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法句探索 10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 德山大師的「點心」
唐朝德山大師通達諸經,尤精《金剛經》。因俗姓周,故有「周金剛」之譽。德山大師不認同禅宗所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決定親往糾正。
途中頗感飢餓,恰遇一位賣燒餅的老婆婆。老婆婆得知德山大師專精《金剛經》,就提出一個考題,如果大師答得出,就以燒餅供養大師;如果大師答不出,就請大師立刻離開。
題目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知大師您是要點那一個心?」
德山大師聽此一問,選擇無語離去,此後再不敢自诩精通《金剛經》。放下傲慢心之後,大師至誠參谒龍潭祖師,從此勇勐精進,終於大徹大悟。
老婆婆問得當機,因為《金剛經》的智慧不在會讀、會說,而在於用之生活。
德山大師的無語不是不懂,而是真明白。先前讀的、說的、寫的原來只是皮毛,真正的功夫就在平常啊!
老婆婆問得是什麽?德山大師悟得是什麽?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動念即乖」。
凡事有因有果,絕非偶然,所以任憑修行再怎麽高,若有一絲絲雜念,就不對了,也不好了,因為心就不清淨了。心有染污,焉能見道!更別說行道、悟道了。
◎ 斷惡修善 → 心寬念純
《華嚴經》:「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修行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會喜歡、會討厭、會開心、會傷心,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答案,可知好惡悲喜非由外來,而是自找的。如果能放下所有的妄想、執著,就能恢復本具的智慧德相,這也是「眾生皆是未來佛」的真義。
多數大眾無數世以來受到了太多的染污,要想一念盡掃塵垢並非益事。如能時時精進,漸漸提升,已是難能可貴!
唐代詩人白居易請益鳥巢禅師:「佛法大義為何?」
鳥巢禅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簡單來說,「斷惡修善」就是去除染污的基本功,要想成就一定由此開始。
何謂「惡」?只為自己即是惡。
何謂「善」?廣利眾生即是善。
如何「斷惡」?斷絕一切惡事,乃至不生絲毫惡念。
如何「修善」?幫助一切眾生,終至行善而不自矜。
「斷惡修善」就是「所行皆利益大眾,所存無善惡分別」。
佛菩薩如何斷惡修善?
為眾生降伏邪魔,現忿怒相,無忿怒心。
為眾生拔苦與樂,現慈悲身,無我慢心。
斷惡修善,念念眾生,千江有水千江月,哪裡需要哪裡去。
隨緣圓滿,無掛無礙,心寬因為能放下,念純乃生大智慧。
◎ 三心不可得 → 應無所住
過去:緣已滅,心既止。
現在:緣方起,心難停。
未來:緣未遇,心不生。
聚也因緣,散也因緣。
如何可得?執著何用?
「三心」無非「妄念」,「不可得」就是「放下」,「放下妄念」即是道!
放下、放下,愈說愈放不下,一切平常,就放下了。
平常、平常,如何平如何常?該做就做,其馀隨緣。
這就是「應無所住」,也是聖嚴法師開示:「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此文出處台灣牟尼精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