛的聖號而已,他每年點燈供佛,而且年年如此沒有中斷。我們每天早上在自己家裡佛殿,稍微整理之後燃油燈,或者蠟燭,或者蓮華燈,或者佛燈供佛,藉著油燈供佛虔誠的念佛發願,佛弟子某某人,以這盞油燈供養阿彌陀佛,我要效法阿彌陀佛,慈悲誓願廣度眾生,我要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度眾生。這一盞油燈你就供的非常有功德,阿彌陀佛一定給你贊歎。好!點的好。藉著供燈開展內在的心燈,你的行為跟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的行為一樣,你的心念跟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的心念一樣,那你念佛當然是跟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這才是真正信本願,對不對?當然。所以好好的修行跟名號相應,點點滴滴都是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說我念佛以外還要點燈,這樣功德才夠,才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這個意思,不是這樣的意思。所以專修與雜修,實在是心念差別而已,並不是行為只有念佛,這樣才叫做專修,不是這個樣子。你看善導大師,做了這麼多的修行,他也不是只念一句佛號而已,所以不要誤解專修的道理。

  第九、本願行者應多積福德。

  《新修往生傳》雲:「三衣瓶缽,不使人持洗,始終無改。」

  這麼了不起的祖師,連衣服以及缽都自己洗,表示凡事善導大師都親力為之,不是叫人家去做,自己做修福,善導大師就是任何事都自己來。三衣就是袈裟,出家人的三衣,缽就是吃飯的器具,三衣一缽自己洗。

  諸位菩薩!在三寶門中盡量多付出,不要怕做,在三寶門中怕為三寶付出,你的觀念有了問題,為三寶多付出,你的福報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對不對?當然。

  第十、本願行者應勤修行業。

  《新修往生傳》雲:「化諸有緣,每自獨行,不共眾去,恐與人行,談論世事,妨修行業。」

  善導大師實在了不起,化他獨自一人,不和大眾一起走,為什麼?怕與大眾一起走,會談論世事浪費時間,一心一意在自行化他。就是為了要幫助人解脫生死,自行非常的精勤。化他也非常的努力,與大家一起走容易談論世事,浪費時間。這麼了不起的祖師大德,把握每一分每一秒的當下,一心用功修行,確實值得我們效法。

  最後第十一點,本願行者應著書立說。

  這一點當然對大部分人來講,是沒有能力的,因為寫書要有學問,對佛法要很深入了解,不然是不容易做到的。

  這十一點除了最後一點,諸位比較沒能力來做以外,其它前面的十點,你只要有心做多做少,一定都可以做得到。善導大師一生之著作,計有五部九卷:《觀經四帖疏》四卷,《觀念法門》一卷,《法事贊》二卷,《往生禮贊》一卷,《般舟贊》一卷,要寫這五部九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時間可以完成的。可見善導大師也用了不少時間在寫淨土教法,流布在遙遠的後代廣度眾生。我們從這傳記裡面記載了十一點,看出善導大師一生的修學,確實非常的了不起。有許多善導大師的修行,大家只要有心,就可以跟著做的,做多做少另外一回事,有心去做最重要,因為師父個人也是如此。善導大師的修行這麼了不起,我們若好好效法學習,相信我們的行為絕對不會偏差。對於信受阿彌陀佛的本願,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這條菩提道路就不會走偏差。

  希望大家將這份講義,好好保留起來每天看一遍,效法善導大師的修行,使自己在當生決定,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好不好?

  時間到了,向諸位報告到這裡。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忏雲老和尚:佛菩薩念念都在惦記你,你心裡有在想著他嗎?
下一篇:淨空法師:遇到這麼好的機會錯過了,只能怪自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