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福田心地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福田心地說】

  佛陀教育雜志

  有果無用【意本彌勒所問經】

  滿箱的華麗衣服,但所穿的不過是素色的布衣;滿櫃的金銀財寶,但所吃的僅免於糟糠。可以安閒了,卻一定要勞累身體;可以快樂了,只見整天皺著眉頭。這是有福而不能夠享受啊!原因是由於過去生布施時,不能發至誠心、歡喜心罷了!要不然就是因為別人的勸告,而勉強布施一點罷了!或者已經布施之後,不久又萌生後悔的心罷了!

  有用無果

  原本是柴門小戶的窮苦人,卻常住在別人富麗堂皇的大廈;原本是粗菜淡飯的人,卻總是吃別人的山珍海味。這是有享受而不是自己布施所得的福報。原因是由於過去生中自己不能布施,只知道勸別人修福罷了!要不然就是看見別人布施時,為他歡喜贊歎罷了!

  先富後貧

  《業報差別經》說:如果有眾生,因為別人勸導而布施,以後卻又後悔;因為這種因緣,來生先富後窮。

  先貧後富

  又有眾生,因為別人的勸導,而布施少量,布施之後生歡喜心;來生生在人間,先貧後富。

  勞而致富

  富裕有富裕的因,勞苦也有勞苦的因。正如經上所說,供養僧人一定得大富,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如果是請僧人到家裡來,使僧人疲勞地來回奔走,而後才能就食,那麼後世雖然能夠享有大財富,必定要從勞苦中獲得。

  逸而得富

  如果他把齋飯送到庵院,使僧眾安穩地得到供養,那麼他的福報必定投生天上或人間,享受不須勞苦而衣食自然豐足的快樂。

  貧而能施

  經上又說:又有眾生(必定要說眾生而不說人,是因為說人只是說到一種,眾生則是包括六道),以前曾經布施,沒有遇到福田,輪回生死在人道裡面。因為不能遇到福田,所以果報卑微低劣,隨得隨盡;又因為習慣於布施,所以雖然處於貧窮狀況,也是樂於布施。

  富而不施

  又有眾生不曾布施,遇到善知識,姑且行一點布施,正好遇上殊勝的福田。因為福田殊勝,所以來世生活所需一應俱全;因為以前沒有養成布施的習慣,所以雖然富有卻很吝啬。

  施多福少

  《菩薩本行經》說:如果有眾生,不能以至誠心布施,不能以恭敬心布施,不能以歡喜心布施;或者高傲自大地布施,或者受施的人相信邪說、見解顛倒,這就好像是在貧瘠的土地上耕作,播下的種子雖然很多,收獲卻是很少。

  施少福多

  又說:如果在布施時能以歡喜心贈與,恭敬心贈與,清淨心贈與,不期望回報心贈與,或所贈與的對象正巧是菩薩、聖僧,這就好像是在肥沃的田地上播種,所播下的種子雖然很少,但收獲卻是很多。

  同憂異果

  《法苑珠林》說:若有兩個人,一貧一富,看見乞丐過來,都感到憂愁苦悶。那個有錢財的人害怕乞丐來求索,那個沒有錢財的人卻因自己無法布施修福而感到憂愁苦惱。後來貧窮而憂愁的人投生做天人,富裕而憂愁的人投生做餓鬼。憂愁苦悶雖然相同,所受的果報卻不同。

  異壽同果

  人壽幾千歲時終生受持五戒十善,和人壽幾十歲時終生受持五戒十善,他們的福報則是完全相等,並沒有差別。

  為惡善終

  為惡而能得到善終的人,這是今生的惡果還沒有成熟,而前生的善果已經先成熟。從前有一個人七世殺羊,而沒有墮落三惡道,過了七世以後,所殺的罪業一一償還(見《大藏一覽》)。凡是惡人得到福報,都應當從這個角度去觀察。

  為善惡終

  為善反而得到惡終的人,這是今生的善果還沒有成熟,而前生的惡果已經先成熟。然而還有看起來是不得好死,而實際上並不是的。例如從前有一個放牛的小孩采花供養佛陀,在途中被牛觸撞而死,他的神識就投生到忉利天(出自《譬喻經》);有一只狝猴看見僧人非常歡喜,就玩弄他的袈裟,卻失足掉落岸下而死,它的神識就投生到天上。這些都是看起來不得好死,而實際上並不是的事例(見《經律異相》)。總之,因為行善而死,沒有不能得到善報的,只是凡夫的肉眼一時看不見罷了。

  吾遇順境正當修福

  修福報的凡夫,今生事事如意,可說是身體的快樂。但是不知道修學出世法,沒有脫離六道輪回,終究免不了墮落三惡道的憂慮。

  心樂身不樂

  羅漢已經斷除最後之身,可以永別三惡道,長離六道輪回,內心是非常快樂的。假使不曾修福,那麼他的一切供養也不能如意。

  大施小福

  般若經說:如果菩薩只是布施財寶七珍,而不發心成就佛道,救度一切眾生,雖然是經過恆河沙劫那麼長的時間,所得到的福報還是很少(不是真的少,只是與發心成佛相比較,就顯得少罷了)。

  小施大福

  經上又說:如果菩薩在布施時能夠回向無上菩提,救度十方一切眾生,雖然布施不多,但是所獲得的福報卻無量無邊(這兩則與前面的施少福多,各有它的意思)。

  ⊙心地到了成佛就到達最高頂點了,福田到了成佛也到達最高頂點了。

  吾遇順境正當修福

  人遇到順境,應當這樣想:我家境富足,一定是前生布施的結果,今生更應當濟人利物。我身體無病,一定是前生行慈悲的結果,今生更應當戒殺放生。好像燈燭的火苗明亮的時候,就應當繼續添加燈油。

  吾遇逆境亦能植福

  如果遇到逆境,應當這樣想:我所遭遇到的艱難窘迫,是前世的罪業所造成的,如果能夠忍受,債務就償還了。不僅如此,我如果貧窮,應當祈願天下人都財物豐足;我如果多病,常願天下人都能健康強壯;我如果遇到斗爭,常願天下人都能和諧;我如果昏愚,常願天下人都有智慧;我如果六根不全,常願天下人都能得到相貌美好。每遇到一種患難,就發願未來世要救度這種患難的人,這難道不是煩惱就是菩提、毒藥變成甘露嗎?不知道修福的人就與此相反。

  他人作善我能受福

  別人的善事沒有做成,我從旁加以勸勉,這是以勸導獲得福報;別人的善事已經成功,我替他感到高興,這是以隨喜獲得福報;贊揚別人的美德,讓大家都來效法,這是以贊歎獲得福報。由此加以推廣,天上天下、古往今來的善事,沒有不能為我造福的,所以普賢菩薩發十大願,其中第五願就說“隨喜功德”。上自諸佛菩薩多生多劫所修的福德,下到四生六道一點點的善事,都要贊歎隨喜,然後盡虛空界的福德,都變成自已的福德,自己就是普賢大士了。

  他人作惡我亦受福

  惡事還沒有做成,我能盡力勸他停止,我就得到福報了。惡事已經造成了,我能為此愁憂不樂,我就得到福報了。惡事尚未傳播出去,我設法隱藏起來,我就得到福報了。惡事已經傳播開了,我就以此勸人警戒,我就得到福報了。惡事牽連到我,我能夠忍受,我就得到福報了。惡事牽連到別人,我能勸人忍受,我就得到福報了。

  恭摘自2017年佛陀教育雜志2017年第一期(2017.1.1)

 

上一篇:恆傳法師:有行識宗這個法門嗎?
下一篇:恆傳法師:這種行為違反了齋堂的規矩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