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1:是和非,我們講的是和非實際上是我們人為給它加了限制條件造成的,如果我們把限制條件去掉,其實是和非根本就是互相滲透。
老師:也不是。我們說是的時候,執著起來的時候,沒有兼顧到非也成立了。當你認識“是”成立的時候,同時也認識到“非”成立了,那你就不會執著了。
弟子1:是同時成立。
老師:那你就沒什麼糾結的了。
弟子2:是的反面必定是非。
老師:也不是,“是”本身它就是“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本身就是非,同時成立。那你就沒有糾結了,你為什麼一定要捍衛是呢?就像現在一定要捍衛非呢?這是佛教徒真正解脫的態度。
所以發現悖論是個大喜事,你沒必要捍衛“是”,也沒必要捍衛“非”。沒必要說色即是色,因為色也是空;也沒必要說空是終極的,因為空也是色。沒必要偏執在任何一邊,這就是中道,中道智慧。
所以你認識到之後,這個邏輯悖論是個非常好的契機,要認識到它的價值。你用邏輯,邏輯就像套了一個枷鎖一樣的,然後你發現邏輯是個悖論,一下醒過來,原來這個枷鎖是在夢裡有的,因為這個枷鎖本身不成立,不成立吧?不成立。因為肯定的時候在否定,否定的時候也是在肯定,所以它是空有不二的。也就是說這個問題本身也是空有不二的、邏輯本身也是空有不二的,包括你的心從哪裡來,也是空有不二的。那你真正健康圓滿的心態的話,你不可以說是一定要捍衛有答案,或者捍衛沒有答案,一定要捍衛心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都不需要的。所以,佛法它會另外找一個出路,不是原有的世間分別的出路,這找不到出路的。
所以,《心經》裡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實際上揭示了不管邏輯也好、現象也好本身所存在的悖論。悖論的意思就是是和非不二、空和有不二、有和無不二,也就是說悖論肯定與否定不二。你都已經發現悖論了,你還不趕忙把它的成果擴大化?不二的話,你說你現在准備捍衛是還是捍衛非?你知道這兩者不二的,平等的,你捍衛另外一個同時也在捍衛這一個。
所以我們說的捍衛啊,就是偏執的意思。捍衛本身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就如我們經常比喻一張紙,你准備拿走正面還是拿走反面?我拿走正面也可以,拿走反面也可以,其實都是一回事:拿走這張紙。我們的觀念,意識形態就是我必須要拿走正面,正面才有價值,正面才是最最珍貴的,反面要拋棄的。所以沒有般若智慧,行為就很顛倒,顛倒來源於沒有圓融的智慧這個視角。
所以那個女性的天真慈悲心,我們看到,怎麼沒理性啊,怎麼不善於思考啊?從另外一個角度,她天生的特質,能夠突破二元對立,概念上的二元對立,她天生的素質能夠突破它,不以這個為主要糾纏對象。所以這個悖論,你認識的話,知道它有很好的正向作用,開智慧的作用。
學生3:您這樣一解釋,更透得過去,這個事情那個事情,都是這樣一個觀待法嘛,都是這樣看待的。
老師:從任何事情,都能找出它的基本結構。我們有很多的知見啊,很多的判斷啊,過於放大它了,就很可笑的。它都是相對成立,有條件適用的,但我們在面對的時候,都以為是絕對條件,無限度地要使用,這就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