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開智慧,一定要食清淨食才可以。飲食和智慧的開發有很大聯系。很多人都希望小孩會讀書,那一定要清淨你的飲食。
古人認為肉中也有污穢和不污的分別。比如不見陽光的動物,一般是污穢的,比如蛇、兔子,還有狗肉,也屬於污穢的肉。吃了狗肉,直接會降低人的悟性。所以中國人的修道方式中是非常注重飲食清淨的。
肉就帶著某些動物的愚癡的場,民間講大就是會迷住人的竅。竅是看不見的,是種跟天地溝通的穴位。而這個穴位同時又是主宰一個人的慧識的成分。古人講一個人會不會讀書,是不是文曲星的命,就從身體結構和氣場上看。氣清,這個人就貴。就是悟性比較強,應該說善於溝通宇宙的信息。因為古人讀的所有書,其實都是宇宙的信息,乃至聖賢的信息。一個人能懂這些,是善於溝通天地的緣故。
其實溝通有兩種,一種是大腦記憶的溝通,我們一般叫智;另一種是生命靈性的溝通,一般叫做慧。有些人會讀書,也許是智比較發達,但如果要修道,就要慧發達。慧是生命靈性的部分。智和慧的開發相同的地方,都在於竅通,最起碼能溝通宇宙文字能量的部分。古代的文人才子佳人大概屬於這個層次。相當於文字般若。但慧的開發則不同,慧的開發是靈性層次,相當於佛經講實相般若。那更需要德行來輔助。就是說,良好的德行有助於慧的開發。像近代王鳳儀善人的開悟,就是明顯的例子。
但不管慧的開發,還是智的開發,都需要清淨的飲食,尤其是慧的發起,最需要的是德行和願力的加持。比如一個人很會讀書,但念經學佛卻不行。尤其是背經上。古代許多法師,無法通曉經典,就是通過拜觀音菩薩或者念經來忏悔業障,然後靠佛力加持就能通經典。這就是最明顯的開發慧識。而一個人如果吃了污穢的肉,或者破戒等行為,也會損一個人的慧識。就是蒙蔽他的智慧的發起。
現在很多知識分子學佛,很容易從智上去做。所以文字相會越來越多。但是祖師大德會從慧上修,他們一般從念佛、念經、拜經、拜忏等入手,然後也能開發智慧。近代的聖嚴法師,他講自己小時候很笨,十一歲時才懂一點知識,後來就去禮拜觀音菩薩,半年後,那厚厚的《禅門日誦》五堂功課完全背誦下來。可以說許多祖師的修行是從開智慧開始的,而開智慧的開端,就是求佛力加持背誦佛經開始。
這個做法和現在很多法師的傳道方式不同,現在許多佛學班,都比較偏重於知識的積累,這個做法也許是模仿基督教的傳播方式,但修道的方式並非這樣。真修道人,一定開發慧識。而慧識是無法教授的,沒有辦法老師教你你就成了。而是需要自己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