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西方確指第5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西方確指》

  地點:秦皇島市工人文化宮

  時間:2009年11月

  主講:大安法師

  第5集

  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請掀開文本。請看第二十三段:【查定宏因喪子,欲棄家為僧。菩薩曰:“汝且莫妄想是事,是事汝做不得。汝但正心以治心,正身以治身,斷無益之事,絕無益之友,皈心大覺,願出迷途。挹彼共波,滋我燥土,精求加被,驅諸障緣。汝向思祈壽保身,當注力於此,勿多言也。”定宏乃問:“奉教持《金剛經》,但諸字句有不同者,當從何本,得無差謬?”菩薩曰:“‘金剛般若波羅蜜’七字,並無差謬。”】精求加被驅障緣。

  這段開示的因緣是由於弟子查定宏他家庭遭受一個變故,就是他的兒子去世了,所以他心灰意冷,就想“棄家為僧”,來問這樁事情。那麼出家是一件大事,真正要發大菩提心,正確的心態:真為生死,為佛教傳播,為度眾生出家。不能由於生活當中遭到什麼挫折就想到要出家,那寺院可能真的就成了避難所。覺明妙行菩薩對於他這樣一個出家的因緣並不給予支持,所以就開示說:你別打妄想要出家,出家的事情你是做不來的,現在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正心以治心。由於他兒子去世,中老年喪子,也是人生一個悲痛的事情,所以他肯定灰心、悲心、傷心,這些都是跟道不相應的。所以要他正心來治心,就是要提起念佛的正念,以這樣的心了知諸法的空相。一切家親眷屬、父子之緣:如夢、如幻、如影,保持這樣一個正觀的心來療治你當下那種灰心、傷心:是這個意思。以你的正念來療治你懈怠的身業,正念還是要端正自己修道的心,精勤用功;不能為一點生活上的挫折,就在身業上懈怠下來。

  看來菩薩對出家這個事情,是看得很殷重的。不能說你的兒子去世了,我世間上也沒有什麼盼望了,也沒什麼意思了,干脆就出家吧。以這個心態出家怎麼能荷擔如來家業?所以就不贊同他出家:你就在家裡斷除無益之事,就是一心修行道業,再不要在五欲六塵、恩恩怨怨,增長輪回的事情裡面繼續下去了,斷除。也要杜絕一切無益之友,那些酒肉的朋友、利益的朋友,都要杜絕;要親近善知識,要全身心皈命佛陀,要發出大的誓願,要出離迷惑顛倒的六道的苦難。這就是以苦為師:由於你兒子的去世來增上你修道的這種願力,了解一切的無常。那麼在皈命三寶的過程當中祈求加被,這樣就能夠“挹彼洪波,滋我燥土”,這是種比喻的說法:“挹”就是獲得,“彼”就是佛陀三寶智慧法雨的滋潤,“燥土”就是我們主夫的心地都是干燥的土,像沙漠似的,得不到一點甘露法雨的滋潤,非常貧瘠。所以一定要“挹彼”,就是借助佛陀的力量,實際上這裡也有著借助自性天真佛的力量。“精求加被”要精勤地祈求三寶的加被,三寶有住持三寶、法界常住三寶,也有我們自性的一體三寶。我們的本覺理性沒有失去一點,如果我們真誠向內心求,我們自性的三寶也能加持。我們在外慕諸聖,法界常住的三寶,我們去皈依,能夠獲得他們智慧的洪波來滋養我心地干燥的劣土。這樣獲得三寶的加被,就能驅除一切障緣,障礙我們修道的緣;你平時只是想到要祈求長壽,注重的是保養身體。現在你兒子的去世是當頭棒喝:壽命、身體是不可靠的,所以就應當轉念“注力”於三寶的皈依,你不要再去多打妄想,就只是注意修行。

  查定宏就問:我平時也奉菩薩的教受持《金剛經》,但《金剛經》有幾種不同的版本,字句都有不同,不知道依從哪個版本才得無差謬。《金剛經》有幾個譯本,這裡面你選擇其中一個至誠恭敬去念就可以,沒有必要在幾個版本當中去分別它的優劣。菩薩對這個問題沒有直接回答,就是把它放置在一邊,只是回答說:金剛般若波羅蜜這七個字並沒有差謬,他的意思就是你選擇其中一個相應的版本至誠地念就可以了。

  下面看第二十四段:【沈天宇有疾,設供求示。菩薩曰:“汝今有疾,尚未即死。當息諸牽累,安心端坐。念身無常,念世無常。所有妄緣,一切放下,徐徐念一句阿彌陀佛,自然六塵不生,一心清淨。”不唯愈汝今生之疾,即生死病根,亦從些拔出矣。汝今設供求示,不過望我有甚好方與汝,口訣傳汝,可愈汝疾。豈知菩薩無是等虛偽之法,但此實實數言教汝而已。汝若信而行之,真一服上品還丹妙藥也。付汝一偈:“病從已作,還由已除。攝心清淨,得常安樂。堅久不變,同無量壽。”】佛號即妙藥。這是針對有病弟子的祈求做的開示。

  沈天宇生病了,他就做了供養,設供請求菩薩的開示:怎麼來療病?覺明妙行菩薩就給他一個對症下藥,說:你現在是有疾病,但還沒有到死亡的時候;這時候應當做的事情,就是把世間的家親眷屬名聞利養的牽掛累贅全都放下來,安下心來端坐思惟。思惟什麼?身無常,世無常。我們常常不知道身、世的情況,身體這個四大——地、水、火、風和合的現象,真的是如泡沫、如芭蕉、如露水,它很危脆,不堅固,這個身體都是要死亡的。“無常”就是死亡的意思,終歸一死,我們的身體是這樣。我們在這個器世間依報的環境,也最終是無常的,這個地球——這個太陽系、銀河系最終是要毀滅的。用現在天文學的話說,以後整個太陽系形成一種黑洞,這個大地一團漆黑。這個世間大爆炸理論:最終它都會消失的。身無常,世無常,在這個無常當中,你要思惟到:在這個無常的當下有個真常。我們常常把幻滅的無常認為真實,在無常當中去執著它的有常,就顛倒了。要在無常裡面去體認那種不生不滅的真常,就是本具的佛性。所以了解這些資質,開示他一種般若智慧的觀照,把這個世間五欲六塵,我們認為很真實的那些因緣全都放下。放下之後我們心就比較空明,就以那種寧靜的心徐徐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這叫萬緣放下,一念單提,孤明歷歷。當你孤明歷歷,不以萬法為侶的時候,就是這句佛號要不以萬法為侶,“孤”就是它不以萬法為侶,“明”就是明明白白,聽得清清楚楚——孤明歷歷;孤明歷歷,這就是叫都攝六根。

  你念佛都攝六根,就意味著不跟六塵產生一種對待;我們不念佛,不攝心念佛的話,這六根都是奔逸在六塵裡面的:眼睛就是要看顏色,耳根就要聽聲音,它是沒有辦法的一種逃逸。如果六根對六塵,就會產生六識,就在十八界裡面迷惑顛倒,所以念佛一定要把六根攝住,不以六塵為偶。中間沒有六識,就離開了凡夫的十八界,這時候心就能清淨了。這時候清淨的心是什麼?這句佛號是清淨的,它把我們自性的清淨心給顯發出來了。這時候就有治病的功能,這樣念佛不僅能治療你今生的疾病,而且你多生多劫六道輪回的生死病根,也由於你這樣念佛把它拔出來了: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也就是這句佛號有治病的功能,有消除業障的功能。對這一點,也許大家不一定很相信。大家總認為生了病趕緊要跑醫院:掛號,做這個檢查、那個檢查,然後開一大堆藥就來服,他本能地做出這個反應。如果教他——還有一個大醫王,比世間的醫生高出很多,還有一副阿伽陀藥萬病總持,既不費一分錢而且療效極佳,沒有任何副作用,你跟他說。有幾個人能相信?不僅不信佛的人不相信,就是天天念阿彌陀佛的人,你教他,是不是信得進啊?他也不一定信得進。他以為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臨終往生的事情,哪能治病呢?但是確確實實佛號就能治病。為什麼佛開示六字洪名就是阿伽陀藥?阿伽陀藥就是萬病總持的意思。不僅治療身體上的病、心理上的病、煩惱上的病,全都一個藥方總治。

  在東林寺百萬佛號閉關,心得體會的交流當中,很多很多信眾都交流這個問題。他們帶著很多的病去閉關念佛,出來有相當的效果:或者徹底根除,或者有很大程度上的好轉。這個佛號不是治一般的病,就是所有醫院治不了的病,這句佛號都能治;有很多癌症病人,就通過念佛把它治好了。至誠念佛,艾滋病人都能念得顯陰性。所以當我們有病的時候,一定要求大醫王阿彌陀佛。但是這種療效體現在不同的人身上,也確實不同。有不有療效,療救的效果怎麼樣,關鍵就是一個字:信。你得要相信,相信這句佛號一定把你的病治好,你有堅定的信心、百分之百的信心,那好,療效就出來了。如果你有懷疑,那就不行了;懷疑是最大的障礙。我去年參加他們一個交流,聽到一個大概有六十歲的男居士:十多年的冠心病很嚴重,常常發作,心髒發作是離不開救心丸的。他就在閉關的第三天,忽然感覺發作了,有很明顯的症狀,所以他很本能地就摸到口袋裡的救心丸,准備拿出來吃這個時候,就突然冒出來一個念頭。這個念頭也許是因他念佛冒出來的善念——他就想到:我來這裡閉關是干什麼的?我就是求往生的。現在是我往生的時候到了,我就跟佛走了,我不吃藥了。他就把這個藥放下來。至誠——念得很懇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帶著往生的心來念這句佛號。念念念,他也不知道念了多長時間,大概念了三五個小時吧!覺得身心非常舒服,一下子這個冠心病好了;就這幾個小時把這個心髒病念好了,以後他再也就不吃藥了。

  還有很多事例,一個有胃病的病人,她吃什麼東西就像吃泥巴下去一樣,很難咽下去——咽下去也很困難,各大醫院治了五六年都沒有辦法,這個可能是業障病;她這次又花了很多錢,也沒有治好。她就到東林寺來念佛,說:“我現在沒辦法,求阿彌陀佛。”她就求阿彌陀佛給她解決這個問題:她吃不下去,吃什麼東西都沒有味道,而且很瘦。她就忏悔,念佛,也是念到了第二天還是第三天晚上,好像睡覺的時候,做夢,夢境當中很明顯:看到一個穿黑衣服的人,拿了一個藥丸子給她,叫她吃下去,她真的就吃。一吃完,她不醒過來了,醒過來了她以為這是一個夢,也沒有放在心上。但是等到吃早餐的時候,她發現今天怎麼有胃口了,很想吃了。原來只能吃小半個饅頭,現在忽然一個饅頭都被她吃下去了,而且還吃得很舒服:中午又吃得胃口大開。她就出來給我講:大概那個夢中穿黑衣服的人,就是阿彌陀佛,給我治病。由於她心可能比較“黑”,阿彌陀佛沒有現出:本來是紫磨真金色,經過她心裡過慮一下變成了黑色。雖然是黑色,但也給她治好了病:她很感激。

  所以念這個佛號能夠治病,不是在講神話,這裡含有它治病的原理。它為什麼能治病?就是名號裡面有光明,光明能治病。《無量壽經》裡面講,當阿彌陀佛現前放出熾盛光明的時候,與會大眾那些駝背的人伸起了腰;那些瞎眼的人睜開了眼睛,盲人得到了治療;聾子聽到了聲音;疑難病症得到了康復;精神病也得到了黠慧;光明能治病,光明就在名號裡面。所以我們念這個名號,就能把名號的光明給它顯發出來,名號的光明和我們自性的光明打成一片的時候,就能治病。人體內面有大藥,這是《黃帝內經》裡面講的,大藥就是這個光明,我們法性的光,它就有很強的免疫系統,調整我們的五髒六腑,身心平衡的作用。我們身體不健康,就是陰陽五行不平衡了,相生相克的機制破壞了;這個光明讓我們的身心、髒腑恢復到陰陽平衡的狀態,是一團太和之氣,它就健康了: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覺明妙行菩薩也是談這個問題:你只要一心念佛,就能治你今生的疾病,進而可以治你多生多劫業障的生死病根。你今天來設這麼多供養求我開示,看你的心理不過是希望我給你傳個什麼口訣,讓你身體恢復健康。但你不知道菩薩沒有這些虛偽之法,非得要傳一個秘密的口訣不可;佛法是光明正大的,是要讓一切人知道的,因為它要利益一切眾生;不像那些外道傳個口訣,“口訣不傳六耳”,好像要保密,不是這樣的。所以要真實的教你一些方法,如果你能夠相信,而且落實在行動當中,這就是一付上品的還丹妙藥,起死回生的妙藥。給他說一個偈子,偈子講到這個病是從哪兒來的:病從已作,還由已除。攝心清淨,得常安樂。堅久不變,同無量壽。

  “病從已作”,是由於我們的心生病了,有貪瞋癡三毒了。這個毒一發作就在我們的神經系統,四大的調和當中產生了一種破壞性的,負面的作用了,這就所謂生病了。佛教講你四大:地、水、火、風,一大不調,一百零一種病就發作了。而這個地、水、火、風,就像四條毒蛇,四條蛇關在一個籠子裡面,你就是對這四條蛇多麼的呵護,多麼的順從,它都會不感恩不報德,反而會咬你一口。我們這個身體就像是四條蛇在裡面,它咬一口,你就沒辦法。為什麼我們身體顯得這麼危脆?有身體為什麼就是大苦?等你生病的時候感覺到這個世間,這個身體真是苦!發燒幾十天不退的時候,吃什麼都沒意思,全身都乏力,眼冒金星頭暈暈的。經受這樣病苦的時候,你得要思惟這個病從哪兒來的,還是自作自受。我們心理的不健康,所以導致我們身體不健康。要把這個病症消除,還要從自己的心地開始,任何藥物只是一個外緣,關鍵要自己的內因起作用。只是依賴於藥物,這些藥物說不准會讓我們每況愈下:現在往往一點小病搞成了大病,大病把他搞死。就是我們這個心還沒有心性健康的力量,心性的免疫的系統——心裡面的大藥沒有把它激活;所以光依賴於外部的藥物,那是一個很低劣的行為。所以一定要“還由已除”,還要自己除掉這個疾病;除掉這個病症怎麼除?就是攝心念佛,心得清淨,心消除貪、瞋、癡三毒的煩惱,我們就能得到那種常樂我淨,“安樂”。如果你這樣念佛能夠持之以恆,不改變,你的壽命等同於無量壽。

  我們自心無始無終的無量壽就在自性裡面,現在搞得迷惑顛倒,貪、瞋、癡、慢、疑,分別執著這麼厚重,搞得我們的壽命只有七八十歲。七八十年的壽命是不正常的,一個健全的人不是活這麼一點壽命;煩惱越重,壽命就越短,福報就越低。現在屬於減劫的時候,我們不要以為——像一般人好像人的壽命越來越長,實際上人的壽命越來越短,古人的壽命比我們壽命長。現在看看這些年輕人,發育得這麼早,欲望這麼多,就反映他的壽命是短了。現在得癌症——都有個醫生很感慨,說六七十年代得癌症的都是五六十歲的人、年老的人,而且每年只是很少的幾例癌症。到了現在,癌症病例很多,而且三十多歲的人都開始得癌症,包括那些高血壓什麼。心血管病本來是老年人得的,現在年輕人都開始得心血管病:疾病都年輕化了,這都是短壽之相的表征。我們在這個醫療很困難的時候,到醫院看個病實在是很麻煩的事;要想到阿彌陀佛大醫王,想到“南無阿彌陀佛”無上的“還丹妙藥”。只要有清淨的信心接納,就能治療我們的疾病,大家千萬不要忘記這一樁大恩德的賜予。

  請看下面,第二十五段:【菩薩示達本曰:“汝究竟明心地,極為有志。但你一肚皮砂鉛水火、本來面目、真空真淨等話,實實寒卻,如何做得?你若要做,必須將由此一絡索,拋向東洋大海始得。不然,枉卻用心,誤卻工夫矣。不如的的確確念一句阿彌陀佛,明心在是,生極樂在是,一舉兩得,極是便宜也。”】念佛明心生極樂。

  覺明妙行菩薩開示達本說:你很想參究,明心見性;這說明你修道還是很有志向的,但是這件事情你目前是做不到的。為什麼呢?因為你肚子裡面還是那些煉丹的東西。菩薩有六種神通,這種天眼通一看他的肚皮:裡面裝的都是“砂鉛水火”煉丹的一些東西藏在心中。還有,妄想知道自己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這個禅宗的一些東西。然後教下又想得一點觀慧、止觀等等,就是他的內心很復雜,一下子修這個,一下修那個。這些東西就實實在在地把他的心、竅都塞滿了——不開竅了,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能明心見性呢?要知道明什麼心,見什麼性,明了心的空——緣起的性空,你才能見那個不染一塵的性。現在你肚子裡面塞滿了這些對待的東西——妄想的東西,哪做得了這種向上的道業呢?所以一下子給他針砭了,說:你如果真的要想明心見性,就得要把你肚子裡面這很多啰嗦的東西全部拋向東洋大海。

  東洋大海在古代是叫東大洋海,就是現在講的太平洋;要把你肚子裡的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全部都拋到太平洋去。這個禅宗講,你要明心見性,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你心空,才登第了——考中了。哪有塞得滿滿的東西你就能夠明心的?如果你不拋掉肚子裡面這些東西,你就再精進努力修行也都是冤枉的、用錯的心,功夫也就耽誤了。也是說這個達本他修行的路向還沒有搞清楚,還沒有摸到門道,還是門外漢。菩薩就給他開示一條正確的修行方法:你把那些外道的東西,宗門教下的東西都放下,就的的確確地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你看這個菩薩處處歸向念佛法門,為什麼要歸向念這句佛號?因為這句佛號至高無上,最能得到利益。它的利益在什麼地方?正好跟達本的願望相符。你不是要明心見性嗎?你念一句阿彌陀佛,明心見性的功德就在裡面。“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當你念這句名號到一心不亂的時候,就是達摩的直指之禅了;達摩直指之禅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在這句名號裡面。

  你信願念這句名號,即便不能明心見性,也能帶著你信願稱名的功德,感通佛力帶業往生:往生極樂世界它是有保證的。所以老實念這句名號就一舉兩得:念得功夫得力,能夠明心見性;功夫到達不了這個程度,也能夠有往生極樂世界的底限保證。所以這種修行方法是得了一個大便宜,只賺不輸的一個方法,給他指出這個方法。如果你不走這條道路,就要參究你的本來面目,甚至還要修點外道的這些內丹功夫;那好,你了脫輪回的道業就完成不了了。你內丹就是修成了,羽化了——登仙了,你也是一個凡夫,還在輪回裡面。你本業面目即便參究清楚了,但你的見、思惑沒有斷,你也出不了輪回。所以真正的是:念這句阿彌陀佛名號才能得到大的利益。

  請看第二十六段:【無朽問:“雲何仰酬祖父?”菩薩曰:“世間所謂孝者,以何為上?”曰:“能敬養,能為善,以無忘先德。”菩薩曰:“此雖教而有限。惟能發大願,修出世法,若道成果滿,豈但福及九祖,即歷冤親,俱蒙解脫。汝能專修淨土,是為大孝。”】專修淨土乃大孝。

  無朽來請問菩薩:“要怎麼樣才能仰酬祖父的恩德。”這談到報恩、孝道的問題了。菩薩就問:世間所謂孝者,以什麼為最上?無朽回答:世間的孝道就是要恭敬贍養父母,這第一;第二個,能夠在世間行善積德;第三,不要忘記祖先的恩德,常常緬懷;這是談到世間孝的三個內容。也確實——儒家都談到這個,是世間孝道核心的內容。但菩薩回答:這些雖然也是孝,但它是有限的,是不究竟的;因為它還停留在世間法的層面。孝順父母、祖父,要給父母、祖父最大限度的利益。最大限度利益是什麼?就是讓他們出離輪回之苦。

  所以這樁事情,佛門講的孝,就是大孝。這大孝就體現什麼情況?就要發大願,立身行道,修出世間法,了脫生死輪回。如果這樣出生死法的道業能夠成就“果滿”,就能夠令九祖升天、解脫,“福及九祖”,得到這樣的道業,就是歷劫的冤親債主也由於你的功德得到解脫;你能夠專修淨土念佛往生一法,以此回向你的祖父這就是大孝。所以這樣就提供了一種我們行孝的新模式——就是念佛,勸父母、祖父念佛讓他們出離輪回到極樂世界,就是大孝。“親得離塵埃,子道方成就”:自己的父母、至親能夠離開六道的塵埃,你作為子女的孝道才成就。

  請看第二十七段:【定茂問:“持咒雲何明心?雲何究竟?”菩薩曰:“心不離咒,咒不離心,是持之義。汝當於一切時,觀此咒體,與我心體,是一是二?若雲二者,雲何心能持咒,咒能顯心?若雲一者,雲何忘則咒無,憶則咒有?則知此咒與心,離諸名相,畢竟空寂,是名究竟。若但持而不究竟,即無妙解。平等大慧雲何顯發?平等大慧不現,何由照生死之昏迷,達三界之實際乎?”】持咒顯空慧。

  弟子定茂請問:“持咒雲何明心?雲何究竟?”前面談到定茂習慣於持准提咒,他就希望持准提咒能夠明心見性。“如何明心?雲何究竟?”,就是雲何達到目的地,圓滿功德。覺明妙行菩薩就給他開示:“持咒一定要心不離咒,咒不離心。”心咒一如。就是你要持這個咒,不要忘記這個咒,要心和咒相依,這是“持”的意思,這是事相上持。然後在觀慧上——智慧觀照,就在一切時、一切處觀想:這個准提咒的體性與我能念的心體是一,還是二?一就是打成一片,二就是打成兩橛,是兩個東西,還是一個東西?進一步思惟,如果心和咒是兩樣東西,不相干的,那麼為什麼心能持咒,這個咒能顯心?如果這個准提咒能顯出自己的心性,那就說明它是一,不是二,是二就不相干。但是如果你說咒和心是一,這個話能說嗎?那也不對呀!如果說是一的話,為什麼你心忘了的時候,這個咒就沒有了,無影無蹤了?等你起心要念的時候,哎,咒就顯現了。這又好像不是一,如果是一體的話,那就不存在:忘的時候沒有了,憶的時候才有。

  那麼追究這個問題是讓我們了解:所念的准提咒、能念的心,實際上都是緣起法,相待而成,離心無咒,離咒無心。它在這個相待而成、緣起的過程當中,離開一切名相。它是不可思議的:我們當下這一念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咒不可思議;你說它是“一”也不對,說它是“不一”也不對。有時候佛教表述它的真相用八不: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來不出;你都很難指稱它是一還是二,所以用否定性的話來說:非一非異。但是它緣起的當下是畢竟空寂的空性,你能了解咒和心的體性的空寂,這就到達究竟,了解它的真相。如果你在事相上只是“心不離咒,咒不離心”,但沒有究竟觀照它空寂體性的力量的話,就很難產生一種理解,沒有對這個大乘心性的理解。沒有這個理解,你的平等大慧就顯發不出來。講“平等”兩個字,實際上就是空的意思。我們常常講空、無相、無願、無作、三三昧。三三昧講這個無相:無相就是一相,無相就是空,空才能平等;所以平等是空的另外一個表述方式。如果不空,還有一種對待,就絕對不能平等了。我們談這個平等,一切人類的文明都追求平等,但是你沒有一種空,這個空就能顯發同體的大慈悲心。在同體的大慈悲心當中,你能夠展示平等的觀念,否則在人際當中都是不平等的,都是有分別的。

  阿彌陀佛的另外一個名號,叫無量清淨平等覺。阿彌陀佛他為什麼叫平等覺?大平等,就在於清淨平等就是無量壽的一種表達,無量壽就是諸法的空性。所以我們要透過這個能持的心,所持的咒,了解它自性的空寂,才能夠從空寂的性體當中顯發般若智慧,這種般若智慧就叫“大慧”,大乘的般若智慧,從實相空性裡面顯發出來的,所以這個平等的大慧就理解為空慧。空慧現前,就是由空性裡面顯發的般若智慧現前,它才能破除生死輪回的這種無明、黯黑,才能了知三界如夢、如幻、如影的真相。如果平等的大慧不能現前,這種無明你是照不破的,三界也是出不去的。

  請看第二十八段:【達本問:“出聲念佛,每易發火,得默念否?”菩薩曰:“汝一念佛,便雲發火。何故汝終日向人說話,便沒一毫火起耶?當知此火,乃無量劫來無明煩惱之所積聚,由汝今日信之不真,故念隨起火,火逐妄生,以燒汝法身慧命耳。昔牟尼世尊,為大法故,於無量劫,捨身求道,所以得無上寶王。今汝年力已衰,日夕勤行,猶嫌遲暮。尚乃戀著塵勞,希圖丹藥,以求延年益壽。汝不聞非非想天,尚有報盡。劫火洞燒,壞至三禅。況區區水火鉛汞,假緣和合之法,而求其永無變滅耶?汝今聞我所言,當如夢初覺,如醉初醒,精修淨土,正念往生。彼世界之壽命無窮無盡,成就法身,到一切智。非淺淺長生久視之術可同日而論也。”】往生得無量壽。

  達本——又是弟子請問——說自己:我念佛出聲音,就常常容易發火,是不是我就默念佛號呢?問這個問題。覺明妙行菩薩就跟他說:你一念佛火就發起來,那你為什麼一天到晚跟人說話沒有一點火起來呢?為什麼念佛就有火起來?這就是針砭他,讓他了解這個火是怎麼發起來的,要了解這個原來才能對症下藥。所以告訴他:你要知道你發的這個火就是無數劫以來無明煩惱的積聚。積聚在那裡,由於你念佛的信心不真切,所以隨著你念佛你的火就起來了;你這個火是你的妄想雜念帶起來的,這個無明火一旦起來就會燒掉你的法身慧命。這是把病症看得很准,一般醫生看病,首先要知道他是什麼病,達本提出這個問題,馬上——菩薩一針見血說出來了。這裡提供什麼信息呢?主要是信心問題:如果對這個佛號有真切的信心,這個清淨的信心就能伏住煩惱,就能斷滅煩惱;不至於把無明火給它勾起來。所以信心不真說明有懷疑,這種懷疑的黯冥——這種煩惱就把無明火給勾起來了;有懷疑他就帶著妄想,就把無明火給勾起來了。

  所以針對這個症狀要有一個思惟:要想到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以來為救度我們故,為我們得到出離世間的大乘佛法故,無量劫以來捨身求道,為了一個偈子都獻出自己生命;為了救度我們,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一寸土地不是釋迦牟尼佛流血的地方;所以現在才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開顯的念佛法門,苦口婆心——一代時教處處指點;所以要對這個法生起大的殷重心,大的信心。現在你已經衰老,遲暮了,你就是一天到晚精進勇猛地修行,也是猶嫌已晚,遲暮之年,來日無多,全身心念佛都來不及。現在你反而是怎麼樣?反而還在貪戀執著世間的福報“塵勞”。肚子裡面還是想到要煉丹,要求長生不老。為什麼他沒有信心?就是這些邪知邪見充斥他的內心,所以偶爾一念佛,無明火就起來了,是他的知見錯了。

  所以菩薩就開示他:難道你不知道,就是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尚且天福享盡還要輪回呀!即便你修禅定修到了初禅、二禅、三禅天,就在三禅天也擺脫不了火災的劫火洞燒啊!未來三千大千世界在壞劫的時候,三大災——水災、風災、火災,壞至三禅天,唯有四禅五不還天才安穩。所以三界都是敗壞之相,沒有一處安穩的地方。你為什麼不去求究竟的解脫呢?連三禅天都會劫火洞燒——燒壞,更何況你區區的煉點水火鉛汞的內丹?這些內丹就是以生滅心、妄想心來假種種和合之法形成的一個世間法。你想以這個生滅的法求永不生滅的果,這是不相應的,是得不到的。所以把他那個妄想粉碎,然後給他指條正路:你現在應當聽聞我的法語,聽到我這話應該要像如夢初覺,從夢中醒過來一樣,如喝醉酒了醒酒一樣,醒過來要看清楚正確的道路。正確的修行道路就是精進地修行念佛法門,以信願稱名,蒙佛力往生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那個壽命無窮無盡,是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的,一往生就跟阿彌陀佛同樣的壽命。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能得阿鞞跋致菩薩,得三種不退,以彌陀願力、光明加持成就法身慧命,究竟成佛,得一切種智。這樣念佛往生成佛的巨大利益,哪是你現在所執著的膚淺的長生久視之術能夠同日而語的呢?那是天壤之別啊!你不能捨無價的摩尼寶珠取一根小草,那就太沒有智慧了。所以開示他:往生才得無量壽。在這個世間都是敗壞之相,你的無明火——念佛無明火出來,是你邪見的火的反映。

  請看第二十九段:【查定宏問:“持咒時,多生恐怖,求示方便。”菩薩曰:“誰來怖汝?誰是受怖者?由汝夙生習氣不淨,故從微想中,忽現此相耳。汝但精誠誦持,自當除滅,得如意意順善,能護伏煩惱,而造入玄微。何恐怖之有?”】精誠持咒除恐怖。

  這是查定宏來請問菩薩,說:我持咒的時候,常常生起恐怖的心,請求開示一個方法,讓我除掉恐怖。菩薩就開示——這種開示要讓他了解為什麼會生起恐怖,首先就問:“誰來恐怖你?誰是受恐怖者?”實際上很多的情緒反映都是自己妄想出來的,沒有一個人來恐怖你,也沒有誰來受這個恐怖,沒有能怖和所怖。事情的真相:“我”是假的。“我”都是假的,還有誰來恐怖我?如果沒有一個“我”,就沒有對待的他人;所以能恐怖、所恐怖,都是沒有的。那為什麼你又會生起恐怖的現象呢?實際上這就是由於你多生多劫以來煩惱習氣在內心——不清淨,就從這個業識的、不清淨的心裡面起了一個妄想。由這個妄想,忽然現出了這種恐怖之相,所以這個恐怖的境界是你妄想出來的。

  這一點很重要,我們閉關念佛,很多人就談到,他一入關就覺得很害怕。害怕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他害怕黑暗,特別是女居士害怕黑暗,就認為黑暗當中有東西,有人在恐怖她。所以她就越想越害怕,這個風吹門一下,她就:“誰喲?”她一害怕,就高聲念佛,又想想念大悲咒,又什麼……,等下又覺得有人在她床旁邊,甚至跟她躺在一起;最後她又換一個床,還是感覺躺在一起;所以她就不敢睡覺。一天到晚恐怖不已,就有一天晚上——甚至到了十二點,都有一個監香師給我打電話,說有一個居士實在不得了了,她害怕至極,非要我去跟她講一講不可。搞得我也沒有辦法,就跟他到她寮房問:“你怎麼回事?”她說她害怕,有人要害她,就在她床旁邊。甚至看看門:“哎,可能就在門旁邊。”這些都是妄想出來的,所以我教她:這些都是你的幻想,由你的心變現出來的。沒有這個事,我們什麼都沒看到,風吹門是正常的,你不要風吹門,好像就有人來敲你的門或打你的門,都是你妄想出來的。

  還有的人實實在在感覺到太恐怖了,就是他能看到滿房間都是蛇,在窗戶上,在床上,在什麼地方……讓他走路都走不開。但是其他人看不到,他看得到;他一看到就覺得不能念下去,要出來了。那監香的就會鼓勵他:這是業障現前,你正是要念,一定要咬緊牙關念,還真的,那個居士聽話了,就在滿屋子都是“蛇”的情況下,他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地念,念了兩天,“蛇”沒有了。那個“蛇”從哪兒來的?也就是他妄想出來的,當然是他多生多劫的業力。那些蛇是帶有瞋恨的毒氣的,他把那些“蛇”——毒給它逼出來了,而且通過念佛把它消失了,你看看,他不是得到大的好處嗎?所以這些境界現前你要觀空,然後抓住這句名號,這是最好的方法。

  菩薩這個開示也是:你在這個時候精進、真誠,一心一意地誦持這個咒,這些恐怖的境界之相自然而然就會除滅。那恐怖之相現前和它的除滅就是消業障的過程,所以內心就能得到一種輕安,業障消失了,壓力沒有了,他心就舒展開了,他善的東西就起來了,就能夠伏住煩惱。進一步,你這個咒繼續念下去,就能夠契入到心性的微密之處,開發自性的寶藏。如果是以這個咒的一種強緣的力量,把我們自心善的一面給它串習引領出來,那就是好的境界現前了,法喜充滿了,恐怖境界就永遠沒有了“何恐怖之有?”所以大家念佛出現恐怖的時候,千萬緊緊抓住這佛號,就像抓住一個救生圈不放;只要這句佛號抓得住,一切恐怖馬上就會消失。這是阿彌陀佛因中發了大願的,法藏菩薩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知道一切眾生都有恐怖,由於他的業障重嘛!欠了很多債務——命債、錢債、情債,肯定就怕冤親債主各方面來找他,他內心有恐怖的。他做了壞事就有鬼的,有鬼就是害怕;一切眾生都有恐怖。所以法藏菩薩發願:一切恐怖為做大安。我要為一切恐怖的眾生、畏懼的眾生,做大安心、大安樂、大安慰。

  所以你只要念佛,一切恐怖境界都不現前,都會消失,你可以試試。如果你做夢的時候,夢中有人追著你殺或者老虎趕著你殺,那種非常恐怖的時候,你千萬把這句佛號念出來,一念出來恐怖的境界馬上消失,立竿見影。在夢中是這樣,那在現實的情況也是這樣,現實恐怖的境界:車禍、空難、地震、火災、水災,這種恐怖境界現前時候,你還是念阿彌陀佛,它就會轉換;因為現實也就在做夢。夢中的境界能轉化,現實的境界也能轉化:你只要精誠地去念這句佛號就能除滅恐怖的境界,現實恐怖的境界,是由於我們多生多劫無明、習氣、妄想裡面現出來的境界,不是真實的,也是由我們的心顯現出來的。大家了解這個事情的真相,就依教奉行。

  請看第三十段:【陳定育為母疾致禱,問作何功德,可獲全愈?菩薩示曰:“孝首萬德,孝貫三才,大哉孝行,人倫之師。汝以好心,求愈母疾。汝當安逸,念母痛楚。汝食美味,念母減食。汝衣輕軟,念母膿血,污其衣襟,露其胸肋。如是思維,夙夜摩處。歸命大聖,精誠不二,力行眾善,仰答四恩。願母福益,願母壽增,願母病愈,願母體康。覺明菩薩,為汝依怙,茍如其言,無願不果。”】祈母病愈之法。這涉及到孝道了,在《西方確指》裡面有不少的篇幅談孝道問題。從中看到:不僅我們中國的上古文化,儒、道文化,重視孝道,佛教仍然重視孝道,甚至更為重視。

  弟子陳定育他的母親生病了,他來祈禱,問菩薩:自己做什麼功德能夠讓母親康復?菩薩就開示了下面的偈頌,第一個偈頌:孝首萬德,孝貫三才,大哉孝行,人倫之師。這跟儒家文化真是一脈相承,儒家就講到孝為百行之先,教為萬德的根本。《孝經》開宗明義第一章,孔子對曾子就說: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就是上古的先王之道,有一個最高的德至德;有一個重要的道,來治理天下;這個治的要道就是孝。以孝治天下,老百姓相互和睦,君臣上下沒有怨恨之心,天下太平。那麼這個孝是“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是《孝經》裡面的一句話。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做人的根本。那“教”一切教化的手段都是由孝裡面引發出來的,它的禮、樂、政、刑,都是由孝延伸出來的,它的根本是孝。儒家講《六經》,《六經》最後一部《孝經》,就是一個歸宿,總結性的一部經。那孝的具體內涵: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終”,最終的終。就是在家裡,你表現為贍養父母,問候父母,順應親心這樣的行為。然後移孝作忠能夠事君——以忠事君,最後要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使親榮。整個中國的禮樂文化、政治文化實際上最高的境界就是孝。

  那麼我們佛教傳到中國,也很重視孝。這個《梵網經》,大家看到《梵網經》有句話:孝為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佛教非常重視戒律,菩薩的三聚淨戒、無盡的戒,實際上歸根到底就是兩個字——孝順,孝是最高的戒律精神。以這個孝就能成就至道之法,就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法。所以《梵網經》講每條戒,大部分就講以慈悲心,以孝順心來持這條戒。為什麼不能殺生?為什麼不要吃肉?一切六道眾生皆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你對他孝順都來不及,怎麼能去殺他?怎麼能吃他的肉呢?由這個孝順心故,我們要不殺生,要不吃肉,它是有理論依據的。那麼覺明妙行菩薩在這裡就把儒、佛的孝融合起來加以開示;實際上儒、佛心法有共同之處,在孝的這一方面,是不謀而合的。所以孝是萬德之首,孝貫通天、地、人三才,“三才”就是天、地、人。孝是天之經,地之義;頂天立地的人——中間是人,能夠表達承載天地之道,參贊天地之化育,就是要靠孝來推動的,“孝貫三才”,偉大呀!孝的善行是一切人的倫常之導師。

  做了這個贊歎之後,菩薩就開示陳定育怎麼樣為母親的疾病痊愈來用心?現在你以一顆孝心來求母親的病痊愈。好,你就得要存什麼心呢?現在你身體健康、身體安逸的時候,得要思惟你的母親生病的痛苦;現在你吃飯味道很好的時候,得要思念你母親由於生病吃不下飯的情況——“減食”;你穿的衣服很干淨、輕軟,你得思念你母親生病,身上流膿流血,衣服都被膿血所玷污了,瘦骨鱗峋露出胸肋的情況;這樣思惟,你就日夜地掛念你母親的不安,念念思惟母親的病痛;那由於母子連心,母親的病痛就是等同於一個孝子的痛,所以一定要想方設法解除母親的痛苦。但怎麼解決呢?自己又沒有能力,所以就歸命佛陀,佛有能力解決一切眾生的痛苦。你就祈求佛來解決這個問題,用至誠不二的心來歸命佛陀,在行為上盡量努力地行眾善。這時候你得要放生——為母親放生,做慈善事業,印經、建寺院、造佛像等等,利益眾生的事情,你都要去做。報答四恩:佛恩、國土恩、師恩、父母恩,這樣的“仰答四恩”。然後你以這樣的歸命佛陀,力行眾善來祈願:願自己的母親得到福報,願自己的母親壽命增長,願自己的母親疾病痊愈,願自己的母親身體康健。當你這樣至誠祈願的時候,覺明妙行菩薩就會加持你,給你依靠。如果你真的按我這個開示去做,在心念上,在行為上落實,你母親的病就能痊愈,你祈禱的願都能圓滿。這是菩薩教他的方法,我們也可以效法。

  請看第三十一:【定茂欲捨持咒而念佛,請問。菩薩曰:“汝欲持咒而念佛,一志專修,最妙。但汝未知法要,只可名持齋好善之人,不得名念佛之人。何以故?欲泛大海,必具大舟。欲馳千裡,必擇良馬。故念佛人先須具大手段,割絕牽纏,打開塵網,直下即念是佛,即佛是心,乃至離即離非,頓入如來大光明藏。如是乃名正念念佛,得名為念佛人也。汝應善解此義。”】何名念佛之人。

  定茂想捨准提咒而專門念佛,前面我們知道這個定茂是專門念准提咒的。現在可能經過這段時間開示,對念佛一法越來越有信心,他就想捨咒來念佛:“是不是可以?”菩薩給他開示:你現在想捨去原來持的准提咒,而一心一意專修念佛法門,最妙。你看,給非常肯定的回答“最妙”:這是最好的一件事情,可見菩薩的本願是要令一切眾生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名號。但是菩薩在前面開示,並不想強加自己的意志:原來你有什麼好樂,隨順你的好樂,你把你持咒的功德回向也可以。但是菩薩的本意,也是一切諸佛的本意,希望眾生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如果他自己覺悟,把自己持的咒放下來表示願自覺地念佛。那佛菩薩會給他正面的肯定:這是最好的方法。

  你雖然想一心念佛,但並不了解淨土法門的法要,就是深信切願,並不了解,以及這個法門的殊勝,阿彌陀佛的本懷。淨土持名法門的施設,這些原始要終——原理、方法,你不一定了解。不了解,你只是念佛,也只能叫“持齋好善之人”,不能稱之為“念佛之人”。說你是念佛之人,這要有內涵的,名實要相符的,沒有這個念佛內涵在裡面,只是一個持齋好善之人。持齋好善之人,就是你只能得點人天福報而已,解決生死問題那是不可得的。為什麼這樣說呢?要航海,航海家要渡過海洋,他要做准備,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他得要找那些王室人員給他造很大的船,積累很多的東西——這個糧食什麼,才去航海啊!這個准備要充分,才能發現新大陸。所以“欲泛大海”必須要具備大船;你想要馳騁千裡之外,一定要選擇良馬,一匹千裡馬,你才能到達千裡之外。所以念佛之人你要了生脫死,截斷生死輪回,快速成佛,這樣一個大的目標,你首先要大的手段、大的氣魄。這個大手段、大氣魄是什麼?就是要割斷、杜絕這種家親眷屬的牽掛糾纏;要打開五欲的塵網。

  你看,我們多少念佛人口裡念念佛,對家親眷屬、五欲六塵一刻都放不下,你就沒有“具大手段”,想要成就往生很難哪!最多是一個持齋好善之人。所以真的是:念佛往生是很容易,但具有深信切願之心卻太不容易了。這就是:淨土法門萬修萬人去落實在我們凡夫頭上,可能就萬修一二去了;因為他不具備這個大手段。隔斷這結家親眷屬的牽掛,打破五欲六塵的塵網,直下——當下,這一念心,至誠的、深信的心:即念是佛,即佛是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這時候我們能念的心,所念的佛號就是同質的,就是以空印空、似水投水的。如果你五欲六塵一點都放不下,帶著這樣的心去念佛是不相應:這是水和油的關系。乃至於你直下念這句佛號“離即離非”,你說是“即心即佛”也不是,“非心非佛”也不是,它是離開我們凡夫那種認知系統和語言表述的,它是大不可思議的一個法門:我們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說它是有和無,即有即無,非有非無,都不是。離開了這四句,離開了凡夫的那種思惟、生滅的范疇,頓然地是一種至誠的、清淨的信心跟這個佛號融為一片的時候,就“頓入如來大光明藏。”阿彌陀佛大光明的寶藏。大光明寶藏就在名號裡面,名號就是實相,我們當下能念的心是至誠懇切的心:就是實相對實相。於是我們這個正覺的蓮華就長出我們的煩惱淤泥之上,就能跟佛光對接了。

  說起這個大光明藏,我還想到我們這次淨土文化進修班,我們講《無量壽經》,正在講到阿彌陀佛十二光的時候,無量壽佛亦號無邊光、無礙光、無對光、清淨光、炎王光……這些光都講完了。哎,這時候還真的大家感覺到有光明的樣子,其中有一個信眾——居士正在認真做筆記,她的手機響了,是發來一個短信,她打開那短信竟然出現一句話。出現什麼話?“與阿彌陀佛光明對接。”你說說,這個是很不可思議的。肯定這個短信,也不是她朋友發過來什麼,就是她在認真做筆記的時候,就是講阿彌陀佛十二光的時候,一個短信發過來“與阿彌陀佛光明對接。”對接可不是頓入嘛!所以阿彌陀佛的大光明藏就在當下,就在名號裡面。我們每一位眾生都是被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之海托起來的。只要有大的手段割斷牽纏,打開塵網,直下念佛,我們就安立在大光明藏海上,就是這麼回事。

  所以為什麼一念信心即得往生?你一念回光就能契入到彌陀的光明願海,你可不被這光明願海緊緊地攝受住了嗎?你再也不能跑到六道輪回裡面去了,這就是“一念即生”的意思。它是真實不虛的,這就是大不可思議,不在於功夫,一念頓入。其實我們往生也是一念往生的,我們念百千萬億聲佛號就是成就那一念的。臨終十聲往生不是說非得要念十聲不可,乃至一聲都能往生。就看這一聲,只要相應了就往生了,不一定非得要念滿十聲不可。所以這樣的一個心態,這樣的一種念佛才叫“正念念佛”。什麼叫正念?具足深信切願為正念,圓發三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這是正念。以這樣正念的心態來執持這句彌陀名號,聲聲懇切,念念都是出離,不求人天福報,不被世間的家親眷屬五欲六塵所牽掛,這樣才叫真正的念佛人。具有大的作略手段、大丈夫氣概,才能成辦往生一事,你就應該善於理解這段開示的意思。

  我們大家都說是淨業行人,但是不是真念佛人,可以把這段話的開示做一面鏡子對照一下。如果還停留在持齋好善的水平,一定要提升到真念佛人內涵的層面上。

 

上一篇:做人淡而久香,不爭,不俗
下一篇:大安法師: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