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龍舒淨土文卷第四(新白話版)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龍舒淨土文卷第四

  淨土法門,主要體現在《大阿彌陀經》與《十六觀經》中,有淺有深。淺的功效小,而在九品中品位低下;深的功效大,而在九品中品位高上,但都是脫離輪回,長生不老。現今先擺出淺的,然後再涉及到深的,因為是根據人的修行有不同啊。

  修持法門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有一願說:“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十聲念我名號而不生者,我不作佛。”

  這是佛自己有誓願度人,卻假借人的十念,而表達歸依之心。

  每天早晨,合掌向西頂禮,念南谟阿彌陀佛十聲。

  再頂禮念大慈菩薩發願偈一遍說:

  “願同念佛人,共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再頂禮而退。至誠如此,沒有不往生的,只怕九品中的品位不高罷了。

  如果是不識字的人,教他念這個偈,能得大福報。

  修持法門二

  每天早晨,合掌向西頂禮,念南谟阿彌陀佛,南谟觀世音菩薩,南谟大勢至菩薩,南谟一切菩薩聲聞所有上等善人,各十聲。再頂禮念《大慈菩薩贊佛忏罪回向發願全偈》一遍: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歸依,忏悔三業罪。

  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

  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共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再頂禮而退。這個偈有大威力,能滅一切罪,長一切福,凡是在頂禮時,燒香禮拜尤其好。

  每天如此,必定是中品往生,如果教別人念這個偈,得大福報。

  修持法門三

  還是向前面一樣的念法,只是在念佛時,心裡想著自身是在淨土的阿彌陀佛面前合掌,恭敬念佛。念菩薩時也是如此,念一切菩薩聲聞所有上等善人時,都是心想自身在淨土,那念誦的聲音,遍布在一切菩薩聲聞所有上等善人的面前。

  禮拜時,也想像是在淨土作禮拜;念偈時,也想像是在淨土的佛前合掌恭敬念偈。唯有面對佛菩薩像時,就不須如此,但也須想像著,好像佛與菩薩現身在這裡,受我禮拜,聽我念誦。這樣專心致志,那往生品位必然高。

  大菩薩修行兼修淨土法門四

  早晨先面向西方燃香禮拜祝禱說:“弟子(名字),謹為盡虛空界的一切眾生,燃香敬禮盡虛空界的一切諸佛,一切正法,一切諸大菩薩、緣覺、聲聞聖眾;過去燃燈佛,本師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釋迦佛會下一切菩薩、緣覺、聲聞聖眾;過去世自在王如來;現在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國中一切菩薩、緣覺、聲聞聖眾(佛號隨意增加,不增加也可以);上自諸天、天帝、天人,日月星辰,南斗北斗,司中司命,風師雨師,一切主持造化的靈神;下自地祇,高山大海,群山眾水,一切主持造化的靈神;中及人間一切掌管禍福靈神。普同敬禮,乞求成就一切善願,以此濟度無量無邊眾生。先祈願弟子(名字)現今處世,無一切疾病災難等事(隨自己意祝禱);臨命終時,提前一月預知時至,化佛菩薩來接引,西方境界盡現空中,持久不消失,眾人都看見。弟子(名字)即如入禅定,安然化去。

  遂後見阿彌陀佛,證無生法忍,得六神通。不超過此世界一年,就來此世界教化眾生。漸漸變此南閻浮提,盡娑婆世界,以及十方無量世界,都為清淨極樂世界。”禮拜。

  又祝禱說:

  “弟子(名字),謹為盡虛空界的一切眾生,敬禮盡虛空界的三世諸佛。仰望如來大慈大悲,憫念眾生沉淪苦海,沒有出頭之日。已入涅槃的諸佛,都出涅槃救度眾生,無窮無盡;正在世間的諸佛,勤轉法-輪,覺悟迷惑眾生,無窮無盡;未來的諸佛,在萬物萬類中,廣種善根,無窮無盡。度盡眾生而後已,緣覺聲聞等眾,也是如此。”禮拜。

  又祝禱說:

  “弟子(名字),謹為盡虛空界的一切善人,念佛說長壽偈七遍,願增加這樣的善人壽數;廣化眾生,都超脫苦海。

  我慈諸龍王,天上及世間。

  以我此慈心,得滅諸毒恚。

  我以智慧聚,用心殺此毒。

  味毒無味毒,破滅入地去。”

  禮拜。佛說,早晨清淨念長壽偈七遍,令人長壽。

  現今為盡虛空界一切善人念誦,那功德太大了。

  又祝禱說:

  “弟子(名字),至心敬禮日月光明世尊,火光如來,觀世音菩薩。乞求看在(本人名字)每日持誦如來菩薩聖號各有一百零八遍的份上,仰望大慈大悲,以各自的願力,使我早悟真性,增添福力,沒有一切疾病災難等事。以上三件,都是為了救度眾生。”禮拜。

  又祝禱說:

  “弟子(名字),謹為這南閻浮提無大無小的一切眾生,敬禮諸天,天帝天人,日月星辰,南斗北斗,司中司命,風師雨師,一切主持造化靈神;諸地靈祇,高山大海,群山眾水,一切主持造化靈神;人間一切掌管禍福靈神;普同敬禮,並為這些眾生,謝天地日月生成養育衛護之恩。我謹為這些眾生,念南谟釋迦牟尼佛一百零八遍,為他們種無上善根;念南谟阿彌陀佛一百零八遍,為他們結無上善緣。願這些眾生,常沐浴洪恩,歡喜相向;不相爭相殺,不相食相陵;修進佛法,脫離苦海,於是變這南閻浮提為極樂世界。”禮拜。

  又祝禱說:

  “弟子(名字),感謝天地覆蓋承載,日月星辰照射光臨;造化生成,神靈衛佑;父母養育,君臣庇護;師尊教誨,所有恩人;以及衣食來處,及受用處,及使令處,及行住坐處,一切有恩於我的,全都感謝。謹為念南谟釋迦牟尼佛一百零八遍,為他們種無上善根;念南谟阿彌陀佛一百零八遍,為他們結無上善緣。一切有情,在上等的,早證菩提正果;在下等的,盡生極樂世界。”禮拜。修此六段完畢。然後面向西方修淨土。

  大菩薩修淨土法門五

  早晨面向西方燃香禮拜祝禱說:“弟子(名字),謹為虛空界一切眾生,敬禮西方聖眾,十稱念四聖號,仰望聖眾大慈大悲,特別施展威神,讓這些眾生,各自十稱念,都拔出苦海接引到極樂世界。”然後念四聖號各十聲。禮拜。

  又祝禱說:

  “弟子(名字),謹為盡虛空界一切眾生,贊歎阿彌陀佛,忏悔回向,發願敬禮。仰望如來大慈大悲,特別施展威神,讓這些眾生,各自贊歎佛、忏悔回向、發願敬禮。都拔出苦海接引到極樂世界。”然後念大慈菩薩全偈一遍(在卷首第二段)。禮拜。

  又祝禱說:

  “弟子(名字),謹為盡虛空界一切眾生,敬禮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切菩薩聲聞所有上等善人。仰望大慈大悲,憫念眾生沉淪苦海,沒有出離的時候,特別施展威神,相互勸勉,分身在這中國,化身為將相群臣,共同輔助國主,治理教化眾生,使他們不相互爭斗相互殺伐,不相互吃食相互欺壓,世間變得仁厚平和,共享仁德長壽。以及這個南閻浮提,整個娑婆世界,甚至十方濁惡世界,身為國王大臣,百官群僚,以及各級大小官員,教化眾生,同修佛道,脫離苦海。於是改變我國,甚至十方濁惡世界,都成為清淨極樂世界。”禮拜。

  (據古本說,元朝延佑乙卯年四月十四日,命工匠排版印刷。到十月初一夜,印到這一版時,冒出捨利一顆。初七日,印到法字上,又冒出捨利一顆。下元日(十月十五)印到聖字上,又現出捨利一顆。現在存留刻板中,留作供養等等。敬請讀此文字的人,看到這樣的靈驗,共同生起深信堅固的心,請遵照修行,必定往生淨土。

  這就是龍舒居士所說的從古到今修持人眾多,豈能沒有感應?這話絕不是隨便說的啊。)

  如果不吃肉,就是大善了;如果有疾病,難免吃三淨肉,就祝禱說:

  “弟子(名字),因為身在世間,過去罪業深重的原故,身體病弱,不免有時吃三淨肉。謹為昨天所吃的眾生肉,念誦南谟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四十九遍,仰望如來大慈大悲,特別施展威神,讓這些捨棄了身命給與念誦者的眾生,乞求為它們念誦,超度他們,一定拔出苦海接引到極樂世界。我誓願所吃的肉,得到的氣力,所作的善業,願與這些眾生共享。願這些眾生先往生極樂世界,等我往生極樂世界,見佛聞法,證到六神通,來這南閻浮提化度眾生時,這些眾生,都隨我而來,共同化度眾生,同升佛道。”禮拜。

  如果沒有吃肉,就為平生所穿的絲織衣,將產生絲綿的蠶,以及已為絲綿布帛奉獻的蠶,念誦如前。

  又祝禱說:

  “弟子(名字),謹為這南閻浮提,今天所殺所吃的眾生,念誦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聖號,一百二十遍。仰望如來大慈大悲,因我念誦如來名號,一聲一如來度一眾生。念誦完所有的數(古板在這裡冒出捨利),也是如此,度所有眾生到極樂世界。”禮拜。

  修持法門六(釋迦佛親自把這聖號教給二老人,沒有可懷疑的。如果人能至心持念,以及念誦往生真言,化解冤仇延長壽命,得大福報,證無生忍,位居不退菩薩,豈不是了不起嗎?呂元益(刻印龍舒淨土文的居士)謹勸。)

  釋迦佛在世時(古版在這裡冒出捨利),有老夫婦二人,用谷子一斗記數,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西方淨土。佛說:“我有別的方法,讓你念佛一聲,能得到更多的谷子數。”於是教他們念南谟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出自《寶王論》。曾經用籼谷(稻谷一種)校對過,這樣念一句就相當於二千石谷子數的佛號。佛親自用這個方法教二老人,那功德太大可以知道了。若是愚笨的人不能念,就單念阿彌陀佛也可以。教人全念,得大福報。或者同時持誦小《阿彌陀經》,或《大阿彌陀經》,或其他佛經,隨便多少,回向發願往生西方淨土都可以。

  拔一切業障根本往生淨土真言: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多地夜他。阿彌利都婆毗。阿彌利哆。悉耽婆毗。阿彌利哆。毗迦蘭帝。阿彌利哆。毗迦蘭哆。伽彌膩。伽伽那。枳多加利。娑婆诃。”

  真言的字,本來不是佛國的字,是譯經人用來表音的字,人們多是因為那些字難認而不讀。佛最初說真言時,只有聲音。現今保存那些聲音,用容易認識的字代替,並不失去佛的本意,更不須懷疑。另外世間標點斷句多有不同,如今用藏經兩處的斷句方法是相同的,也不須懷疑。念誦這個咒的人,阿彌陀佛常住他的頭頂上方,不使冤家來禍害,現在這一世安穩,命終隨意往生。

  若是念滿二十萬遍,就是菩提發芽;三十萬遍,不久就面見阿彌陀佛。晉朝時的慧遠法師念誦這個咒,有神人從西方拿著一白銀台來說:“法師壽終,應當乘這台往生阿彌陀佛國。”往生時眾人聽空中如有音樂伴奏,異常的香味幾天不散。

  修持法門七

  佛問阿難:“你想見地獄人嗎?”阿難回答:“想見。”佛說:“身做惡事,口說惡語,意生惡念,這就是地獄人啊。”意思就是說人生善惡,不過是身口意三業。如今三業都很惡,就是純黑業,所以入地獄;若是三業都很善,就是純白業,那麼生天堂。若是三業中,有一業是善的,就是雜業,也不入地獄。

  所以身意雖惡,而口念佛號,也有一業是善的,遠遠超過三業都惡。何況口中念佛時,又能心想佛像,就是意業善;端正行為,而手提佛珠,就是身業善。常常能保持三業是善的,又修淨土,必定上品往生。

  我曾經在鎮江聽到賣蝦的,叫蝦一聲,而知道他三業都是惡的,為什麼呢?身體挑著蝦擔去賣,就是身業惡;意念想賣蝦,就是意業惡;口中叫賣蝦,就是口業惡。所以知道叫蝦一聲,而三業都是惡的,這就是佛所說的地獄人啊。

  這樣看來,目前所謂的地獄人就太多了,不可怕嗎?眾生因為愚癡不知因果,陷入罪惡中,太可憐憫了。

  知道佛說的道理,然後開導勸化他人,這叫做法施。法施是最大的布施,那樣的福報,豈是容易恆量的嗎?有人說:“人稱誦佛號,一直稱誦不止,正如呼叫一人的名字,一直呼叫不停,那人必定發怒。所以一直稱誦佛號,不算是善啊。”這樣說不對,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口業的過惡,堆積如高山大海,多稱誦佛號,加以洗滌,還恐怕不夠,怎麼可以用稱呼常人的名字相比呢?

  何況諸佛自從開啟這個念佛法門,所以要誘導眾生,改善他們的口業,是為了漸漸改善他們的身意。

  所以說“一向稱誦佛號,不算是善”,是世俗的言論,不是諸佛誘導眾生的言論,不值得聽取了。

  修持法門八

  完全持齋戒,又禮佛念佛,讀誦大乘經典,領悟第一義谛,因此回向發願往生西方淨土,必定上品上生。所謂齋是什麼呢?不吃肉,不喝酒,不YIN欲,不食五辛。所謂戒是什麼呢?殺生,偷盜,邪YIN,是身體行為所犯的三業;妄言,绮語,兩舌,惡口,是口中所犯的四業;貪欲,嗔恨,邪見,是意念所犯的三業。總共為十戒,能持而不犯,就是十善;如果犯而不持,就是十惡。完全能持十戒,就生到天上;能持前四戒,加上不喝酒,就是五戒;能持這五戒,常常不會失掉人身。

  如果是修淨土的,當然就不止是壽終生天或不失人身而已,如果完全能持十戒,加上如上文所說的功德,當然是上品上生了;如果只持五戒而修淨土,也不失掉中品上生或上品下生啊;如果還不能持五戒,難道可以不戒殺生嗎?殺生是五戒之首,又是十戒之首,也是比丘二百五十戒之首。

  那麼不殺生就是大善,殺生就是大惡,所以說:“凡欲殺生者,但將自己看。自身不可殺,物命無兩般。”(凡是想殺生的,看看自己,殺自己不可以,那物類的命和自己的命沒有什麼不同)所以不殺生能得長壽報,殺生就是短命報。因為自己想要命長,物類也想要命長,但是殺物命換來自己的命長,哪有這樣的道理呢?

  所以殺生不可不戒啊。凡是以殺生來滿足口腹,那口腹的貪欲哪裡有厭惡的時候?放下筷子後,滋味已經消失,而殺業都還在。如果要殺生招待賓客,那因為平日不殺生的理由推辭,別人也無話可說吧,何況那殺生的罪也是自己擔當呢?

  經上說:“來而獨自來,去而獨自去。輪回獨自行,果報獨自受。”看到這話,怎麼能為他人而殺生啊?如果以殺生祭祀祖先,難道沒有素食清淡可供嗎?孔子說:“雖蔬食菜羹瓜祭,必齋如也。”(就是蔬菜瓜果,也一樣祭祀)這樣看來,素食祭祀有什麼不可以呢?如果燃香誦經,依仗佛力為祖先超度,必定能超生善道,所以說都是可以不殺生的啊。

  如果只能持這個不殺生戒,而又修淨土法門,就已經不在下品往生的范圍了。

  修持法門九

  齋戒清潔自己,清淨心思,面向西方安坐,合上眼眼靜無聲息,觀想阿彌陀佛真金色身,在西方七寶池中大蓮華上坐著;他的身高有一丈六,兩眉中間向上有白毫一條,八稜中空,右旋轉五圈,光明照曜金色面與金色身。

  其次靜心專注觀想白毫,更不要有分毫的妄念,從而使自己合眼睜眼都能見到,也就是要念念不忘啊。

  這樣經過很久,念心成熟,自然感應見佛的全身,這個方法最上乘。

  因為心想佛時,此心就是佛,又勝過口念啊,往生必定上品上生。

  唐朝的啟芳、圓果二位僧人修觀想法,只用五個月,就覺得自身到淨土,見佛聽佛講法。事情記載在第五卷,就是所謂的《十六觀經》。詳細說各種觀想法,又不止這點而已。

  修持法門十

  想像阿彌陀佛的身軀極高通天,所坐蓮華也相稱;並專注想像佛的眉間白毫,一一觀想都像前篇所說的方法,這個方法最上乘,因為心想佛時,此心就是佛,那麼想像力極大,善念也就極大啊。

  如果不能這樣想,那麼想小像也可以,只要專注精神,不能散亂。

  據《觀經》說,觀想阿彌陀佛身相光明,如百千萬億的閻浮檀(閻浮樹下的河)金色。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無法計算)恆河沙由旬(計量單位),眉間白毫如五須彌山(宇宙中最大的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以無限的慈悲攝取眾生。所謂閻浮檀金,是極大極美的金啊。所謂那由他,是萬億的數啊。所謂由旬,是六十裡啊。

  根據這樣的說法,怎麼可以窮盡?只是一恆河沙由旬,它的大已經不可說了,何況六十萬億的萬億恆河沙由旬呢?

  修持法門十一

  同時觀想觀世音菩薩,身高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全身是紫金色,手掌作五百億各種蓮華色,有八萬四千光,華光柔軟,用這只寶手接引眾生;其次觀想大勢至菩薩,身高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全身光明,現出紫金色,有緣的眾生,都能見到;其次觀想自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蓮華中結加趺坐(雙腿盤坐),想像蓮華又合又開,見到佛菩薩遍滿虛空中。

  修持法門十二

  發救度眾生的心,發至誠心,發堅固心,發深心,加上禮拜念佛,那麼現在這一世蒙佛加持護佑,往生必定上品上生。所謂救度眾生的心,是願生淨土見佛得道後,再救度苦海眾生,不是只度自己啊;所謂至誠心,是最真誠的歸向極樂,沒有一點猶豫啊;所謂堅固心,是堅固修行,更不會退轉啊;所謂深心,是用心極深,直透淨土,就如去探海底的珠寶啊。

  三世諸佛與法界眾生,都是唯心造,我心既然是這樣,怎麼能不是上品上生?

  修持法門十三

  供僧齋飯和供養佛,燒香獻花,懸掛幡旗建佛塔,念佛禮忏,種種對三寶的崇奉,並將這些功德,回向願生西方淨土也可以;或者為世間種種的利益方便善事,若是做為兒子而孝養父母,做為兄姐而友愛弟妹,做為弟妹而敬順兄姐;閨門之內沒有不完善的,宗族之間沒有不和睦的;鄉黨鄰裡親戚,相互禮尚往來,相互恩惠;甚至為皇帝做事要忠心愛國,當官要仁慈利民;做為長者要善於安撫群眾,做為下屬要勤懇工作。或者教導愚迷的人,或者扶助孤弱的人;或者救濟急難,或者惠施貧窮;或者修橋挖井,或者施捨藥物食品;或者減少自己的奉養而利益他人,或者遇財源分享他人而自己退讓;或者教人為善,或者贊善止惡。

  隨能力去作世間一切善事,並將這些回向願生西方淨土也可以。或者為世間一切利益,不管大小,不管多少,若是只有一分錢施捨別人,或者只有一杯水施捨別人,甚至如針尖那麼小的善,也必定起善念等等,並將這些善緣回向願生西方淨土。

  常使這一念佛心不斷,念念在西方極樂世界,必定上品往生。

  修持法門十四

  佛說,想要往生淨土,應當修三種福德。一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種善業。

  二是受持三歸依,遵守各種戒律,不違犯佛法的威儀。三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經典,勸化修行念佛。

  這三條淨業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成就的基礎。三歸依,就是歸依佛法僧啊。

  修持法門十五

  我查遍藏經,都沒有陰府寄庫(存陰間錢)的說法。奉勸世人把燒寄庫錢的費用,用在請僧人幫助往生西方淨土上,一心向往西方淨土,就必定會往生。如果不是這樣,而是為陰府寄庫,那就是志向去陰府,死後必定進入陰府了。譬如有人,不按君子的行為,去結交賢人君子,而是把錢寄存在司法監獄看守處,等到犯罪進監獄,就用錢免罪,豈不是荒謬嗎?

  食肉說

  《楞伽經》說:“有無量因緣,不當食肉。”

  眾生的肉本來不是應該吃的食物,因為耳聞目睹習慣了,不知道那是錯的。如果能斷掉,當然是上策啊;如果不能斷,暫且吃三淨肉而減少習慣,所謂不見殺,不聞殺,不疑為己殺就是啊。如果吃幾種肉,暫且少吃一種;如果兩頓都吃肉,暫且一頓吃素。人生的福祿是有限數的,如果這樣做自然可以延長壽命。其次可以為這些被吃的眾生念誦經咒超度,也就可以化解冤業滅除罪過。根據閻羅王告訴鄭鄰的話(《觀音感應記》故事),那麼至誠為殺生的人念佛,必定會往生淨土。

  觀音坐相說

  按照藏經說,諸佛菩薩,手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是端正的,所以叫做八端。

  觀世音菩薩,本來是結跏趺坐(盤腿坐),但他的神通變化自在,所以叫做觀自在。

  現今的人把翹腿搭手坐,叫做自在觀音,是搞錯了啊。

 

上一篇:為什麼好人沒好報?
下一篇:淨空法師:要小心謹慎,把這個惡緣化解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