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四回)第404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土大經科注(第四回)

  第404集

  2016/12/21(12月27日首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九百二十一頁,從第一行看起: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念老有一個品題的解釋,我們看,「本品」,第三十四品,「彌勒領旨,心得開明」。彌勒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後面還有八千年。五十七億六千萬年之後,彌勒菩薩在我們地球上示現成佛。所以他是世尊的繼承人,對於世尊的開示,領旨是完全明白了。明白什麼?明白了娑婆世界眾生,要想在一生當中圓滿成就,只有這個法門。《無量壽經》所宣說的,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就是如同宗門所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往生極樂世界,那個功德比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還要殊勝。明心見性非常殊勝,一生成佛了,但是不一定是究竟佛,往生淨土成佛是成究竟佛,這個不能比,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留意。這品經非常重要,「開」是心開意解,『明』是明白,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的意趣彌勒菩薩完全明白了。

  下面佛再告訴他,這裡面有四樁事情,第一樁事情,「當斷惑念佛」。念佛,這裡要注意,要叫我們斷惑,如果不斷惑,不一定能往生,如果斷惑念佛是決定往生。「知苦修善」,苦從哪裡來的?不善業所造成的。我們怎樣離苦?真正修善就離苦。善擺在我們面前,不肯修。殺人、殺生是惡,不殺生是善,我們現在僅僅做到不食眾生肉,這就算不錯了。苦眾生多,樂眾生的很少,我們怎樣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這是修善。如諸佛菩薩,諸佛菩薩知苦修善,他怎麼修法?出家或是在家學佛,講經說法,教化眾生,這是修善,這善裡面是純善,不帶絲毫的惡念、惡習氣,純淨的大善。到經文我們會看到。

  「二者自利利他,轉相拯濟」,看到別人有危難,總得想方法來救他,這就對了。我幫助他,他幫助我,或者說我幫助眾生,當然就有別的眾生來幫助我,又何況諸佛菩薩!真正發這個大心,這是菩提心。菩提心對自己是覺而不迷,又能幫助眾生覺而不迷。幫助眾生最好的方法,做出來給他看,像海賢老和尚一生,二十歲開始學佛,就做樣子給人看,這個樣子就是信願持名。做多久?做了九十二年,他一百一十二歲往生的。做得好,自利利他,轉過頭來互相幫助,最重要是幫助人開悟。「三者重示樂國勝果」。前面說了,在此地再補充,樂國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無比殊勝的果報。末後,世尊無量的慈悲,為我們說明極樂世界的真相,勸導我們不能有疑,懷疑,對極樂世界不能有懷疑,不能後悔,如果懷疑後悔就不能往生。半疑半信呢?半疑半信很可能生到邊地。什麼叫邊地?經文有詳細說明。熟讀經文,佛慈悲到極處。

  我們看底下第一個小段,「蒙教心開」,它也有分三個小段,第一個,「蒙教脫苦」。我們看經文:

  【彌勒白言。】

  下對上,『白言』,這是恭敬。不能說我告訴你,這個告訴是上對下,我告訴你,我叫你,我跟你說。對上,「白言」,這恭敬之辭。現在講報告,彌勒菩薩向釋迦牟尼佛報告,有這個意思,白言有這個意思。

  【佛語教戒。】

  前面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導。

  【甚深甚善。】

  意思很深、很善,可以說深到極處,善到極處。

  【皆蒙慈恩。解脫憂苦。】

  這是在釋迦牟尼佛講經那個時候,大眾有菩薩、有聲聞、有緣覺、有天人、有六道凡夫,蒙佛教誨,聽懂了,聽明白了,真正依教奉行,放下萬緣,得到『解脫憂苦』,憂苦放下了。我們看念老這段批注。「彌勒領解佛語」,領是領受,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誨,「深自慶喜」,非常歡喜。怎麼知道他歡喜?底下對佛的贊歎,「贊頌,而白佛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這個「佛語教戒,甚深甚善」,這是經文。「教戒二字見於《魏譯》之高麗藏本。余本多作教誡」,這兩個戒字通用,兩個字通用。「《韻會》曰:戒通」,通常也做為帶言字邊的誡。「《俱捨界品頌疏一》雲:教是教授,令人修善。誡是誡勖,令人斷惡」,意義的差別在此地。「斷惡修善,故名教誡」,教誡這個意思很完整,教人斷惡修善。

  惡,起心動念違背性德就是惡。我們今天起心動念,一般很簡單的對初學的都是用十善業道做標准,起心動念,如果與殺生、偷盜、邪YIN、妄語、兩舌、惡口、貪瞋癡慢相應,這就叫做惡。言語造作,你的惡完全都犯了。在現前不知道利害。我們細心觀察,現前這個社會上,造十惡業的有多少人。一天從早到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他造多少次?實實在在不敢想。冷靜思惟,太可怕了!有幾個善念對人、對物?有多少惡念對人事物?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學佛的人應當細心檢點。要記住,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非常可怕。我們心有憂慮,身有疾病,從哪裡來的?從不善業而來的。造作的時候不小心,這個不小心是對於學佛人說的,不學佛的時候,他不懂得什麼叫小心不小心。看看這個社會,男女老少,哪個不在造?於是習以為常,認為這是正常的,錯了。古時候,社會上有很好的好樣子,倫理的樣子、道德的樣子、因果的樣子,多!所以社會環境好。現在好樣子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不讀聖賢書,聖賢的樣子沒有了。只有讀聖賢書才知道有好樣子。讀佛書,真正能依教奉行是好樣子。很可惜,讀的人不少,行的,依教奉行的人少。讀而不能行,無濟於事,煩惱習氣天天增長,以後的果報是三途。要記住,三途一墮五千劫,你怎麼能不害怕?要害怕,趕快回頭。

  彌勒菩薩在此地給我們示現,無比殊勝的法門,就是世尊為我們講的這部經。我們今天在無比法門裡頭又遇到無比殊勝法門,那是什麼?夏老居士的會集本。等於說世尊在世,在不同的場所講《無量壽經》講很多遍,不同的時節因緣。夏蓮居老居士把各個不同講解裡面的重點核心節錄編成一本,就是這個會集本。我們連痕跡都看不出來,好像字字句句都是佛說的。是佛說的,沒錯,不是一時說的,不是同一個時候,不是同一個處所。他能把它會集在一起,我們看到了,知不知道我們有多大的福報?這不是簡單事情,要珍惜這個緣分,認真努力好好學習,這一生當中,真正脫離六道輪回,往生極樂世界。

  下面,「《會疏》雲:教,上人被下之言。誡,誡約也」,跟戒律的戒意思相通,著重在行。「言徹實理,故雲甚深」,佛所講的字字句句都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實理,我們一般叫真理,佛的言語是真理,從自性流出來的。我們凡夫不知道自性在哪裡。我們從哪流出來的?從阿賴耶、從意識。你看,阿賴耶、末那、意識,從這流出來的。阿賴耶,迷了稱阿賴耶;末那,執著;第六意識,分別。所以聽佛教誡聽不懂,佛用真心,我們用妄心,聽不懂的道理就在此地。怎麼樣能聽懂?我們用真心就聽懂了。真心離念,真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所以古人教給我們的方法,教凡夫的,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門,不能二門。二門三門,你的心亂了,心分散了,不能見性,與見性愈來愈遠。所以教你一門。

  你有沒有開悟?如果真開悟了,我一門深入就選《無量壽經》,從《無量壽經》一門深入,一生不改變。海賢老和尚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一生不改變,一門深入。深入以後怎麼樣?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真的不是假的,一句佛號。你要從一部《無量壽經》那就更殊勝了,你要能把這《無量壽經》念上十年,一天念十遍、念二十遍。一天念十遍,初學,經不熟。半年之後,熟了,幾乎可以背了,一天可以念二十遍。一年之後,一天可以念三十遍。你如果念上三千遍,甚深的真理你見到了。見到什麼?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這不是假的。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們對它半信半疑。不能說不信,天天讀誦當然有信。可是信裡頭有疑惑,障礙了悟門,雖然念了好多年,沒見性,沒開悟。如果一心專念,念的時候沒有一個雜念,這樣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必定開悟。這樣才言徹真理,知道這個經深。這經通了,一經通一切經通,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通了。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只要見性就通了,就這麼個道理。所以,古印度,古時候中國人,讀書求學求什麼?求開悟,跟現在人不一樣。現在人不懂開悟,你說開悟他懷疑,他不相信,悟門永遠堵塞了。

  下面接著說,「轉凡成聖,故雲甚善」。為什麼說甚善?好,好到極處了,它幫助你轉凡成聖。凡,不覺的時候凡,自覺的時候就開悟成聖。小悟是阿羅漢,大悟是佛陀。「法音廣被,普令聞者,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你才真正像彌勒菩薩一樣,體會到世尊講經說法,普遍令一切眾生聞法開悟,開悟他就解脫了。這個憂苦是什麼?六道輪回。他能夠脫離六道輪回,知道輪回苦,不再留戀輪回了。輪回裡面東西全是假的,《金剛經》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就是整個宇宙都是有為法,有為什麼意思?有生有滅,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所以整個宇宙是個生滅法。生滅法是無常的,苦,就像作夢一樣。我們一般作夢時間短暫,幾分鐘。我們今天這個環境是一個大夢,時間比較長一點,跟夢沒有兩樣。夢中境界我們曉得剎那生滅,也就是一秒鐘生滅的頻率,是科學家告訴我們,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秒,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我們無法想象,我們心粗大意,這樣微細的境界,連概念都沒有。佛說出來了,科學家給我們證明,我們才相信它是真的。我們現前在夢境裡頭,一定要知道人生如夢,人生實實在在就是一個夢,一點也不假,我們要從這個地方解脫。

  怎麼個解脫法?凡夫有機會解脫,有能力解脫,可以保證你解脫,只有這一個法門,信願持名,往生淨土。除這一法,沒有第二個法門。第二個法門都是要斷惑證真,你慢慢去斷去,哪個法門都是斷惑,沒有帶業往生的。帶業往生只有這一門,信願持名,《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就這三部經上所說的,為我們介紹這個法門,其他沒有。我們今天遇到的是寶中之寶,無比殊勝,自己要感覺到幸運。如果不認真修行,錯過了,遇到等於沒有遇到,那是什麼?愚癡到極處,不要以為你聰明,你把這關錯過了,可大愚癡。

  「《會疏》雲:解脫憂苦者,得聞要津,絕流浪憂。飽耽法樂,脫生死苦也。」這個意思,下面念老解釋的,意思是說,「得聞法要」,一切法裡頭最重要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法,哪個法最重要?《無量壽經》最重要,《觀無量壽經》最重要,《阿彌陀經》最重要,這三部經任何一部都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這個重要,法要裡面的法要。所以可以永遠擺脫「流浪六道之憂」。你要遇不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法門還有懷疑,還不肯認真修,你還在醉生夢死,將來怎麼樣?依舊六道輪回。六道輪回裡面,非常有可能,你在六道只有三道輪回,三道什麼?餓鬼、地獄、畜生,次次都是三惡道的輪回,很不容易得人身。怎麼辦?你對這個憂不憂慮、害不害怕?我知道你不憂慮,你也不害怕。為什麼?就像喝酒,你現在喝醉了,你的神經麻木了,你不知道選擇,不怕六道,不怕三途,什麼都敢干。無量甚深微妙法擺在你眼前,不認識,對它半信半疑,我造的一身罪業,說這一生就能解脫,這不能叫人相信。所以釋迦如來講了三部經,特地為我們介紹。三部經講了很多遍,其他的經佛只講一遍,沒有重復講一次,這個經是重復講的,所以有許多不同的翻譯本子。只有這個法要能幫助我們斷流浪六道之憂。

  「飽嘗法樂」,往生到極樂世界,法喜充滿,沒有生死之苦。生到極樂世界,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乃至於這本經馬上要講到的,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落在邊地疑城,都不怕。邊地疑城裡頭也有苦,什麼苦?不見佛、不聞法。有時間的,五百年。五百年到了,你的業障消了,你慢慢明白過來了,不再疑惑了,你見佛聞法,有限期,六道輪回是無限期,邊地疑城有限期。那個邊地,他雖然懷疑,但是他拼命干,僥幸,僥幸的心往生的,有,那我不就得便宜了,沒有就算了,這樣的心態。

  我們看下面一段,「贊超群聖」,群聖是十方一切諸佛,佛給我們說這個法門超越一切諸佛。

  【佛為法王。尊超群聖。】

  這個『群聖』裡面也包含阿羅漢、菩薩,乃至於法身大士,再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

  【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普為一切天人之師。】

  我們看念老的批注。「佛為法王者,《法華經藥王品》曰:如佛為諸法王。如來於法自在,故稱法王。《法華譬喻品》雲」,這是佛自己說的,「我為法王,於法自在」。我,釋迦牟尼佛自稱。「群聖」,這個地方有了,「指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斷惑證理之諸聖人」。轉凡入聖,最有效果是大乘佛法。如果我們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在佛法裡頭一定會選擇大乘。但是並不能一生成就。真正能保證你一生成就的,大乘裡面有一乘法,一乘法是成佛的方法,就是念佛往生。你能夠萬緣放下,把八萬四千法門也放下了,專修淨土法門,好!非常難得,非常稀有,我祝福你,你這一生決定成佛。成什麼樣的佛?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的佛,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為九界導師」,十法界除佛下面九法界,菩薩法界、聲聞法界,下面是六道,故雲尊重超越群聖,這個群聖就是指九法界裡的聖人。佛的光明,煩惱斷盡了,障礙全無了。我們凡夫的障礙,有無明煩惱,法身菩薩沒有,我們有,有塵沙煩惱、有見思煩惱;二乘聲聞緣覺,見思煩惱斷了,有塵沙、無明;權教菩薩還有無明,沒有塵沙,塵沙斷了;實教菩薩,就是真實教,不是權教,一般也叫地上菩薩,地上是真的,十住、十行、十回向不是純真,純真是十地,十地只有無明煩惱,沒有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干淨,這才真正證得。所以佛無明煩惱斷盡了,連無明的習氣都沒有了,這個時候光明「徹照洞達」,一絲毫障礙都沒有,徹是講廣,洞是講深,無量無邊的深廣,所以「無有極限」,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故雲光明徹照,洞達無極」。「又《淨影疏》雲,光明徹照,自福殊勝」。光明是智慧,智慧跟福報是一不是二,有智慧一定有福報,有福報不一定有智慧,所以佛成佛了還要修福,等覺菩薩要成佛之前,還要用一百劫去修相好光明,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為什麼?福報能攝受眾生,眾生喜歡福報,見到有福的人都希望跟他親近,佛是福報最大的,所以要現大智大福。

  下面再解釋「無極」兩個字,「名感十方,有緣斯攝,名無窮極」,無極就是無窮極。佛的名號,阿彌陀佛,感應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每一尊佛沒有不贊歎阿彌陀佛,只有阿彌陀佛一個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的贊歎。為什麼?是他四十八願裡頭的一願,他成佛了,四十八願願願兌現,有一願沒有兌現他就不能成佛,他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圓滿兌現了四十八願,所以他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有緣。為什麼?每一尊佛教化眾生,沒有不講《無量壽經》的,沒有不講《觀無量壽經》的,沒有不講《阿彌陀經》的。眾生聽了這三部經,都知道有阿彌陀佛,都知道有極樂世界,佛無窮盡。

  所以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跟誰最有緣?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而且緣非常深。我們一聽就歡喜、一聽就接受、一聽就真干,叫緣成熟,恭喜你,你這一生決定往生。如果聽了半信半疑,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地方還有留戀,還捨不得放下,你的緣未必成熟。不能說你沒有緣,有緣,緣不成熟,完全靠你自己這一生的福報。如果有大福報,臨命終時有善知識助念,把你送到極樂世界,這叫有緣。確確實實特別是三途,死了以後已經墮三惡道,遇到善友給你做超度佛事,在佛事當中也有少數往生的,他沒有這個助緣他就沒辦法。這個助緣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所以緣一定要自己掌握,自己把它做出來。跟佛有緣,念念不離開阿彌陀佛,這個緣就掌握住了。像海賢和尚為我們示現,緣掌握到了,沒有漏失,決定得生,果然如願,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我們要感恩。

  這兩種解釋,《淨影疏》跟前面《法華經.譬喻品》裡面所說的,「兩解合參,則達空無極」。為什麼?空是講體性,空無極就是自性無極。「表自智究竟通達第一義空,徹證理體,是為大智」,這幾句話說得好,殊勝到極處,「故雲殊勝。普度十方有緣眾生,無有窮極,是為大悲」。自性裡頭有究竟圓滿的大智,有究竟圓滿的大悲。誰能證得?明心見性的人證得。什麼人明心見性?禅宗要大徹大悟,教下要大開圓解,念佛要理一心不亂,都行,參禅可以,學教可以,念佛也可以。宗門難,難在什麼?難在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才有資格參禅,如果我還有妄念、還有妄想,禅就沒分。研教,行,教能夠大開圓解,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有讀三千遍的,有讀六千遍的,有讀九千遍的,有讀一萬遍的,還有讀二萬遍的。念什麼經?念《無量壽經》,我親耳所聞、親眼所見。這些人大徹大悟,為什麼?他心是定的,煩惱習氣斷了,障礙沒有了,所以他見性了。

  用淨土宗的話來說,他的功夫不間斷,一直向上提升,首先是念到功夫成片。什麼叫功夫成片?二六時中這句佛號不間斷,不想它自然出來,這叫成片。這是第三等的功夫,有這個功夫就保證你往生。為什麼?你臨終決定不會胡塗,你往生的這個念頭非常堅固,除了往生極樂世界,你其他的都不想,那個緣全斷掉了,只跟阿彌陀佛結緣。向上再提升就是事一心不亂。功夫成片生凡聖同居土,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余土,最上等的是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理一心等於禅宗的大徹大悟,等於教下的大開圓解,可以。這個法門你遇到了,保證你一生往生。

  在我們這個世間,真的就有人《無量壽經》讀誦超過兩萬遍的,我聽到了佩服到極處,極樂世界菩薩再來,給我們做榜樣的。我們聽到了、看到了,要認真學習,把往生極樂世界做為我們自己這一生當中最大的一樁大事來辦,它不是小事,它超過一切,什麼大事也沒有比這個大事大。這個大事完成了,恭喜你,你永遠脫離六道輪回了,你再回到六道來是菩薩再來,是來度眾生的,是來行菩薩道的,你不是來受苦受難的,不一樣,你到極樂世界去成佛了。所以,普度有緣眾生,大悲,大智大悲,這成佛了。

  「如來從體起用,悲智並運,故妙用無盡。是乃彌勒以福智超勝贊歎佛德。」這個贊歎是真實的,彌勒知道,佛智超聖,無有能比,福德、佛智第一,佛有大智大德大能,神通變化,超聖無極。成佛之後,跟阿彌陀佛一樣,我相信在極樂世界成佛,都會把極樂世界當作一個中心點,我能夠想到。因為我有個願望,真正在一起同參好友,多少年前,三十多年前,我就想到彌陀村這個方式,志同道合,人數不拘多少,住在一起,互相照顧,一部經、一聲佛號,那就是我們每天干的事情。我們生活在一起,修行在一起,往生極樂世界還在一起。當年我是在美國舊金山,在那邊講演,講經的場所是在老人公寓,所以聽經的都是老人公寓的老人,在他們一個大廳裡面講,聽經的有五、六十人。我就想到這個方式好,值得提倡,所以就想到彌陀村。以後在新加坡建了一個彌陀村,現在不知道怎麼樣了,我在的時候,每天都有功課。

  我就會聯想到,從極樂世界出來的,真正真佛,到十方世界去弘法利生,那是到外面去了,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他的老家,他一定常住在那邊,這樣互相在一起,共同得到勉勵、精進、成就。成就之後還住在一起,永遠不離開,阿彌陀佛的大集團。這個集團裡每一個人都是阿彌陀佛,同一個名號,居住的地方都叫極樂世界,同一個地區,每天干的工作,自己念佛不間斷。為什麼?感阿彌陀佛的大恩大德,幫助阿彌陀佛到十方世界去接引無量無邊的眾生,去教化無量無邊的眾生,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的集團擴大了,沒有邊際,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是彌勒以福智超勝贊歎佛德。

  「又佛十號之一曰天人師」,佛號天人師,不但度人,他也度天人。天有二十八層,只有四空天裡頭沒佛,四空天裡面的人他認為他已經到頂了,沒有比他更高的了,所以他不相信還有更高的。因此沒有緣,佛不到四空天,佛只到四禅天。四禅天有十八層,欲界天有六層,這個加起來,十八層加欲界的六層,二十四層天,通常講的,這是佛現身說法的處所,所以第一個叫天人師。「天上天下,唯佛獨尊,為大導師」,這是諸佛如來贊歎,修行有成就的,初果以上,初信位以上,都知道贊歎。所以「游步十方,為大導師,故雲普為一切天人之師」。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念老有一個品題的解釋,我們看,「本品」,第三十四品,「彌勒領旨,心得開明」。彌勒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後面還有八千年。五十七億六千萬年之後,彌勒菩薩在我們地球上示現成佛。所以他是世尊的繼承人,對於世尊的開示,領旨是完全明白了。明白什麼?明白了娑婆世界眾生,要想在一生當中圓滿成就,只有這個法門。《無量壽經》所宣說的,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就是如同宗門所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往生極樂世界,那個功德比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還要殊勝。明心見性非常殊勝,一生成佛了,但是不一定是究竟佛,往生淨土成佛是成究竟佛,這個不能比,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留意。這品經非常重要,「開」是心開意解,『明』是明白,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的意趣彌勒菩薩完全明白了。

  下面佛再告訴他,這裡面有四樁事情,第一樁事情,「當斷惑念佛」。念佛,這裡要注意,要叫我們斷惑,如果不斷惑,不一定能往生,如果斷惑念佛是決定往生。「知苦修善」,苦從哪裡來的?不善業所造成的。我們怎樣離苦?真正修善就離苦。善擺在我們面前,不肯修。殺人、殺生是惡,不殺生是善,我們現在僅僅做到不食眾生肉,這就算不錯了。苦眾生多,樂眾生的很少,我們怎樣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這是修善。如諸佛菩薩,諸佛菩薩知苦修善,他怎麼修法?出家或是在家學佛,講經說法,教化眾生,這是修善,這善裡面是純善,不帶絲毫的惡念、惡習氣,純淨的大善。到經文我們會看到。

  「二者自利利他,轉相拯濟」,看到別人有危難,總得想方法來救他,這就對了。我幫助他,他幫助我,或者說我幫助眾生,當然就有別的眾生來幫助我,又何況諸佛菩薩!真正發這個大心,這是菩提心。菩提心對自己是覺而不迷,又能幫助眾生覺而不迷。幫助眾生最好的方法,做出來給他看,像海賢老和尚一生,二十歲開始學佛,就做樣子給人看,這個樣子就是信願持名。做多久?做了九十二年,他一百一十二歲往生的。做得好,自利利他,轉過頭來互相幫助,最重要是幫助人開悟。「三者重示樂國勝果」。前面說了,在此地再補充,樂國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無比殊勝的果報。末後,世尊無量的慈悲,為我們說明極樂世界的真相,勸導我們不能有疑,懷疑,對極樂世界不能有懷疑,不能後悔,如果懷疑後悔就不能往生。半疑半信呢?半疑半信很可能生到邊地。什麼叫邊地?經文有詳細說明。熟讀經文,佛慈悲到極處。

  我們看底下第一個小段,「蒙教心開」,它也有分三個小段,第一個,「蒙教脫苦」。我們看經文:

  【彌勒白言。】

  下對上,『白言』,這是恭敬。不能說我告訴你,這個告訴是上對下,我告訴你,我叫你,我跟你說。對上,「白言」,這恭敬之辭。現在講報告,彌勒菩薩向釋迦牟尼佛報告,有這個意思,白言有這個意思。

  【佛語教戒。】

  前面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導。

  【甚深甚善。】

  意思很深、很善,可以說深到極處,善到極處。

  【皆蒙慈恩。解脫憂苦。】

  這是在釋迦牟尼佛講經那個時候,大眾有菩薩、有聲聞、有緣覺、有天人、有六道凡夫,蒙佛教誨,聽懂了,聽明白了,真正依教奉行,放下萬緣,得到『解脫憂苦』,憂苦放下了。我們看念老這段批注。「彌勒領解佛語」,領是領受,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誨,「深自慶喜」,非常歡喜。怎麼知道他歡喜?底下對佛的贊歎,「贊頌,而白佛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這個「佛語教戒,甚深甚善」,這是經文。「教戒二字見於《魏譯》之高麗藏本。余本多作教誡」,這兩個戒字通用,兩個字通用。「《韻會》曰:戒通」,通常也做為帶言字邊的誡。「《俱捨界品頌疏一》雲:教是教授,令人修善。誡是誡勖,令人斷惡」,意義的差別在此地。「斷惡修善,故名教誡」,教誡這個意思很完整,教人斷惡修善。

  惡,起心動念違背性德就是惡。我們今天起心動念,一般很簡單的對初學的都是用十善業道做標准,起心動念,如果與殺生、偷盜、邪YIN、妄語、兩舌、惡口、貪瞋癡慢相應,這就叫做惡。言語造作,你的惡完全都犯了。在現前不知道利害。我們細心觀察,現前這個社會上,造十惡業的有多少人。一天從早到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他造多少次?實實在在不敢想。冷靜思惟,太可怕了!有幾個善念對人、對物?有多少惡念對人事物?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學佛的人應當細心檢點。要記住,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非常可怕。我們心有憂慮,身有疾病,從哪裡來的?從不善業而來的。造作的時候不小心,這個不小心是對於學佛人說的,不學佛的時候,他不懂得什麼叫小心不小心。看看這個社會,男女老少,哪個不在造?於是習以為常,認為這是正常的,錯了。古時候,社會上有很好的好樣子,倫理的樣子、道德的樣子、因果的樣子,多!所以社會環境好。現在好樣子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不讀聖賢書,聖賢的樣子沒有了。只有讀聖賢書才知道有好樣子。讀佛書,真正能依教奉行是好樣子。很可惜,讀的人不少,行的,依教奉行的人少。讀而不能行,無濟於事,煩惱習氣天天增長,以後的果報是三途。要記住,三途一墮五千劫,你怎麼能不害怕?要害怕,趕快回頭。

  彌勒菩薩在此地給我們示現,無比殊勝的法門,就是世尊為我們講的這部經。我們今天在無比法門裡頭又遇到無比殊勝法門,那是什麼?夏老居士的會集本。等於說世尊在世,在不同的場所講《無量壽經》講很多遍,不同的時節因緣。夏蓮居老居士把各個不同講解裡面的重點核心節錄編成一本,就是這個會集本。我們連痕跡都看不出來,好像字字句句都是佛說的。是佛說的,沒錯,不是一時說的,不是同一個時候,不是同一個處所。他能把它會集在一起,我們看到了,知不知道我們有多大的福報?這不是簡單事情,要珍惜這個緣分,認真努力好好學習,這一生當中,真正脫離六道輪回,往生極樂世界。

  下面,「《會疏》雲:教,上人被下之言。誡,誡約也」,跟戒律的戒意思相通,著重在行。「言徹實理,故雲甚深」,佛所講的字字句句都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實理,我們一般叫真理,佛的言語是真理,從自性流出來的。我們凡夫不知道自性在哪裡。我們從哪流出來的?從阿賴耶、從意識。你看,阿賴耶、末那、意識,從這流出來的。阿賴耶,迷了稱阿賴耶;末那,執著;第六意識,分別。所以聽佛教誡聽不懂,佛用真心,我們用妄心,聽不懂的道理就在此地。怎麼樣能聽懂?我們用真心就聽懂了。真心離念,真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所以古人教給我們的方法,教凡夫的,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門,不能二門。二門三門,你的心亂了,心分散了,不能見性,與見性愈來愈遠。所以教你一門。

  你有沒有開悟?如果真開悟了,我一門深入就選《無量壽經》,從《無量壽經》一門深入,一生不改變。海賢老和尚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一生不改變,一門深入。深入以後怎麼樣?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真的不是假的,一句佛號。你要從一部《無量壽經》那就更殊勝了,你要能把這《無量壽經》念上十年,一天念十遍、念二十遍。一天念十遍,初學,經不熟。半年之後,熟了,幾乎可以背了,一天可以念二十遍。一年之後,一天可以念三十遍。你如果念上三千遍,甚深的真理你見到了。見到什麼?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這不是假的。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們對它半信半疑。不能說不信,天天讀誦當然有信。可是信裡頭有疑惑,障礙了悟門,雖然念了好多年,沒見性,沒開悟。如果一心專念,念的時候沒有一個雜念,這樣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必定開悟。這樣才言徹真理,知道這個經深。這經通了,一經通一切經通,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通了。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只要見性就通了,就這麼個道理。所以,古印度,古時候中國人,讀書求學求什麼?求開悟,跟現在人不一樣。現在人不懂開悟,你說開悟他懷疑,他不相信,悟門永遠堵塞了。

  下面接著說,「轉凡成聖,故雲甚善」。為什麼說甚善?好,好到極處了,它幫助你轉凡成聖。凡,不覺的時候凡,自覺的時候就開悟成聖。小悟是阿羅漢,大悟是佛陀。「法音廣被,普令聞者,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你才真正像彌勒菩薩一樣,體會到世尊講經說法,普遍令一切眾生聞法開悟,開悟他就解脫了。這個憂苦是什麼?六道輪回。他能夠脫離六道輪回,知道輪回苦,不再留戀輪回了。輪回裡面東西全是假的,《金剛經》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就是整個宇宙都是有為法,有為什麼意思?有生有滅,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所以整個宇宙是個生滅法。生滅法是無常的,苦,就像作夢一樣。我們一般作夢時間短暫,幾分鐘。我們今天這個環境是一個大夢,時間比較長一點,跟夢沒有兩樣。夢中境界我們曉得剎那生滅,也就是一秒鐘生滅的頻率,是科學家告訴我們,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秒,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我們無法想象,我們心粗大意,這樣微細的境界,連概念都沒有。佛說出來了,科學家給我們證明,我們才相信它是真的。我們現前在夢境裡頭,一定要知道人生如夢,人生實實在在就是一個夢,一點也不假,我們要從這個地方解脫。

  怎麼個解脫法?凡夫有機會解脫,有能力解脫,可以保證你解脫,只有這一個法門,信願持名,往生淨土。除這一法,沒有第二個法門。第二個法門都是要斷惑證真,你慢慢去斷去,哪個法門都是斷惑,沒有帶業往生的。帶業往生只有這一門,信願持名,《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就這三部經上所說的,為我們介紹這個法門,其他沒有。我們今天遇到的是寶中之寶,無比殊勝,自己要感覺到幸運。如果不認真修行,錯過了,遇到等於沒有遇到,那是什麼?愚癡到極處,不要以為你聰明,你把這關錯過了,可大愚癡。

  「《會疏》雲:解脫憂苦者,得聞要津,絕流浪憂。飽耽法樂,脫生死苦也。」這個意思,下面念老解釋的,意思是說,「得聞法要」,一切法裡頭最重要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法,哪個法最重要?《無量壽經》最重要,《觀無量壽經》最重要,《阿彌陀經》最重要,這三部經任何一部都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這個重要,法要裡面的法要。所以可以永遠擺脫「流浪六道之憂」。你要遇不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法門還有懷疑,還不肯認真修,你還在醉生夢死,將來怎麼樣?依舊六道輪回。六道輪回裡面,非常有可能,你在六道只有三道輪回,三道什麼?餓鬼、地獄、畜生,次次都是三惡道的輪回,很不容易得人身。怎麼辦?你對這個憂不憂慮、害不害怕?我知道你不憂慮,你也不害怕。為什麼?就像喝酒,你現在喝醉了,你的神經麻木了,你不知道選擇,不怕六道,不怕三途,什麼都敢干。無量甚深微妙法擺在你眼前,不認識,對它半信半疑,我造的一身罪業,說這一生就能解脫,這不能叫人相信。所以釋迦如來講了三部經,特地為我們介紹。三部經講了很多遍,其他的經佛只講一遍,沒有重復講一次,這個經是重復講的,所以有許多不同的翻譯本子。只有這個法要能幫助我們斷流浪六道之憂。

  「飽嘗法樂」,往生到極樂世界,法喜充滿,沒有生死之苦。生到極樂世界,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乃至於這本經馬上要講到的,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落在邊地疑城,都不怕。邊地疑城裡頭也有苦,什麼苦?不見佛、不聞法。有時間的,五百年。五百年到了,你的業障消了,你慢慢明白過來了,不再疑惑了,你見佛聞法,有限期,六道輪回是無限期,邊地疑城有限期。那個邊地,他雖然懷疑,但是他拼命干,僥幸,僥幸的心往生的,有,那我不就得便宜了,沒有就算了,這樣的心態。

 

上一篇:觀世音菩薩靈感錄(99)
下一篇:觀世音菩薩靈感錄(100)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