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的父母最重視孩子的教育,是最肯為孩子付出的一代。可是,教育出來的孩卻問題迭出,十分令人操心。方法不對,努力白費。那麼,現在的孩子究竟有哪些通病呢,身為家長又該怎樣引導呢?
第一個通病,現在的孩子不會體恤父母,因為他沒有看到父母工作很辛苦,他怎麼體恤?以前是農業社會,父母辛勞,他們要到田裡去一起幫忙、一起挑大糞,當然知道父母很辛苦。母親天沒亮就起來,忙到半夜,有時候還在幫他們縫衣服、做鞋子,他們心裡面深刻感覺父母太不容易了,所以他們努力的動力就是趕緊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可是現在商業時代,孩子又沒有看到我們很辛苦,孩子只知道錢信用卡一刷,錢就出來了。所以父親的辛苦要媽媽講,另一半要講。你能感覺到另一半的辛苦,這個話都是很自然、很真誠地講出來的。所以教育是合力,要互相配合,老師教孝順父母,父母教尊重老師。包括所有的長輩,對你的孩子或者你的侄子、侄女都要這樣去教。孩子父母的辛勞你要講給他聽,你的辛勞自有你的兄弟姐妹給你的孩子講,這叫“易子而教”。包括父母的辛苦,爺爺奶奶也可以講。爺爺奶奶對這個家的恩德,媽媽要講。講過公公婆婆的辛苦給孩子聽的不簡單,這樣的女子一定是旺三代,她整個家庭都是知恩報恩的家風。
再來,一個人都是“茶來張口,飯來伸手”,你都不讓他去付出、去勞動,他就不容易感恩。比方你的妹妹是賣餅的,每天站在那裡從早忙到晚。你就讓你的孩子跟著去做一天,他就知道賺錢不容易了。你帶著孩子去做義工,去廚房洗菜、幫忙,他就知道做一餐飯是很辛苦、不容易的,他就不會好逸惡勞,他會習勞知感恩,懂得去設身處地、感同身受。所以很多感受的能力是要你陪著孩子一起去做的,你要陪伴他才行。
第三個通病,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沉溺在玩樂當中。我在高雄市長大,從小生活還算富裕,走幾步路就有電子游戲室,誘惑有沒有?有。我為什麼不進去?我們現在都覺得是受環境影響,環境是外在的一個因素,內在是什麼?大家有沒有去想過這個問題?內在是他在追求人生的欲望、享樂,還是他有責任心,在實現他人生的道義?這就是最大的差別。為什麼我們父親那一代的人讀書、工作都不用人家操心?因為他的動力在道義,他有責任感。現在的孩子沒有責任感,從小就覺得欲望的滿足、享受是人生的幸福。他們只要一放假就想什麼?怎麼玩、怎麼吃,都是這些。所以學貴立志,我們的孩子立志了沒有?
我是我們家族的長曾孫,我曾祖母的墓碑上面刻的第一個名字就是我。我小時候去掃墓,跪下去,頭抬起來看到自己的名字寫在第一位,嚇了一大跳。然後這些堂弟從小就“哥、哥、哥”,這樣叫不像哥也不行。我雖然在家裡是排行老幺,可是在男孩子裡面輩分我是第一的,不一樣,就很有責任感,所以要高中聯考了,我不能丟臉,後面全在看,我有五個堂弟。所以你要讓孩子立志向:照顧好自己的家庭,為國家、為社會奉獻。他是往這個方向經營他的人生,就不會陷到這些欲望當中去。我們在高雄市長大有很多誘惑,可是我們覺得那是在浪費生命。而很多孩子沒有志向,他每天就是要找這些欲望的刺激,不然就很無聊。其實說實在的,他玩完以後更空虛。
好,讓孩子立志!我請問大家,你立志了沒有?我們的人生追求什麼?假如你也是追求利益、追求享受,你的孩子怎麼可能不是這樣的人生目標呢?有一句話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好的勝於藍,壞的也是勝於藍。所以孩子這個情況,我們有沒有反思?他都十幾歲了都沒有立過志,怎麼可能不玩物喪志呢?我們已經明白了,只要有開始就不會嫌晚,趕緊用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來引導他。
曾有一個父親說,他的兩個孩子讓他操碎了心,後來他學了傳統文化以後才知道,他沒有給他們正確的思想觀念。所以他回去之後,對他兩個兒子還有他太太忏悔,以前做人做事不對,現在學《弟子規》、學傳統文化,他用心去改正自己。結果他的孩子很感動,整個家庭就轉過來了。他給我們講的那一場會議,就是他兒子做有機糕點、有機三明治給我們吃。他的兒子,已經開有機店了,事業做得不錯。孩子已經成年了,可是父親一學傳統文化、一學倫理道德,他自己改正過來,孩子看了佩服感動,就跟著他學習。所以不要覺得大了就不能學、不能改了,不是這樣的,性本善,不管他現在年齡多大,都還是性本善,趕緊教,一切都還來得及。
——選自《了凡四訓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