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俗稱鐘撞堂、鐘堂、鐘台、釣鐘堂,為七堂之一。即寺廟中懸掛梵鐘之堂宇。古時與經樓相對,通常與鼓樓分居伽藍之兩翼。蓋鐘樓雖淵源於印度祇園精捨無常堂之懸掛頗梨鐘,然印度及錫蘭等地並無其制,唯中國與日本別設之。此外,依寺塔記平康坊菩薩寺條載,古制以鐘樓建於東邊。
梵鐘的外形一般是上端有雕成龍頭的釣手,下端有相對的二個蓮華形撞座,稱為八葉,撞座以下稱草間,下緣稱駒爪;以上則分池間、乳間二部分,且乳間有小突起物並列環繞,又連結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條帶稱為袈裟,又名六道。另外,釣手傍有呈圓筒狀的插通內部。此類鐘多懸於鐘樓,作為召集大眾或早晚報時之用。增一阿含經曰:阿難即升講堂,手執犍稚,並作是說:我今擊此如來信鼓,諸有如來弟子眾者,盡當普集。爾時復說此偈:降伏魔力怨,除結無有余。露地擊犍稚,比丘聞當集。諸欲聞法人,度流生死海。聞此妙響音,盡當雲集此。
寺院早晚叩鐘一百零八響,寓意眾生能脫離一百零八種煩惱,又鐘聲能令三惡道眾生暫時息苦,故寺院僧眾不吝慈悲,早晚叩鐘。叩鐘的時候唱念叩鐘偈,一句一叩,以祈願受苦眾生聽聞鐘聲之後,能夠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
鐘樓下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寓意地獄救苦,度化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