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根日日增上之結行回向殊勝:
所謂回向,回者回轉、向者趣向,即回轉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於所期。《大乘義章》雲:“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也就是說,依靠發願使善法在特定方面成熟,就是回向。以比喻說明:一塊黃金是用來做馬桶、裝飾品,還是做佛像,這主要取決於主人的想法;同樣的道理,我們所作的善法如何成熟,這也取決於回向,故回向至為關鍵。
所以,不管是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根,包括坐一次禅、聽一次法、講四句偈,甚至念一遍阿彌陀佛的名號,以及一剎那間憶念出離心、菩提心與產生信心,乃至在日常生活中做一次取捨善惡之事等,在完成了之後都必須立即作回向,這非常重要。
我以前也講過,在藏傳佛教中,廣大信眾都有良好的回向習慣。包括我從小都有這樣的意識,如果善法做完了以後沒有回向,心裡就特別不安,一定會盡快念個回向文來回向。在學院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比如你找人談一些事情,如果他剛聽完法還沒有回向,他就會說:你稍等一下,我剛聽完法,把善根回向完了再說。這說明,大家都很重視對善根的保護。
所以我非常希望,所有修學藏漢佛法的佛教徒,都能養成良好的回向習慣,對現在正在這樣共同學習大乘佛法的佛友來講,我相信大家一定能生起這樣的理念。當有了這樣的習慣之後,如果作了善法不回向,那自己也會覺得不圓滿。就像擔心別人偷走自己辛辛苦苦賺到的錢,而不願將其隨便放在家中,一定要存入銀行或放在保險櫃中一樣。同理,做完善法之後,為了不讓善根失毀,也會立即作回向。
如果現在正在聽聞佛法的大人,都能養成做完善法馬上回向的習慣,那就可以向孩子們灌輸這樣的教育,比如要求他們將所念的一百遍觀音心咒立即作回向,或讓他將當天行持的善法回向完之後才睡覺,等等。如能養成這樣的習慣,那對他們的生生世世都會有無窮利益。
下面講不作回向的過患。如果沒有作回向,善根就有耗盡的危險。就像一堆干草,以一粒火星則能焚毀無余;或者一滴水,在烈日下很快就會消失。初學者的善根本來就如干草與水滴一樣微弱,而相續中的嗔心、嫉妒、邪見、傲慢等惡分別念,卻如大火、烈日一般猛烈。如果沒有及時作回向,一旦產生這些惡念,就會摧毀以前所造的善根。比如今天聽了一次法,如果沒有立即作回向,下課後很可能對別人產生嗔恨心,在產生嗔恨心的當下,包括當天聽法在內的百劫所積善根,就全被摧毀了。有些人天天念佛,可是念完佛後從來不回向,而且還經常與同行道友發生矛盾,甚至產生嗔恨心、毀謗道友,這實在可惜!所以大家都應養成在做完善法後立即回向的好習慣。
接下來宣講毀壞善根的四種因,也進一步說明,在積累福慧二資後,一定要將善根立即回向的道理。如頌雲:“積累善根後,顛倒不回向,宣揚生悔心,滅善根四因。”意謂:在積累善根之後,如果顛倒回向,或者不回向,以及宣揚和產生後悔心,那以此四因就能將以前所積累的善根無余毀滅。下面次第講述這四種因:
首先是顛倒回向。比如,我今天行持了聽課、放生等善法,但我卻將它們這樣回向:願他不要快樂,願他痛苦,願對手馬上遭遇違緣、障礙,這就是顛倒回向;更為可怕的是,我現在就修一個降伏法,願我的怨敵馬上家破人亡。當然,從最嚴格的角度來講,大乘修行人將所積累的善根回向健康發財,也是顛倒回向。如果作顛倒回向,這不但毀壞善根,而且結果也極為不妙,所以大家一定要杜絕這樣顛倒的心行。
其次是不回向。如果做完善法後根本不作回向,那當出現一些惡分別念,或出現毀壞善根的違緣時,以前所積累的善根就會被徹底摧毀無余。因此,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善於保護善根。如果能以菩提心攝持而作回向,那就像把錢存在銀行且有極高利息一樣,善根不但不會失壞,反而會日日增上;即使不能以菩提心攝持,也要念誦回向文來作回向。
第三是宣揚。一般來講,善根不能在別人面前宣揚,因為宣揚會導致善根毀壞;而過失則應盡量宣揚,因為發露過失可以摧毀罪業。但很多人恰恰相反,他們喜歡宣揚自己的善根,比如我今天念了什麼經、修了什麼法、供養了僧眾多少錢,甚至有的還添枝加葉地宣傳;而自己的過失卻盡量隱藏,不願意讓別人知道,這樣就不太好。
第四是生悔心。比如我今天做一件善事,要麼供養上師、要麼供養僧眾,或者在佛前供養,但過一段時間就生起了後悔心:我當時錯了,那天不應該作這樣的供養。現在很多人經常在做完功德之後特別後悔,認為自己當時的選擇完全是錯的,其實這樣的想法也是毀壞善根之因,故大家一定要盡量避免。
另外,這四種因在《前行備忘錄》等論典中有較廣泛的宣說,大家可以參考。
在了知做完善法必須立即作回向的道理之後,我們還應了知如何回向之理。如果作上等回向,則所積累的善根資糧根本不會窮盡。《大乘義章》雲:“回向不同,一門說三:一菩提回向,二眾生回向,三實際回向。”其中,菩提回向是緣佛果而回向,眾生回向是緣眾生離苦得樂而回向,實際回向是緣真如而回向。這三種回向都是上等回向,若能隨一而行,則善根不但不會窮盡,反而會越來越增上。《華嚴經》雲:“所行功德雖微小,悉能回向廣無量。”意謂:即使所行持的功德表面上看來非常微小,但若能以三種回向攝持而作回向的話,那它的功德就無量無邊。
《慧海請問經》雲:“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盡,回向菩提善亦然,未獲菩提其不盡。”意謂:就像落入大海中的一滴水,在大海沒有干涸之前,它就不會耗盡;回向大菩提的善根也是這樣,在未獲得菩提果之間,它也不會窮盡。其實這就像兩人結伴去拉薩,一人有少量面粉,另一人有大量面粉,當他們把所有面粉合在一起之後,在面粉未用完之前,少量面粉也不會用盡。所以,在平時回向的時候,我們應盡量以三種回向來印持,這非常重要。若能這樣,那即使形象上再微小的善法,其功德也不可思議。
的確,一切善法功德的大小都取決於心。《了凡四訓》講了這樣一則公案:以前,一位貧女到寺院供養了二文錢,方丈親自為她回向。她成為貴妃後,又到這座寺院供養了幾千兩金,但方丈卻讓徒弟為她回向。她心中不解,於是請問方丈:以前我僅供養二文錢,您親自為我回向,而這次供養這麼多錢,您為什麼不為我回向?方丈回答:前次布施雖薄,但心很真切,老僧不親自出面不足以報恩;如今布施雖厚,但布施的心卻不如以前,所以讓徒弟出面就足夠了。
那麼,應如何回向呢?首先,不應為了獲得健康、財富等人天果位而作下等回向,否則如生長的大黃稈一樣:於夏季生長後就立即干枯,從而化為烏有;同樣,這樣的回向對自他都沒有真實的利益,也即無有恆久的安樂,最終將滅盡成為無實法,自他二利一無所成,所以我們不能作這種回向。
對這個問題,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因為,現在許多人修持善法後不回向,甚至連什麼叫回向都不知道;有些人雖然回向,但相當一部分人卻是為了獲得有漏安樂而回向。其實,人天安樂就像雜毒的食物一樣,為了它們而作回向毫無實義;況且積累善根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們一定要拋棄這種不究竟的下士道回向,而以清淨心印持而作回向。
其次,也不能為獲得聲聞、緣覺果位而作中等回向,否則趣入無余涅槃、僅為自利不饒益他眾,最初的發菩提心也成了妄語。現在不少念佛人都作中等回向,即為自己獲得解脫而希求往生極樂世界,這非常不好。如作中等回向,雖然暫時能得到寂滅的安樂,但這僅僅是自己一人離開了三界輪回的痛苦,並不能饒益廣大的眾生。而我們最初都發了菩提心,但在實際行動中卻不管眾生,只為自利而行持寂滅道,那這就與最初的承諾完全相違。這種出爾反爾的做法,連世人也不會贊歎,更不用說佛弟子了,所以也不能作這種中士道的回向。
可能,在座的佛友都會認為自己是大乘行者,但大小乘唯一的區分僅在於發心,如果你最初發了菩提心,但所得的善根一點也沒有回向給眾生的話,那就非常不合理。這就像一個老板最初對員工宣布:“我們賺的錢一起分享。”但結果老板把錢全部揣入自己的腰包,那誰還會相信這樣的騙子呢?同樣,發了菩提心的人也不能為自我解脫而作回向,否則也會成為眾人所不信的大騙子。
有人可能會這樣想,既然下士道和中士道的回向都不合理,那我們應該怎樣回向呢?一句話,三世諸佛如何回向,我們亦應如是回向。《三十五佛忏悔文》雲:“過去諸佛世尊雲何回向,未來諸佛世尊雲何回向,現在諸佛世尊雲何回向,我亦如是普皆回向。”這宣講了回向的方法。《華嚴經》雲:“過去一切諸如來,未來現在諸導師,若能如是知回向,則與三世諸佛等。”這是在講如是回向所具有的功德。故大家皆應隨同三世諸佛而作回向。
當然,如果完全能以能回向者、所回向的對境以及回向的善根三者,都遠離一切戲論的方式來作回向,那就最好不過,因為這是最了義的隨同三世諸佛回向的方法;但這樣的三輪體空回向,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薩才能真正做到,所以對普通人來講,想作這樣的回向也不太可能。而藏傳佛教寧瑪派和噶舉派的部分大德認為,修行人安住在大圓滿或大手印的境界中作回向,也可以叫三輪體空的回向。
對此觀點,薩迦班智達駁斥道:如果證悟了大圓滿或大手印的境界,那就應該獲得一地菩薩的果位;既然已成一地菩薩,那就應該具有《入中論》所講的一地菩薩的功德,比如一剎那度化一百個眾生,以及震動一百個世界等。如果已經證得一地,但卻沒有相應功德的話,那就像太陽已經出現,但卻沒有應有的光芒一樣可笑,所以這種說法不合理。
喬美仁波切對此回答說:這不一定,雖然內心有大圓滿或大手印的空性定解,但不一定馬上就具有一地菩薩的功德。比如,大鵬金翅鳥的幼仔在蛋中時,雖然它的整個身力全都圓滿了,但暫時還不會顯現出來。同樣的道理,雖然有大圓滿或大手印的修行境界,但也不一定當下就具足一地菩薩的功德相,這只有在未來登地時才會出現。
喬美仁波切還引用《彌勒菩薩授記經》中的教證來說明此理,當世尊說“彌勒菩薩是我的補處”時,很多眷屬也產生疑問:既然彌勒菩薩是世尊的補處,那他現在為什麼還沒顯現佛陀的相好莊嚴呢?與此公案相同,安住在大圓滿或大手印的境界而作的回向,也可以叫三輪體空的回向。所以,如果道友們有大圓滿或大手印的境界,就應安住在這樣的境界而作回向。
以前,阿底峽尊者還說:能回向者、所回向的對境以及回向的善根三者,都以如夢如幻的方式來作回向的話,這也可以說是三輪體空的回向。所以,我們平時也可以這種方式來作回向。
當然,以上三種回向方式對很多人來講都很困難,因為這必須以真實或相似的般若智慧攝持。如果不能做到這樣,那最好以世俗菩提心攝持而作回向,即:為自他一切眾生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而回向,願一切眾生獲得佛果,在未證佛果之間願他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也是隨同三世諸佛而作回向。對廣大佛友來講,可能這種回向方法最為普遍適用。但很多人在做完善法後,往往願自己身體健康、願親戚朋友快樂幸福……當然這並不是說,完全不能為自己和親人回向,比如在親人生病時,我們也可為他們專門念經回向;但平時作回向時,一定要緣一切眾生,暫時願他們離開輪回的痛苦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享受大乘法藏,究竟願他們成就佛果。如果在回向時非要帶上自己和親人,那也應這樣回向: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以此功德願自己與所有親人早日成佛。
當然,若能隨學普賢十大願中的第十大願——普皆回向而作回向,這也是隨同三世諸佛而作回向。或者在心裡面觀想:三世諸佛怎麼樣回向,我也如是回向,這也算隨同三世諸佛而作回向。總之,三世諸佛如何回向,我們亦應如是回向,這非常重要。
另外在回向時,也必須念誦回向偈或大願文來印持。如果有時間,就應念《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華嚴經•金剛幢菩薩十回向品》、《入菩薩行論•回向品》、《極樂願文》等大願文;如果沒有時間,則應念一些簡短的偈頌來作回向,如:“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有海諸有情。”或者念:“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等等。
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說:“回向文應當是一地以上菩薩所說的成實語,而不能是隨隨便便而作的一般回向文,因此我們也應念誦聖者所造的回向文。”法王如意寶也經常教誡大家:一定要念聖者所造的回向文,因為念凡夫人造的回向文不一定能起到什麼作用。所以,所念誦的回向偈一定要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