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心靈世界,是指人的種種心理習慣以及種種心靈體驗。心理習慣是人們看待事物的一種習慣性的態度,它是以潛在的方式隱藏在心靈中的;而心靈體驗是指心中所生起的各種思想以及喜怒哀樂等種種心理活動和感受。
佛經中說,從無始以來,眾生養成了只向外觀察外境而不向內觀察自心的惡劣習慣。所以,時時浮現在絕大多數人心中的只是外面的物質世界,而對於內在的心靈世界,人們卻熟視無睹,甚至忽略了它的存在。雖然每個人的內在心靈世界每時每刻都在運作著,並且決定著一個人的生命軌跡,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甚至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內在心靈世界的存在和作用。快樂著,卻不知道誰在快樂;痛苦著,卻不知道誰在痛苦;思考著,卻不知道誰在思考;體驗著,卻不知道誰在體驗……。這就是絕大多數世人心靈的真實寫照。難怪古人說:“貪看天邊月,忘卻手中珠。”意思是說,人們只知道觀察和追逐外面的物質世界,卻忘卻了自己內在的心靈世界。宋代大文豪蘇轼也在一首佛理詩中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思是,人們不了解廬山的真面目,只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同樣,我們不了解自己內在的心靈世界,只因為我們時時刻刻都處在自己的心靈世界之中。
由於忽略了自己內在心靈世界的存在,人們就覺得自己所生活的環境好像只是外面的物質世界。所以,為了創造美好的生活,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搞好“物質文明建設”。人們常常偏頗地認為,只有物質世界豐富了、美好了,我們的生活才能美好起來。忽略了心靈世界的人,自然就會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外在物質的追求上,在這些人的眼中,所謂“幸福人生”,就是擁有得越多越好、享受得越多越好,所以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玩得好,就是他們的唯一追求。
然而,當我們仔細觀察自己內在心靈世界的時候就會發現,上述觀點實在是片面而且偏頗的。內在的心靈世界雖然無形無相,但卻是我們的直接生活環境,外在的物質世界雖然有形有相,但卻只是我們的間接生活環境。將外在的物質世界和內在的心靈世界進行比較就會發現,物質世界無論離我們有多麼近,即便是貼身穿的衣服、自己居住的房屋,離我們的身體總還是有一點點距離,而內在的心靈世界卻和我們沒有距離,我們就是我們的心靈世界。心靈世界痛苦和憂傷,我們的整個生命就是痛苦和憂傷的,此時無論穿在身上的衣服有多麼奢華和舒適,吃在嘴裡的食物是如何鮮美,其它外在的物質世界如何美好,都只是眼耳鼻舌身五根面前的一些擺設而已。相反,如果我們的心靈世界是美好而安祥的,則我們的整個生命就是美好而安祥的,此時即便外在的物質世界並不富麗堂皇,但是我們內心所感受的美好和安祥卻是實實在在、真實不虛的。
所以,每個人所居住的真實環境實際上就是他(她)自己的心靈殿堂。心靈殿堂仁慈而智慧,他(她)的生命就美好而安祥;心靈殿堂五毒熾盛,他(她)的生命就煩惱而痛苦。總之,心靈殿堂是怎樣的,這個人的生命就是怎樣的。可以說,一個人的心靈殿堂就是這個人生命的全部內含。
就像穿在身上的內衣和外衣一樣,我們的肌膚直接接觸的是內衣而不是外衣。內衣的質地粗糙,則會使我們的肌膚感覺到不舒服,相反內衣質地柔軟,我們的肌膚就會感到舒適,而外衣的質地無論是粗糙還是柔軟,都不會直接被肌膚感覺到。同樣,物質上的“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並不是究竟的好,而心靈世界的美好才是究竟的美好。物質世界的美好和豐富,在沒有引發心靈世界的美好之前,對我們來說都是無用的。
這樣觀察心靈世界和物質世界的關系之後,一個智者就會發現,要想獲得快樂和快樂的人生,最直接而根本的方法應當是通過調整和改造自心來建設一個美好的心靈世界。通過調整和改造外境來創造美好和快樂人生是迂回曲折的間接方法,是不可靠的。事實上,決定心靈快樂與痛苦的根本原因不是外境,而是自心看待外境的態度。例如,對於同樣一朵鮮花,當我們用熱愛的態度看,自心就會感到快樂;當用厭惡的態度看,內心就會感到痛苦;用無所謂的態度,內心既不會有痛苦也不會有快樂。由此可見,僅僅擁有外在美麗的鮮花還遠遠不夠,如果我們不善於用美好的態度看待外境,內心缺乏熱愛生活的習慣,即便花費再多的精力將再多的鮮花陳列在我們面前,內心也不會感到快樂。
離苦得樂是整個人類共同的追求。但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智者和愚人所采用的方法卻有天壤之別。愚人只是一味地追逐外境,將自心的安樂建立於外境之上,等到他們吃盡千辛萬苦,將價值昂貴的鮮花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卻發現由於自己心靈世界缺乏熱愛生活的秉性,這些昂貴的鮮花根本無法使自心快樂起來,相反由於內心具有挑剔、厭惡和懷疑的習慣,因此雖然鮮花已經陳列在面前,但卻因為鮮花的價格昂貴而抱怨和憤懑。智者追求安樂的方法,不是去大搞“物質文明建設”,而是著力於內在的“精神文明建設”。智者時時裝修著心靈的殿堂,當“貪嗔癡慢嫉”五毒的灰塵落在心靈殿堂的時候,他們就用“戒定慧”的掃帚迅速掃除,他們會從聖者的教言中采集智慧和慈悲的鮮花來裝飾自己的心靈殿堂。具有美好心靈世界的人,無論處在什麼樣的物質世界之中,內心都能美好而安祥。就像穿著柔軟內衣的人,無論穿粗糙或柔軟的外衣,肌膚都不會感到不舒服一樣。
《密嚴經》中說:“眾生身中種種諸法,意為先導,意最疾速,意為殊勝。” 《正法念處經》中也說:“心為系縛解脫本,是故說心為第一。”當我們將物質世界和心靈世界的重要性加以觀察和對比時就會發現,心靈世界的建設實在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可以說,人生是否幸福,關鍵依賴於心靈世界的建設。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自覺自願地走向修心之路,就會自然對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言生起誠信,並且會對大多數世人重視外在物質世界、輕視內在心靈世界的捨本逐末行為生起極大的悲心。
所以,一個人要想獲得幸福和美好的人生,關鍵在於建設一個美好的心靈世界!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