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古鏡要磨功,垢盡塵消始得融;
靜念投於亂念裡,亂心全入靜心中。
——清·普能嵩
世界上從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叫煩惱,叫怨恨,只是因為人們的心性難免浮躁、焦慮,常常被身邊不順的事、不理想的事引爆,如此心中才會落滿煩人的塵埃。佛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禅?”生活的路從來不會平坦,那就把心先放平,紛擾中把心安在靜處。
內心安定,何處惹塵埃
一個人問禅師:“在修禅之前,山是山,水是水;在修禅宗之時,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修成之後,山仍是山,水仍是水,為什麼同樣的山水會在人眼中有不同的呈現?”
禅師說:“修行之前,我們的腳步很少停下來,所以心靈很少去揣摩事物背後的東西,此時遇見山水也無非驚鴻一瞥,所以山不過是山,水不過是水;修行時,刻意地探求事物背後的意義,難免會把一些矯情的東西強加給平凡的山水,所以山水失去了本來的面目;修煉到一定境界後,心平了,世界靜了,遮蓋事物本來面目的思緒、煩惱等像雲雨初霁一般放晴,此時蓦然回首,山仍是山,水仍是水。”
這個人若有所悟,剛要開口時,禅師說:“凡夫俗子和開悟者沒有區別,只不過開悟者離地六寸。”
山本蒼翠,水本清冽,可是匆忙的腳步總是一刻不得閒地催促人們你追我趕,於是煩惱伴隨著必然出現的快慢先後侵入人心,遮蔽了可以和美景相遇的視線。禅家說“開悟者離地六寸”,不是說開悟者疏離俗世,而是說他們能比普通人看得遠一些。因為看得遠,所以不拘泥於眼下,不為一時的先後緊追慢趕,進而在喧囂紛亂的世界中收獲一份虛空的內心安定。
“虛空”不是不想、不做,而是在把心靈放空的前提下心平氣和地看待人生的起起落落,從容地走人生的路。本煥長老說:“人的思想都是復雜的。每個念頭,念念都不停,思想也不停,所以首先要思想安定。”欲求思想安定,其實就是修持一種閒看花開活落的淡定。花開時,且去欣賞,讓花之芬芳熏染靈魂深處的軟骨;花落時,且看殘花隨風飄逝、暗香殘留,讓曾經的絢爛留在冬天的記憶裡。
以花之開落喻人事物理,人生如花苞開合,有爛漫的得意,有蕭索的失意,以安定之心靜看落英缤紛,得意中不忘形,失意時不委靡,能在功名加身時保持心境淡然,能在諸事不順時理清思路。不期然間,思想深處已經結出青澀的果實。
內心真正安定的人能在喧囂繁華中不生浮躁,不起煩惱,擁有一顆無分別的心,從容面對任何境遇。
作者:淨因 來源:《看得開,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