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說,信仰佛教的國家都是比較貧窮的,信仰基督教的國家都是比較富裕的,可見得基督教超越佛教。
答曰:
1.信仰佛教國家未必一定窮。
試看唐朝中國,舉國虔信佛法,上至天子,下到庶民,無不崇信佛教,玄奘西行取經,鑒真東渡,八大宗派形成,都發生在那個時代。
然而彼時唐朝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國力強盛,國際地位超邁往古,當時中國的生產總值占世界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GDP比重占到世界經濟的60%左右。彼時中國經濟、政治、科技、工藝、文化、娛樂、學術、數學等等都是世界第一。彼時中國是世界的中心,當之無愧的中國。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國有超過百萬以上的超大城市。11世紀,歐洲最大的城市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城市的規模都不過萬人。而中國的首都有一百五十萬人。彼時前中國的城市規模的超過二十萬人口的有六個,十萬人以上的城市有四十六個。
看過上面的數字,還會覺得信仰佛教讓國家變窮嗎?
2.信仰基督教還能國家富裕,說明了什麼?
說明信仰不妨礙經濟,不僅不妨礙,且有助於經濟增長,人心有信仰,內心有依靠,內心和諧安寧,心安則身安,身安則家庭安,家庭安則社會安,社會安則國家安,人人安於各自本位,積極努力工作,自然生產力提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
說明人若有信仰,斷不敢苟作妄為,因有上帝的眼睛在時時注目,社會穩定和諧,破壞社會,破壞經濟,危害因子大大減少,人心平和,國土安寧,日月清明,災戾不起,兵戈無用,很多時候,經濟不損即是增。
信仰基督教可以起到如此顯著之作用,若能虔信佛教,更能如是:佛教因果之倡導,更能穩定人心;佛教精進勇猛之理念,更能激發人正面之潛能;佛教大慈大悲之精神,更能促進社會之和諧;佛教西方淨土之美好超勝,易修易往,更能煥發人心向善、向淨之希望,平息貪恚,增進和諧。
3.如今佛教國家普遍貧窮的因由。
原因甚多,經濟的發展情況,信仰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不過舉國信仰佛教之國家基本都是東南亞小乘佛教流布之小國,小乘佛教教義的內涵精神之廣闊度,深遠度,法門之廣繁性與普適性,遠不堪與大乘佛教為比,況時屆末法,能精通小乘教義的人愈來愈少,許多國家只是延續歷史佛教信仰浮於表面之傳統習俗,佛法的內核精神,未必能彰顯普及於人心,進而轉化成為有效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精神力量。
還有一重要的緣由,在於各地無淨土法門,佛陀教法雖多,卻非是一切法門皆可普適一切時代,一切眾生,法若不能應機,則形同虛設,這個時代,若離開淨土法門談佛教,可說皆是玄談,不會對眾生產生實質而究竟的作用。
基督教有的特質,淨土法門全部具足,基督教沒有的特質,淨土法門還具有。論簡易,淨土法門更為簡易,繞開難以措心的以信稱義,直稱南無阿彌陀佛一句實在的名號;論超勝,淨土法門更為超勝,往生淨土,即便成佛,永出六道,不受後有。
4.不能以貧富論勝劣。
國與國也如同人與人,富人生活的幸福指數一定超過窮人嗎?生活在富裕的國家一定更幸福,更有安全感,更有尊嚴嗎?未必!細觀許多發達國家社會狀況,形形色色的問題亦復不少。反觀許多小國,雖然不富裕,卻人人面孔洋溢著幸福。(附文可參看信仰佛教的不丹王國的狀況)
兩千年前孔子都曾言:富貴而不仁且不義,於我如浮雲;君子謀道不謀食。
當然,向唐朝那樣國家極其富裕,人民幸福指數又極高的時代,也是值得深深向往的,彼時正是善導大師開創淨土宗的時代,是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普流天下的時代,是極樂世界妙美馨香隨處可聞的時代。
如此可見,復興淨土實在就是復興中國啊!
附文:
不丹人為何幸福指數全球最高?
如果你問一個中國人是否幸福,許多的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即便是那些有錢有勢之人;但如果你問一個不丹人同樣的問題,絕大多數人的回答卻是肯定的,而且那種發自內心的幸福溢於言表;此外,幾乎所有去過不丹旅游的人都會異口同聲地說,不丹讓自己回到了心靈的故鄉。也正因為如此,不丹被人們視為“快樂的王國”。
一項全球統計亦表明,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不丹人的“幸福指數”是全球最高的。
是什麼讓一個身處喜馬拉雅山脈的小國百姓對幸福感受如此之深?幸福到底與什麼有關呢?
9月下旬,不丹首相廷裡(Jigmi Thinley)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峰會上發表了講話,並受到了與會者的歡迎,從中我們不難找尋到不丹人幸福的原因。
廷裡指出,盲目追求財富是“危險和愚蠢”的行為;全球金融危機提醒人們,世界的財富是“虛幻的”,在一瞬間即可“消失無蹤”。
“人們無法想像,即使中國和印度立志要在消費上與美國媲美,但如果每一位地球公民都擁有同樣的貪婪能力,世界會變得怎樣”。他認為,巴基斯坦近來發生的大洪災以及美國墨西哥灣漏油等災害,都是大自然無法忍受人類任意妄取而進行反撲的證據。
他還表示,當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尚在為如何履行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承諾所苦惱時,不丹政府卻已經接近於實現這些目標,並將在聯合國提出的2015年限期內,消除貧窮、饑餓、疾病、文盲、環境惡化和對婦女的歧視等問題,並達成真正的永續發展。
廷裡因此建議世界采納新的千禧年發展目標,即快樂。“這個目標是單獨的價值,但同時代表8項目標計劃的總值。它的相關性超越了貧窮和發展中國家,將所有人文、富有與貧窮結合為一個沒有時限的共同願景。” 雖然廷裡的建議能否為其它國家采納還是個未知數,但小小的不丹取得的成績卻是有目共睹的。
而不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就,恰恰是因為一直以來,不丹政府把“國民幸福指數”作為追求的目標。
該目標是不丹已故高僧旺秋(Jigme Singje Wangchuk)於1980年提出的。
但如何衡量幸福呢?
經過由不丹各方面專家組成的團隊的調研,不丹國王、政府官員等對幸福有了全新的理解,即所謂的“發展”,除了在經濟上謀求成長以外,必須同時追求物質上、精神上和情感上多層面的“最大幸福”。
這個“幸福指數”包括四項基本內容:環境保護、文化推廣、經濟發展和良政。不僅不丹的幾任國王都如此認為,就連大多數的不丹人也都認同這一主張。
從廷裡的發言中,可以看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構成“國民幸福指數”的四個基本方面已經在不丹實現,難怪不丹人過得安寧、快樂、幸福。
由於不丹政府的價值觀定位在維系自身的傳統文化和自然環境上,因此對國內豐富的森林資源、礦產業、水利資源的開發並不積極。這個國土面積74%為森林所覆蓋的國家,竟然有26%的地區被劃定為保護地。而1995年,不丹國民議會還規定,不丹森林覆蓋率至少應保留到 60%。不丹也沒有濫伐現象,而是適度科學合理開發。山民砍一株樹需要特別許可,國有林區伐木必須經過嚴格審批。而且,任何一項新的工業、一個新的農業市場或是一種新的森林產品的產生,都必須考慮它們對環境所帶來的深層次影響。
在追求國民幸福總值的發展戰略指導下,為了保護環境,不丹還選擇了建造地下水電站。
1999年,不丹政府宣布不丹為無塑料國家;2004年,不丹又制定法律全面禁止煙草的銷售,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全面禁煙令。商店不准賣煙草產品,居民不准在任何地點抽煙。按政府估計,全國只有1%左右的人口抽煙。
正因為如此,不丹在2005年被聯合國表彰為“地球衛士”。而不丹百姓的環保意識很強。連街上的垃圾桶都十分干淨,有的根本沒有什麼垃圾。
正因為政府對環境不遺余力地保護,所以如今在不丹的原始樹林保存得相當完好。蔥郁的樹木,各色的野花、植被,還有隱秘其間、時隱時現的傳統的藏式木樓、藏式佛塔,讓人仿佛來到了人間仙境,恬靜、淡然。除了重視保護環境外,不丹政府還致力於改善百姓的生活。
在不丹,每個人都有一份田地,教育、醫療全部免費。而且隨著政府的大力發展,不丹有了公路,有了電力,有了干淨的水,有了正式的貨幣,有了郵政和電話系統,還有了像樣的醫院和學校。
此外,根據不丹的新憲法,政府在制定一系列包括農業、交通及外貿在內的國家政策時,都不能以經濟為出發點,必須以“幸福及快樂”作為根本出發點。
2008年,不丹人接受了作為君主制代表的不丹國王的辭職申請,並開始進行全國大選。這些改變都是為了“國民的幸福快樂”。不丹國王將自己的王位傳給了兒子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後者在新憲法下舉行了加冕儀式。只是,現在的國王在不丹已沒有實權。
可以想見,生活在如此環境中的不丹人該是怎樣的淡定、從容。如今,不丹雖然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但人民的“幸福指數”卻是全球最高的。
同幸福的不丹人相比,美國的人均GDP在過去的50年增長了3倍,但是美國人卻未感到更加幸福,美國的暴力犯罪增加了3倍,不和鄰居交往的人數增加了4倍,1/4的人感到不幸福和抑郁。
在中國也是如此。經濟的發展並沒有讓人們感到發自內心的快樂和幸福。
可見,幸福與經濟的發展、金錢的擁有並沒有直接的關系。也許不丹人的國民幸福指數為各國政府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當我們真正明了什麼是幸福時,我們才會像不丹人一樣擁有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