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老人都提醒我們要積口德,不修口德,福報全從嘴巴溜掉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代表處世必須要慎言,謹慎自己的言語,不可言語太多,因為話多容易失言,容易說錯話,就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更嚴重,招來災禍。所以孔子的教學分四科,而言語排在第二位,所謂「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德行為本,言語不當,走到哪都造成是非紛爭,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怎麼去利眾?言語排在第二位,我們了解到人一天不知道要講多少句話,所以老人都提醒我們要修口德、積口德;不修口德,福報全從嘴巴溜掉了。

  比方喜歡批評人,喜歡挖苦人,喜歡講一些傷害別人的話,那一天就折了很多福報。人假如懂得修口德,每天安慰人、鼓勵人,都講利益別人的話,甚至於人家尋短見,你一句話能勸他回頭,那都積很厚的陰德。比方你「見人善,即思齊」,「道人善,即是善」,對這一方真正有道德學問的人,你不嫉妒、贊歎他,讓更多的社會大眾跟著他學習,這隨喜功德,每個人受益都跟你的贊歎有關系,所以口德重要。一念「道人善,即是善」功德很大,但一念嫉妒、毀謗、批評,斷了很多人的信心、法緣,這個罪業就很重了。所以對自己來講,言語當中,要下很大的功夫來提升;對團體來講,才能真正和睦相處。

  而我們要了解到,言語是心之聲,是我們的心體現出來的行為,所以言語有問題,事實上還是心地偏頗了,都要從心地下功夫。比方「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這個多言是行為,病在哪?病在心太浮躁了。《易經》告訴我們:「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浮躁的人話太多了,他定不下來;吉祥的人他很安定、安詳,言語不多。

  歷史當中,晉朝宰相謝安,當時王羲之三個孩子去見謝安,結果見完以後,旁邊的人就談到,這三兄弟哪個德行最好?謝安馬上就說到,最小的王獻之最好,因為他兩個哥哥談很多沒有意義的話,而他很有禮貌的問候長輩之後,就非常謙卑的在聽長輩講話。因為去見宰相這麼有人生閱歷智慧的機緣很難得,謙卑的態度一定是恭恭敬敬聽,怎麼還會多話?後來確實最有成就的,就是最小的王獻之。所以《弟子規》也告訴我們,「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上一篇:快不快樂,都不是無緣無故的
下一篇:《近代因果報應的故事》之43:濟困壽延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