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253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五00頁:

  鈔【八從蓮生者。】

  下面是解釋有一些人執著在經典的文字上,看到《觀經》上品上生章裡面沒有說蓮花,從上中品到下下品都說的有蓮花,於是就執著這九品裡面有八品是蓮花化生,上上品沒有蓮花。蓮池大師在此地引用許多經文來證明,上品上生也是有蓮花的。

  鈔【據觀經上品上生文雲:自見其身,乘金剛台。獨無蓮華二字,故言下之八品,乃從蓮生。】

  疑問就從這裡來的。其實這些都是違背了佛對我們四依的教訓,「四依法」裡面說得很清楚,教我們依義不依語。

  鈔【然經論所明,歷歷皆說生西方者,俱從蓮生。】

  『俱』就是凡是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無論品位高下,乃至於邊地往生,都是蓮花化生。

  鈔【大本法藏願雲。】

  這是引用《無量壽經》四十八願。

  鈔【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蝡。】

  蜎蝡是指小動物,我們講軟體的小動物、昆蟲一類的。

  鈔【生我剎者,皆於七寶池內,蓮華中化生,言皆,則概舉九品。】

  假如其中有一種不是蓮花化生,就不能用『皆』,用「皆」那就是全部都包括,裡面沒有差別。這是從彌陀本願裡面,沒有說哪一類往生的沒有蓮花。

  鈔【又雲。他方諸大菩薩,欲見阿彌陀佛者,徑於彼國七寶池內,蓮華化生。言大菩薩,則必非中下矣。】

  這個文可以給我們做一個旁證,『他方諸大菩薩』,經論裡面習慣,如果菩薩上加一個大字,決定是地上菩薩,才稱為大,這是佛門裡一個慣例。我們通常稱「菩薩摩诃薩」,摩诃就是大,這個地方稱的大菩薩就是摩诃薩。說菩薩,則說十住、十行、十回向,這是三賢位的菩薩;往上去,初地以上我們都稱為大菩薩。登地的菩薩去往生,絕對不是中輩下輩,決定是上上品往生的。所以這個文裡面講,也是在七寶池中蓮花化生,可以給我們做一個旁證,上品上生也是蓮花化生。

  鈔【又雲:其上輩者,命欲終時,佛與聖眾,悉來迎致,即於七寶池內,蓮華化生。言上輩,即正對上品矣,並無最上不蓮之意。】

  從經文裡面看,我們看不出上上品往生沒有蓮花,這個意思看不出來。以上所引的都是《無量壽經》,下面有三段是引用其他經典來證明。

  鈔【又法華雲:聞此經典,如說修行,命終即往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夫得無生忍,非上上品乎?】

  這是《法華經》上所說的,我們讀經典,字字句句都要仔細去看,萬萬不能疏忽了,往往一字一句之差,我們就把經義誤會了,鑄成很大的錯誤。有些人看到經文上這麼說,所以就是讀經,《法華經》的功德很大,念《法華經》。還有一些是外國傳來的,不是念全經,念經題「南無妙法蓮華經」,行嗎?這個地方諸位一定要知道,你看經上明明說「如說修行」,聞此經典,要不能夠如說修行,不管用!即使每天認真去讀誦,像古來大德有很多的人每天念一部《法華經》,《法華經》念得很熟,念得可以背誦,大概一部念下來也要三、四個小時,這個經文的分量多。要緊是修行,不照這個經典教訓去修行沒有用處!口善而已,這是我們必須要看清楚的。我勸大家初學要讀經,要把經讀熟,這是第一個階段。因為經要是不熟,記不住,就談不上修行,必須經典裡面教訓記得很熟,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遇到事、遇到人、遇到物,起心動念馬上會想到佛在經上教我怎麼做法。依照經典教訓做為標准,把自己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修正過來,這叫做「如說修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面講供養,裡面也說「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裡面總共說七條,第一條就說「如說修行供養」,可見得不能真正去做,那個沒有用處。果然真的去做,拿著經典的標准修正我們思想行為,命終時候,希望到極樂世界,希望見阿彌陀佛,你這個願一定不會落空。不但是學《法華》的,學任何經論都可以,因為一切大乘經論裡面所說的都是諸佛如來的標准,所以依照大乘經論修學,就是常隨佛學,就是跟佛學。我們依照《無量壽經》,或者依照淨土三經、五經來修學,那就是直接跟阿彌陀佛來學習,也就是我們就是學阿彌陀佛,拿阿彌陀佛做為我們自己心行的標准。所以這是這一段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句話。

  鈔【又行願品,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而曰:彼佛眾會鹹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

  彼佛是阿彌陀佛,眾會是蓮池海會,佛與菩薩都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普賢菩薩往生是在蓮花當中化生的。普賢是華藏會上毗盧遮那佛的後補佛,圓教等覺菩薩,請問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品位?當然上上品,那還有什麼話說!這是普賢菩薩自己說出來,他生到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的。這就是直接證明,上上品,《觀經》雖然沒有說蓮花化生,普賢菩薩給我們說出來,上品上生是蓮花化生。

  鈔【夫普賢往生,非上上品乎?】

  這是一定的道理。

  鈔【又寶積明十心回向,後得蓮華化生。夫十心菩薩,非上上品乎?以是參考,確有明證。】

  所以這些菩薩確實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上上品。

  鈔【問:果爾,則上上文中,何以曰金剛台,不曰蓮華。】

  果爾,果然如是。《觀無量壽佛經》文,上上品為什麼不說蓮華,而說金剛台?這是大師假設一個問答,幫助我們斷疑生信。

  鈔【答:文互有無,不足泥故。】

  這兩句話就是四依法裡面「依義不依語」,不要執著文字,文字裡面有省略,意思是圓滿的,要懂這個道理。

  鈔【何以知之?上品中生,亦曰乘紫金台。】

  可見得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生,蓮花當中一定有蓮台,所以乘紫金台。

  鈔【又將曰七從蓮生乎?況中品之下,亦但雲此人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文中並無蓮華二字,又將曰六從蓮生乎?】

  依照文字上來說,這裡頭問題可多了。所以有的地方說了,有的地方省略,一定要曉得這個意思。

  鈔【夫既以不蓮為勝,則中下劣品,何以不蓮?】

  『不蓮』就是沒有蓮花。假如沒有蓮花為最勝,上上品只有金剛台沒有蓮花,沒有蓮花是最勝的,你要是這麼想法,大師在此地就說,中下劣品何以不蓮?

  鈔【又中品之上,獨曰蓮華台,其金剛台紫金台之類乎?其蓮華之類乎?錯雜不倫,進退無據。】

  說蓮花,沒有說台;說金剛台,沒有說蓮花,這都是省略之詞。大師在此地教給我們『不足泥故』,「泥」就是今天講執著文字相,不要去執著文字相,知道佛說法跟以後結集成為經本,九句裡面互有省略。這一品裡面這個說得詳細,那個省略一點;那一品裡面,那樁事情講得詳細,這個省略一點,其實都是一樣的,要明了這個事實。

  鈔【灼知文互缺而義必周也。】

  在文字裡面有欠缺的,但是意思一定是圓滿的,要懂這個道理,這也是事實的真相。

  鈔【愚意各有蓮華,華各有台,台各不同,而金剛為台之最勝耳。】

  蓮池大師這個說法意思很圓滿,我剛才講了,不管是什麼品位,統統都是蓮花化生,乃至於邊地都不例外。蓮裡面一定有台,蓮花以及蓮台確實不一樣,為什麼會不一樣?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唯獨這樁事情不平等。平等世界是享阿彌陀佛的福報,阿彌陀佛給我們的是平等的,但是蓮跟蓮台是我們自己淨業變現的,這個就不一樣了。我們每個人修行功夫有淺深不同,淺深怎麼講?就是清淨心的純度,斷煩惱的層次,功夫深的,破幾品無明,得的是理一心不亂;功夫淺的,像我們這些人將來能夠往生,絕大多數煩惱沒斷,伏住控制住而已,這是功夫最淺的。功夫深的人,蓮花就大,光色也殊勝,那個台當然就不一樣;功夫差一等的,蓮花就小,光色比不上功夫深的人,裡面那個台當然也不如人。我們知道這個事實,你就該知道現在應該怎麼辦?世間法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俗話常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況在現前這個世間,災難頻繁,我們冷靜觀察這個社會就知道了。社會現象是果,果必有因,觀果就知因,觀因就曉得將來的果報。現在我們明白了,一切法中最真實、最殊勝,無過於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今天爭取什麼?確確實實最聰明的人,一心一意取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都不要掛在心上,這是真正徹底覺悟的人。我們看底下的例子:

  鈔【如懷玉銀台初來,金台繼至,可驗也。】

  懷玉大師往生的故事,《淨土聖賢錄》裡有,《往生傳》裡也有,這個人可以算是很有志氣,一生念佛求生淨土,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了,拿著蓮花來接引他。他一看到這個蓮花是銀台,自己想想一生這樣精勤努力來念佛,沒有能夠達到理想的品位,於是在佛面前發憤,我繼續努力,希望佛能夠持金台來接引我。佛非常慈悲,滿他的願,佛就走了,他又繼續不斷精進努力,又念了一個星期,佛又來了,看到蓮花果然是金台,他就跟佛走了。這是證明,這是證據!是不是阿彌陀佛同情他,跟他換個金台?不是的,這個蓮跟台是自己功夫變現出來的,這個與阿彌陀佛沒有關系。你到臨終的時候,經上講的很清楚,十方世界眾生發一個願心想求生西方世界,阿彌陀佛七寶池中就長一朵蓮花,蓮花上還有自己的名字在,怎麼會錯?你念的功夫愈深,這個蓮花就愈來愈大,我們在經上看到,七寶池裡面蓮花有一由旬的,有十由旬的、百由旬的、千由旬的,可見得大小不相同,光色也不一樣。我們要想蓮花很大、很殊勝,要想金台、金剛台,要真干才行!這不是阿彌陀佛送給你的,這是你自己淨業自自然然變現出來的。阿彌陀佛幫助我們,我們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把這個蓮花帶來接引我們,蓮花不是阿彌陀佛自己種的,是我們自己淨業變現出來的,但是阿彌陀佛提供我們一個很好的環境,七寶蓮池,八功德水,這是阿彌陀佛提供的,這個一定要知道。所以真正聰明人,真正徹底覺悟的人,應當一切放下,認真去念佛。

  經教,說老實話,不重要!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經教上。印光大師,這是我們近代最好的榜樣,他老人家的道場,蘇州靈巖山寺,現在我們觀光旅游非常方便,學佛的同修幾乎都會到靈巖山去看看。他那個念佛堂,現在還一樣在念佛,每天六支香,就像普通打佛七一樣。但是晚上休息,道場不講經,也沒有法會,沒有佛事,專一念佛,這個很有道理。特別是在這個時代,給諸位說,這個法門最契一切眾生根機。這樣的道場建立,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你一句佛號念到底是決定不錯。如果要想學經教,將來發願弘法利生,也必須要把佛念好,然後再學。佛念好,自己有把握往生,我把時間用在經教上,那個自己不在乎了,這就是我寧願犧牲自己的品位,去學做菩薩,普度眾生。如果說度眾生,自己將來不能往生,那就壞了,那個度眾生恐怕還要造罪業。為什麼說造罪業?古人講,經典「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講錯一個字!你會不會把經典講錯?一定會講錯。為什麼說一定會講錯?因為你煩惱沒斷,你心不清淨,你還有是非人我,還有貪瞋癡慢,用這樣的心入如來大乘,那是清涼大師講的,「有解無行」,解就是研究經論,行就是修持,沒有修持,沒斷煩惱,結果是「增長邪見」,你用邪知邪見去教化眾生,你要不要墮三途?你要不要負責任?印光大師慈悲,不讓你做錯事,不讓你墮落,所以他老人家干脆不講經,也不鼓勵別人講經,只勸你念阿彌陀佛,這是決定沒有過失。

  所以中國自古以來,道場裡面祖師大德培養弘法人才,不是像現在開佛學院招生,而是在四眾弟子當中,經過長時間仔細觀察,確實有這個根性、有這個能力,選出來特別的培養他。古時候培養弘法人才叫「講小座」,法師講席裡面講經,你在這邊聽,聽完之後你上台講一遍,把法師先前講的你重復講一遍,能夠講到百分之七十、八十,這個人可以培養了。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就不勸你,勸你沒用處!所以弘法人才很少,確實要有這個天賦,而且真正肯接受教導,這才能出得來。不接受指導,那個沒法子,很容易流入狂慧,自以為是;一定要接受指導、要接受磨煉,這才能成一個大器。所以這個事情不是人人都能做的。我們自己有這個願望,有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能力可以培養,怎麼培養?斷煩惱。煩惱斷盡了,智慧開了,你要有這個願望就行了。一定要斷煩惱、開智慧才行,換句話說,心地清淨了,清淨心對外面境界是照見,六根自自然然聰明,一聽、一看就開悟、就明了,那個時候發願弘法利生就不難了。由此可知,基礎的工作是斷煩惱,也就是要修定,先把心定下來,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所以戒是無上菩提本,戒律就是守規矩,你不守規矩,你就不會得定。念佛堂裡面二六時中教你老實去念佛,這就是戒律,你要遵守,念上幾年,煩惱輕了,心清淨,你就得定,念佛三昧你得到了,也叫一心不亂;得一心之後,有能力、有興趣、有志願,可以學教弘法利生,再干這個,這個路子就對了,這個程序沒錯,才能成功。「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懷玉求金台,到最後果然金台現前,滿願往生,金台現前就是上品上生。

  鈔【且台之義二。】

  台有兩個意思。

  鈔【一者基台之台,則台在華下,如世刻像,下作寶台,台上安華,華上安佛,是也。】

  大家看到很多佛像,無論是塑造的、彩畫的,下面都有一個台,蓮花在台上。

  鈔【二者房台之台,則台在華內。】

  這就是蓮花裡面的台。我們俗話講蓮蓬,那就是蓮台,它在花裡面。佛坐在哪裡?佛就坐在蓮蓬上。

  鈔【如法華玄義,以蓮表十如;至如是報文雲:譬如蓮實圍繞房台。】

  『蓮實』是蓮子,『房台』是蓮蓬,蓮子圍繞蓮蓬,這就是房台之台。『蓮表十如』,「十如」是天台也是《法華經》的精義,精華的義理。為什麼說它是精華?只用十句話,簡簡單單把宇宙人生真相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真不容易!所以十如是我們要牢牢記住。

  演【十如,即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

  你看看,多簡單!宇宙人生真相和盤托出。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就講這樁事情。所以經典一開頭「如是我聞」,如是什麼?就是這個東西。

  演【一切諸法,不離於此。】

  「一切諸法」,世出世間一切法,不但佛法,世間法都包括在其中,大,虛空世界,小,微塵、毛孔,一一法都具足這十樁事情。所以從這十樁事情觀察一切法,你才看到真相。我們平常說的沒有這麼詳細,平常一般介紹這一切法用「體相用」。平常講體相用,體跟性包括在體裡面,其他的都是在作用、在相裡頭。換句話說,體相用展開就是十如是,十如是歸納就是體相用;體相用是略說,十如是細說。

  演【如是者,指法之辭。謂諸法有如是之相,如是之性,乃至如是而窮盡,無非實相也。】

  什麼叫「如是相」?相是現象,相是形相。形相,我們眼能看得到的,我們手可以摸得著的,它有顏色、有形狀、有相狀,動物、植物、礦物,它有它的形狀、有它的色相。現象,有它的相,但是沒有它的形體,像我們看到空中的雲彩,水裡面的月亮,有它的形相,沒有實體,你可以看得到,你摸不到,現象。這個把一切的相包括在其中。為什麼說「如是」?這裡面的意思就深,相從哪來的?相是所現的,一定有個能現的;沒有能現的,怎麼會有一個所現的相?能現的是性、是體,性體是什麼?是我們的真心,也叫做真如。真心所變現的這些相,相是不是真的?當然是真的,一真一切真!古人用個比喻來說,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是能現,相是所現,我們喜歡佛像,我們把這個金鑄成一個佛像,像是不是金?像就是金,金就是像。開悟的人,明心見性的人,他的老師問他:性在哪裡?他在外面撿一片草葉比一比,明白的人點點頭,沒錯!無有一法不是,法法皆是!這個要很細心的去體會,沒有一法不是的,叫如是。相如其性,性如其相,離了性沒有相,離了相沒有性,就好像金一樣,離了金沒有這個像,離了像也沒有金,金跟像是一不是二。

  果然明了,性在哪裡?山河大地無有一法不是,是自己的真如本性。你要是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真性,你的心平等了,為什麼?盡虛空遍法界原來就是一個自己!自己跟自己還有分別嗎?自己跟自己還有打架嗎?沒有!這個道理很深很深,但是它確確實實是事實的真相。迷了才有分別,迷了才有執著、才有是非人我。這個事情的確非常難懂,所以經論當中往往用比喻,比喻最常用的是「夢幻泡影」。我們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夢中有山河大地,夢中有自己也有別人,夢中有一切諸法。當我們作夢醒來的時候,冷靜去想一想,夢中所有一切境界,哪一個不是自性變現的?沒錯!不是外頭跑到我夢裡的,都是自己自性變現出來的。再問一下,夢中哪一個境界不是你自己?夢中自己是自己,夢中別人還是自己!除自己之外沒有別人,夢中山河大地也是自己,沒有一樣不是自己,全心變成夢,全夢就是心。夢是相,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問你,你的心像什麼樣子?作夢那個時候,夢境,就是這個樣子,它變成一個相,你就很容易了解。為什麼說相是虛妄的?因為相是常常在變,它不固定,所以相叫妄相。性是真的,因為性不變。譬如我們用黃金,黃金不變,造什麼東西常常變,喜歡佛像,把它造一個佛像,不喜歡佛像,熔化掉再造一個其他的像,喜歡什麼就可以造什麼,金沒有變,相時時刻刻在變。會變的,我們叫它做虛妄;不變的,叫它做真常,真妄是這麼說的,相對說的。如果離開相對,真妄是一不是二,真就是妄,妄就是真。譬如佛像,像是妄的,金是真的,像就是金,金就是像,真妄不二、真妄一如,這樣你才真正見到宇宙萬有的真相。如是相,相如是。

  第二,『如是性』,「性」是講本性,『如是體』,「體」是講本體。如果不是在十如裡面講,體跟性有的時候可以合而為一,體就是性,性就是體,常常把體性或者性體連在一起,是一個意思。在此地分開來,當然就不是一個意思,是一個意思就不能說它做兩樁事情。性是本性,性是一切萬法的根源,就是真心、本性。體就變了,性變成體了,體有兩種:一種是精神的本體,一種是物質的本體。我們用法相唯識來解釋,大家就更容易懂得。體就是阿賴耶識裡面的見分、相分,阿賴耶的見分是精神的本體,中國人講的靈魂,我們每個人死了以後會去投胎,誰去投胎?靈魂去投胎,不是肉體去投胎,肉體是物質,那是精神的體,在佛法裡面不叫靈魂,叫做神識。物質之體,現在科學家的觀察可以說已經到相當的精微,是不是已經觀察出來?這個話我們還不敢講,不過我們可以說相當的接近,這是科學的能事。但是科學對於精神的體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一籌莫展,沒有法子探討,換句話說,一直到今天毫無進步可言。但是對於物質之體的探討,這些年來確實突飛猛進,證明《金剛經》上講的,一切色相,物質是一合相,被科學證明出來了。《金剛經》講這個世界,世界是一合相,一就是一種物質,合是組合。我們現在科學家明了,基本的物質確實是一種,只是它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樣,組合的方式不一樣,這樣組成電子、組成原子、組成分子,由分子組成動物、植物、礦物。把它一分析,確確實實真的是一合相。科學對於《金剛經》上一合相的確是證實了。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說明物質的真相,到今天才被科學家證明,一點都不錯,確實是一種東西組合的。那個「一」就是物質的體,也就是我們法相宗講的相分。

  『如是力』,力是能力,我們今天講的動力,或者是現在講的運動,這個力是運動。誰在那裡推動它?諸位要曉得,心是清淨的,真心、本性是清淨的、是寂滅的、是不動的。這個大宇宙當中,到小而微塵,微塵也是一個小世界,在高倍顯微鏡之下看起來,它好像當中也有一個像星球一樣,旁邊有電子圍繞著它轉,也像是一個小宇宙一樣,就是大宇宙的縮小,它也在那裡動,什麼力量在推動?現在科學家以為是陰電、陽電在推動它。陰電、陽電從哪來的?實在講,這個問題佛法說得透徹!佛告訴我們,「無明不覺生三細」,動從哪裡來的?無明,無明是動相,明就不動了,無明才是動。無明還在三細相之先,心動了,動了就起無明,動了這才生三細。阿賴耶的三細相:無明業相、見相、境界相,見相就是見分,境界相就是相分,一動就變成阿賴耶。所以,阿賴耶是體。上面那個性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一念不覺就變成體,就變成阿賴耶。阿賴耶裡面就有力量,這個力量就是無明的力量,在那裡推動它。『如是作』,作是造作,這才有造作,造作就有業了。無論大小物相,一切諸法,一一法都具足這十樁事情,一條都不缺。

  『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果跟報,有的時候也把它合成一個;分成兩個,果是果,報是報,我們前一生修的有善業,這一生得人身這是果,得人身這一生一切的享受那叫報。有的人得人身,這一生過得很幸福,有的人雖然得人身,這一生過得很辛苦,報不同!果同,果是都得人身,報不同。這就是唯識家所說的「引業」與「滿業」,引是引導你去投胎,這是果;滿業是投胎之後,你所享受的,那是報,不一樣!假如我們把這個事實真相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我們自己在這個大宇宙當中,不但這一生能做主,生生世世自己可以做主宰!自己可以做主宰,那就不叫你眾生,就叫你佛,叫你菩薩。《楞嚴》上說得很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誰能轉境?搞清楚、搞明白就會轉境了。轉境不難,難在認識,難在明白。認識、明白,在佛經術語叫「悟」,覺悟,難在覺悟;悟了以後,那個事情就好辦,為什麼?你對於因緣果報清清楚楚,什麼樣的因緣有什麼樣的果報,你能夠控制因緣、掌握因緣、創造因緣,果報就如自己所願,沒有一樣得不到。

  「因」,就是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種子,這是因,生生世世的累積。十法界的因,我們統統具足,我們有作佛的因,有作菩薩的因,也有墮阿鼻地獄的因,樣樣都有,一個也不缺。我們要享什麼樣的果報,關鍵在「緣」上。所以佛法非常重視緣。佛為什麼不講因生,要講緣生?緣自己可以控制,因自己不能控制。因是已經有了的,沒有辦法,這不能改變;緣可以自己控制。譬如我們過去造作的是惡因,因已經有了,我從今之後把惡緣斷掉,因沒有緣不會結果,不會受報,緣把它切斷!我過去生中有善因,我今天把善的緣加上去,後面果報那就是我理想的善果。經論當中常常提示我們,「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兩句話講什麼?因,如是因。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都是我們自己因變現的,我們有這個因,現在只要加上這個緣,我們到西方世界就作佛了。所以《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是因;我們今天一心一意依靠阿彌陀佛,信願持名,這就是緣;因跟緣一結合,下面果報就是西方世界,就見阿彌陀佛,如是果報。假如我們把這樁事情忘掉,我們這個因很多,貪財、貪名、貪色、貪五欲六塵,我們阿賴耶識裡面含藏著有三惡道的種子,地獄、餓鬼、畜生。地獄、餓鬼、畜生的緣是什麼?是貪瞋癡。我們今天繼續不斷在搞貪瞋癡,後面果報就現前,果報是什麼?三惡道。貪這個緣,餓鬼道去了;瞋恚這個緣,地獄道去了;愚癡的緣,畜生道去了。愚癡是真妄邪正、是非善惡都顛倒了,沒有能力辨別。佛法在台灣好像很興隆,佛法裡有正法、有邪法,有真佛、有假佛,誰能辨別?《楞嚴》上說得很好,「末法時期」就是講現在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你有沒有能力辨別邪正?不能辨別,學佛最後果報在畜生道。善心學佛,畜生道裡享福,像現在許多人養的這些寵物福報很大。我們在外國看到,那個寵物真的是那一家的主人!一家人都要伺候它,你看它福報多大!不是人是主人,是寵物是主人。因為寵物不伺候人的,人要好好的伺候它,照顧它,這叫顛倒!佛經裡面講,迷惑顛倒。在台灣,我們中國現在也逐漸流行,我看到也有養寵物的,照顧細心,無微不至,比孝順父母還周到!這是什麼?善心、愚癡的,就受這種果報。所以真妄、邪正、是非,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這一生當中才能超越三界,才不至於空過。所以一定要懂得控制緣,緣真的操縱在我們自己手上。遠離一切惡緣,要親近一切善緣。一切緣當中,至善圓滿的是阿彌陀佛。實在講,知道的人不多!你真正知道了,你就會死心塌地,不但世間法放下,所有一切佛法也放下了,一心一意專念阿彌陀佛,那就完全對了。

  末後一句,『如是本末究竟』,這一句是前面九句的總結,有本有末,有始有終,這才究竟。一一法都不外十如。天台大師解釋《法華經》經題,因為題上有一個「華」,花就是蓮花,解釋這個蓮花,他用十如來解釋。換句話說,用「蓮」做一個代表,說明十如。然後再告訴你,一切萬法,法法皆具十如,沒有一法例外的。

  講到「如是報」這一句,大師有個比喻,『譬如蓮實圍繞房台』,蓮實就是蓮子,蓮子圍繞在蓮蓬裡面,蓮蓬就是台。蓮蓬長在花裡面,我們塑造佛像,不管佛是坐著或者是站著,那個腳都站在蓮蓬上,坐也坐在蓮蓬上,蓮蓬就是房台。所以台有這兩種差別。

  鈔【又雲:實依於台。】

  『實』是蓮子,蓮子依於蓮蓬。

  鈔【實則蓮子,子藏台中,則世所謂蓮房是也。】

  文雅一點說『蓮房』,我們俗稱蓮蓬,就是這個意思。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中國人是全世界裡頭最好的人
下一篇:達真堪布:供養佛陀之後生生世世財富具足,那又如何理解人身難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