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學佛的共修與自修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佛自修還是共修,看起來沒有多大差異,但是對初學者來說「寧在大廟睡覺,不在小廟辦道」,個人修行次於集體修行,特別是明師指導與無師自修,更是大不相同。

  初學的人不宜單獨修行

  個人修行,應該是在已經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後,而且也要知道如何來解決修行過程中,所發生的身心及知見上的疑難和困擾等問題,否則不但無法得益,相反地很可能受害。特別是修行禅定,精進勇猛的話,會有種種的禅病和魔障發生,那就是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反常變化。所以,初學的人,不宜單獨修行。

  集體修行,縱然沒有明師指導,尚有其他同修的彼此照顧,互相糾正,只要知見正確,不會發生太大問題。

  再說,個人修行很容易成為冷熱不均,忽而勇猛精進,忽而懈怠放逸,乃因為無人約束,也沒有大眾的生活規制。勇猛過火,會引來身心疲憊而產生禅病;懈怠放逸更會使人放棄修持,退失道心。如果經過幾度的冷冷熱熱之後,便會對於修行退失信心。若在團體中修行,由於共同生活的制約,且有同修之間的制衡,會使人逐步前進,所以,比較安全。

  從心力而言,個人的心力是極其有限的,最初修行的人,也無法造成修持道場的氣氛,如果能結合多人共同修行,以同樣的方式,相同的目標,共同的心態,同樣的作息時間共修,就會形成修行道場的氣氛,其中只要乃至一人正常修行,就會使得全體導入正軌。如果,多半人處於正常狀態,此種心力的共鳴、共感,就會使得每一個人得到全體修行者的全部力量,十個人參加,每一個人都可能得到十個人的力量;一百人參加,每一個人也可能得到一百個人的力量,所以,佛教贊成以集體的修行為初學者的常規。

  縱然是修行已久的人,偶爾能夠參與集體修行,也是有益的事,所以,當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常有弟子一千多人,追隨佛陀過僧團的生活;在中國佛教史上,不論那一宗派,人才輩出之時,多是由於集體修行產生。例如:禅宗的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及馬祖道一、百丈懷海等諸大師,其門下無不龍象輩出,而他們都是集合了四、五百人,上千人等的大僧團。因此,將禅宗的寺院稱為大海叢林,大海是龍蛇混雜,魚鱉居中,但是不容腐屍。修行者的根器,雖有大小、利鈍之不等,如果腐敗了,反常了,就會被海水棄之於外。叢林之中,林木雖有大小、粗細,但是無不挺拔向上,否則就接受不到雨露、陽光,就會自然地被淘汰。

  由此可見,單獨地專精修行,不是初學者所宜。

  嘎瑪仁波切:共修和自己修的區別

  這跟我們到大學課堂上課是一樣的。大家一起去上課,一方面老師方便教育,一方面所有學生可以切磋交流,共同學習可以得到大家的經驗分享。一個人自己在家修,當然有功德,是你一個人的功德。假如十個人一起共修,十個人的願力加在一起,肯定跟一個人修不一樣了。如果一百個人一起修,每個人都能得到一百個人的功德,共修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為什麼佛陀時代一定要有個精捨,就是大家一起修行的地方,我們的共修中心就是小精捨。早期藏傳佛教剛到西方傳教的時候,沒有寺廟,也不可能圈一個講堂專門來講經說法。所以就學西方人,就把大家集中學習佛法和修行的地方,叫做共修中心或佛學中心,其實就是小的精捨。小的精捨就是一個寺廟,大家到那裡共修,平時念經誦佛加持這個房子,等我們沒有力量的時候,房子會加持我們,這都有可能。所以很多其他地方,都是大家集資來建一個修行的地方。

  一個人拿著法本回家修行不行?可以。但一個人報考北大,然後一個人在家看書,能否考得上呢?如果你是天才絕對是可行的,不是天才的話,最好還是和同學們一起老老實實的學,不容易走偏。

  達真堪布:能夠共修最好

  其實聚在一起修有它的好處。你離開道場、離開道友時間長了肯定不行。每天一起修的好處是不得不修,最起碼在表面上也要裝一裝。剛開始挺勉強的,都是裝的,也許突然就進入狀態了,突然就開悟了。

  我們寺院裡也是,僧眾不是每天都想來上課的,但是寺院規定必須要來,不來不行,有時候裝裝就進入狀態了。若是在家裡,沒有人管,也不用裝,自己就隨便了。今天不想做就不做了,或者中途堅持不下去就間斷了。

  我們學修的時候,若是不願意學、不願意修了,這個時候必須勉強地去做。慢慢習慣就好了,進入狀態就好了。這個習氣若是不去克服,什麼時候能調伏它?

  每個人每天的狀態不一樣,也有特別想修法、法喜充滿的時候;也有比較勉強,不能進入狀態的時候,這都是正常的。天有亮的時候,有黑的時候,修法也是一樣,有時候是我們自己的分別,覺得好或覺得不好,有時候覺得有進步或者退步。其實這些狀態都是一樣,主要是自己沒有間斷,沒有放棄,堅持去做,去練,慢慢就好了。

  聖嚴法師:共修的力量

  我們一定要相信共修的力量,這力量不是迷信,而是集合了共修者共同的「心」力所成。共修的功能就在於同心協力,當大家的心力方向是一致時,才能成為共鳴,這種共鳴的聲音雖然聽不到,但確有其無形的力量相互支持著。

  一、燈的燭光越多就越亮

  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這和我們修行的過程一樣,如果僅是一人修行,力量再強,也不過是你一個人;就像一盞燈,再亮也只是一盞燈,若是兩盞、三盞燈放在一起,情況就不一樣了,燈的燭光越多就越亮。同樣地,打坐時,有的人心的力量弱,好像只有一燭光,亮度不夠;但是當五個、十個心力強的人,聚在一起,這光度就增強了,不僅那個心力弱的人沾光了,所有心力強的人也會相互沾光,所以共修的功能是非常強的。

  我們現在所處的這間房子,由於經常有人在打坐,所以你們一進來,自然就會感受到有一股安定力。我曾到大陸去參觀古寺院的禅堂,有些是從宋朝、明朝傳下來的,有的已經傾倒過許多次,後又再重建,但仍在原址。一進到這些禅堂,就會感覺那是一個磁場滿強,而有安定力的地方。就拿寧波天童寺來說,他們的禅堂並不是很大,可是卻有很多人在那裡開了悟,雖然那些人已經往生了,而且寺院房子倒了幾次又再重建,我一進去,仍可感覺到曾經有很多人在那兒修行的力量。

  又像金山江天寺禅堂,曾經一夜之中有十八個人開悟,我一進到那裡,心中就有一種非常安定、非常明朗的感覺。

  二、互相影響,互相分享

  有人不易感受到共修的好處,可能覺得和在家裡打坐沒什麼兩樣,甚至反而不能安定,因為左邊有人,右邊有人,前後邊都有人,自己老是在注意其它的人,就無法感受到共修有什麼好處。

  其實,共修時所有參與者的心,在這時候是互相交融的,是沐浴在互相交融的燈光下。而且打坐的時候,心是朝著一個安定的、清淨的方向,就好像指北針,動來動去還是指著北方;因此共修時我們心的力量是共同向著一個安定的方向,既然是同一個方向,便是互相影響、互相分享每一個人心的力量,這便是共修的功能。

  至於共修後彼此分享修行的心得,有什麼用處?第一種用處是,在這個時間中,可以感覺到大家是生命共同體結合在一起,這股力量使得你能繼續將修行的心力維持下去,促使你自然而然,時間到了就想去參與共修。第二種用處是,即使在共修結束,回家之後的幾天之內,共修的力量還能夠維系著,若遇到一些心理上、生活上的障礙、波折,這時,全體共修的力量就能替你疏導。

  共修時我們往往少則數十人,多則上百人,有共同的歡喜,所以經常在一起共修的人或同修伴侶間,會互相影響,甚至產生相應的力量。這就如同我們都相信父子、母女、兄弟姊妹親人之間有互相感應的能量,例如有的人在親人發生重大變故前,可能有一種預感出現,這便是共同生命體所產生的感應力。

  三、共修功能的延伸

  諸位聽過西方極樂世界嗎?究竟有無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一種信仰中的世界,我們誰都沒有去過。有的人似乎不太相信,因為沒有真正看過。可是我們從共修的觀點及功能來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的確是真的,也是可信的。佛經中已經告訴我們佛國淨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並不是我們憑空想象出來的,一方面是佛的願力所成,另一方面是我們的心願所求。由於希望有這樣一個世界,所以大家共同來進行建設的活動;而因為大家的心,都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國淨土,那個世界就一定會出現,這也就是共修功能的延伸。

  例如我們的法鼓山,本來是沒有的,現在漸漸的形成了,這是集合許多人的心願和努力完成的,這也是共修,因為有許多人共同的願望,希望有這麼一個環境產生,所以大家獻出心力、財力和智慧力。法鼓山不是我一個人的,我只是點一把火,大家覺得這把火蠻可愛的,感受到光明、溫暖、希望,許多人也一起來分享這把火;最後,我這一把火還在燃,而每個人也都點了火,加起來就是變成一個大放光明的法鼓山。

  四、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

  我們要把這共修的力量,漸漸擴展延伸至自己的家庭、事業中,如果能讓跟你相關的人,都能共同努力、奉獻、推動,向著共同的目標去努力,這也算是共修。

  此外,結合許多人的力量就會有較多的保障。因為自己的力量很小,如有一個團體就會得到保障、得到安全、得到成長的機會。例如:如果只有一株竹子,竹竿很容易長得東倒西歪,可是如果是一大片竹林,竹子就會長得茂密又整齊劃一, 且大多是挺直向上的,很少有彎曲的,不管刮風也好,下雨降霜也罷,竹林都是整體的,會將破壞的程度降低,這就是一個團體共同的力量,帶給個體的保障。

  因此,不論是修行還是工作、事業,不能沒有共同努力的目標環境,如果沒有共同的目標,勢必非常辛苦而無意義的。有的人很欣賞《魯濱遜漂流記》那種生活,很想試一試,不過我相信大概試了幾個月,就會想再回到人間,因為那種生活其實是很無聊的,因為單獨一個人所處的孤獨世界,就是幾乎沒有目標的世界。

  鐘茂森:共修與自修看因緣與放下

  兩種方式都可以,看自己的因緣。真正修行,不管是在道場裡面共修,還是自修,歸根到柢還是看破放下。所以共修也好,自修也好,都應該多聽經、多聞法,明白道理之後就能放得下。障礙我們提升的就是分別執著,所以聽經聞法,我們對於事實真相真正了解,就知道這個世間就是夢幻泡影,統統都是你的念頭在變現,不是真的。念頭也是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快得很,哪一念是真正真實?都不是真實。這個世間就是這樣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都形成一個宇宙,宇宙再相續,產生我們眼前的境界。其實都是妄念的作用,沒有真實,如果在這些境界裡面你去分別執著,你以為它真有,你就造業了。不聽經聞法,我們對這個事實真相確實不了解,不管你是共修、獨修,這都是障礙。所以古大德教導我們要「放開懷抱,看破世間,宛如一場戲劇」,無有真實。人生如戲,真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何必在這些夢幻境界裡面去起貪著、去起瞋恚不平、去造業?我們現在對這些道理能夠有一點點的明白,真的非常感恩師父上人為我們啟講《華嚴經》。《華嚴經》裡面反覆的說這個理,我們就聽,聽久了印象深刻,觀念就改了,改了以後就能放下。看破一點就放下一點,放下一點又幫助你看破一點,不斷提升。至於修學的環境,你真正能夠放下,哪個環境都是好環境,不必在這裡面去太多分別執著,一切隨緣過就很好。不是在這個環境上去揀選,而是在自己的念頭上放下分別執著,這是往內修,不要向外。

 

上一篇:虛雲老和尚:居士成就再大也要懂得供僧
下一篇:印光大師:疾病的大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