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度輪法師:布施也要看對象佛告訴你布施的訣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經典原文】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佛說四十二章經》

  【經文解釋】所以佛說,‘飯惡人百’:你想行布施,前邊雖然是說布施,但是對於布施,你也要知道怎麼樣布施才是重要的。種福田,你若不會種,也不合法,不懂得種福的法,那麼你種了也沒有福。所以說,飯惡人百,你布施飯給一百個惡人,‘不如飯一善人’:你還不如布施飯給一個善人那個福田多。為什麼呢?你給一百個惡人飯吃,他們吃飽了飯,也只知道去做惡事,變成他們所做的惡事,都是你幫助的,你是一個幫凶了,你幫助他們做惡,幫助他們做壞事。而你若給一個善人飯吃,布施飯給他吃呢,他吃飽了,他去做好事,他所做的好事,可以說都是你成就他做的好事。所以不如飯一善人。

  ‘飯善人千’:你布施飲食、財寶,這個飯也就包括一切布施的緣在裡頭了。甚至於你布施頭目腦髓,幫助人做善事,你把生命都布施出來了,那麼他做的善事都是你成就他的。你若幫助惡人,你布施生命,那反而造罪了。所以你飯一千個善人,這善人就是不做惡事的善人。‘不如飯一持五戒者’:你不如布施給一個持五戒的人這個功德大。

  ‘飯持五戒者萬’:你布施飯給持五戒的這個人,持五戒就是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修十善的這個人。你布施一萬個受五戒的這種人,‘不如飯一須陀洹’:你不如供養飯給一個證初果須陀洹的聖人那個功德大。

  ‘飯百萬須陀洹’:你供養百萬個初果須陀洹的聖人。‘不如飯一斯陀含’:你不如供養飯給一個二果斯陀含的聖人。因為初果不知道二果的境界,初果是破見惑,二果是破欲界六品的思惑,這前面都已經講過了。所以你供養飯給二果斯陀含,比給那初果須陀洹的功德更大的。

  ‘飯千萬斯陀含’:你供養飯給千萬個斷了欲界六品思惑的二果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不如供養飯給一個三果阿那含的聖人。三果阿那含,也就是把欲界九品的思惑全都斷了,才證三果。

  ‘飯一億阿那含’:你供養飯給這一億證三果阿那含的聖人,‘不如飯一阿羅漢’:不如供養飯給一個阿羅漢的功德大。

  ‘飯十億阿羅漢’:你供養飯給十億這麼多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又不如供養飯給一位辟支佛。辟支佛叫緣覺,阿羅漢叫聲聞。聲聞是聞佛的聲音而悟道。緣覺是在有佛出世時,修十二因緣法而悟道的。在無佛出世時,觀一切萬物幻化無常的這種境界而悟道的,這叫獨覺。所以你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位辟支佛。

  ‘飯百億辟支佛’:供養百億那麼多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不如供養一位佛。三世諸佛,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無論哪一位佛,你都供養他。

  ‘飯千億三世諸佛’:供養飯給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也不如你供養飯給一個無念無住無修無證的聖者。無念,念而無念;無住,住而無住;無修,修而無修;無證,證而無證,這個就都到圓教初地的果位上了,這些無念無住無修無證的聖者,也就是法身大士,他們都能八相成道,百界作佛,都能有這種能力了。

  所以我們供養,應該要知道供養的理,知道供養哪一類人有什麼好處,因此我們要親近善知識。你若親近惡知識,就學得邪知邪見;你若親近善知識,就會學得正知正見。你若供養那惡人,就造罪了;你供養善人,就有功德了,所以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經典介紹】《佛說四十二章經》是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第一部重要經典著作。迦葉摩騰、竺法蘭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集了四十二段話,編集成了這部《佛說四十二章經》。又繪畫釋迦牟尼佛像供養,由是東土佛法僧三寶具足,是為佛教傳入中國之始。《佛說四十二章經》集結了佛陀關於持戒、忍辱、斷欲、精進、觀空等事的四十二段語錄。通篇言簡義豐,明了易懂,通攝大小乘一切教義,涵諸法要。這部經典反復強調了持戒的重要性,告訴佛教弟子應該如何修行。祖師大德將此經和《佛遺教經》、《八大人覺經》合稱之為《佛遺教三經》。

 

上一篇:淨空法師:佛法沒有版權,如果有電視台歡喜的話,播成電視利益眾生就更廣
下一篇:學佛越久離佛越遠,是真的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