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背娑婆而向極樂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無明所引。棄覺逐塵。違遠真體。故名曰背。返其去路。復使歸還。斯之謂向。即指背娑婆而向極樂也。《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先看這一段。現在怎麼理解這個“背”?返背而向,“背”就是講一念無明,“不覺”而有一念,這就是無明。這個無明是指根本無明,與生俱來的。“無明所引”呢,就“棄覺逐塵”,意為棄捨本覺,追逐外塵。這個塵就是指“三細六粗”,我們學法相、唯識會學到這些概念。“三細”就是由於不覺而起一念,形成了無明的三種業相,它非常微細。

  第一種是無明業相。無明業相有覺和不覺、染和淨這樣的東西,從真如本體變成了阿賴耶。這時候阿賴耶裡面還是很微細,還沒有分出能所、主客體,但是已經具有了微細的變化,這叫無明業相。

  第二種是能見相。在無明業相裡就有一個覺明了,想看的東西,這時候就形成了一種對待,一種主客體、能所。它有妄染、能見的這種能力啊,就形成了能見相。

  第三種是境界之相。當有了能見相,就有一個對待,顯現境界之相,就真的看到境界了。

  這就是無明的三種微細相狀:業相、能見相、境界相。

  “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六粗”是怎麼顯現出來的呢?有了境界相,就會有一種“我要了解它,我要分別它”之心,這就是“智相”。智相念念地了別、分析不斷,就形成“相續相”。

  相續相顯現出來了,就執著它是苦是樂、是好是壞,叫“執持相”。執著的時候,就給它建立一些名相概念,假立名相概念,這叫“計名字相”。有了計名字相的時候,身口意三業就造業,叫“起業之相”。造了業就不得自在,這個業把你系縛在三界六道,不得解脫,它就有苦報之相,“業系苦相”。

  這就是《法華經》講的“窮子捨父逃逸”喻,漸漸地違背了我們的真如本覺之性,隨逐虛妄的境界之塵。

  這就是“背”,就是“背覺合塵”。

  現在我們聞到了佛法,尤其聞到了勝妙的淨土法門,要“就路還家”啊!我們是從這條路上迷失的,就不需要再找其他回歸的路,就循著這條路回去。原來是向外跑,現在掉過身來向內走,這叫“就路還家”,去見自己的大慈悲父。

  “就路還家”,如果是通途教法的修行,那就是先從去除粗的煩惱做起,先破“計名字相”和“執持相”,也就是破“我執”。其次是破“相續相”和“智相”,就是掃蕩“法執”。

  “我執”、“法執”掃蕩之後,再破無明的三種阿賴耶識的細相。修行至等覺菩薩的位次,破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時,即破了最後的“無明業相”,此時就朗然大覺,回歸到真如自性本體了。

  這就是到家了,波羅蜜多(到達彼岸)了,這就是“向”。這個“向”,在淨土法門就是信願稱名。

  厭離娑婆就是“背”,欣慕極樂就是“向”。

  娑婆世界整個就是一個無明業相,三細六粗具足。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是涅槃的常樂我淨。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在彌陀的光明願力慈悲加持之下,破這個“三細六粗”,勢如破竹,很快破盡。

  首先,一往生之後就沒有“我執”,因為阿彌陀佛的大願就是讓我們不要貪計身見我執的。沒有“我執”,自然就沒有“法執”;沒有“我、法”二執,自然就能夠契入到無生法忍。在念不退當中自然就能夠到達一生補處位,很快能破“三細六粗”,這就是“背娑婆而向極樂”的意思。

  這也就是從“迷惑顛倒”到“覺悟”的一個過程。

 

上一篇:洛桑陀美金剛上師:和諧中的快樂之無常、因果、業力、輪回(三)
下一篇:大安法師:信願持名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