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人人都知道自己會死,但除了老人,都覺得死亡離自己還很遠,且認為談論它並不吉利。但既然死亡是每個生命注定的結局,那麼,我們就不能對它一無所知。今天刊登節錄成剛老和尚講解的《痛念死無常》,詳細剖析佛教對死亡的看法。全文如下:
沒有一個眾生能逃離死亡的命運
死無定期,分三:
(一) 思維南瞻部洲眾生壽命不定。(注:地球在南瞻部洲內)
《俱捨論》雲:“此中壽不定,末十初無量”。謂南瞻部洲眾生壽命無有准定,劫末人的壽命長不過十歲,而劫初時,人的壽命卻無有限量。
如《集法句經》雲:“上日見多人,下日有不見。下日多見者,上日有不見”。謂於上午見到的很多人當中,有的於下午就見不到了。或於下午見到的很多人當中,有的於明日上午就見不到了。
又雲:“若眾多男女,強壯亦殁亡,何能保此人,尚幼能定活?一類胎中死,如是有產地,又有始能爬,亦有能行走,有老有幼稚,亦有中年人,漸次當趣沒,猶如墮熟果”。謂已經有很多男男女女,正值年輕力壯,花容月貌之際,卻忽然死去。又怎麼能保證這個人因為年紀輕輕,就一定能活下去呢?有的人尚在母胎中就已死去。有的剛生下來不久就死去。有的剛學會爬行,有的才能走路,就離開了人間。總觀世人,有老有幼,亦有中年人,一個接一個地趣往來世,就如同樹上結的果子一樣,有的一開始就掉下來,有的尚未成熟就掉下來,有的熟透了才掉下來,最終一個果子也不能留在樹上,得全部掉光。
生命的無常,就是這樣迅速,誰能主宰?故《集法句經》勸勉我等雲:“明日及後世,孰先至難知,勿營明日計,當勉後世義”。謂明天與來世,此二者誰先到來,我等凡劣很難知道,故不要為了明天的生活經營設計,當勉勵自己多為後世做有義利的事。若能如是,則雖死何患!
(二)思維死緣眾多,而活緣極少的道理。
言死緣眾多者,諸如天災之寒暑、風雪、水火、雷電、饑馑、惡病、毒蛇、惡獸……等。又如人禍之刀兵、王難、凶殺、怨害、劫命、墮胎、咒術、毒藥、鬼魅……等。還有自然老朽、衰竭失命者……等,是說不能盡。
言活緣極少者,謂人來到世間,從生到死,這幾十年一期身命,無時不在受到死亡的威脅,若不小心謹慎,嚴加防范,隨時都有失掉身命的危險。所以人的一生就是與死亡對持、分爭、較量的過程,雖然時有勝負,然其對人的逼迫從來未有暫緩、寬容、放行過。
正如《本生論》所雲:“死主自斷一切道”,謂死主已經封鎖了一切逃生之路,以是人未有不死者。人的一生就是在掙扎、勉強、維持活命,若不如此,命就活不成。為活命而作業,故名濁命。由是觀之,死緣不亦眾多,活緣極少乎!
如《親友書》雲:“若其壽命多損害,較風激泡尤無常,出息入息能從睡,有暇醒覺最稀奇”!謂對於壽命作損害的惡緣是這樣的多,身命的危脆,比起風吹激起的水泡還無常,隨著一呼一吸,人們還能有機會從深深的睡眠中醒過來,真是莫大的稀奇!
又《百論》雲:“無能四大種,生起說名身,於諸違雲樂,一切非應理”。又本來未有什麼能力的地、水、火、風四大,受業力的支配,通過相互和合,才形成了這個色身。然四大體性各異,火升水降,地沉風動,常相凌害,而作損惱。然眾生迷執,對於這個本來相違,只是暫時的扶持,似乎相安無事的狀態,誤以為是永恆的安樂,實在是未有道理。
又《寶鬘論》(意)雲:“死緣極眾多,活緣唯少許,猶如風中燈,故當常修法。”謂造成死亡的惡緣是那樣的眾多,而生存的活緣卻只有少許,猶如風中的殘燭,隨時都有被吹滅的可能,以是之故,趁死主尚未到來之際,應當常恆修習正法,以積得法財,富貴未來。
(三)思維身極危脆,死無定期者。
如《親友書》雲:“七日燃燒諸有身,大地須彌及大海,尚無灰塵得余留,況諸至極微劣人”?謂當壞劫到來之時,七個太陽生空之際,一切山河大地、須彌山王及四大海水,都燃燒得不留一點灰燼,更何況是至極微劣的人身呢?
又《迦尼迦書》雲:“死主悉無親,忽爾而降臨,莫想明後行,應速修善法。此明後作此,是說非賢人,汝當何日無,其明日定有”?謂死主不會給任何人情面的,會忽然降臨到你的頭上,不要推延說,明天、後天再作這件事,應當從現在起,精勤修行於正法。說此事到明天、後天來作這話的人,一定不是一個賢能有智慧的人,因為你將會死去的明天或後天,一定會來臨。
此以下文思維死時除佛法以外,什麼也不能拯救利益自己,諸如什麼親友、財物、權勢、色身、受用等都無濟於事,悉得捨離,什麼也帶不走。
如《迦尼迦書》雲:“能生諸異熟,先業棄汝已,與新業相系,死主引去時,當知除善惡,余眾生皆返,無一隨汝走,故應勤妙行”。謂引生這一世異熟果報(指五陰身心)的先業一旦受完,把你(指受報之主,阿賴耶識)完全拋棄後,你又不由自主地被新業牽引,在這新舊交替,死主降臨之際,除了善惡業如影隨形之外,其他一切有情都要退後,未有一個人可以隨你去。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就應當毅然放捨現世,努力地修學妙善正法之行。
又吉祥勝逝友雲:“天王任何富,死赴他世時,如敵劫於野,獨無子無妃,無衣無知友,無國無王位,雖有無量軍,無見無所聞,下至無一人,顧戀而隨往,總爾時尚無,名諱況余事”?謂陛下!不管一個人是多麼地富甲天下,但死後奔向他世時,就象在荒郊野外,遭強盜洗劫一空般,孤獨一人,未有子女、嫔妃、親友、眷從,也丟掉了國土、王位。雖然往昔有強大的軍隊護衛,但到此時,一個也看不見、聽不著,乃至未有一個人,因為留戀你的恩德,而誓死追隨。總之,到那時候,連自己的名字都不復存在,更何況是其他事情呢?
前者從幾個方面,闡述了死無常的道理,今更引能海上師所集之“無常頌”,讀來發人深醒。
“今後我當死,盡人莫不知,日日又不死,由此常心生。譬如奪標人,得失雖有二,總以得為准,決不以失計。此不正思維,正知正念蔽,時起久住心,執常謂不死。便覺現前身,繼續多需備,求暫時諸樂,避目前苦計。亡軀捨修行,力求苦守據,更求長生法,總不念及死。於諸解脫法,成佛等大事,無暇及觀察,而復生畏懼。或游心聖道,趨重於世事,紛擾度時光,萬勞謝一死。復多修行人,念死又未死,漸漸常見生,怠弱不精進。忽然死主來,迅速不先聞,縱精神騰躍,大勢力財能,文章巧技術,仙藥咒術等,或避山海間,王臣兵威等,老少中年人,美容或丑輩,智愚賢不肖,皆不免於死。人壽說百年,百年者有幾?縱許汝百年,百年有盡時,百年末後日,亦何異短命?況此百年中,剎那不暫停,如織師織布,赴刑場罪人,及少水魚類,電流等更思。又此百年中,盡日擾紛紛,雜話飲食等,夜來復昏睡,奔赴苦思維,傷情拭眼淚,病苦困床席,逃避冤家類,老年多衰病,久憂長不死。清淨好時光,百年中有幾?智人善觀察,應當勤戒定。死時何時來,不先與我信”。
這樣思維以後,我們明白了自己一定要死的,而何時死,卻未有一定,或許今天就可能猝然死亡,何況臨終時,除了佛法能拯救利益自己,其余諸如親友、財物、權勢、色身、受用等,都無濟於事,悉得捨離,什麼也帶不走。因此我們必須為死亡的到來,早日作好准備。唯有放捨現世,精勤修習正法,以此來迎接死亡,則有備無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