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之所以究竟方便者,即以彌陀無上果覺,作為眾生因地初心。”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如來的果覺,果報,我們今天用它來做我們的因地心。我們修什麼?修因,將來就有果,用如來的果做我修行的因,你看這還得了!這句名號,概括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的智慧德相,都在這句名號當中,念這個名號就是念全宇宙,一法不漏。你修別的、念別的都是局部的,這是全體。阿彌陀佛的名號,是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全在裡頭,你就曉得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個名號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覺,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就是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你統統都明了,統統都通達,沒有一樁你不知道的,真的是全知全能。南無兩個字也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皈依、歸命,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皈依阿彌陀佛,完全翻成中國意思是皈依無量覺、歸命無量覺。無量,一切都無量,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樣樣都無量,沒有一樣不無量。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就仗著這一句名號。念這句佛號要跟阿彌陀佛相應,經上說得好,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怎麼才能相應?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相應了。
“因達果海,果徹因源”,因果是一不是二。你看因是佛號,果,我們念這句佛號,果報是我們,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成佛。什麼因成的果?念阿彌陀佛的因,果徹因源,因果是一體,因就是果,果就是因。什麼人念什麼人成就,稱之為果海。法界虛空界不知道多少眾生在念,每天往生極樂世界人多,沒有法子計算,太多太多了。阿彌陀佛天天為他們說法,為今天新來的人說法,也為住在這個地方還沒有成正覺的人說法。成正覺他成佛了,畢業了,畢業他到十方世界去教化眾生去了,還沒有畢業的統統在一起。這就像學校一樣,每天都有新生來。而且往生,我在這裡告訴大家,往生是最快樂的事情,是最大的喜事。為什麼?過去無量劫中,你的家親眷屬、朋友,到極樂世界你全都看到了,不孤單。朋友當中好多人念佛都往生了,他們都在極樂世界,所以到極樂世界遇到好多熟人。都是好人,都是跟自己有關系的人,他們早往生了,在那裡等我們。所以極樂世界不怕沒有朋友,多得很,多得是,同參道友、親戚朋友太多太多了。我們中國十三代的祖師,掛在這裡,到那裡去全看到了,全都遇到了。他們在歡迎,你來歡迎你來。比到任何地方都殊勝,為什麼?熟人多!
“感應難思”,感應真的是不可思議,“此又是他力之妙用”,念佛法門的妙用。“更加以外聖易信,己靈難明”,外聖是阿彌陀佛。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這部經念懂了,我們相信了,不懷疑。己靈難明,己靈是什麼?你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你。這個搞不通,這真搞不通了。這個話是不是真的?真的,一點沒說錯。阿彌陀佛從哪裡來?我自性變現出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佛在經上常講的。極樂世界從哪來的?也是我心想生的,一切法不離心想。我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成就了,我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了,從心想生。所以,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心淨則佛土淨。經上講得多清楚、多明白,我們就是這個意思會不過來,總沒有回歸到自性。所以己靈難明。
這個要明了之後,信心就定了,再不會動搖,知道什麼?自己跟阿彌陀佛的關系是一體,是一個性。把這個道理引申,我們眼前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我自己心想生的,全都跟我是一體。就如同作夢,在夢裡頭忽然覺悟我是在作夢,知道自己在作夢。作夢,夢中的東西不都是自己心變現出來,哪有外頭跑到你夢裡頭來?沒有,夢裡好人是你變的,夢裡壞人也是你變的,夢裡親人是你變的,夢裡頭冤家債主還是你自己變的,是一不是二,你的平等心就現前了。平等心是佛心,清淨心是菩薩心,平等心是佛心,那就成佛了,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成佛了。
“是以具縛凡夫但能信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這三句話是《阿彌陀經》上的。具縛凡夫,縛是煩惱,你的煩惱一品都沒斷。一品煩惱都沒有斷的這種凡夫,只要能相信有世界名為極樂,真有,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這裡兩個有字,重要,真有,不是假有。“深信此兩個有字”,一點懷疑都沒有。我們這個世界是假的,極樂世界是真的;我們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極樂世界沒有成住壞空;我們這個世界有生老病死,極樂世界沒有生老病死;我們這個世界是無常的,極樂世界是真常的。我們修行的功夫在這裡不得力,到極樂世界就得力了,有佛加持,有諸菩薩加持,這個地方能不去嗎?蕅益大師晚年,自己起了個別號,叫“西有道人”,西是西方,西方真有,他叫西有道人。就是這兩個有,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深信此兩個有字,“切願往生”,有信、有願,切願,“一向持名”,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執持名號,“即可如願”,你的願就可以滿了,你決定得生,你決定見佛,你決定成佛,“迳登不退”。
“是乃凡愚所同能”,這一句了不起,不是只有大智慧、大德、大能才能往生,什麼都沒有都可以往生,只要你相信,只要肯去,五逆十惡罪也能往生。“若獨言究明自心”,究明自心就是明心見性,那有幾個人能做到?“則唯上智所堪任”,惠能大師講的,那只有上上根人才能做得到。“法藏菩薩於因地中”,這他還沒成佛,還是比丘的身分,發大菩提心、發大願,則稱他為菩薩。他在修學過程當中,“悲願宏深”,真的是大慈大悲,願力宏深,宏是大。“開顯此他力法門”,開這麼個法門,信願持名,往生淨土,開這個法門。“是以世稱彌陀乃大願之王”,世間人稱阿彌陀佛為大願王。大願王就是阿彌陀佛,他發四十八願普度眾生,什麼眾生都度。不但有情眾生他度,無情眾生也度,其實無情是我們凡夫知見,以為是無情,實際上不是的。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九集) 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