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曾經教誡說:“愚癡無智慧,貪苦中妄樂。”沒有智慧的人,總是把他所貪執的幻象誤以為快樂,就像人喝醉了以後,迷迷糊糊的,還覺得很快樂,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變成什麼樣子了。我聽說有些娛樂場合的情形更加瘋狂。
古訓認為,貪心太大會影響心術。所以康熙皇帝說:“觀人必先心術,次才學。心術不善,縱有才學何用?”其實很多領導也這麼看人,看你心地善良,才會委以重任,否則他們也害怕。所以,以後進了銀行或證券公司,要格外警惕自己的心,不要因為貪心增上,毀掉一生的前途。
有人不理解佛教為什麼要斷貪,其實佛教所謂斷貪,也不是排斥那種正常需要的心態,我們要大家提防的,是這種過了頭的貪。這種貪,往大了說,傷命傷德,往小了說,日常生活裡不懂得節制,也會傷害自己的身心。
比如貪睡,該睡的時候可以睡,不該睡的時候也睡,會導致整個身心的氣脈紊亂。再比如貪吃,正常飲食對身體是好的,但整天吃吃喝喝,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生存意義,那不僅對健康有害,人生也沒有價值。還有貪玩,貪玩的人不好好學習工作,不做有意義的事,每日打牌游耍,虛度時光而已。最不好的,就是看一些色情的電影電視,染污心靈。
因此,年輕時要多學習,而且要學到正確的知識——包含利他與慈悲的真理。不管你是學生、企業家或藝術家,都應該追求這種不需要狹隘宗教或思想包裹的真理。
佛教提倡慈悲心,但這個慈悲心,不僅佛教徒在修行時需要它,凡是人類,不論你生存在世界的哪個角落裡,都需要它。一旦人類離開了慈悲心,誰都不肯真正關心他人的時候,人與人的關系就會僵化,家庭和社會無法和諧,那時候,恐怕我們只能看著世界變得越來越惡濁了。
你們不一定要信仰佛教,但對佛教所闡釋的真理,如果不去了解、不多少學習一些,我覺得,來一趟人間還是挺可惜的。你們不妨去寺院走走,到了寺院,你會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力量。這是蘊含慈悲與智慧的力量,它會從內心深處啟發人的愛心,讓你了解萬法真相。你們也可以看看古書,古人把思想都留在那裡,超越現在的認識,對心靈有益。
現在人強調自我,也學習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這對自我提升是有好處,可以讓個人、民族和國家形成強大的意志力,但如果能像考慮自己那樣為他人著想,在利他心、慈悲心基礎上建立一種智慧,那整個社會自然就和諧了。
愛因斯坦曾說:“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到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請大家想想他說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