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宗性法師: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呢?佛教這麼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傳統儒道兩家對人性的看法

  關於人性這個問題,我們現代人是最模糊的。我先說一下對人性的幾種傳統理解,再談一下佛教的看法。過去在傳統文化中,有一派意見認為人性是善的,《三字經》一開頭就講“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人說是惡的,比如說小孩剛生下來吃奶,如果再多抱來一個小孩吃,他馬上就開始蹬腳了,意思就是:“走開,這是我的”。一開始就有“我”的自私念頭,就有嗔恨。有人根據這個就判斷,人性是惡的,因為是沒有人教,與生俱來的嘛。又有一種意見說,人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惡的,是什麼呢?像水一樣,像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一樣,你在哪裡挖個溝,它就往哪裡流,你怎麼教育引導,它就往哪個方向發展。

  (二)佛教的人性觀

  1、佛教人性觀的三個層面

  這些是過去傳統的說法,根據我個人的思考,這些說法好像也不對,佛教有另外的看法。佛教是不講非此即彼的,它告訴你人性是多面的,基本可以分成三部分:善、惡、無記。先說一下善惡,佛教講的善惡和世間講的善惡不大一樣。我們小時候唱:“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這是善,佛教也認為這是善,但佛教講的善更為深廣的多。一,善不僅要對自己有好處,更對他人有好處,這是從空間的角度說的。二,善不僅對現在、對今生有好處,還要對未來、對來世有好處,這是從時間的角度說的。所以佛教的善惡觀從時間、空間兩個維度拓展了善惡的觀念。

  這裡要重點說明一個問題,就是自利與利他的關系問題,我們很多學佛的人也搞不懂,到底是先度人呢還是先度己呢?很困惑。有兩派意見,一派說先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了,再去幫助別人,另一派說要先去幫助別人最後再來幫助自己。爭來爭去,第一派的人就說,打個比方,你自己都不會游泳,現在有人掉到府南河裡去了,那你能把他救上來嗎?你跳下去不也要淹死嘛。你一聽有道理,趕快每天到猛追灣游泳館學游泳去。諸位不要忘了,現在已經有一個人掉到河裡去了,等你到猛追灣學會游泳的時候,這個人已經沖到太平洋去了,他不等你的。其實我們要明白,利己與利他是同時的,沒有先後。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出門走到馬路上看到一塊石頭,心想這石頭擋道了,萬一盲人看不到摔一跤怎麼辦,就把它撿起來丟到一邊去。這是個利他的行為吧?旁邊有個人看到了,就說:“這個人了不起啊,心多細啊。”如果你下次有困難,那個看見的人見了你,就說好人吶,我一定要幫助他!利己和利他不就同時完成了嘛,那有什麼先後啊。所以在佛教看來,自他、過去未來都是相關聯的,不是孤立的。

  除了善惡之外,還有無記,就是說不出它善或是惡,比如說廣場上打太極拳的,他的拳頭既可以用來打人也可以用來幫人,但他在練拳的時候,不會想那麼多,不會傷害人也不會幫助人。這就是無記,用今天的話講,就是沒有太多的價值趨向,不善也不惡。佛教講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但是在凡夫階段,在你我做人的階段,一定是惡的大於善的。你自己在內心檢討嘛,每天是想壞事的時候多還是想好事的時候多?這個不用向我報告,我不是審判官,自己可以審判的。別人都審判不了你,到最後都是自己審判自己。所以佛教講人性是多元的,惡的思維、語言、行為大於善的。西方也講人有多重人格,為什麼?因為人性是多元的嘛。大家都看過舞台上的變臉吧,但從來沒看過自己變臉哦。我就提倡諸位觀察一下自己是怎麼變臉的,可以找人在旁邊吧自己臉上的表情拍成照片,擺出來,你再去看的時候會說:誰呀?這還是我嗎?很多時候情緒不是由你自己做主的,你內心善惡的種子跑出來了。,你內心的習氣折射出來了。儒家講克己復禮,克服什麼?就是內心惡的東西,要把它裝起來,只是裝起來還不行,西方有個神話,講有個潘多拉盒子,魔鬼裝在裡面,一打開這個世界就亂了。盒子怎麼可能裝住魔鬼?這只是個比方,要把我們內心骯髒的不好的裝起來,不要讓它出來搗亂危害我們自己危害他人。我後來一想這個還不高明,為什麼?因為裝起來也靠不住呀,萬一盒子破損了,魔鬼還是要跑出來的呀。佛教還要高明一點,不是關起來,唯識宗講轉識成智,轉染成靜,要把它轉化掉才能徹底解決問題,不徹底的話它還是要跑出來搗亂的哦,隔兩天來騷擾你一下,讓你一天到晚隨著它轉。所以佛教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要把人性中惡的習性先管制起來,最後要把它淨化掉。修行的第一步是管,是最艱難的,所以我總是講,修行的路就是一個人在那裡打仗,一個人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個人內心中善惡不停地較量,你越要管制它越要反彈,所以佛教告訴你先要用相對穩定的東西管它,然後就要把它淨化掉。所以後面那句話叫“自淨其意”。它還補了一句喲,不能只看前面兩句喲。

  2、修善斷惡、轉染成淨——達成人性完善的途徑

  佛教講的,人性中有善有惡有無記,後面兩個都是要改的。實際上我們很多時候是在無記中度過的,消磨了很多時間,但要修行就要轉變無記的狀態,把它轉化成善的狀態。過去有個禅師對徒弟講,靜坐不動不算什麼,要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功夫。在靜中有十分功夫,在動中才有一分功夫。你說那個人脾氣好,為什麼?因為沒人惹他!真有人對著你罵對著你臉上吐口水,吐了又干干了又吐,你都不生氣,那是真功夫,我都做不到。在動中有十分功夫,睡覺時只有一分功夫。睡覺時有十分功夫,做夢時只有一分。做夢時有十分功夫,死時只有一分功夫。做夢和死是兩回事,修行為什麼如此艱難?就是你內心裝的惡的染污的東西太多了,它隨時都要干擾你一下,讓你身心不得安寧。大家要意識到,人性是多元的,多元的人性造成現實生活中人的多樣性,造成現實中修行的艱難性。為什麼?就是前面講的,惡的勢力大於善的勢力,處在無記中的時間又占了大半部分。現在有些人講,人性一定要解放。我一聽,壞了,要把魔鬼放出來了。他沒認識到人性的復雜性,他認為人性全部都是可以解放的,從佛法的角度講是不可以的。

  所以現在第一時間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人性的問題,現在啊有很多人都提倡個性的解放,他們認為人性這個東西全都可以開發,全都可以解放。我一聽,“完了,要把魔鬼放出來了”。你看我們今天這個世界,就是“心魔”出來得太多,把我們都干擾亂掉了。現在還要“解放”它,“張揚”它,那還得了!尤其我們學習佛法的人,更應該明白從佛法的立場來講,人性的絕對自由是不可以的。不是所有的人性都可以解放的。為什麼呢?因為它具有復雜性和多元性。人的內心世界裡起落的復雜性造就了人性的多元性,而多元的人性就造成我們生活當中的多樣性。就造成我們生活當中修行的艱難。為什麼?因為在我們普通人的心裡惡的勢力總是大於善的勢力,無計的勢力占去了一大半的時間,而一天到晚用來修行的善的東西卻太少了。你怎麼把它扭轉過來?扭轉不過來呀!這是第一要跟大家分享的。

 

上一篇:慈誠羅珠堪布:皈依不是領個證,法名不是換個名!
下一篇:金銘:為母忏悔,放生救母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