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是佛教聖眾體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薩。關於觀音菩薩的身世,在佛經中多有記述。
印度佛典所載的觀音有好幾種,身世各異。記載觀音身世資料最多的首推《悲華經》,據此經所說,觀音為遠古刪提岚國轉輪聖王無诤念的太子,名叫不眴。長大後和父王一起隨寶藏如來出家修行,後來,父王被授記為阿彌陀佛,不眴太子即被授記為“觀世音”菩薩,國王第二子名尼摩,被授記為“大勢至”菩薩。父子三人合稱“西方三聖”。按此說,觀音菩薩為阿彌陀佛的兒子。經中記太子曾在佛前發誓:“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捨,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諸眾生等,若不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寶藏如來當眾為不眴太子授記道:“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作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
其次是《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按此經所說,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為蓮花所化生。經中記雲:昔金光獅子游戲如來國,彼國中無有女人。王名威德,於園中入三昧,左右二蓮花化生童子,左名寶意,即是觀世音;右名寶尚,即是大勢至。
三是《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音菩薩是遠古時期一位名叫“千光王靜住如來”的弟子。這位如來為觀音菩薩宣講“廣大圓滿無礙”的《大悲心陀羅尼》,並以金色手摩他的頭頂,說道:“汝當持此心咒,普為當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菩薩發願之後,就具足千手千眼,同時,十方所有的佛都放光普照其身,從此便成為了觀世音菩薩。此經中又說,觀音菩薩很早以前就已成佛,名叫“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
四是《十一面神咒經》,說觀世音菩薩過去世中曾“作大仙人”,“作大居士”。經中說:“我時作大仙人,從佛受得此咒,見十方佛,應時證得無生法忍。”“又,過去殑伽沙劫,有佛名美音香,我身作大居士,於佛受得此咒,便於生死超四萬劫。誦持此咒,復得諸佛大悲智藏、一切菩薩解脫法門。”
五是《不空羂索咒心經》,說觀音菩薩為過去“勝觀”世界“世主王如來”的弟子,經雲:“往昔九十一劫,有世界名勝觀,佛號世主王如來。我從佛受此咒心,教化無量百千子,令趣菩提,以是功德,獲十億三摩地,不空妙智為上首。”
六是《楞嚴經》,說觀音菩薩原為過去世中一個名叫“觀世音”如來的弟子。經雲:“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彼佛如來歎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
以上記載觀音身世的幾部佛經所說的觀世音菩薩都是男菩薩,是大乘佛教菩薩中的男菩薩。佛經所說觀世音的特點都比較明確,雖然姓名不同,但都一致,如《悲華經》所說,這位菩薩發誓要做的就是免除眾生苦惱,救護“無依無捨”的“憂愁孤窮”,所以,大乘佛教中的觀音菩薩主要就是一位救苦救難的“度一切苦厄”的慈悲菩薩,這和後世的觀音菩薩是一致的,和中國的觀音菩薩是一致的。
觀音菩薩傳入中國大約是魏晉時期,觀音菩薩是隨著魏晉時期淨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淨土宗的信仰是稱名念佛往生阿彌陀佛淨土即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中國民眾接受印度的佛菩薩卻又並非全部照搬,而是意造為中國菩薩。隨著佛教中國化的發展,印度的觀音形象逐漸發生重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觀音入主中國初期,觀音還是以“偉丈夫”男菩薩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中國早期觀音造像,例如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的木雕,觀音都是以男子漢形象出現,鼻下唇上尊繪胡須。後來,特別是唐宋以後,觀音完全變為女菩薩,而且是非常秀美妩媚的女菩薩。
隨著觀音菩薩來到我國,也就生化了觀音菩薩源於中國的身世。這就是廣泛流傳的觀音為妙善公主說。印度的男觀音變成了西域興林國妙莊王的三公主。這種女觀音身世說,最早見於宋代朱弁《曲洧舊聞》。其後,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觀世音菩薩傳略》成為完整的傳記。以此為藍本,還陸續出現了《香山寶卷》、《南海觀音全傳》、《觀音得道》等一大批觀音故事書。這些觀音故事的廣泛流傳,深入人心,致使中國化的女觀音菩薩,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的“正宗”的男觀音菩薩。
一個觀音菩薩在印度、在中國有著以上互不相同的多種身世,特別是最後由男觀音變成了女觀音。然而,對這樣多種殊異的說法應如何看待呢。以佛之理不難理解,佛和菩薩皆無生無死,亦無性別,可根據不同需要變現各種化身。《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具體說,觀世音菩薩能顯現各種化身去說法救度眾生。如有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去救度;如有眾生應以羅漢身得度,他就現羅漢身去說法。觀音菩薩還能隨時以國王身、宰官身、男身、女身、居士、長者、比丘、比丘尼等等種種不同身去說法救度。觀音菩薩既然可以隨意變化,那麼,她以不同身世出現,由男菩薩變為女菩薩都是可以的、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