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從黃念老談《夏大士念佛論》得到的啟示
尊者師父上人慈悲,諸位善知識慈悲,阿彌陀佛。
慚愧弟子遵賢冒昧報告的題目是:從黃念老談《夏大士念佛論》得到的啟示
弟子有幸拜讀黃念老談《夏大士念佛論》一篇文稿,倍感法喜,現恭錄其節要如下:
乙未年的春節,正月十三,夏老師關於念佛的一次開示。
這一句佛號,能夠不廢世法而證佛法,這是沈善登老居士的話。他特別贊歎淨土法門,他說了四句,夏老師這裡引用了兩句。「淨土法門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要離開佛法,可以行世間一切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不要把世間法都扔掉,而能證佛法。
所以這個法門特別適合在家居士。為什麼呢?不要廢除世法,可以證佛法。不必離開世法而證佛法,畫畫啊,寫字啊,設計電腦等等,哪一件事能防礙你修行?世間的事都可以做。所以淨土法門,特別適合於當今這個時代。大家都能夠去生產,都能夠在社會上做工作,不用關著門去修持,所以它特別契機。不管將來社會發展成什麼樣,淨土法門都能適應時代。
所以夏老師說「這一句佛號,即是不離世法而證佛法」。就這一句佛號就可以證佛法。這一句佛號,不管干什麼都可以念。古代有一位王打鐵,只會打鐵,不識一字。拉風箱時,南無阿彌陀佛……,打鐵時,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三年之後,站著說了四句偈:「叮叮當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至,我往西方。」說完後站著立化了。不廢世間法呀,他還是照樣打鐵,而證了佛法嘛。
夏老師的話,「但能不忘,即是功夫」。剛才有人說,念的時候還有些妄想,沒關系。只要這句佛號,但能不忘就行,即是有功夫。妄想剛鑽出來,不跟著它跑,這句佛號馬上就接上,這個不礙事。必須得有個地方才能修,即是將世法佛法打成兩截了。非得有個地方,有個佛堂才能修,就把世法佛法分成兩截了。不需另外找一個環境,什麼地方都可以修,干什麼工作都可以修。
夏老師的話,只要佛號不斷,在煩惱、苦痛、歡喜中,不忘即是功夫。只要肯念,成佛一半。只要搶救,救一句是一句。這話說得非常懇切啊,只要肯念,成佛已經成功一半了。搶救,別管它是有妄想還是沒妄想。如果不搶一句是一句,以後還不一定有什麼麻煩呢。能搶一句是一句,就不止是一句了,也許能念個一千句,一萬句。「搶救」這兩個字,大家要好好體會。
底下是夏老師的話,這一段很重要。「念到成片,一心不亂,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證。一般說來,不忘就是證。苦樂忙閒老有這一句,就是證。這是證明,就是憑據,不證這個不能證正覺」。念佛念到成片,就是能有一片很清淨。再進一步,就是一心不亂,理一心,事一心,這不大容易達到。事一心,就是老有這一句。無論在干什麼,無論什麼時候,這一句都不斷,見惑、思惑都沒了,就到了事一心。這個很具體啊,所以佛法是最科學的東西。有很多人亂來,我們一下子就知道了,要說證到了事一心還有見惑、思惑,那就不是。理一心要破無明,這句佛號是破無明最好的方法了。
理一心就是破無明了,就是證。念佛成片就是證。一般說來不忘就是證,老記得這句佛號,老把它當作主要的一件事。我常常說,不要求你把佛法當作唯一的,只要求把它當作第一件事,這個要求不是很高。如果要求你把它當作唯一的,別的都放下,那只能專心去修持了。現在不做這樣的要求,不符合時代,也不符合現在人的根器,而且這麼做也不見得就好。只要求你把它當作第一,把它照顧好,還有第二第三。但在有矛盾的時候,你要保持第一。兩個要選擇的時候,要保證第一,放棄第二。就這個就決定了你能不能證。這個事咱們都能做得到。把佛法放在第一位,不是唯一的,唯一的就太高了。大家老說證,這就是證明,就是憑據,不證這個就不能證正覺。「不忘」也做不到,「成片」也做不到,還想成佛就不可能了。
夏老師的話,「第一步證,就是要從這裡證起。不一心不亂,也能往生。不一向專念,不能往生」。所以我們修持還是要專一點,不要這個也捨不得,那個也捨不得,不管什麼還都有一點,其實一法就是萬法。要是真熟了,修行也就是六個字,生處熟,熟處生。貪瞋癡咱們太熟了,我們修持讓它生一點。念佛往生這件事,咱們太生了,就是讓它變熟一點。就是念佛往生這件事,咱們老想不起來。要熟處變生,生處變熟。要想生處變熟,你就是老提這一件事很容易變熟。一會這兒,一會那兒,那就不大容易熟了。所以不一向專念,不能往生。應當要老念,苦也念,樂也念。不必要一句頂一句。我過去就用追頂法,一句頂一句,不是必須的。一句頂一句的好處呢,不給妄想留縫,就是緊了一點,不必老是這麼念。心中老有這一句,這一點不大好體會。不是一句頂一句,那心中怎麼會老有這一句呢?慢慢體會。只要心中老有這一句,就是一向專念。所以有的時候要體會,就是去把當時打掉的什麼話,都體驗起來。只要心中老有這一句。
夏老師的話,「一向專念是因,一心不亂是果。一向專念,人人能辦」。還有些人不能辦的,那只是他不肯辦。還有人說身體上有缺陷,我「搶救」不了,沒有這回事。所以老有這一句,佛法時時現前啊,時時心裡頭都有佛法。夏老師說,「佛法能夠時時現前,塵勞就處處解脫」。時時都有佛法,處處都可以解脫塵勞。底下這幾段話做證明了。夏老師講了念佛,這句佛號就是真般若,這是最密的核心,是剝芭蕉所見的心,一句佛號當下即是常寂光。這是很殊勝啊,為什麼呢?夏老師說,正念相續就是「常」。念頭是正念,一念接著一念就是「常」。湛然不動就是「寂」。就是這句佛號清清楚楚,清湛極了,這裡沒有動搖就是「寂」。光明遍照就是「光」。所以念佛人有一由旬的光明,一由旬最少是四十華裡。
最後夏老師說了一句偈子:「堅持正念相繼不斷」。貴在堅持要相繼,關鍵在相繼。所以剎那的見法也不是難事,就是相繼大難。堅持正念相繼不斷,這樣的話怎麼樣呢?「常寂光中時時相見」。彼此在常寂光中時時相見。常寂光土是極樂世界四土中最高的土,是佛所居的土,法身大士所居的土,稱為實報莊嚴土。凡夫往生,只是在凡聖同居土。斷了見思惑,才能生到方便有余土。破無明,才能生到實報莊嚴土。四十二品無明,這裡是很深啊,無明破了一層還一層。破一層就可以分證常寂光土,全破淨了就是佛了,究竟的常寂光土。那麼,只要正念相繼不斷,就在常寂光中時時相見。「雖隔萬裡無異對面」。雖然相隔萬裡,跟在對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說常寂光中時時相見,雖隔萬裡無異對面。「如人飲水自己體驗」,就像人喝水一樣,是冷是熱的,自個知道。因此,我們說佛法是真實不虛。
下面,我想和諸位善知識圍繞以下三個方面匯報、交流、分享弟子得到的啟示,願與大家共勉。
啟示一:從賢公住世表法看佛法不離世法
綜觀賢公住世表法,示現了現前這個時代最好的修行方法,那就是佛法不離世法,干活不耽誤念佛。他的工作是種田干活,他一天到晚都不閒著,還什麼活都干,可心中的佛號不間斷。念佛不妨礙工作,工作不妨礙念佛,於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把心定在佛號上。對他來說,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都是修行,修行的方法就是一句佛號,心裡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在心上,一天到晚快樂無比。
他的一生就是佛法的落實,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上。佛法絕不是讓我們在生活中什麼都不接觸,而是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中修行,練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真修行。對於我們,不起心、不動念難,還是按部就班的來,先修不執著、不分別,順境逆境現前,學賢公怎麼應對?修六度四攝,順境不起貪戀,逆境不生瞋恚,不受外面干擾,心就清淨了。
他的道場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時時處處都是道場,心是道場,因為心裡有這句佛號的時候就是道場——阿彌陀佛的大道場。誠如他所說,老佛爺(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啊!所以,無論我們從事哪一個行業,要學他這功夫,干什麼也不離開念佛,已養成念佛的習慣,佛號在他心中刻骨銘心,行住坐臥片刻不曾丟失。
他常叮囑大家,搬柴運水,無非是道;粗茶淡飯,皆是修行。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這句話就是他自己一生的真實生活寫照。
他還勸告大家,心裡好好念佛,事該做的還是要做,不能不做,只要心裡清淨,只有阿彌陀佛,不裝別的事,不會耽誤成佛。我們要學他心上放下,心裡只放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事上隨緣隨分隨力,不攀緣,更不化緣。誠如恩師在講經中開示到,日常生活要看得淡,並非不負責任,否則要把佛法的形象破壞了。如果說學佛人世間事不負責任,令社會人士看到會說,學佛的人,家也不要了,父母兒女都不養了,不仁不義,就把佛法破壞了。世間事,我們比不學佛的人做得還要圓滿,使社會人士看到學佛人確實比一般人不一樣。
總之,佛法和世法是一不是二,淨土法門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細看賢公住世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在表法,無不在修行,無不在向人們展示佛法、尤其淨土持名念佛法門之微妙。企望大家見賢思齊,而不是見異思遷。
啟示二:用「搶救」的心態一向專念直至心中老有這句佛號
「信願持名」或「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往生必備正因。誠如蕅益大師所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可見能否往生,決定於信願。蕅益大師亦雲,「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可見信願必須落實在持名念佛上,能信、能願自然持名。當然,如果只是專念而沒有發菩提心、沒有信願,就像是自行車只有一個輪子,鳥只有一個翅膀,不得往生。
用什麼心態持名?夏蓮公給我們開了一服良方,那就是「搶救」二字,救一句是一句。
印祖也有一段異曲同工的念佛開示,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用在臨終,可以這麼說,「臨終一秒鐘,終生念佛功」。人命在呼吸間,尤其在臨終之際,四大苦逼,痛不可言,如生龜脫殼,活蟹落湯,又有冤親債主干擾,心力極其薄弱,沒有堅固的願力,沒有平時的一心專念,沒有彌陀大願的加被,何能正念持名?不能持名,何得往生?若無平時持名功夫,安有臨終十念、一念。只有平常一向專念,方有可能於臨終之際,提得起這句佛號,感佛接引,而得往生也。誠如劉素雲老師所言,衡量我們學佛功夫的檢驗標准,就是臨終阿彌陀佛能不能真正派上用場。派上用場,你成就了,派不上用場,你這一生又空過了,又隨業流轉去了。所以恩師教誨我們,在這個世界要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用在執持名號上,念得純熟,煩惱就沒有了,都變成佛號了,念佛三昧也成就了,這是我們在娑婆世界迫切要辦的大事。
總之,用「搶救」的心態一向專念,以達到心中老有這句佛號,實現「念佛成熟」、「念佛成片」、「念佛成佛」之往生大願。
啟示三:以「生處熟,熟處生」為修行標准反省我們的欣厭之心
黃念老在《報恩談》有一段精辟開示,恭錄如下:
我們修持就只是兩件事情,兩件事情其實說是一件事情,就是要「生處熟,熟處生」。我們就是什麼呀?貪瞋癡,為我打算,這一些熟極了,打妄想,從來沒有說我現在要整頓安排一點時間我來打妄想,自然就是妄想。那個貪心、瞋心、癡心你壓還壓不住,那熟極了!這種向道的心,我要來念佛,我要來做功德,來助人,利他,這些心是生,沒有那些各種貪欲、那個心那麼熟,自然而然;而那個心那麼真,一切都可以不管了,連命都可以不管。所以一個是生的,一個是熟的。修行就是要轉變,把這個生處變熟,熟處變生。要把我們這個道心,菩提心,這些種種,慈悲心,要念佛、要持戒,變成很熟。而這些個世間,這些功名富貴、妻兒子女,一切一切大家所熟的東西,我們要變成生疏。這是一個轉換!
反省我們淨業學人之修行,每個人都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忘失初心,沒有堅守,以至於修行的人多,成就的人少;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記得曾看過加措活佛著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書,書中有則故事:有四個孩子,把撿到的錢包交給老師後受到表揚,為了繼續得到表揚,第二天,這四個孩子紛紛曠課去街上找錢包。孩子這樣做是因為天真,可在很多事情上,大人也在犯同樣的錯誤。有時全力以赴去做某些事的時候,其實並不是為了最初的美好願望,而是希望事成後獲得領導或者其他什麼人的誇贊。這和專門撿錢包的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同,因為早已經違背了我們的初心。
「成功要分兩步走:一是選擇,二是堅持你的選擇」、「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你心在哪,成就就在哪」、「只要手中攥著鑰匙,總會走進家的房門」。這些智言慧語,望大家深思之。因此,為了往生成佛,為了脫離六道輪回,敢不把這句佛號牢牢鎖定。
誠如自了法師心得報告所言,人生於世間,事事無不預為之計。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直待報終命盡,則隨業受報。人們不以念佛為急,而以世間小善為急;不以生死大事為先,而以人天福報為先,是不知先後也。所以要把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當作第一樁大事把它辦好。
俗話說,「有道沒道,自己知道」。對於往生,可以這麼說,「能生不生,自己最真」。佛法是最科學的,佛法不騙人,佛法不誤人,欲知將來結果,只問現在功夫。念佛之樂,唯真念佛者自知。弟子曾屢次與同修交流報告過,我們往生極樂老家,就好比是從弟子單位到家裡。我不離開單位,怎麼會到家裡。我是剛剛走出單位門口,還是已經走了半路,或快到家裡,或已到家裡,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或許騙得了別人,卻騙不了自己,更騙不了佛菩薩。誠如恩師最近開示,為什麼念佛不能往生?總結一句話,就是沒有徹底放下,對這個世間還有牽掛,還有留戀。徹底放下的人,最後一念、十念都決定往生,放下重要。亦如蕅益大師教誨,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此事只問心,不必問知識也。知識亦勸淡世情,輕活計,專修出要耳。願大家體悟之。
所以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要對娑婆世界生疏,時時處處生起厭離之心,對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生起欣求之心。對此,具體有以下三點粗淺做法,供大家參考。
1、成就之關鍵在於專精。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的理念和方法開啟自性本具智慧,用自己的切身體驗,為佛法做一個證明,證明一經通,經經通;一門通,門門通。如定在淨宗任何一寶均可,甚至定在劉素雲老師或釋自了法師的心得報告亦可。熟透了,心定了,就成就了。誠如上官老師在《報恩談》後記所言,此正是如來萬劫修行成就之鐵案。真可謂「一門深入長時修,老實聽話業識消」。
2、防懈怠,有定課,貴堅持。以一門深入的理念,根據自身的情況因時因地因人制定每天功課,像吃飯和睡覺一樣不能缺失,這樣自然而然就變成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如弟子每天聽(看)賢公光碟三至五遍,念佛一萬聲以上,已堅持近兩年了。且堅持網上同步學習恩師的講經和學習班,聆聽老法師的最新開示和善知識的心得報告。誠如師父上人開示到,這一次的學習,我們一起共修,特別偏重在求往生,偏重在認識極樂世界,偏重在行門,偏重在修行。企願大家遵循師父教誨,老實聽話,持之有恆。因為「難在堅持,貴在堅持,成在堅持」。真可謂「聽經念佛清淨界,信心清淨三昧現」。
3、要學會放下,老實念佛。念佛人不能往生,主要是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沒有徹底放下。真放下,真往生。信願其實就是「欣厭」,欣求極樂,厭離娑婆;厭就是放下,所以放下重要,放不下娑婆就決定生不到極樂,放下一分得一分利益,放下十分得十分利益。至於念佛,正如幽溪大師在《淨土法語》裡所說,「欲輕其愛者,莫若一其心」。要想減輕對娑婆世界的貪愛,沒有比一心念佛更好的了,也就是讓自己念佛的心,盡量純熟專一,來使貪愛世間的心逐漸淡薄。所以老實念佛很重要,當務之急,就是念佛求往生,在這句佛號上狠下功夫,只要在信願的基礎上正念相繼不斷,念到一心清淨就決定得生。真可謂「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
最後,還是用恩師在《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三四一集中的最後開示與大家共勉:
希望我們大家要回頭,要相信海賢老和尚這個榜樣。我們就學這個榜樣,學別的學不成,沒有那個能力,也沒有那個時間,學這個行,三年、五載都能成就。真正用全心投入,我相信一年、兩年你能成功。
報告過程恐有錯誤,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善知識批評指正,不吝賜教。阿彌陀佛。慚愧弟子遵賢頂禮敬呈。二O一六年六月十三日。
老法師:我們剛才聽了遵賢同學的報告,這個報告寫得很好,很有價值,可以流通。勸勉同學,這個佛要怎麼念,才能念得有效果,真正能幫助我們往生。我們從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盼望著能解決這個問題,可是生生世世無量劫來總是把這樁事情錯過了。想想這一生到世間來,不容易!三途一墮五千劫,五千劫才有一次到人道來的機會,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未必能聞佛法,得人身不能聞佛法,這一生必定空過,非常可惜。
那我們既得人身又聞佛法,這一世不能往生,這個罪業是無法避免的。來生到哪裡去?依舊是六道輪回,再等五千劫下一個機會。愈想愈可怕,愈想也愈恐怖。那就回頭要問自己了,這一次怎麼樣?真干還是假干?真干假干就在兩個字,放下。能不能放下?不能放下,就是又一次的薰習,不能成功,來世依然是三途苦報、六道輪回。如果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事情,我們在六道裡頭打轉多少次了?無量次,不是千次、萬次,無量次。既然不能超越輪回,佛在經上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決定是在三途的時間多,在三善道的時間很少很少。就好像一年,好時光不過三、五天,在三惡道有三百六十天,這個帳怎麼算?三善道只有三、五天,三惡道有三百六十天,真的,不是假的。還得繼續去干嗎?
如果真的覺悟、真的明白了,下定決心,我一定在這一生求生淨土。那記住,什麼都要放下,在世這數十年寒暑,隨緣不攀緣,徹底放下。夏蓮公的《念佛論》說得好,這就是教我們在日常當中懂得隨緣。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離世法而行佛法,世法、佛法是一法不是二法。會的人,為什麼?無論他干什麼事情,心裡頭有佛,就是有一法,沒有障礙;不能放下的人,他貪戀的事情多,他放不下,那就沒法子。我們為什麼天天去讀經、聽經、講經?為什麼?無非是把自己喚醒,不喚醒就迷了。喚醒之後,時時刻刻提起,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的榜樣最好。你看這個老人,衣食住行多簡單,每天工作不間斷,佛號不間斷,工作停下來了,佛號還沒有間斷,這就是一向專念。凡是一向專念,沒有不成功的,他一生做出來,給我們做好樣子,走了。讓我們從他身上從頭看到尾,從發心到往生,學這個榜樣就好。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份,講信德,好。
學生:尊敬的師父上人慈鑒:
阿彌陀佛!慚愧弟子今天報告的主題是:傳統文化學習心得之二——信德
師父上人在《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二十七集講述在我們這個社會修行很困難時指出:現在學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這種「故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的情況,對於「萬修萬人去」的淨土法門而言,真的是不成比例。
師父上人說,造成這種情況的,首先就是缺乏信心。師父說:中國人做人的基本條件五個字,叫五常,五個永恆不變的真理,這就是仁義禮智信。信德是五德的基礎,沒有了信,其余四德全都沒有了。一定先有信,仁義禮智都是從信建立起來的。首先要信自己,相信人性本善,一定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有信這才有智,有智才有禮,有禮才有義,有義才有仁。
關於信德中「相信自己」的情況,師父上人在《二O一二淨土大經科注》曾開示說:「佛家講信,頭一個是自信。人要是自己沒有自信心,佛菩薩對他無可奈何;自己有堅定的自信心,佛才能幫上忙。沒有自信心,佛菩薩也拿你無可奈何。」換句話說,學佛要想拿到佛力加持,第一件事就是相信自己「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學傳統文化要想做好人,第一件事還是要相信自己本性本善。人生許多的糾結、情緒、痛苦,歸根結柢,還是自性與習性的沖突,令得心神不寧、浮躁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愈是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愈應該看到本性本善在此中作用。所以,慚愧弟子在學習傳統文化經歷了許多彎路,在學佛迷不能破,進少退多中周旋了很長時間之後,日益感到,培養信德是修行當務之急。
一、培養信德的失敗經驗
弟子學習傳統文化,走了許多彎路。上大學的時候崇洋媚外,雖然向往傳統的知識分子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但是放不下爭名奪利的心。所以過得患得患失、疑心重重。
因為聽到師父上人教導要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弟子就去研究院學習中國歷史,以為這樣就能學到傳統文化。在研究院報到的第一天,弟子的指導老師就語重心長地說:「做學者,要有懷疑的精神。你最大的問題就是什麼都相信。」在懷疑的精神下,弟子雖讀古書卻並沒有學到傳統文化。
研究院畢業,發心將聽經以及研究所學用在生活上,給阿彌陀佛干活。因為弟子已婚,育有二子,故家中實為道場。現在回首畢業後在家中「學而時習之」的四年,深深感到學習傳統文化,必須尊重傳統,尊重古聖先賢教給我們的學習次第,要仰信聖言。
去年年底,弟子向尊敬的師父上人呈交了《學習傳統文化心得之一——五教》,報告力行五倫五常,尤是尊重力行「父子有親」、「夫婦有別」的心得,這是弟子學習傳統文化的第一步。
對於弟子這樣業障深重的在家女眾而言,發心承傳傳統文化之後的第二步,便是在力行五倫的基礎上著力培養信德,實踐五常。
每一部佛經的第一句就是「如是我聞」。「如是」是信成就,信成就擺在佛經的第一位,也就是說,沒有了信,就沒有學佛的成就可言。信德不能建立,學佛多年也難收真實之利。因未獲真實之利而法喜難生,沒有法喜則愈學苦惱愈多,苦惱困擾則疑心日重。這是弟子學佛第一個十年的失敗所在。
二、什麼是信
《說文解字》言信:「誠也,從人言。」這就是人言為信,古德雲:「盡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所以誠信、忠信是儒家特別強調的修身之道。
人言為信,落實在生活中,就是不懷疑一切言語。這一點,老德和尚做出了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老德和尚的信,可以說是超情離見的,任何人給他說一句話,即使完全背離常理,他都會信受奉行,沒有第二念,這就是人言為信。
我們常說:「信根深厚。」這是說一個人能夠不懷疑。此中有很深的義趣,並非愚蠢所致。例如,有人指著牛糞給老德和尚說:「這裡有佛。」這句話,在那個人心中,是捉弄這位看似呆頭呆腦的和尚,事實上,卻道出了諸法實相——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牛糞中有佛,這是不著相,是超越現象看本質。所以,老德和尚這一拜,就把自己的自性也給拜出來了。這是信所帶來的成就。
一切的人言,都可以說是信息,這個信息背後,都帶有能量,而這分能量,在機緣成熟時都能夠轉變成為物質。這是宇宙三大要素之間的轉換情況。所以,一念周遍法界,不僅是量子力學已經證實的真理,而且是我們生活中活生生的事實。如果是散心的念頭,能量有限,所感得的是比較凌亂的相,也就是我們當前世界的種種亂象;專注的念頭,能量很大,所感得的就是莊嚴有序的相,也就是淨土凡聖同居土中的清淨莊嚴。
三、信根破壞於妄念
前些天,一位物理學博士給弟子一份心得資料,他說:全息照片的拍攝,必須仰賴激光的照射才能實現;普通散射光源則無法拍攝到全息照片。所謂全息照片,是指照片中的每個小的部分,都包含了整個照片完整的三維信息。這樣的照片,無論碎成多少小片,每個小片都能還原成為完整的圖像。他運用佛法解釋此中的原因說:「散射光之所以不能拍攝出全息照片,原因就是不專;高度的專注和集中就能通達。這說明,我們眼前展現的五濁惡世,是緣自於心念散亂。」
博士繼續闡明說,這個物理現象提醒我們,知識分子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妄念紛飛。因為正是這些念頭,破壞了我們的信根。
佛法常說:「念不一不生淨土。」淨土法門之所以成為難信之法,原因之一,就是娑婆世界的業重凡夫很難放下妄想雜念。儒家也說「克念作聖」,唯有將這些紛繁蕪雜的念頭,克制下來,能夠不令它們生起,不讓它們擾亂我們的信、願,才能真正做到淨念相繼。
然而,對於知識分子而言,最難以克制的莫過於念頭。學生在實踐「克念作聖」中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想到《三時系念》中有雲:佛號如同清珠,「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就更加覺得自己的佛號沒有什麼法力,起不到什麼作用,真的是口念彌陀心依舊散亂。
學佛日久,尤其是學到一念「出生無盡、含容空有」之後,益發感到念頭不能隨便,但又是積習難改,甚難使力。
用經教攝住耳根
曾經有一段時間,弟子為了克制念頭,常在耳邊放佛號。但是,念頭來得很洶湧,遇事依然習氣做主,轉不過來。很是苦惱。
後來,蒙師父上人的教導,發心聆聽《淨修捷要報恩談》。因為弟子家務多,從早到晚忙個不停,所以不斷重復聽《報恩談》,以彌補無法終日誦經十個小時的遺憾。發現耳根攝住了,念頭就管住了一些,雖然還不能集中到佛號上,念念相續,但是是非人我、憶往期來等念頭就很少有機會生起來了。
隨著天天用《報恩談》把自己「武裝起來」,很快就發現了新問題——心神難安。原來,由於夫婦關系不是很和諧,自己總是看不上外子,一家人彼此如同冤親債主、針鋒相對地過日子,孩子也就變得惶惶不可終日。時常感到黃念老的智言慧語空空蕩蕩地飄在耳邊,完全不能入心。
敦倫盡分可以平息妄念
隨著孩子的問題日益嚴重,逼著弟子正視夫婦之道。恍然想起「君子之道,肇端乎夫婦」的古訓,感到要想成就自身的德學、成就孩子的德學,就必須把「夫婦有別」做出來、並且幫助孩子將「父子有親」做出來。
人有善願,天必從之。很快我們夫婦就因為搬家而一起協力齊家、共同養老育幼。漸漸的身修了一些,家齊了一些,彼此和敬了一些。每天晚上我和孩子們一起讀經二十遍,感到家中無比寧靜。此時,再聽經、學《報恩談》,都能聽到佛號在內心深處響起,感到從未有過的踏實。孩子們也健康、快樂了許多,孩子因為完全寫不了字,記不住筆畫、拼寫而被診斷為「讀寫障礙」,如今這些症狀也完全消失了。印祖「敦倫盡分,閒邪存誠」的教誨,只要能實踐一點點,原來都有這麼大的收獲!
四、信息:引發妄念的機緣
雖然能夠聽到內心的佛號,但是還是做不到淨念相繼。近年來,隨著社會環境愈來愈混亂,誘惑愈來愈多,人心不古的情況愈來愈嚴重。海賢老和尚在二O一三年元月,特別給我們做出了不用助念即可往生的示現。提醒我們思想復雜、疑慮重重的現代淨宗學人,要真正求不用助念,才能有把握這一生沒有空過。老人家提醒我們,疑情是往生最大的障礙。
可是,現代社會信息爆炸,它最容易引發的,就是我們的疑情。
弟子小的時候,生活在一個非常單純、簡單的環境之中。當時國內還沒有電視,我們的生活很安靜;放假的時候,父親會帶我回鄉下住,鄉下不通公路,沒有電,晚飯後一家人在油燈下坐坐,就各自睡覺去了。除了刷在圍牆上的革命標語之外,我們過著與外界完全隔絕的生活。
這個環境,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信息量很少,所以弟子也沒有什麼思慮。回到城裡上小學,有一位同學很自豪地對我說:「我的爺爺是老天爺!」又拿著手中的項鏈給我看:「這就是爺爺變給我的!」我聽了很是羨慕,很感歎自己的爺爺怎麼不是老天爺。回家就把這件大事告訴父親,父親不說什麼,只是笑。後來長大,這件事就淡忘了,從來沒有想過這位同學是在騙人。
多年之後,弟子的長子上了小學,有一天突然問我:「我們班王某某說,他的祖宗是王羲之,可以相信嗎?」我被孩子一問,就呆住了,忽然想起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才發現,自己在六、七歲的時候還不知道懷疑,孩子卻在六、七歲的時候已經不能信任別人了。是什麼障蔽了我們本有的信根呢?
我比較了自己和孩子的成長環境,可以說自己是在「小國寡民」中成長的,而孩子卻是在「國際都會」中生活的。他們從出生就接觸到電視,不會走路就已經會玩電話;一上學就要用網路。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社會,又接受了太多「千萬不要相信別人」的勸誡,怎麼不會懷疑別人呢?
弟子常常會給孩子們說:「不要太懷疑別人,師公老人家說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必有。』」家人聽到嚇一跳,覺得這樣把孩子教傻了,將來給人家欺負。弟子心想:傻一點能信佛,不就不傻了嗎?
這才明白,之所以這個時代稱為末法,之所以我們費力學佛卻做不到信佛,熱愛傳統文化卻不能力行,原因就是信根從小就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破壞的機緣,便是太多錯綜復雜、自相矛盾的信息。信息爆炸的時代,讓能量成為一團互相干擾、互相交錯的場,人們生活在其中,心念很難安下來。用這顆不安的心,學習傳統文化的聖賢教誨,很難入。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我們的心是散亂的,我們的情緒是不安的,這樣的狀態學聖教,很容易變成了知識,變成了常識,也變成了我們隨順煩惱習氣的藉口。
明白了自己的處境,再聽到師父上人講經時常說:「淨宗這個法門的修學,沒有別的,就是修一個清淨心而已。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凡是能使我們心不清淨的,我們一定要遠離。所以我勸同修們不看報紙、不聽廣播、不看電視,不必要見的人盡量少跟他見面,心清淨。」深深感到老人家真的是苦口婆心,可憐我們心浮氣躁,沒聽明白。
五、信願持名
弟子在學習的時候,曾經看到一段宋朝的史料。王仲回是宋神宗時的官員,與另一位官員楊傑是同鄉,兩人都在朝廷當官。一天問楊傑:「念佛如何能夠不間斷?」楊傑回答說:「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即是不間斷也。」仲回先生聽到,非常踴躍歡喜,第二年就念佛往生了,往生前,還托夢給楊傑先生說:「今日往生,特來告謝。」這段記錄,出現在當時文人的筆記中,是事實。中國歷史,特別值得現代人敬佩,以史鑒今是真的。
楊傑先生號「無為子」,一生時常勸人念佛。他對仲回先生的回答,不能等閒視之。因為他本人往生極樂之後,花開見佛的情形,被哲宗的嬸嬸「荊王夫人」親自看到。
據荊王夫人說,她的婢女往生時,帶領夫人神游極樂世界,夫人忽見有人穿著朝服,坐在蓮花上,一時蓮花開放,朝服隨風飄散,這位官員自然璎珞在身,穿上了菩薩的衣服。夫人問:「這位官員是誰?」婢女說:「是楊傑先生。」後來,夫人也在八十一歲那年的壽辰,面對觀音閣站著就往生了。
由此可見,無為子先生所言的「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即是不間斷也」,是修學淨土,當生成就的一個關鍵。
弟子是現代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疑心重重,對於淨土法門,常常是聽經的時候,信心踴躍,聽完了經,面對日常生活,不是忘了,就是對自己、對他人心生懷疑。如何能夠「一信之後,更不再疑」?真的不容易做到。換言之,我們是因為信根不深,信德未啟,才令我們念佛功夫間斷,淨業難成。
蕅益大師說:「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這段話,將信願行三資糧的關系,說得清楚明白。反證出「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即是不間斷」。所謂「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就是「一念淨信」,這是念佛的關鍵一步。念公在《無量壽經科注》中雲:「言一念者,信心無二心。」說明了淨信就是一心。師父上人在《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三百二十四、三百二十五集中指出:「信心無二之心,即是一心,亦即是一念。一心是內,在外顯示便是一念淨信。」而且「學習大乘佛法的終極目標,是回歸一心。我們用阿彌陀佛幫助回歸一心。」
反過來說,我們的心念不能歸一,還在那裡想東想西,從這個雜心雜念中生出的信心,就很微薄,抵不住習氣和誘惑了。
所以,真正相信淨土,心念是安定的,是一心一意的。師父上人說,真正以出離心念佛,言談舉止自然就是五倫五常的樣子。所以,老實念佛與敦倫盡分,就在發願成佛、截斷輪回、離苦得樂中融為了一體。「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安」。沒有了敦倫盡分,就沒有了身心的安定,疑情就會浮現,信心蕩然無存。
除了要安住在自身的本位之上,還要能夠放下妄念和情緒等擾亂。因為妄念和情緒,如同水上泛起的波紋,無始無終,亦隨時變換,所以,與其糾結這些水波,不如不去理會,亦不為所動。師父上人在《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三OO集中指出:「妄心是從不信來的。信是真心,不信是懷疑,懷疑是妄心。……佛告訴我們,一切萬法是幻相、假相。現代量子力學家也是這樣告訴我們,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就是念頭)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真正想要啟發信心,斷疑生信,莫過於不理會妄念,任其自生自滅,我只理會一念淨信——一切人事物都是阿彌陀佛。
所以,信心是從老實、恭敬深入經教開始的,是從落實師父上人「看一切人事物是阿彌陀佛」中開始的。因為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所以他們所現出的善、惡,皆是假相,是阿彌陀佛特別為我們應機說法,幫助我們清淨妄念的。這才明白,孔夫子教導我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個教導,不僅是真理,更是極樂境界。由此方知,孔顏之樂,原來與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是一不是二。這樣念佛,便不容易中斷。
六、老實真修
雖然理得心安,但是實際修行的過程中,還是要經歷一番寒徹骨的,尤其是現代人,受到情緒的困擾很嚴重。弟子和許多母親一樣,在胎裡就用自己的情緒把孩子教壞了;及至孩子出生長大,出了問題,弟子又用情緒來對待,妄求解決問題,實在是很迷惑顛倒。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不失正念,聽經拜佛,讀書千遍,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對弟子而言,聽經和念佛都是命根子,失去了哪一個,今生都會空過!現在,隨著聽經日漸深入,益發感到佛菩薩為人演說,不僅僅是出自無緣慈、同體悲,更是為我們每一位佛弟子示現:真正的佛弟子,每一個人都要做到為人演、為人說。佛法面前,人人平等;傳承正法,人人有責。為人演,是力行;為人說,是教化,更是自己勸化好自己。淨土法門,「全在了他即自,……人我兩忘,自他不異」聽經、念佛、改過、演說,四而一,一而四。
真正期望一念淨信,每一個境界都在提醒我們念佛:遇到毀謗了,需要念佛,一來清淨自心,二來回向毀謗我們的人,受苦可以減輕,能夠早日回頭;遇到贊譽了,需要念佛,一來守住正念,不讓自己飄飄然,二來回向那些鼓勵我們的人,大家同生極樂國;遇到自己的情緒起來了,需要拼命念佛,只有這樣練習,才能加深功夫;遇到孩子情緒出現問題了,需要念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到孩子。一切的境界,都在幫助我們恢復清淨心。雖然習氣毛病不斷地現前,我們只是一顆心去念佛,不能受這些干擾。
現在,佛號依然常常忘掉,內心依然起伏不定,但是,總是提醒自己,要歸於一念,才能生信;生活上回歸本分,不再妄求、不再外求,這時的心,中正、安寧,以這顆心念佛,佛號愈來愈清楚。每天不斷面對的是習氣的發作、業障的現前,但是多虧常有善友提醒,我們改過的力度愈來愈大,念佛的心,愈來愈懇切,信心願心,愈來愈真實。
如此方知,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敦倫盡分,這樣的念佛,整個人就會愈來愈老實,愈來愈恭敬,愈來愈清淨。真正的清淨心生起,那時的信,便是深信切願了。這一切,都需仰賴念佛,仰賴彌陀的大願得以實現,真的是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完全是一句佛號念到底。
以上是慚愧弟子聽經、落實的一點心得體會,弟子期待早日念佛功夫成片、期待做一名真正的傳統文化人,藉此次百千萬劫難遭遇的珍貴機會,向師父上人、諸位老師學長請法,祈求教誨!萬分感恩!慚愧弟子越溪稽首再拜。二O一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老法師:越溪的報告是現身說法,把她學佛的經歷,怎麼樣從邪歸正,怎樣回頭,說得很好。往後,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保持,不至於退失,不至於再迷惑,就成功了。從這個基礎上,基礎難,非常困難,基礎真的奠定好了,以後一年比一年進步,我們能夠看得到的,她會有成就。她的例子,我相信許許多多念佛人,都在這個路上行。有人走出來了,有人迷在裡面,迷在裡面,不容易出來,那就看他的緣分,有緣,有人幫助你,沒有緣,就比較困難。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就在此地。
什麼樣是緣?一定要平常時多替別人著想,少給自己打算,這個很重要。能夠捨己為人,這個緣好,這個緣跟佛菩薩的願相應,佛菩薩會幫助你。越溪早年轉過來就靠這一點,向善的心有,還沒有喪失掉,真正努力學善,這個願有,佛力才加得上;如果這一點沒有,佛力加不上。不是佛不憐憫,不是佛不加持,是你自己有障礙,你沒有條件接受,所以佛菩薩沒有辦法,無可奈何,不是不靈。總得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很歡喜,也祝福越溪慢慢的轉過來了,我相信往後的境界愈來愈好。
確確實實,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就在當下。孔顏之樂讓我們體會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一點真實義。所以,一切法,心是第一重要。現在,年歲大的人身體都衰了,衰老了,怎麼衰的?信心失掉了,以為老了,老了就該衰,愈衰愈嚴重。如果把這個老忘掉了,把許許多多佛菩薩該做的事情,我們全看到了,明白了,認真努力去做,活一天干一天,你的身體會愈來愈好,一年比一年好,一天比一天好。為什麼?佛菩薩能加得上。你要讓佛菩薩加不上,那就沒有辦法了。
越溪這個報告會給一些人新的啟示,她能轉,大家都能轉,這一點很難得。
好,後面還有一篇。
學生:往生報告之(一)——郝榮居士往生紀實
一、生平簡介
郝榮居士,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生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蓮江口鎮,退休前在佳木斯鐵路局蓮江口站工作。太太也是學佛多年的老修行,已於二OO三年過世,夫婦共育有三男三女。郝居士於二O一五年三月二日上午十一時往生,享年七十七歲。
二、學佛修行
郝居士一九八一年接觸到佛法,對佛法有了初步了解。從此,開始閱讀佛書,研究佛理。一九九八年夏秋之際,受菩薩戒,並住寺精進修持一個月。
一九九八年起,居士親近禅宗師父;經過十幾年的摸索,最終回歸淨土法門。二O一O年前,居士以學習淨空老法師講的《華嚴經》為主。二O一O年淨空老法師啟講《大經解演義》,居士詳細看了兩遍(第三遍學至第九十集),對淨土法門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堅定了按照淨土法門(之理論方法)去修持的決心。
居士每天的定課就是禮佛三百拜;聽經、念佛、誦經。腳踏實地,一心向佛,一句佛號,行住坐臥念佛從不間斷,干活念佛,念佛干活,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每天凌晨一點半左右起床,拜佛三小時,誦經一小時,日間不耽誤干活念佛。這樣精進修持一直堅持到往生,從不間斷。近三年來,居士上、下午各學習兩個小時淨空老法師講經。臨終這一天凌晨,雖然不能拜佛,但還堅持聽《無量壽經》,完成早課。
郝居士對淨空老法師無比敬重,專聽專看專學;就連老法師的法語卡片都敬重無比,如親見老法師一樣,誠到極處。居士對佛堂佛像非常恭敬,對上殿拜佛時穿的衣服都非常恭敬,僅上殿拜佛時才穿,做完功課就卸下來掛在淨處。
居士在鐵路邊開荒十余畝,種糧食、種蔬菜,供養同修及鄉鄰,全家長年堅持每月供養道場二百元錢。往生前,居士對大女兒說:留下一萬塊錢,我往生後,讓你老姨幫我供養給淨空老法師。
居士對家人說:「好好念佛吧,聽淨空老法師的話!同時也要感謝你老姨,把這麼好的方法告訴我們。我跟你們說,我現在天天都非常歡喜,非常快樂。佛號在我心裡清清楚楚,我口裡念的、耳中聽的都非常清楚,沒有夾雜。」
居士生活非常節儉,捨不得花錢,從不向兒女要錢。一生樂善好施,有求必應;種的糧食、蔬菜經常拿去布施給寺院和左鄰右捨。居士教育子女個個繼承父母樂善好施、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做世間的好榜樣。
在郝居士夫婦的帶動影響下,六個子女帶著他們的小家庭全部皈依佛門,成為遠近皆知的名符其實的佛化家庭。在居士的帶領指導下,全家都聽老法師講經,常對孩子們說:我成佛了,對你們都有好處。
三、感應瑞現
居士每天凌晨一點半就起來,然後拜佛、念佛。如果超過兩點還沒起床,就有聲音提醒讓起來念佛。
居士經常在中午十二點聽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歌聲,有時居士還跟著哼唱,聽到的人都說從來沒聽到過這樣的曲調。
有一段時期,居士耳中經常聽到天人歌唱,覺得對修持是個干擾,於是求佛菩薩加被「別讓我聽到」,後來就聽不到了,逐漸發展到世間的聲音也聽不很清楚了。
四、示病無苦 預知時至
二O一四年五月,居士開始咳嗽,痰中有血。居士一直認為自己沒病,一心想要去極樂世界。居士自己對兒女們說:你們別看我吐血,但是我心裡非常敞亮,這是排毒。
居士的身體一直硬朗,能幫大女兒隨分盡力干些活。往生前六天,仍然堅持三百拜。
二O一五年元旦,居士曾對親屬說:「我已看過阿彌陀佛好幾次了,阿彌陀佛要我隨他往生。」二O一五年二月十八日,農歷大年三十,居士又對親屬說:「我不能再等了,阿彌陀佛已經看過好幾次了,我可能不會太久了,就要往生了,下次阿彌陀佛再來時我就往生。我有信心去西方極樂世界。」年三十那天對來訪的親屬說:「我過了年就走了。」
居士對自己的後事安排周詳,往生前,居士對大女兒特別強調:現在誰也別告訴,我往生後,就通知你老姨來;二十四小時後,你愛通知誰就通知誰,別影響我的清淨心,愛哭的孩子別上我跟前來,上一邊兒去。為防止子女悲痛哭泣妨礙往生,居士還預先演練三次。二月二十七日(正月初九)中午,居士自己就畫圖,圖上標注出每個後輩的位置,十二位孩子按照長幼順序、男左女右排列於家中佛像前,要求所有子孫一起拜佛、念佛,並指定大兒子敲磬、二兒子敲木魚。自己要求穿上裝老衣服進行往生演習三次。
往生前,居士徹底放下,並說:「我現在都明明白白的了,啥都知道,我就想看阿彌陀佛,我現在就想上極樂世界。」
在眾蓮友的護持指導下,所有子女們排班念佛,送居士往生。二O一五年三月二日(正月十二)中午十一時,居士保持坐姿,安然往生。助念二十四小時後,居士身體仍然柔軟如棉,換衣非常容易,兒女們很順利的將居士遺體疊雙跏趺坐,瑞相稀有。
居士往生二天後,他的小兒媳及孫女分別作夢,夢見居士往生了。另外,小兒媳的外甥女住在姥爺家中,夜間夢到居士來了,告訴她姥爺「要好好念佛」。早上醒來後,姥爺家中彌漫著非常濃郁的清香,持續了很久。
結語
郝榮居士精進修行,寒暑無間,真正做到了老實聽話真干。臨終前三次告訴家人自己多次見佛,預知時至,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禅定,坐著自在往生。二十四小時後,身體柔軟,瑞相稀有,非常殊勝。稱得上真佛弟子,實為同修學習之楷模。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根據來函精簡編輯。
老法師:今天這一堂的學習課很殊勝。前面把修學的理論、方法給我們介紹之後,最後的郝榮居士來表法,來做出榜樣給我們看,這是作證轉,三轉法輪最後是作證轉。說明這一樁大事因緣,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郝榮居士能成就,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就?他成就的原因是什麼?第一個因素,信心,沒有絲毫懷疑。信心十足,感得跟佛的感應,他也是像海賢老和尚一樣,多次見佛。換句話說,不僅是聽經、讀經、念誦,把極樂世界的狀況記住了,親眼看到,看到極樂世界,看到阿彌陀佛,而且不止一次,這個緣太殊勝了。我們一般人為什麼沒有?不是沒有,是我們有障礙。障礙是什麼?我們還沒有完全放下,就是這個障礙。我們信心還不具足,何以知道信心不具足?沒有放下就是證據。真正放下了,是信心具足,只有一心一意求生淨土,沒有第二念。
郝榮居士做得好,你看,給一家人老老小小做好榜樣,大家都看到了,念佛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臨走的時候表法,這樣殊勝,這樣圓滿,許許多多出家人都做不到,他能做到。日常生活當中,看他排的功課,拜佛、誦經、讀經、念佛,沒有間斷,一環扣著一環,很圓滿。這都是真正求往生的同修的好榜樣。不是不能去,你願不願意去?願意去的,阿彌陀佛歡迎。多次見佛,多次見到極樂世界,這是什麼?這是信心感應來的,沒有懷疑。
我們一般人,念佛很多年,還沒有見到佛來,也沒有見到極樂世界,沒消息,什麼原因?還有懷疑,還放不下。如果真的放下了,真的想往生,什麼障礙都沒有。這是不只一生一世,無量劫來一了百了的大事因緣,總要把它記在心上,要認真來學習,他們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絕對不要讓心裡頭還有東西在,那些東西都是致命傷,那是真正的病根,要把它洗刷掉,要把它拋棄干淨。沒有一個雜念,沒有絲毫懷疑,信佛、念佛,求生淨土。希望我們將來都能往生,尤其在這個動亂的時代,災難很多,不求往生求什麼?
今天三篇都好,都值得我們學習。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