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為什麼要學傳統文化,為什麼要學佛?甚至於為什麼要修淨土?一句話就解答了。孔子的一句話就是“不亦說乎”;釋迦牟尼佛的一句話,孔子是放在第一句,釋迦牟尼佛放在最後一句,每部經最後一句你看是什麼?“皆大歡喜”。最前面一句跟最後一句是最重要的,最後是總結,“皆大歡喜”。我們要不要?我們要不要這一生活在這個世間天天都歡歡喜喜?像彌勒佛一樣,一切時、一切處滿面笑容。為什麼這麼歡喜?他有歡喜處,自己成就了戒定慧,孔子成就了戒定慧,該放下的放下,該捨掉的捨掉,該取的取,該離的離,得大歡喜。“爭”這個字不是好字,它帶給人痛苦,從小就教競爭,他就會斗爭;提升就是斗爭;斗爭再提升就是戰爭,戰爭就毀滅,死路一條。
所以“爭”字這個字,如何能夠在字匯上把它去掉,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爭。極樂世界沒有,你要到那裡去跟人間爭,沒有人聽得懂你在說什麼,他不懂什麼叫“爭”。我們這個世界可不得了,連三歲小孩都知道。世界亂了,麻煩來了,所以這個字不好,我們要把它開除掉。 “爭”這個字不是好字,它帶給人痛苦,從小就教競爭,他就會斗爭;提升就是斗爭;斗爭再提升就是戰爭,戰爭就毀滅,死路一條。
佛法給我們講,什麼念頭最好?沒有念頭最好。不論是善念、是惡念,都不好。善念感應的三善道,惡念感應的三惡道;有念感應的十法界,無念才能到佛道。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家園,那個家園裡面的人沒念頭,那個家園裡面人沒有像我們這裡這麼多人的看法、想法,沒有。他沒有看法,也沒有想法,心地清淨,平等覺悟,覺而不迷。這是我們要學的。那要去辦事怎麼辦?辦事智慧現前,別人來問你的時候,你回答的是智慧,不是說我想想,我怎麼解答你,不是,沒有,為什麼?自性回答你,回應你,不需要想的。一想就落在意識去了,就不是“清淨、平等、覺”。
對治昏沉,選擇。譬如我念佛,坐在那打坐,打瞌睡了、昏沉了,換個方法。用什麼方法?拜佛,拜佛要運動;或者經行,在念佛堂繞圈。用這個方法對治我們昏沉,用這個方法。
“掉舉”就是妄念太多了,壓不住,那就用什麼方法?用“除、捨、定”。“除”與“捨”都注重放下,把你所想的這個妄念要放下。用什麼方法?還是用佛號好。佛號一句頂著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我們念頭集中在佛號上。用這種方法,人最好是坐在那念佛,而不是用拜佛、不是用經行。因為你浮躁,你要用定,坐在那念佛,站著在那念佛,定在一處,用這個方法。
摘自老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355集 2016年7月17 日 講於 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