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人類生活的物質水平、技術手段、制度模式乃至精神思路似乎總是改朝換代;從生到死,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思考角度、生命呼喚乃至基礎情感看似也非整齊劃一;由遠而近,自然界的運行規律、固有模式、內在力量乃至大化流行似乎依然瞬息萬變。我們人類卻總想從這萬般變化中勒定一種新的不變的秩序,來規定自己的歷史,來重現社會的影像,來發掘自然的規律,於是,在我們的特定時代中,自然的規律、歷史的秩序、社會的勸導便在無形之中成為一個聖者構建人格大廈的資糧,這同時也是所有人賴以生存的共同資源和世界秩序。藉此,每一個人又開始或者重新開始綁定自己對世界、社會、歷史和生命的認知體系。其實,這是一種感召,既是人類群體的感召,又是生命個體的感召,因此,我們都是生活在自己感召的世界裡。
我們人類當前的技術手段、社會秩序、精神世界等等,看似並非我們個人之選擇,實際上是我們人類的共同感召而至,在佛教世界中,這被稱為共業所感召的果報。人類自從誕生以來,代代沿襲者一種基本的生活方式,與歷史比較,我們可能有所變化。實際上,更多變化的是技術手段,我們迫切的需要改進我們賴以生存的技術手段來滿足人類生存的需要,於是我們感召來了石器時代、感召來了銅器時代、鐵器時代,感召來了工業化社會、城市化時代。這對我們人類無疑是一大進步,然而我們感召來的還有地震、台風、火山等一系列自然界的強烈變化以及饑餓、貧窮、戰爭等人類社會的諸多問題。可以說,我們感召來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感召來了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感召來了我們的人類社會。要想恢復自然界的秩序和規律,要想人類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只有繼續存著真善美的念頭去感召,我們只有繼續用真善美的行動去感召。制心一處,無事不成,倘若全人類都是真善美的語言和行動,那麼,更加美好的自然秩序和社會和諧將會被我們感召而至。
一個人也是如此,假如你現在感覺自己是快樂而幸福的,那麼,這是你感召來的;倘若他剛才感覺自己是痛苦而壓抑的,那麼,這也是他感召來的。不論是物質世界還是精神領域,你所認為的好或者壞都是自己感召來的。所以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生存環境心存感激,那就應當繼續用自己的真善美來感恩,來感激,來感召,如果對自己的生存環境怨天尤人,那就應該摒棄這種態度和心理,用真善美和正氣來填充自己的生命空間,驅散那些負面的情緒和態度,最終,一定會感召來快樂和幸福。我們生活中不乏有這樣一些人,認為自己的不成功往往是一些客觀原因,但其實主要的還是自己的願力不足而缺乏感召力,真正的願力,真正的感召力,乃是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自然靈氣、人間和氣以及裹挾者真善美的人心正氣。這樣的感召力,會讓我們仔細勒定自己的生命秩序,開心演繹自己的生命軌跡、永遠恬淡的堅守自己的生命選擇,因為,最終感召來的,是有能量的生命,是有溫度的生命,是有著一團和氣的生命。
騰訊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