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佛教說往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往生是擺脫過往的惡業業力束縛獲得新生之不可思議過程。當下的業報身命終受生新的業報身,稱之為往生新業報身所處世界。往生法門可令行者脫離惡世,將五濁業報身轉為清淨法器身,於此善身中聞法修行,積累功德。修行往生法門的利益不僅僅是色身散壞之後,當下即能得大利益。能消罪業,免墮惡道;能調順諸根,免受病苦;能除煩惱,增長慧根。

  世界既可以指實際的世界,如五濁惡世、極樂淨土;也可以指心,如五濁惡世、極樂淨土。如《悲華經》:“善男子!若有菩薩取清淨佛世界,離三惡道及聲聞、緣覺,攝取調伏善心白淨成就善根如是眾生,是名菩薩譬如余華也,非謂大菩薩,如分陀利華,以於善心調伏眾生,種諸善根,作佛事故。”

  三千世界及其六道四天下則指心。如《起世經》:“或復有人作如是念。我於今者應行十善。以是因緣。我身壞時。當得往生郁單越中。彼處生已。住壽千年不增不減。彼人既作如是願已。行十善業。身壞得生郁單越中。”

  往生的最終目標是令往生者成就佛果,永離諸苦。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不是我們本來該來的地方,我們由於生病的緣故,虛弱不堪業力,故流轉至此受苦。佛為度眾生方才來此世界,雖然也會受到業力,但佛功德圓滿,不被業力轉,故稱如來。我們只有依教修行,爭取早日脫離這業力苦海,才算不虛度日月。往生法門便是以此為首要目標。

  星雲大師:說說往生

  “往生”一詞,不只是佛教徒百年之後,發願投生到淨土,叫做“往生”。世間上,凡是流動的生命,從此處遷徙到他處,都應該叫做“往生”。

  現代的移民,都是感覺此地不合居留,要遷“往”他處居住“生”存。女孩子嫁人,要前“往”夫家“生”活;學子前“往”學校苦讀,以便將來創造“生”命的意義。所以難怪佛教把到佛國淨土,定名曰:“往生”。

  “往生”一詞非常美好,它讓人感到生命不是死亡就算結束,此間死亡,只是肉體老朽後的淘汰,生命可以依其目的,往生到更善更美的去處。因此一般佛教信徒,對於人之生死,看得非常平淡,因為他知道,這一期的色身毀壞,繼起的生命又會在他處流轉,何必要為生死掛礙呢?

  人的醫生,就拿人體的新陳代謝來說,也都是“昨日之我,已非今日之我;今日之我,亦非明日之我”;因為細胞的繁殖、生死、代謝,讓我們賴以生存的身體,一直在生生滅滅中不老化。

  早上出門,不必掛念,晚上自然會回家;今日去了,也不必著急,明日還會復來,所以我們的生命也如同平常的時日,來來去去,生生死死。

  生命就好像時鐘一樣,雖有運轉,但是周而復始,還會回來。信仰淨土宗的人更主張,往生以後還會乘願再來,所以“往生”一詞,給予人生命的空間,讓人對生命懷有無限的希望。因為有希望,因此一個人對於往生,早也好,遲也好,生也好,死也好;生也是為了死,死了還會再重生,生死有什麼值得掛礙的呢?

  (摘自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著作《感恩 生活之道》)

  如何能夠快速往生

  與其待色身散壞諸佛菩薩前來接引,不如當下即修心,先入心淨土。如此修最快速,如此修色身散壞時去諸佛世界最有把握。因心淨土可消業障,業障輕了,身壞後就不容易被業力轉去惡世,縱使遇到惡緣,諸佛菩薩把我們接出來也容易。諸佛菩薩慈悲普無有差別,但因眾生業力不一,故有人命終得度,有人命終入惡世受報。所以《佛說阿彌陀經》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入心淨土不是得念佛三昧(俗稱功夫成片)。能入心淨土1秒則得1秒之利益,10秒則得10秒之利益,如能得念佛三昧,則時時處淨土,乃至眠時亦不昏沉非醒非睡業障不起,如是則去佛不遠,不久自得心開見佛。

  如果念佛時出現昏沉、妄想、煩惱,都是正常現象。五濁惡世凡夫初修皆生昏沉、妄想、煩惱。如同治病,不可能剛吃藥病就全好了,有個症狀逐步減輕,逐漸獲得健康的過程。

  煩惱重時,口誦佛號收攝心神是個很好的辦法,凡是修過的人都親證煩惱會依深淺次第逐個消滅。待不需口念亦可收攝心神時,則憶念彌陀比口誦佛號要更殊勝。

  在古代書面語的語境裡,念指心念,上‘今’下‘心’,當下一心,是為念。如《佛說無量壽經》:“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又如《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系念一處。想於西方。”

  如果口念則翻譯為‘稱’。如《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到下品下生時言:“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大勢至菩薩念佛往生法

  心念彌陀淨土應如何念?在《楞嚴經》裡,大勢至菩薩有宣講念佛之法: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

  這一段是專門說給修行住菩薩的,修行住菩薩讀到這就已經知道怎麼念佛了,因為修行住菩薩“心地涉知,俱得明了”。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

  這一段則是說給一切善男子善女人,只是所得含義不同。下面分述之。

  如來念佛法

  修行住菩薩無生無滅,念佛不著,不著念念亦不著所念佛,故稱如來。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菩薩念佛法

  以一念至誠心憶念彌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光,以佛慈光回向己深心,安住於佛,廣宣正法度脫眾生修諸功德,願生彼國。待業報身死,即得與阿彌陀佛及諸聖眾相聚一處,所現諸境真實不虛。

  起諸善根以一念淨心憶念彌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光,以佛慈光回向己淨心,安住於佛,廣讀大乘,以法布施利益眾生,願生彼國。待業報身死,即得與阿彌陀佛及諸聖眾相聚一處,所現境如幻如化。

  以一念至心憶念彌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心,以佛慈心回向己心,安住於佛,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願生彼國。待業報身死,心不顛倒,即得與阿彌陀佛及諸聖眾相聚一處,如在夢中。

  聲聞乘念佛法

  起善根斷惡念,以一念無惡之念憶念彌陀願佛接引,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念來接,安住佛念,得一心不亂。此一心不亂能令眾生次第得天眼、天耳、他心智、神足。

  凡夫乘念佛法

  一心憶念彌陀願佛接引,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念來接,安住佛念,得一心不亂。此一心不亂能令眾生免墮惡道。

  如法修行回向助念

  念佛要做到時時憶念需要因緣具足,如果是在家居士,工作生活諸事所纏,要時時提起正念很難,就需要兼修行法,將所修功德或福德回向願往生。佛在《佛說無量壽經》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用了很多的篇幅講如何修行回向願往生,因為如法修行回向願往生是最得力的助念。

  持戒善護己念;廣聞方等經典,聞已解實相義,解實相義已能以心行;修六波羅蜜。以此功德回向願生淨土。

  持戒善護己念;廣聞方等經典,聞已得不相空相(此空相不空慈悲不空善惡不空因果,否則便有相),於此不相空相心不驚動。以此功德回向願生淨土。

  持戒善護己念;起發無上道心,於大乘法不生疑煩惱。以此功德回向願生淨土。

  持十善業,不起妄想,不昏沉,不愛著四禅定解脫樂,不染著世間愚癡行,不講不觀聽世間愚癡法,不造五逆,以此善根回向願生淨土。

  堅固戒忍,煩惱來時能以戒心對治堅固不退直至煩惱退卻,以此功德回向願生淨土。(《佛說觀無量壽經》言此行有功德而不是福德。能行此行者菩提心雖未發出,但已經起用了。)

  孝養父母,行世間善法(如行弟子規、捐助貧困、獻血等)。樂聽熏修佛法。以此善根回向願生淨土。

  下品往生者,由於業障過重已經無法憑己力自度,需有善知識救拔。

  僧伽吒法門與執持往生咒

  除了至心稱南無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念佛法門,佛還宣講了僧伽陀法門,往生咒的內容就是僧伽吒法門,佛在《僧伽吒經》中稱此法門如說修行可“過九十五億千世界,如阿彌陀國。彼人佛土亦復如是。”

  僧伽吒法門:“問言:當於爾時說何等法?答言:爾時演說僧伽吒法門。若聞此法,當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滅一切罪煩惱休息。汝今谛聽,當為汝說,令汝聞已速得解脫。聞四句偈令不中阙,盡一切惡得須陀洹,然後布施遠離諸苦,受苦眾生令得解脫,怖畏眾生令得遠離。”

  往生咒:“南無無量光佛如來 即說咒曰:甘露湧現、甘露成就、甘露能施、甘露遍能施、遍虛空施甘露、圓滿成就(淨土見佛)。”

 

上一篇:有用的十八個人情世故
下一篇:索達吉堪布:學佛問答之幽默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