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師父,沒有師父就沒有佛法,沒有佛法修行就不會有所成就。學佛不僅僅是理論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修行的實踐。在具體修習佛法的過程中,由於法理未透,很容易出現各種偏差,因此師父的指導尤為重要。通常最適合指導你修行的師父都是出家人,他們主動放棄世間名利,選擇清苦的出家生活,不為別的,只為眾生解脫。只要你與他有緣,而且足夠虔誠正信,那麼他就可以把你帶上覺悟之路,除此之外,世俗方面他比普通人還普通。因此除了修行,不要在其他方面對你的師父有更多的期待。
很多人學佛最初都不是奔著解脫來的,而是因為遇到各種生活煩惱和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想到佛門碰碰運氣,結果一進來發現,原來紅牆大院中別有一番風景。出家人與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啊,他們智慧灑脫,從此對寺院流連忘返,把師父當成了自己心靈的依靠。師父慈悲,循循善誘,先是解決各種煩惱,然後勸導皈依,逐漸引導修行。可是很多人錯解了師父的這種慈悲包容,把師父當成了傾訴的對象,當成了知己,當成了無所不能的神仙,總是對師父有各種各樣的期待。
他們期待自己的師父有名氣,這樣跟別人提起的時候才有面子;他們期待自己的師父懂風水,這樣可以幫助自己改運;他們期待自己的師父慈悲,“淡泊名利”,不用供養就能傳授解脫生死的妙法;他們期待自己的師父會治病,以後生病就可以不去醫院花錢受罪;他們希望自己的師父有神通,祈禱靈驗,這樣才有安全感;他們甚至期待自己的師父長得帥,這樣才符合審美要求,看得順眼。師父是教你學佛修行,幫助你解脫生死的,對師父在佛法修行上的指導不期待,反而有那麼多世俗層面的期待,難道不覺得慚愧嗎?
有些人給自己找借口,我還是凡夫,在入聖道之前,難道不能暫時滿足一下自己的世俗需求嗎?如果是基本的生活需求還有情可原,可是仔細想想你對師父的這些期待,哪個期待背後是正大光明的想法?真是罪過啊。有的師父信徒多,影響力大,他的弟子期待就更多更大了,也許可以借助師父的平台謀取點實際利益呢。於是開始“控制”師父,看起來是幫師父組織法會,實際上是“挾持”師父,以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他們對師父講什麼法不關心,只關心能不能當上負責人,組織者,然後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想聽師父講法,想見師父,你得聽我號令,否則我不讓你見,你就見不到,我不讓你聽法,你就聽不到。這哪裡是修行,簡直是造業。
有些居士也許在社會上有些地位,或者是在家裡驕橫慣了,到了廟裡就把這些習氣也帶到了廟裡,他們總期待師父可以高看自己一眼,為了引起注意,就給師父不斷的送東西,而且是想當然覺得師父需要什麼就給師父送什麼,從來不考慮師父是否真的需要,送來如果師父不接受或者不使用還會特別不高興。還有的女居士為了引起師父的注意,不惜在師父面前裝嫩、撒嬌、賣萌,看到誰與師父走近了還會心生猜忌,私下打聽,搬弄是非。期待師父修行指導方面的眷顧可以理解,世俗方面的期待還是越少越好。
師父相貌莊嚴,聲音洪亮,那是若干世供佛、誦經的功德,不應該成為你以世俗心覺得師父長得帥、聲音迷人,從而迷戀的理由;師父修行好,供養的人多,那是若干世修布施的功德,不應該成為你擔心師父生起貪心、亂用佛財,從而不發心供養的借口。既然能夠感召那麼多供養,境界自然不會低,也一定會懂得“佛財還於道”的道理,千萬不要對師父怎麼使用你所供養的財物有所期待,供養之後就應該放下執著,師父怎麼用自然有師父的遠見。
到廟裡來的居士,從事各行各業的都有,他們總希望自己所從事行業的便利,有朝一日能夠對師父有所幫助。比如從事餐飲業的,期待師父去他們那裡就餐;從事服裝設計業的,期待師父能夠穿他們剪裁的衣服;從事電子產品維修業的,就期待師父手機、電腦壞;從事醫藥行業的,就期待師父能夠生病,從而得到他們的照料。我想說,不認識你們之前,師父都生活的好好的,希望你們不要在生活上對師父有如此多的期待,如果期待,那麼就期待修行吧,阿彌陀佛!
轉自騰訊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