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這經句講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我們修道最重要是恢復明德、恢復本有的性德。而恢復性德,心性展現出來是真心,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們現在要恢復這個真心,首先時時提醒自己心都要跟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一不相應這心就不在道中。所以『可離非道也』,這個心不在真心,習性就做主了。不在真誠在虛偽了,就不在道中;有染著不清淨了,「非道也」;傲慢高下,不平等、不恭敬了;迷惑,本末倒置就不覺悟了。我們看事情,根本都看不清楚,這非道也。而且我們要了解,「須臾離」,可能會一失足成千古恨,就一念沒守住了「從惡如崩」。回去有背書,你看這些經句,合起來一起體會警覺性更高,守住真誠,這個慎獨的功夫。接下來就強調到,「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也」。這個真誠心要保持,身不可以妄動、心不可以有妄念、口不可以有妄言。這言語出去不能有摻雜情緒、傲慢,就不真誠。「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也」。你看這句話講得好,內不欺己,人最大的悲哀是什麼?糟蹋自己、欺騙自己。這一生本來可以恢復明德的,最後隨順習氣,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會有恐懼:我不能這樣做,要對得起良心。
接著我們看,一個君子能不違良知,能不給父母、不給聖賢丟臉,能時時恐懼舉頭三尺有神明,那他的態度表現出來,『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這個「君子」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他反而更加的謹慎,為什麼?沒有人在的時候警覺性會下降,更容易習氣現前。比方說我們衣冠的整齊,在人前、在家裡一不一樣?假如在人前穿得非常工整,回到家裡邋邋遢遢的,你看這功夫不就廢了嗎?假如不慎獨,沒有辦法教下一代。大家注意看現在的女孩子穿著很暴露,有的也邋遢,為什麼?她在家裡學的,她媽媽出去穿得很整齊,回來都是隨隨便便。你沒有慎獨功夫,要教孩子甚難甚難,所以教育下一代,沒有僥幸的。
我認識一個王校長,他有說到他的母親,他整個人生記憶當中,一看到母親都是非常端莊整整齊齊,頭都梳得非常好。我們光聽他講這段的時候,就可以了解到,他母親這種風范對他人生的影響。所以這個王校長一看上去,也是非常端正樸實,這都是承傳。什麼時候家道在承傳?Anytime。這一句好像每次都會用到,點播率百分之一百,因為我們談修身,「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所以Anywhere,「戒慎乎其所不睹」,任何地方都要保持慎重。「恐懼乎其所不聞」,對別人聽不到的事情,都能保持戒慎恐懼的這個態度。就是人家聽不到我們談話的地方,還是很謹慎,因為可能覺得沒人聽到,很容易放縱言語。其實沒人在的時候我們不謹慎,有人在的時候鐵定很多話還是會講錯,還是伏不住,習氣現前。所以有一句俗話,叫平時如戰時,平常一個人的時候都要守住這些念頭,守住一言一行合乎道才對。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從這一句我們可以感覺到,聖賢人克己的功夫不簡單,他從哪些地方,去克制自己的習氣?「莫見乎隱」,就是沒有比隱暗看不到的地方,更容易顯現出來。「莫顯乎微」,沒有比很細微的事情,更容易顯露自己的這些心態。因為愈細的事情,可能我們做表面做不了,忽略掉,反而可以真正看出來,我們的功夫不到位;你都做表面人家都贊歎,還以為自己修養很好了。比方莫見乎隱,在別人都看不到的地方,反而容易顯現出來。我們今天落實聖賢教誨,從一切皆恭敬做起,毋不敬,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恭敬。而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在哪?我們的寢室,我們的廁所、還有廚房。客廳看得到,客廳很干淨,但是裡面很亂。看起來好像很用功,事實上修到最後做表面,反而道業提升不上去。這個道業會用到哪?時時都在考慮別人看著他,看得到的時候才用功夫。有一個長者,我們打掃做好了,請長者檢查,這個長者大的地方都不檢查,專門挑那角落的地方,莫顯乎微。一下子就把我們看得到的地方做好就好了,這個敷衍塞責,不夠細膩了。要做就把它做好,怎麼可以應付?莫見乎隱。
再來,「莫顯乎微」,在最細微的地方,容易顯露我們的心態。比方洗手,在台上都告訴大家:要環保,要珍惜資源。洗手的時候那個水開得很大,講跟做都不一樣,自己沒有察覺,這個都是細微的地方。對人要恭敬,比方跟人談話的時候,表情就是很不以為然或者不耐煩,這都很小,其實都體現不恭敬。但是自己有沒有發現?沒有,人家提醒了,藉口還一大堆:我昨天沒有睡好。其實人家一提醒很寶貴,馬上發現問題了,這個時候馬上解釋,還是把一個東西排在第一位,什麼東西?面子排在第一位,所以這不把面子賣出去很難修行。再細微一些地方,比方說我們的儀容,你鼻子的鼻毛太長,露出來好幾根你都不去剪,別人跟你講話怪怪的。這都是你給自己方便,就不恭敬別人,你給別人方便才是恭敬的落實。你不在這些細的地方下功夫,都搞分別執著,都搞表面功夫。最嚴重的還是被自己給賣了,最後道業沒有成就荒廢一生。這一段話很給人生啟示,慎獨,以至於在別人看不到的、別人聽不到的地方,都是真實下功夫克己復禮。
摘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十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