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人生永遠是有缺憾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以我們東方哲學來說,《易經》看這個世界,始終都是在變化中,而它的變化始終是不圓滿的。我們這部《易經》從“乾”“坤”兩卦開始,最後一卦是“未濟”。“未濟”也可以說是沒有結論的。……所以人生是一個沒有結論的人生,而這個沒有結論的人生,永遠是缺憾的。佛學裡對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翻譯成中文就是能忍許多缺憾的世界。本來世界就是缺憾的,而且不缺憾就不叫做人世界……像男女之間,大家都求圓滿,但中國有句老話,吵吵鬧鬧的夫妻,反而可以白首偕老……

  《莊子》書中有句話妙得很,他說:“不亡以待盡。”這話怎麼說呢?意思是我們活在世界上並沒有活,是在那裡等死。所以莊子又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當一個嬰兒出世,我們說生了,但莊子的觀念中,那不是生了,而是死亡的開始。自生之時就開始慢慢走向死亡。兩歲時,一歲的我過去了;十歲時,九歲的我過去了;四十歲時,三十九歲的我過去了,天天都在生死中新陳代謝,思想也在生了死,死了生。我們一個新的思想生了,前一個思想馬上死亡了,流水一樣。正如孔子說的“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所以莊子說看著這生命活著,沒有死,是在等最後的一天。從哲學的觀點來看人生,的確是這樣。所以有人學哲學,學得不好的,反而覺得人生沒有意思,你說搞了半天有什麼結論?沒有結論。這個世界就是一個缺憾的世界。但是也有人通了的,曉得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個缺憾的世界。像曾國藩在晚年,就為他的書房命名為“求阙齋”,要求自己有缺憾,不要求圓滿。太圓滿就完了,作人做事要留一點缺憾。

  ——《論語別裁》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的這幾句話是指“行”,行為的部分。佛法就在世間,佛也這樣說過。在經典中,有人問佛,世尊為何在娑婆世界這個髒地方成佛?佛說:你看到娑婆世界髒,只是看到了一面,它還有另外一面,與西方極樂世界及一切淨土一樣的光明清淨。所以佛立刻就現了神通,以足指按地,當時就現出了這個世界的光明面。這裡是個話頭,這個世界有很清淨的光明面,同極樂世界一樣,以及其他佛世界一樣的清淨光明。

  其次,佛說一切佛在成佛以前,必須要到這裡成佛,在其他世界不容易成佛。例如天人很難成佛,北俱盧洲的人很難成佛,因為福報太好了,純樂無苦。就因為沒有痛苦的刺激,那裡的人就不會有厭離心,所以一切眾生要想成佛的話,就必須要到這個世界來。這個娑婆世界是善惡參半,苦樂參半,一切參半,而且痛苦的多。因為痛苦,所以才容易修道,沒有眾生何必成佛呢?沒有眾生也不需要有佛了,因為個個都是佛嘛!何必另外來個佛呢!因為有眾生,有苦惱,才有菩提,才能成佛。

  “佛法在世間”是見地,也是行願。因為世間是五濁惡世,所以需要布施,需要守戒;因為世間是很痛苦,很壞的,所以在這裡自度、度人,才能圓滿功德。這是以第二義來講的,在形而上道而言,並沒有什麼世間與不世間的分別。

  六祖壇經中告訴我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開世間,無法求得覺悟;若沒有痛苦,則不知快樂的舒服;若沒有煩惱,亦不知清淨的安詳。所以煩惱即是菩提,也可以從這個層面來發揮。離世覓菩提,真跳出世界、三界外,本身就是佛了,已經在菩提中,不須再求菩提,沒有成兩個佛的道理。所以大乘佛法說佛法在世間,是指“行門”而言。

  打坐修道不過是行門的萬分之一而已,其他做人做事,通通是佛法的行門,所以講佛法不離世間,就是這個道理。千萬不要以為佛法不離世間,你一方面修道,一方面就想,一切功名富貴,酒色財氣樣樣都要,如這樣想,那就錯了。

  《如何修證佛法》

 

上一篇:淨空法師:我已經找到替我講這部經的老師了​
下一篇:熔水禅定師兄:盲人少女誦持一經四咒進入身心新境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