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學佛有過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佛過程48條

  1、學佛的過程,就是學做人的過程。

  2、迷信的學佛,著相的學佛,有求的學佛,就是因為佛理不明。

  3、佛法與生活脫鉤脫節,就是因為沒有把佛法與生活的點點滴滴融為一體。

  4、淺顯的生活中,平凡的事相上,蘊藏著無上甚深微妙法。

  5、從苦難中解脫出來,要有明師,有明師才會有解脫的可能。

  6、在事相上持戒,是消不了災也免不了難的,持戒是持心中的戒律。

  7、為自已的小家而求,為自已的事業、健康而求,在自已的小圈子裡打轉轉,佛菩薩加持不上這樣假學佛的人。

  8、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當成是佛事,生活的任何地方都當成是道場,就是轉凡心為佛心。

  9、華嚴《轉念法》就是轉煩惱為菩提,幫助我們 把埋沒已久的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慢慢的顯露出來。

  10、家庭越來越和睦,身體來越健康,煩惱越來越少,心地越來越清淨,智慧越來越增長,才是學佛的真實義。

  11、高慢心每個人都有,是累生累世所形成的習氣,由自私自利轉變為念念為眾生,就是對治高慢心。

  12、心外求法,向外找原因,總認為是別人的錯誤,是由於認識不到各人因果各人負的道理。

  13、看清了這個世間的苦,才會生出離心,道心才會堅定。

  14、把理論上的東西運用在生活中,用佛理指導生活,在事相上以理透事,這是理事圓融。

  15、內心符合覺正淨,即使沒有經過師父做三皈依,佛也承認你是佛弟子,因為你所做的一切,佛早就看到了。

  16、念念為眾生,掃地是為眾生而掃,把眾生的煩惱業障,都打掃得干干淨淨,露出智慧,吃飯,願眾生都能吃到阿彌陀佛無量光化現的智慧法食,早日破迷開悟,穿衣,願眾生都穿上智慧衣,早日覺悟,走路,願眾生都走在正法的路上,走在通往極樂世界的路上,看到有殘疾的人,願蓮花托著,佛光照著他們,願他們早日消除業障,病苦,早日脫離苦海,共同念佛,同生極樂,每做一件事都是為眾生而做,就是覺悟。

  17、迎面而來的,都是命裡有的,無論是善緣,還是惡緣,不入自已知見,不入他人知見,把業力轉化為願力,用佛的教誨,做為為人處事的原則,即是入佛知見。

  18、遇到好的環境,好的緣份,不貪執,隨緣享受,遇到逆境,不慎恨,不逃避,認帳認命,隨緣而不攀緣,就是離相修善。

  19、念念為眾生的心,就是菩提心,這是成佛的根本,就是金剛不壞心,沒有菩提心所做的事皆是魔事,沒有菩提心的念佛,不會成佛。

  20、菩提心就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願力心。

  21、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最容易就事論事,說長論短,吃虧時的候,最容易覺得委屈,因為我們沒有入佛知見,沒有入佛知見,就得不到自在。

  22、不懂因果,相信因果,到深信因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懂因果,啥業都敢造,相信因果,業力不會轉變,只有深信因果,才會改變命運。

  23、善緣、惡緣都是緣,遇到善緣,隨緣享受,不貪執,遇到惡緣,不逃避,隨緣把不善的緣分轉化成善緣,把親緣轉化成修行的緣分,這就是“隨緣了舊業,不再造新殃”。

  24、佛菩薩只要一動念頭,就是為了眾生早日覺悟,念念為眾生就是佛,利益自已就是魔。

  25、轉念就是看住自已的念頭,時時觀照自已,念念利益眾生、願力相續、離相修善就是佛心,念念為自已、分別、執著、著相修行,就是凡心,轉念的過程就是淨化心靈的過程,就是開智慧的過程。

  26、“法無邪正,唯人使用”任何事情從表面上看,都看不出來是對還是錯,做事的時候看你怎樣的想法,利益眾生的是持戒,不利益眾生的就是犯戒,遇到惡緣,事隨心不隨,願眾生把惡的緣分轉化成善的緣分,就是持心中的戒律。

  27、遇到不學佛的人在那傳事非,你認為人家在造業,就是你自已的知見,是你在分別,見到這樣的人,我們願蓮花托著,佛光照著他,願所有象他這樣的眾生,早日了確“人我是非”的惡習,早日覺悟,求生淨土,眾生有一天覺悟了,都能成佛。

  28、轉念的方法,就是把念頭轉在正見上,這比忍的方法可強多了,忍不好還容易生病,實在忍不住了終於要爆發,轉念,時時心裡有正見,這是培養定力的方法。

  29、有了定力,有了正見,就不會胡思亂想,別人讓你算命,看香頭,你保證不去,因為你深深的知道,那些是違背因果的做法,真正改變運還得靠自已。

  30、我們對萬事萬物能夠辯別是非曲直就是智,事情過後,不去想他它,就是慧,智和慧是一不是二,遇事不分別不計較,冷靜面對,心中有佛陀的教誨做主,這就是智慧的表現。

  31、看一個出家人,跟隨的師父是不是可以依止,關鍵是看他所講的法是不是依止經典,是不是幫助你覺悟,使你煩惱減少,是不是經得起實踐的檢驗,要觀察他的心地、目的、修行方法等,而不是從他的相貌,衣著上看。

  32、佛法是非常活潑的,不是你想象的那樣死板,那樣法執,從早到晚板著一張臉,一點笑模樣也沒有,來不及上早晚課,就象不行似的,那不叫佛法,那叫佛呆子。

  33、有的人認為,往生就是等死了以後才是往生,這是不明佛理的求往生,往生是新的生命的開始,由低級的思唯升華到高級的思唯,是心靈境界的提升,過的生活就象佛菩薩一樣自在,就是往生。

  34、佛菩薩是大德,念念為眾生,恭敬眾生,慈眼視眾生,幫助眾生撥出苦惱,解除災難,多生多劫這樣不斷的積累,跟佛菩薩相比,我們都是缺少德行的人,我們應該慚愧。

  35、孝敬父母是我們小輩,應該做的,現在的社會不是這樣的,有的兒女嫌老人髒,有的嫌老人磨叨,以為給點錢,就不用從精神上關心了,甚至把老人攆出去,這是違背天理的事情。

  36、佛法是孝道,連自已的父母都嫌棄的人,對別人再關心都是假慈悲,真正孝順,是不讓老人為自已操心,自已覺悟以後為老人念佛,幫助老人覺悟,當自已能夠德行圓滿,往生淨土的時候,是最大的孝敬。

  37、“在家孝父母,勝過遠燒香”,誰是佛呀,家裡的老人就是佛,哪裡是道場,家庭就是道場,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你的心中。

  38、真正的恭敬,是在心地上的恭敬,不僅僅對 自已的父母恭敬、對佛像恭敬、對經書恭敬,應該恭敬一切眾生,對有形無形的眾生、緣分遠的和緣分近的、有緣無緣的、順從你的和不順從你的,統統都生恭敬心,才能出離六道。

  39、成佛的過程,就是改變自已的過程,看上不這個人,看不上那個人的習氣要改掉,想管這事,想管那事的習氣要改掉,我想這樣,我想那樣,就是你自已的知見要改掉,女人動不動就指使男人干這干那的習氣要改掉,一有病就想快點好的自私自利想法要改掉,遇到事就找大仙的做法要改掉,象毛主席教導的一樣“要有一輩子改造思想,一輩子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40、人總是自私自利的時候多,奉獻的時候少,我執我見的時候多,正知正見的時候少,人我是非的時候多,正念起來的少,咋能不煩惱。覺悟多一分,迷惑就少一分,念念為眾生多一分,自私自利就少一分,正知正見多一分,我執我見就少一分,德行多一分,業障就消一分,願力大一分,業障就輕一分,真正修行人,智慧在一點點增長,好像初一到十五的月亮,有了智慧,命運就會一點點變好。

  41、有的居士把無量壽經讀了幾千遍了,可是不會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沒有把佛法應用在生活中,和生活脫節,這都是在事相上用功,真正的功夫在哪裡呀,當你看到佛像的時候覺悟沒有,燒香的時候發願沒有,磕頭的時候生恭敬心沒有,讀經的時候理解真實義沒有,如果只是在事相上用功,就是迷惑顛倒的用功,沒有功德。

  42、用錢供養三寶是外在的供養,是事相上的供養,用清淨心供養,用願力心供養是內在的供養。內在與外在結合,是真正的按照佛陀的教會去做,供養的時候應該發心,願所有的僧人都能弘揚正法,續佛慧命,為眾生離苦得樂而供養這才是究竟的。

  43、誰學佛以後都想改脾氣,為什麼改起來那麼難,甚至繼續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對方,遇到不同意見的時候還在辯論,總是升不起恭敬心,這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學佛以後,第一要改掉生氣的脾氣,因為它一起來就火燒公德林,前功盡棄,只要嗔恨心不改,就決定不能往生淨土。

  44、面對不順心的一切境界,首先要深信因果,別人咋樣傷害我,就說明我前生就咋樣傷害過人家,認帳認命,如果不相信因果,就等於以前借人家的錢現在賴帳不想還。

  45、與一個什麼樣的人過一輩子,是你前生業力感召的,對你好的是你前生對他也好過,對你不好的,一定是你前生也對他不好過,這沒啥可分別的,都是報恩、抱怨、還債、討債這四種緣。命中掙的錢少命運不順利……怨誰,怨自己,如果怨別人一次等於給自己喝了一碗毒藥,受苦的是自己,不如老實隨,願深信因果,發菩提心,一心念佛,給眾生回向,慢慢的一定會改變現實,改變命運。

  46、對於錢,掙多掙少,都是命中有的,多掙多花,少掙少花,絕不攀比,不攀緣,人家掙錢多我不眼熱,掙錢少的我也不瞧不起人家,這樣心裡多自在。

  47、對於夫妻,遇到什麼樣的都知足,如果是逆著我的我知足,你想,比罵我的還好,罵我的比打我的還好,打我的比不過日子的還好,至少給我做個伴兒,遇到不要我的,也好,讓我獨立,幫助我學會堅強,所以說怎樣都好!

  48、業力是一種無形的東西,不是寫在誰的臉上,而是以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牽著人們做事,什麼都是有時節因緣的,好像春種秋收一樣。

  聖嚴法師:從信佛到成佛

  從信佛到成佛需要多少時間?說起來,這是非常遙遠而艱難的事。解脫生死並不太難,證辟支佛果,多則百劫,速則四生;一生三生,多至百劫,可證阿羅漢果;利根人修大乘道,即世可登六根清淨位(已到生死邊際,即將進入初地聖位)。但要成佛,那就不簡單了。通常都說從信佛到成佛,共需三大無數劫(阿僧祗劫),一個劫就已很長了,何況是三大無數劫(無數並非沒有數,而是不容易數)?在這漫長的時間過程中,廣利眾生,行菩薩道,若能特別精進努力,也可把時間縮短,否則也可延長。總之,不到福德智慧的究竟圓滿,不能把教化救濟的恩澤遍及十方、充滿法界,便不能夠成佛。

  其實,時間及空間的觀念乃是屬於凡夫的分別作用,若到聖位的菩薩根本不作這種計較;因為,時間及空間的施設僅是物理世界的標志,到了純精神界,時間的長短、空間的大小根本無從安立。就拿常人的夢境來說,就已不受尋常的時空所限制,何況是出世的聖人?所以,佛經中有長劫入短劫、短劫入長劫、一劫入一切劫、一切劫入一劫、一念入三世、三世入一念、大千世界入一微塵、一微塵入大千世界乃至一毛孔中納無量世界等的記載(《華嚴經》),看來似是無法相信的神話,如能客觀而深切地設想一番,也就覺得不無道理。當然,如想實證這種境界,決非凡夫所能辦到。

  黃念祖:學佛的過程就是自我改造的過程

  我常說:學佛是大變活人哪!學佛的過程就是自我改造的過程。不但學佛是如此,連儒家都這麼說,如果你念了“四書”,但還是照舊一樣不改,那你就不會念“四書”,你必須根據孔子的話,把自己有所改變才成。所以我們要這麼做、這麼回向,於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變了。現在你就照這個文去念,你本來是沒有想到的,但現在經你一念,你沒想到也就實行了,這多偉大呀!而且在不斷的修行中,你純熟了,這就是“熏”的力量,成了習慣了,對待一切都是這樣。不但是父母,而且“六親眷屬、冤親等眾”都要冤親平等。不但是冤親平等,而且是先提出冤來,冤還是在親的前面,這正是佛教的偉大之處。有一個人問我一個問題:“我倒是願意替一些眾生,為他們回向,可有這麼幾個人,我把我的功德回向給他?讓他如何如何?我這不甘心呢。這些人太壞了,我為誰回向都可以,還要包括他,給他們回向?……”可見這個心還是有分別,所以我們要慢慢發展到你對最膩煩的、記憶最深的、最不能原諒的人,也能做到原諒他們。

  所以,用這顆心頂禮三寶。我們磕頭也是替他們在頂禮,這個修持就不是完全為了個人。通過這些實踐,使我們得到轉變。這個密法也是這樣的,通過你的實踐轉變你的認識,這個密法的方法就是:前頭供一個東西,把很髒的東西都擺在這,拿來供佛,就像《心經》裡頭講的:“不垢不淨”,你就那麼念,最初你可能還是有垢有淨,一下子斷不了,怎麼拿這些髒東西來供佛?你有垢有淨,但久而久之,也就都清淨了,分別也就少了,這就是“不垢不淨”了。總之,就是要慈悲喜捨!捨什麼?捨這一切虛妄分別。

  “頂禮三寶,求哀忏悔”我替他們求,這時的心是很肯切的!替他們忏悔,不但是磕頭,不僅僅局限於此,還要普代法界一切眾生,普遍代替全法界一切的眾生。所以我們一個人修行,不只是一個人得到好處。我常說:還不是一個地球,全法界都得到好處啊!就是如此,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有意義,我們生命才真正寶貴。多有一些這樣的人在世間,全法界的眾生都得到好處。

  “普代法界眾生,回向西方極樂世界,同生淨土,同圓種智”都同生到極樂世界去,都圓滿一切種智,也就是圓滿一切佛的智慧,就是成佛了。“南無阿彌陀佛”這就圓滿了!

  ——黃念祖居士著《淨修捷要報恩談》

  淨慧長老:讀經開悟要經過十二個步驟

  誦經十二步驟都要懂,就能誦到開悟。

  一.專誦一經

  有的人選誦好幾本經,有的人選誦一本經,我建議你專誦一本,除非已經誦得很習慣不勉強。為什麼要專誦一本?它的利益在哪裡?因為一經通則竅竅通,所以一悟了就悟了。那你誦那麼多經的意義是什麼呢?事實上還是要大徹大悟啊!所以誦一經能開悟,誦那麼多經也能開悟,但是誦一經比較容易契入,誦多經很難契入,除非這一經已經通達了。

  諸位,禮敬一佛就是禮敬諸佛,專誦一本經就是三藏十二部經都讓你誦完了,所以不要落入那種不正確的知見裡,心要專才能定。簡單比喻給你聽——現在一個靶心,你是射箭的選手,你只能夠專心射那個靶心,直到你百發百中,你才有資格講:“我可不可以射遠一點?再射,我可不可以再遠一點?”要到這樣的程度,你才有資格講,不要十公尺都射不到,就說我可不可以射五十公尺,不能講這句話。連一本經你都不了解,那你要誦了三四本經,不要這樣,甚至有的人清早誦一種,下午誦一種,晚上再誦另一種;或初一誦一種,十五又誦另一種,然後誦到很忙很累。所以,各位要專誦一本經。

  二.一日幾遍

  你一天讀幾遍,這個很重要,以《金剛經感應錄》的例子,沒有人一天只誦一次,最少每天10遍,最多的一天60遍。一天60遍要多久時間呢?如果已背誦起來的人,一遍誦十分鐘,至少每天就要五小時以上啊!哪一個人心可以穩定五小時以上,那這個人不簡單。但我的意思不是叫你要讀誦很多次,而是你自己要為自己做一個定課:定課是我每天一定要做的,我有多余的時間再學別的或誦別的,就像心有余力則於學文。定課跟散課不一樣,先規劃針對個人需要設計表格,按照個人想要怎樣的修來做這樣的功課,然後自己做這樣的演練,所以一日誦幾遍,以《金剛經》來說,奉勸各位一天最少誦三遍,約一小時。其他內容較多的,如《地藏經》《六祖壇經》,則一遍就可以。

  三.經文熟練

  如果念很久,經文還不熟練,事實上是你念起來沒有味道,若你誦經誦到如行雲流水,自然就會有法喜;誦經誦到突然之間不見經,不見身,也不見人,那是個什麼情形,自己去體會。也就是說這經文你要相當的熟練,讀起經來身心才會投入。

  四.字當念對

  是不是每個字都念對,是不是每個字都沒有漏掉,還是多念一個字,為什麼念經文最後都要再念補阙真言,為什麼要再念補阙真言?諸位,你有把握每次念都念對,都沒有念漏掉嗎?我們察覺到,幾乎每次念都有這樣的問題存在,所以要選誦經這法門的人,你的誦經就要每個字都要念對。先看到字,一字一字的念,自然不會念錯。

  五.速度宜穩

  我們常常會念順,但速度不穩,我們比較熟的地方常會快速的念過,這樣不對。要穩每個字都要穩,都要跟第一個字一樣的穩,往往我們熟悉的文章或句子,一下子就念過去了,這是習氣,不能這樣習氣作祟,要有定力,所以在念的當中全部要穩,但穩的時候又常常有個地方會斷掉,段與段之間會斷掉,會停頓一下。誦經要段與段之間速度要一樣,字與字之間速度要一樣,不能斷,尤其念到斷句很明顯的時候常常會斷掉。

  六.氣要順暢

  最困難的,氣要順暢相當不簡單。所謂氣要順暢,就是念這本經,從頭至尾都不斷掉,換氣要換到自然而不斷掉任何一句。所以稍有不順,就會斷句。每次念一直斷氣,那這本經念起來就會不順暢,如果念起來很順利的話,那會身心都很舒服,就像打坐要數息,數息當中要本身要去調息,息調得好,坐起來很舒服,息調不好,坐起來相當的累。因此誦經要有訣竅:注意力擺在丹田不要出力(不是小聲),用丹田的力量,不要念得很僵硬,要念得柔軟,會愈念愈穩定。

  七.口中甘露

  在打坐時舌頂上颚,為什麼要舌頂上颚,好處為:1、不會口干舌噪;2、不會上火。同理,不會誦經的人,很用力念的人,誦一部經下來沒聲音了,尤其是大部經一次誦下來好幾個鐘頭,一念下來都失聲,而且邊念邊喝水。如同爬山的人,真正會爬山的人很少喝水;同樣的道理,會誦經的人、會打坐的人,也是如此。

  八.心生恭敬

  做任何事態度最重要,這個態度會決定你剛才誦經有沒有意義。我們誦經完,一定會回向念:“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是用你清淨的心,去莊嚴佛淨土;如果你沒有恭敬的心,你根本就不清淨,不但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三寶,所以誦經要心生恭敬。

  九.心生法喜

  你有沒有誦經誦到法喜充滿?還是偶爾有偶爾沒有呢?舉個例子:現在有一個神槍手,他應該百發百中,如果百發中一發沒中,則不能稱他為神槍手。如果你能每次誦經都法喜充滿,就如同那位神槍手般。但我們有時心情好,誦起來就法喜充滿;心情不好時,誦起來就不法喜。所以你誦經時,要常常法喜充滿,如果你每次誦經都法喜充滿,這表示你已進入狀況。

  十.不起妄念

  誦經不起妄念,誰能不起妄念?除非是個開悟的人,所以幾乎誦經都會起妄念,但你不用害怕妄念起,繼續誦你的經,甚至你還會邊誦時邊想到誦完要做什麼事情!我們的心實在太不可思議,所以不起妄念是我們想要的結果,但是我們現在還會起妄念是很自然的現象,不要讓它困擾你,不要讓它產生挫折感,因為這是正常的過程!

  十一.自然背誦

  我們常常看到不懂字的阿婆跟著師父念經,到最後整部經都背起來。常聽人說老人癡呆症,反而年輕人犯癡呆症,背都背不起來。阿婆為什麼可以背起來呢?研究的結果:當一個人懂文字,隨時要看都可以,但是對完全不懂文字的阿婆來說,當她在與別人讀經時,她會特別的專心,反而我們懂字的不專心。所以一個懂字及一個不懂字的人一起背《大悲咒》,大部分反而認識字的比較慢背起來,就是這個道理。

  十二.心開悟解

  我們說修行,要修戒、定、慧,誦經時戒、定、慧三個同時具足,三個全部都有,所以會開悟。為什麼?因為誦經時不會去犯戒,所以是能持戒;專心誦經,就是有定;經誦久了,其義自現,自然就有慧。

  明證法師:我的學佛經歷

  佛經裡講學佛修行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親近善士”,煩惱中的我能逐步走上學佛之路也是離不開幾位善知識的指導。

  我的第一位善知識是我十幾年前認識的一位姓康的居士,他是在“文 革”期間上五台山時皈依佛教的。開始的時候他都沒有告訴我這些,只是教我一些具體的打坐方法,幾年後他才給我一本《金剛經》讀,但我讀不懂,他也沒多說什麼。又過幾年他給我幾本小冊子,如《向知識分子介紹佛教》、《佛法在原子時代》、《印光法師法語》等等,通過讀這些小冊子,我才開始對佛教漸漸入門。很多年來他就是這樣耐心地指導我,等待我一點點醒悟過來,

  我記得有兩本書對我影響很大,一本是關於釋迦牟尼的傳略,裡面談到關於八苦、四谛、八正道的理論,使我對人生的痛苦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一下子覺得我要找的真理正在這個地方。另一本書是《六祖壇經》,一打開這本書我就非常後悔過去浪費的時間,我如饑似渴地讀,一連看了三遍,於是下決心出家。

  還有一位趙居士,他也是我學佛過程中的一位重要的善知識。他的佛學修養很好,也講修持,我這個人愛問問題,他幾乎是有問必答,但他也很謙虛,常常推薦我讀一些書。這時候我開始接觸到了《禅》刊,每一期雜志我都要讀三、四遍,還做筆記,因為我相信書只要反復讀,自然就會其義自見。

  在家時,有一天打坐,我突然覺察到“我”這個東西實質是不存在的,不論從肉體上還是從精神上,根本投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我。這種體驗使我感到很輕松,有信心,無我確確實實可以像《心經》上所說的“度一切苦厄”,得大自在,但是這種覺悟只是理上的,在事上還要慢慢修。

  說到出家,我先是經一個居士介紹到北京的一個寺院,當時我對寺院一無所知,到了那裡以後機緣也不好,所以既沒有皈依,更沒有出成家、後來我按照《禅》刊的地址找到了柏林寺,師父收下了我,很快就給我剃度了。想到了幾十年來迷失的痛苦,終於開始過一種清淨解脫的生活,我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臨濟家風

  禅宗有兩個公案很有名,那就是“德山棒、臨濟喝”。我們是屬於臨濟宗的,師父對我曾有過四次“喝”,我感受很深,下面給大家說說。

  第一次是在我剛出家的頭幾個月裡,那個時候我持過午不食,因為在家的時候我就曾多次試驗過斷食,最長的一次是一個月,所以過午不食對我來說是沒有任何痛苦。有一次我和明果師、明樹師等幾個人外出,回來以後他倆也和我一樣持過午不食。師父知道了,很嚴厲地喝斥我:“你要去吃飯,不吃你就走!”我不敢違背只好去吃飯,但心中很多疑問。後來師父慢慢地給我們解釋其中的道理,我才漸漸明白。過午不食這條戒的制定是有一定因緣的,而且適於南傳佛教的僧人,他們每天不生產、不生火做飯,只管打坐、經行,而我們柏林寺一方面在建設,同時弘法活動頻繁,所以我們工作量比較大,飯吃少了就沒有體力,而且面黃饑瘦的,僧相就不莊嚴。我現在理解祖師所說的“平常心是道”,就是要我們在生活中修行,不要執著,吃好飯就是要更好地在工作中奉獻我們的力量。

  第二次被喝是在江西雲居山真如寺,一路上我問了師父好多問題,後來師父說我不要問了,我說:“有疑惑就要問,否則要師父干什麼?”師父說:“不讓你問就是不能問。”我很不高興,沉著臉不敢吭氣。在回來的旅途上,同行的省佛協吳明山居士告訴我說:你的很多問題不需要回答,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你自己的修行體驗,這些問題都會自然消釋,還有一些問題是不能回答好的,佛陀還有十四個問題是不回答的。慢慢地我體會到,我滿腦子都是問題、問題,我執太重,而不知道當下該怎麼做,結果把該做的事都給耽誤了。

  第三次是我在客堂做照客的時候,客堂衛生不干淨,我也不打掃,師父指出來,我說:“為什麼沒有人把這些安排好,責任明明確確的,該誰掃就誰掃?”師父說:“你又把當老師的樣子拿出來了,你沒有忘記你現在已經不是老師了。”我當時非常感動,一下子就跪在那裡。師父每次一喝我心中都是一次震動,我心想:習氣毛病又跑出來了,而且一點察覺也沒有。

  第四次“喝”,是發生在有人扒我們後牆的時候,師父笑著對我們說:“你們真沒有用。”我說:“我們怎麼就沒有用?我就有用給您老人家看看!”去了以後我就罵:“你們這些人真不講道理,我們當和尚的什麼也不怕,死也不怕,你們再扒我們就跟你們拼命。”這時候只聽師父大喝一聲:“你給我走!”

  咳!修行實在是不容易,無明不知道怎麼回事就竄出來了。經過這四次“喝”以後,我就經常反省,向內注意,才漸漸有點進步。所以有師父指導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他可以隨時糾正你的方向,你就不會走錯。

 

上一篇:揭秘生活中的因果:新聞報導背後的故事
下一篇: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