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很精致的筆記本,紙張上面印著各種淡淡的圖案,如鮮花、盆景、人物造型、建築設計等,許多年輕人喜歡用這樣的筆記本來寫日記,記錄每天的喜怒哀樂。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外境好比一幅立體畫面,和這種印著淡淡圖案的紙張一樣,本身並沒有任何好壞順逆、喜怒哀樂。心——這個“多情的作家”,在眼睛看到外境“畫面”的那一瞬間,就按照自己的創作習慣開始創作起來,在上面“寫”上好壞順逆、喜怒哀樂。創作完了之後,還認為這幅“畫面”上確實存在著自己創作出來的好壞順逆、喜怒哀樂,這就是佛經裡面常說的“無明執著”。非獨在眼睛所看到的外境上,在“耳鼻舌身”這四根的對境上,心也會按照自己的習慣寫上種種好壞順逆、喜怒哀樂。
毫無疑問,當用因明的方法——譬如中觀的五大因,或者種種科學手段,去觀察和分析眼睛等五根的對境,我們就會發現,其上根本不可能存在“好壞順逆”這些東西,所謂的好壞順逆只是心在外境上的創作,或者說添加、增益。
明白心這個作家具有創作並執取的習性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當我們能夠洞悉自心的這個習性,並時時注視著心的創作舉動,就可以順利地走在佛法修行的路上,不會迷失正確的方向。按照大覺世尊釋迦牟尼佛的教導,我們必須同時在世俗谛和勝義谛兩個層面來修正和訓練自心,才能使心趨於覺悟。
在世俗谛層面上,我們應當了知,苦樂、美丑、好壞、善惡等都是心的創造,而不是外境固有的屬性,心不創造,苦樂美丑等無由而生。所以,要想獲得快樂和美好,我們必須向自心求,要時刻讓心這個作家在外境上創作快樂和美好,不去寫作痛苦和悲傷!猶如一句名言所言:“地上本來沒有路,腳踩下去的地方就是路。”同樣,在外境上也沒有美丑好壞,心用美丑好壞的眼光看過去,外境上就有了美丑好壞。
禅宗五祖大師說:“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心添加在外境上的“苦樂、美丑、好壞”等種種妄想都是心“下”在第八識阿賴耶裡面的“種子”,這些“種子”成熟後就是未來的外境。所以,不僅外境上現在的苦樂、美丑是心這個作家的創作,外境本身也是過去心頑強創作的結果。當心久久地用天道眾生的眼光看待外境,則外境將漸漸呈現天道的美好;當心久久用地獄、餓鬼眾生的態度對待外境,外境就會漸漸呈現地獄或者餓鬼世界的可怕境相。這是六道眾生輪回的基本原理。
在勝義谛層面上,一方面,我們要了知心在外境上創作的美丑、好壞並非外境本身所具有的屬性,不僅如此,外境本身亦是如空中影像一般虛幻不實;另一方面,在外境上創作美丑好壞的心本身,當我們仔細觀察、覺照它的本性時就會發現,心本身如虛空中的微風一般,無有任何實性可言,在它產生的當下即已滅亡,猶如鳥兒飛過虛空,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這裡所說的世俗和勝義二谛,已經概括了大乘佛法的精華。什麼人在道理上通達了這二谛,什麼人就通達了佛法的原理;什麼人按照這二谛的原理悲智雙運,什麼人必將暫時獲得人天的安樂、究竟成就無上佛果。當對這二谛產生真實信解和信心,並依此去修心,就是對佛法僧三寶產生了真實的信心。
在人天乘的教法裡面,要求我們的心在外境上創作以“善良”為基調的作品。佛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苦樂命運完全決定於自己過去的心和現在的心,過去的心決定了現在的外境,現在的心決定現在的苦樂和未來的外境。面對過去的善惡心所創造的現在的外境,我們雖然無法再去改變,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控制、把握現在的心,使得現在和未來都快樂,並有效地改變未來的外境,使之趨於善妙。要想獲得暫時的安樂,比如家庭的和諧、事業的成功,我們必須善知取捨,在心裡培養起種種美德,諸如樂觀、豁達、勤奮、勇敢、寬容、善良、利他等等,並用這些美德對待外境的人和事。
在大乘顯宗世俗谛的教法裡面,要求心在外境上創作“大慈大悲”,用無量的慈悲對待一切眾生,就像對待自己的母親或者自己一樣。對他們的錯誤和痛苦生起無限的寬容和大悲,對他們的快樂生起無限的喜悅,在這種心態下不斷真誠地幫助眾生,並發誓將他們置於究竟安樂的佛地。
在金剛乘世俗谛的教法裡面,要求我們的心在外境上創作“美好清淨”。在念誦咒語、佛號時,或在日常生活中,觀想外境呈現極樂世界的莊嚴和美好,自身亦成為相好莊嚴的佛菩薩。當我們久久這樣頑強地修持,外境和自身就會漸漸趨於清淨和美好。
心這個作家,創作了喜怒哀樂以及三界中的一切顯現。當我們把一切外境往好處看,就會利益自心,使之快樂美好,不僅如此,外境也會漸趨美好;當我們把一切外境往壞處想,就會損害自心,使之痛苦悲傷,不僅如此,外境也會漸趨惡劣。所以,任何時候,要讓心在外境上創作美好、善良和慈悲,杜絕創作一切痛苦之因——五毒煩惱,當我們這樣去做就是真正地利益了自心。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在如虛空般浩瀚無垠的空性法界裡,讓我們的心——這個多情的作家,盡情地揮毫潑墨,頑強地創作善良、慈悲和美好清淨,最終像阿彌陀佛一樣,成就最極清淨莊嚴的極樂剎土!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