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不要等臨終,等臨終是真的一點沒把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不要等臨終,等臨終是真的一點沒把握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二六集)  2016/4/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32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今天是準提菩薩的聖誕,準提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所以準提就是觀音。今天也是賢公老和尚往生三週年紀念。大家先跟著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七十六頁第五行,從第五行開始:

  「但淨宗常謂之一念、十念。則迳指凡夫之稱念佛號一聲與十聲」。今天(剛才向諸位報告了)是海賢老和尚往生三週年。老和尚在這個時代,人心異常,常是指五常,仁、義、禮、智、信,異常就是跟五常不一樣,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個時代是動亂的時代,眾生生活在這個時代很痛苦,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法,含義很深。怎樣度過苦難?一定要深信佛法,依教修行,我們才能度過這個難關。有人說沒有機會聽經,能念經也好;也沒有機會能念,那就學老和尚,老和尚一生就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念四個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除了睡覺之外,佛號在心裡念念相續,沒有中斷過,他得念佛三昧,真得到了。而且還不是淺學,他悟得很深,也就是淨宗一般所說的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法身菩薩所證的,那我們就知道了,賢公為我們示現,為我們表演,農村裡面出生的,從小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二十歲出家,師父就傳他這一句佛號,囑咐他一直念下去,明白了不能隨便說,不能說,他老人家一生老實、聽話、真干,所以雖然證得理一心,從來沒有提過。懂得的人常常接觸能看出來,不懂的人看不出來。為我們證明,最重要的證明,念佛求生淨土是真的不是假的。

  西方確實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這是怎麼回事情?如果我們說我們這個世界有,娑婆世界有,那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一樣也有;你要說是假的,我們這個世界也是假的。剎那剎那不可得,一秒鐘這個畫面已經換了二千二百四十兆張,這一張一張的算,哪一張是真的?沒有一張是真的,過去了永遠不再回來了,這個道理要懂。極樂世界比我們這殊勝,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法性身。所謂法性,它是清淨身,沒有污染,它不生不滅,它本自具足,具足無量無邊功德,不可思議,它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我們這一生有幸,到這個世間來,遇到佛法,遇到淨宗,遇到夏蓮公的會集本,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不可思議,這個緣太殊勝了!這樣的因緣,這一生當中,我想沒有一個不往生。為什麼?你往生的緣全具足了,真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怎麼這麼巧全遇上了?今天我們在一起學習,就如同在極樂世界沒兩樣,賢公為我們作證。

  註解裡面,淨宗常說的一念、十念,意思是指什麼?指我們凡夫念阿彌陀佛,一聲就是一念,十聲就是十念,是這個意思。如義寂法師的《無量壽經疏》裡頭所說的:「此言念者,謂稱(稱就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經此六字頃,名一念」。念這六個字時間很短,這就叫一念,「是謂念誦一聲佛號,即名一念」。這裡一念是這個意思。《觀經》裡面說,「下品下生者,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這是《觀經》的經文。由此可見,十念就是十聲。這十聲在什麼時候?是「臨終十念」,「乃至一念」,臨終只念一句佛,「皆得往生」,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讀了這個經文,我勸諸位萬萬不可生僥倖心,那現在就可以不必念了,等到臨終的時候,再念一念、十念就行了?是沒錯,經文講的沒錯,你能不能保證你臨命終時能十念?如果那個時候一時迷惑顛倒,記不起來了,誰提醒你?所以現前淨宗很盛行助念。助念也得懂規矩,不懂規矩就錯了。我聽一個同修告訴我,有一位念佛往生的人還沒斷氣,助念的人就來了,他大概是想喝水,這助念的人說不行,不能動他,不能碰他。這個往生的人咬牙切齒,恨透了。我們有佛學常識的人就懂得,臨終生瞋恨心,他到哪裡去了?往生到什麼地方,都決定在最後這一念。這最後一念咬牙切齒,瞋恨心,瞋恨墮地獄。你來助念,不是送他到極樂世界,是送他到地獄去了。這是不是有心的?我相信不是有心的,是平常聽了助念的時候不能動他。什麼時候不能動?斷氣之後八個小時不要動他,最好是十二個小時,能夠到十四個小時就更安全,他的神識才離開,是這麼回事情。他沒斷氣,他想要一杯水喝,你不給他就罷了,你還要叫大家不要碰他,把他當作斷氣的人看待,這就錯了。所以,《饬終津梁》、《饬終須知》,古大德告訴我們臨終送終的一些規矩,特別是助念的規矩,不可以不懂。決定不能在臨命終時候叫他最後一念是貪瞋癡,那就壞了,他如果是貪心,餓鬼道;瞋恚,地獄道;愚癡,畜生道,三惡道去了。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負這個責任。你把一個人送到三惡道去,這個罪重,他念了一輩子佛,就希望往生極樂世界,你無知把他送到三惡道,這個過失非常嚴重,希望我們要留意。助念的時候最好有人,內行的人、懂得的人,把助念一些規矩講清楚、講明白,再入病房。

  下面,念老引用彭際清居士的話,彭際清居士這些話多半都是在《無量壽經起信論》上說的,這是他的著作,「如實回心,一念念佛,無不往生,以佛本願力故」。彭居士解釋這句話解釋得好,如實是真實,真的回心,對這個世界完全沒有留戀了,這叫回心。對這個世界只要有一念,一個念頭沒放下,這一念可能障礙你往生。如實回心最好在平常做,現在就做,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縱然是幫助人學佛、幫助人皈依淨土,像剛才幫助人念佛往生,也要念念放下,千萬不要以為是功德。沒錯,你幫助人、開導人往生念佛,無量功德,不能作有功德想。你說我為了這個功德,來幫助人念佛的,來開導他念佛往生的,這就錯了。我們的心就不是真實心,還有貪心在裡頭,貪圖功德。這一念心會障礙我們。回心是回頭,從哪裡回頭?從我們這個六道十法界、娑婆世界回頭,回頭向著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對了。念佛的人千萬要記住,現在就不能放在心上。有許多利益眾生的事情,對,當你做的時候可以去想,做完之後馬上就回到極樂世界,就回到阿彌陀佛,心裡頭不許可有雜念,不許可有妄念,有妄想、雜念都不可以,這才叫如實回心。如實回心的功德很大,一念念佛,無不往生,沒有一個不往生。為什麼?佛有這個願,第十八願,這是佛的本願,四十八願裡頭最重要的一願。真信、真願、真肯念佛往生,沒有一個不往生。即使是造了五逆十惡,無間地獄的罪業,臨命終時用真實心,一念、十念都決定得生。淨宗的殊勝不可思議。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至於《觀經》中臨終十念而得往生,與上所論一心之念,是同是別」。《觀經》上也講了臨命終時十念往生,那跟我們上面所說的、平常所講的,是同還是不同?「蓮池大師於《疏鈔》中,論之極為精確」。這精確兩個字不容易,精是精彩,確是確實,精確這兩個字我們看到了,就信心十足,絕不懷疑了。蓮池大師在《疏鈔》裡頭說:「故知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良繇正指理一心故」。這個不容易,念到理一心的時候,一聲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人有疑言,罪既多劫,業重障深,久勤忏摩」,忏摩就是忏悔,「漸積功德」,這個功德是天天在累積,「庶可消亡」,這個滅罪可不容易;「而念佛一聲,滅多劫罪。因微果巨,固所不信」,因小果大,好像不相應。

  這個事情我們以惠能大師做個例子,能大師他能夠頓捨頓悟,可見得這個東西重要。明白了就放下,不再放在心上,這比什麼都重要。惠能大師聽人家念《金剛經》,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把那個心放下了。心確實不能安住在任何一處,世間法不能住,不能住在名聞利養、貪瞋癡慢,不能住在這些地方。再者,不但惡不能住,善也不能住,為什麼?住善,行善,修積善功德,將來的果報在三善道;住在惡的念頭上、惡的行為上,損人利己,來生的果報在三惡道,善惡果報絲毫不爽。我們今天目的是要出離六道輪迴,不再搞六道輪迴了,那唯一的方法是什麼?就是求生淨土,永遠脫離娑婆世界,永遠突破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這叫真正的成就。所以《金剛經》上這句話,能大師就在這開悟的。

  到了黃梅,拜了五祖,五祖分配他到碓房裡面去做義工,他是個砍柴出身的,有力氣,在碓房裡面舂米破柴,還干他的老本行,不要換別的行業,這就是參禅。禅是什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禅。他在那裡舂米破柴,不感覺得累,為什麼?因為他的心沒有住在破柴上,沒有住在舂米上。他要住在破柴舂米,他就會感覺得很辛苦、很累。他沒有,他在那裡游戲,無所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妄心有住,真心無住。所以他用清淨平等心舂米,用清淨平等心破柴,妙極了!他這個修行用功誰知道?五祖知道,這廟裡頭沒有一個人知道,只有五祖一個人知道。所以在寺廟裡住了八個月,五祖想想功夫成熟了。成熟是什麼?徹底放下了。所以五祖宣布,自己年歲大了,煺位傳法,傳第六代。要傳給一個什麼樣的人?無住生心的人才有資格。

  代代祖師都是無住生心。生心是什麼?樣樣都干,不妨礙,做度眾生的事業。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示現八相成道,那是生心。一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講經三百余會,說法四十九年,講這麼多經,同學有疑問提出來,回答,都記載在經典當中,那是什麼?那是生心。生心就造業,可是他不造業,為什麼不造業?雖然生心,他無住。我們今天這個生心有住,你今天干了一樁什麼事情,一樁一樁都記得牢牢的,還怕忘掉,寫在日記本上,你看這麻不麻煩?還要做出成績來,這成績做什麼用?這成績是三善道、三惡道的,怎麼搞都出不了六道輪迴。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明白了,飯照吃,事照干,就是吃飯、干事、睡覺,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對了。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為什麼?法身菩薩的境界。你要到這個境界,你跟六祖是同一個階層的人,你不是凡夫,在西方極樂世界稱之為法身菩薩。四土他住哪一土?他住實報莊嚴土,他不是同居土,他不是方便土。

  所以,《金剛經》上這一句話精彩極了,我們也可以說全經五千多字,最重要的一句是什麼?就是這一句。核心惠能大師能掌握到,能聽懂,能把它掌握到,能把它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五祖衣缽傳給他了,嫉妒障礙的人多,那些人對五祖的這種做法都不懂,認為五祖年歲大了煳塗了,衣缽是不是惠能搶去的,不是五祖給他的,逃跑了?大家胡思亂想。這裡頭只有神秀知道,畢竟是個通宗通教的人,雖然沒有大徹大悟,他明理,所以他若無其事。這用能大師做個例子。

  因微果巨,因是念一句佛號,他用的是真心念的,理一心是真心,明心見性之後,聲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沒有證得一心以前,沒這麼大的力量,當然也消,沒這麼多。如果明心見性,念到理一心,每一聲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什麼塬因?要講真的塬因,你本來是佛,這給你講真話。你本來是佛,佛念一聲佛,罪都消盡了,不止八十億劫,無始劫以來的罪都消得乾乾淨淨。所以這老實念佛重要。這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功夫成片,先求這個階段。這個功夫成片沒有得到,事一心、理一心只是說說而已,你達不到。證得功夫成片之後,向上提升到事一心,證得事一心之後,再提到理一心,一個層次一個層次慢慢往上提升,這就對了。表面上看起來,念佛的因很微弱,很小,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果大,所以難信。

  下面講,《疏鈔》裡給我們說,「今謂至心者,即一心也」,不但是一心,是理一心。「若事一心,雖能滅罪,為力稍疏,罪將復現。多多之念,止可滅少少之愆」。多多的念,像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祖師,永明延壽大師,大家都知道,提起來都敬佩。他老人家在世每一天念佛,白天十萬聲,晚上十萬聲,十萬聲這是多念,多多之念。永明延壽,阿彌陀佛再來的。他是教我們,為我們示現苦口婆心,我們應當仰慕,應當向他學習。說「此」,這個地方所講的「至心」,正是理一心。「理一」,不是事一,是理一心,屬於理一心。「一心既朗,積妄頓空」,返妄歸真。「喻如千年闇室,豈以一燈,闇不速滅」。這再用燈做比喻,這個房間一千年了,時間長,都沒有燈光,我們點一盞燈,立刻黑暗就沒有了,就照得很清楚。這個比喻大家容易懂。至心一念,一聲,就好像只依一盞燈、一支蠟燭,黑暗就滅了。所以一心既朗,積妄頓空。

  妄念,什麼是妄念?只要是念頭都是妄念。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念頭。告訴你,念佛的念頭都沒有,清淨心裡頭沒有佛,真清淨;還有個佛,不清淨。但是這個不清淨它有個好處,這個一念是佛,不是別的念頭,它不清淨它也沒有辦法幫助你成佛,但是它跟極樂世界是通的,你能夠念,阿彌陀佛就能接引你往生。到什麼地方再去修理一心?到極樂世界。在這個世界很難修,你什麼都放不下;到極樂世界很好修,為什麼?樣樣放得下,它的資源太豐富了,沒有一樣東西不是心想事成。你證得心想事成了,你還會有貪戀嗎?沒有了。想要它就現前,不要就沒有了,你看多自在,不需要收藏。你說經本,我要念經的時候,經本,大字經本就擺在面前;念完,不念了,沒有了,就不見了,不需要收藏。極樂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佛佛現,想菩薩菩薩現,得大自在,那個環境好,阿彌陀佛不必教你放下,你自然放下了。這個地方佛天天勸我們放下,勸了一輩子還是放不下,這個地方多苦,要把它認識清楚。

  下面說,「故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法華經》上說的。這一句,「不獨《妙法蓮華經》有之」,《法華三昧觀經》也有,這經上說:「十方眾生,一稱南無佛者,皆當作佛。唯一大乘,無有二三。一切諸法,一相一門,所謂無生無滅,畢竟空相。如上所說,非理一心而何」。念老把這一段經文拈出來,證明前面所說的一心是理一心。這些話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可以用佛說的話來作證。十方眾生,一稱南無佛,只念一聲,可是這一聲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皆當作佛。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你迷了,佛來幫助我們,用念佛的方法開悟,就對了。我們念佛為什麼開不了悟?念佛的同時有妄想、有雜念、有分別、有執著,攪和在一團,所以回不去,作不了佛。

  「唯一大乘,無有二三」,佛教化眾生,實實在在的只是唯一大乘。二乘就是大乘、小乘,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為什麼要說這些?說這些是不得已,眾生根性太差,不是上根利智,煩惱習氣很重,所以佛說二乘、說三乘。一乘對菩薩說的,對大根性人說的,二乘三乘對小根性人說的。沒有根性,遇到了也聽不懂。這個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出世,他一生講經教學,度化的人不多,為什麼?眾生根性太差了。所以佛不但說二乘,佛還說五乘。五乘底下是什麼?人、天。這是什麼?你出不了六道輪迴,那就幫助你不失人身,佛慈悲到極處!你來生還得人身,修得好的得天身,到天上去了,人天乘。人天乘這些法散布在三乘經裡頭,小乘經有、方等經有,《華嚴》、《法華》裡頭也有,為什麼?佛說法,聽眾根性不一樣。人既然多,佛每個人都顧到,不叫你白來,你聽了都歡喜,你程度深的聽得深,程度淺的聽得淺,都聽懂,都得利益了,妙不可言!

  下面給我們說真話,「一切諸法,一相一門,所謂無生無滅,畢竟空相」。就是《般若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這個意思。一相一門,什麼相?空相。什麼門?空門。不生不滅,這是真的,你不能說它有生滅。我們今天看到這現象,現在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物質從哪來的?這物質現象,是念頭在高頻率波動之下產生的幻相。這幻相頻率多高,一秒鐘波動多少次?我們同學曾經算出來,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你能不能說它有生有滅?現象現前,這個相不能說有生,不能說有滅。沒有一樣不是無生無滅的,畢竟空相,物質現象不生不滅;精神現象,念頭,也是不生不滅;自然現象還是無生無滅,畢竟空,統統不可得。你聽懂了沒有?沒懂,為什麼沒懂?誰能聽懂?惠能聽懂了,所以惠能放下了。我們聽了好像明白了,沒放下,沒聽懂;聽懂了就是惠能。賢公老和尚,我估計他四十歲左右得理一心,那就是他聽懂了,徹底放下,一天到晚嘻嘻哈哈、快快樂樂,他干粗活,他種田,他不感覺到累,非常歡喜。為什麼?工作照干,心裡頭乾淨。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是理一心,無論干什麼事情快樂無比。

  如上所說,非理一心而何?這說出真的是理一心。「蓮池大師謂《觀經》之至心,即理一心」。《觀無量壽經》上講的至心,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理一心。「蓋臨終親見獄火,乃生實信,故能頓釋萬緣,唯提一念」,頓釋萬緣就是徹底放下。為什麼放下?他臨命終時看到地獄,他不驚不怖,他立刻回頭,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唯提一念,「念念離念,念念是心,念念契真,念念是佛」,這就是理一心。念念離念就是無住生心,這個離就是無住。有沒有念?有念。念怎麼樣?念,自己沒有住相。也就是說,自己念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裡面,諸位要記住,念這句佛號裡面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離念就是離這四種念頭,妄想、雜念、分別、執著沒有,念念離念。於是怎麼樣?念念是心,念念都是,這個心就是自性;念念是真,真就是真如,所以念念是佛。「如是臨終十念,契理一心,故得滅罪往生」。這個人往生到極樂世界,無量劫之前一直到現在所造的這個業,不論是善業惡業,統統沒有了。這個人往生到極樂世界,他肯定是生實報莊嚴土,為什麼?理一心。

  「又何為至心」,什麼叫至心?至心,《觀經》上說的。「《無量壽經宗要》引什公之喻」,什公是鸠摩羅什大師,鸠摩羅什大師在這講了個比喻:「譬如有人,值遇惡賊,直來欲殺。其人勤走,渡河求免」。講到人在路上遇到強盜了,這個強盜要搶劫他,還要殺人,這人趕快跑,跑到河邊,跑到河邊就想渡到河那邊去,這個賊就追不上來了。「爾時但念渡河方便」。這個時候他的心專一了,為什麼?他只求用什麼方法過河,那一邊強盜在追,這一面跑著、一面想著,他只有一念,他沒有第二念,「當念渡河,即是一念」。這個比喻。「此等十念,不雜余念。行者亦爾,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無間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為十念」。行者,修行人、念佛人,就跟這個比喻一樣。後面有人追殺來了,你現在怎麼辦?你現在走到河邊,還有別的念頭嗎?沒有了,就一念,怎麼能過去,強盜趕到河邊,你已經到對岸了,你才能脫險。

  所以修行人在這個時候,遇到地獄相現前,羅剎、餓鬼現前,若念佛名,這就是持名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若念佛相,佛相是觀想。所以我們供佛像供一尊。我們現在供的這尊佛像,是我們最初學佛的時候,趙默林老居士他從中國大陸帶這一尊佛像到台灣,沒有適當地方供養,我們建圖書館,他很歡喜,送到我們這來供養。這尊是瓷的,不是玉的,做得非常好,非常莊嚴,讓人看到生歡喜心。所以我們用照相,照相把這一張相放大了,愈放大愈莊嚴。所以現在我們做大法會,都用這三幀。常常見,就見這一尊像,就拜這一尊像,我們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了,就是這個相,我們很熟,天天念他、天天拜他,畢竟他出現了,所以你一點懷疑都沒有,就是這一尊像的樣子來接引你,你就放心跟佛去了。這是念佛相。這是《十六觀經》裡的方法,前面十五種都是觀想,最後第十六種是持名。觀想也可以,持名也可以,乃至十念,如是至心,這叫十念,十念是這個意思。

  「是謂行人念佛」,修行人念佛,「如彼喻中人之欲渡河」。好像前面的比喻,有盜賊看到你了,來奪你的命、奪你的財物,你趕緊跑,跑到河邊,什麼念頭都沒有了,就一個念頭,趕緊過河,用什麼方法趕緊過河,所以沒有別的念頭,這叫至心,也叫專心,也叫一心。「如是之念」,這個一念,「相續至十,即為十念。臨終能行,決定往生」。這一句話說得非常肯定,臨命終的時候,我們要能夠提起正念,一念、十念決定往生。

  「乃至一念(見《念佛三昧寶王論》)」,《念佛三昧寶王論》裡頭這幾句話很重要,「念心純固」,純就是沒有夾雜,固是堅固,「亦得往生」。就是一念那個念心純,念心非常強,就是一念都能往生。「蓋以暗合道妙,巧入無生。是故五逆十惡,臨終念佛,乃至一念,亦得往生」。《念佛三昧寶王論》裡頭說的,說得好!所以我們平常要修的,純、固這兩個字很重要。現在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念頭要純,念力要強,這個念頭可以改變物質的環境,所以科學家提出「以心控物」,科學把佛法證明了。為什麼?現在我們明白了,物質現象是從念頭生出來的,不是真的,念頭滅了它就沒有了,有念就有生,無念就不生。有念都是妄心,無念是真心。物質現象有生有滅,是妄心生的,阿賴耶的境界相。不生不滅,那是自性的相分,自性現相。雖然不生不滅,它也不是真正存在,這個道理要懂。自性心中一念不生,哪來的相?相是怎麼來的?相是阿賴耶變的。《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點都不錯。心是真心,離念就是真心,有念就是妄心。所以無住生心,無住是真心,有住是妄心。我們今天是妄想、分別、執著一起出現,妄想是起心動念,是無明,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六道輪迴是這麼來的。所以念佛法門暗合道妙,它不明顯,它真妙。巧入無生,非常巧妙的,你不知不覺就入了無生的境界,無生就是無住。「是故五逆十惡」,這是造作極重的罪業,「臨終念佛,乃至一念,亦得往生」,真正不可思議。念佛為什麼?暗合道妙,巧入無生。

  「正顯彌陀本願不可思議」。最後結歸,歸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八願,彌陀願力不可思議。「法藏菩薩五劫思維之果,即在於此」。法藏菩薩五劫修行,五劫是時間,這麼長的時間考察、思惟、選擇,成就極樂世界,果德,即在於此,四十八願圓滿成就了。「五逆十惡臨終之際,地獄相現,眾火俱至」。地獄是一片火海,只要是地獄都離不開火,也就是瞋恚所感的業報。「而能以稱名故,頓離妄惑,入理一心」。稱名是緣,最重要的。離就是放下了,放得快,地獄相現前,看到地獄了,馬上把念頭息掉,什麼念頭都沒有,一句佛號。這個訓練要天天干,干成習慣了,到臨終地獄相現前,你才能相應。如果很生疏,到臨終地獄相現前,被地獄嚇到了,那就完了,恐怖現前,這就麻煩大了。地獄相現前,知道了,這就好比賊追到我面前,要殺我了,「阿彌陀佛」一句佛號,那個賊就煺了,要快。我們現在不要等臨終,等臨終是真的一點沒把握,現在就干,現在我就放下、我就不執著、我就不分別,時時刻刻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法如是,佛法亦如是,沒有例外的。所以「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八萬四千法門,我們統統捨掉,我們就一句阿彌陀佛,干真的,這個樣子才決定得生,才真有把握。

  你看「頓離妄惑」,妄是什麼?它是假的,不是真的,迷惑所造的善惡業,都不是真的。你統統放下了,入理一心。理一心是什麼?見性了,回歸到真心,不是妄心。這一入理一心就轉阿賴耶,阿賴耶沒有了。阿賴耶沒有了諸位想想,阿賴耶的業習種子也沒有了。我們無量劫造的業在哪裡?在阿賴耶的種子裡頭,像儲藏室一樣,無量無邊種子,儲藏我們的善惡業習,習氣。現在一回歸,一回歸自性,入理一心就是回歸自性,立刻轉八識成四智,阿賴耶裡面業習種子全沒有了,這麼個道理。你明理你就相信,你不明理你不相信。我們天天要學佛,天天要進步,天天要放下,天天要把這一句佛號抓牢。這一下就入理一心,讓人難信,不敢相信。這不敢相信也不能夠怪他,為什麼?他迷得太深了,無量劫到今天都迷惑顛倒,都把第八識認為是自己真心,隨著第八識種子所含藏的習氣在六道裡頭流轉,苦不堪言。好不容易有這麼一個機會,這個機會是一閃光就沒有了。你要是抓到了,就入理一心,抓不到又搞輪迴。什麼叫抓到?就在這一念把萬緣放下,這就是抓到了。萬緣一放下就是理一心,理一心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以契理故」,這不是契阿賴耶,這是契自性,「眾罪消滅,即生極樂,登三不煺」,生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若非方便中之究竟方便,圓頓中之最極圓頓,何能臻此」。這話真話,如果不是方便當中的究竟方便,再沒有比這更方便的了,這方便到頂頭了。圓頓中最極圓頓,圓是圓滿,頓是頓超,世尊圓頓大教裡頭,圓到極處、頓到極處,叫最極圓頓。要不是這樣,怎麼能到這種地步?到不了。凡夫一念成佛,這都從理上講的。「今淨土法門,能令惡逆凡夫」,惡,造十惡;逆,造五逆。五逆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五種罪業必定墮無間地獄。你看淨宗之妙,能叫十惡五逆的凡夫,「暗契一心」,你沒看出來,他就證得一心了。十惡五逆是因,無間地獄是果報,凡夫在果報現前這一剎那,這一句佛號真心念的,沒有夾雜絲毫妄念在裡頭,就一聲佛號,信心真的,願心也是真的,他往生了,佛就接他去了,到極樂世界,他是理一心,生實報莊嚴土。「是故彌陀,號為願王,誠不虛也」,真的不是假的,阿彌陀佛是大願之王,不可思議。

  下面念老又引用道綽大師的《安樂集》,「亦論十念往生」。道綽,淨宗大德,《安樂集》是他的著作,這個著作唐朝以後失傳了,在日本,日本人對他們都非常崇敬。中國淨土宗的祖師把他漏掉了,就是因為他的著作沒人看見,現在在日本又找回來了。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們,他是我們淨宗祖師,應該要列入祖師的行列。我們淨土宗第一代是廬山遠公大師,慧遠大師;第二代應該是昙鸾,也是因為著作找不到了,現在都在日本找回來了;第三祖就是道綽;善導是第四祖。現在我們都認為善導是二祖,到現在印光大師十三祖,我們稱海賢老和尚為十四祖。再加他兩個上去,昙鸾、道綽應該要加上去,印光大師是第十五祖,海賢老和尚第十六祖。他的《安樂集》裡頭說,講這個十念往生,「汝謂一形惡業為重,以下品人十念之善以為輕者,今當以義校量。輕重之義者,正明在心,在緣,在決定」。這個所說的,說邪不勝正,我們要知道、要相信,他是因為這個邪不勝正,這從因果上講。所以輕重之義,造業輕重跟果報的輕重都要講心,起心動念,第二個在緣,第三個在決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你造作無量無邊罪業,無始劫以來,阿賴耶裡頭充滿了,講很久了,很遠了,道綽大師說,不應該這樣說法,沒有什麼久近多少。這個造作罪業的輕重,他是什麼心、是什麼緣,這個業怎麼形成的。這下面就分為三小段說。

  第一個「雲何在心」,為什麼說在心?「謂彼人造罪時,自依止虛妄顛倒心生」,這個是「依妄心而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識方便安慰,聞實相法生」,就是「依實相而生」。「一實一虛,豈得相比」,這不能相比。為什麼?「譬如千歲闇室,光若暫至,即便明朗。豈可得言,闇在室千歲而不去也。是故《遺日摩尼寶經》雲:佛告迦葉菩薩,眾生雖復數千巨億萬劫,在愛欲中,為罪所覆。若聞佛經,一反念善,罪即消盡也。是名在心」。這個道理講得好。過去造作罪業,依止的是妄心;現在我們念佛消業障,依的是真心。過去造作罪業是依世間這些緣,都是不善的緣,被這個惡緣染污了;現在是依善知識,是依大乘經典,這善緣。我們懂得邪不勝正,邪雖然多,正雖然少,正就是正,邪就是邪,邪不敵正。這個用在我們今天的社會,好,我們對社會生起信心。為什麼?現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由於媒體的發達,資訊的便捷,大家所接觸的都是殺盜YIN妄,都是不孝、不仁、不義、無智、無禮、無信,無惡不作。他們的發心,造作罪業,遇到這個緣,惡緣,造罪業是很嚴重,但是他一念回心,遇到正法,馬上就回頭,馬上就把它放下,轉得好快。就像現在廣東潮州黃河道德講堂,那些在裡面學習的人。他做了四年,學習的人不少。那些造作的業多重、時間多長,為什麼到那裡學七天就回頭了,而且回頭的百分比佔百分之九十以上,這是什麼?邪不勝正。

  像這樣的道德講堂,如果在中國每個縣市都有,我們敢相信,只需要半年,中國大陸就是太平盛世。所有的惡人都回頭向善了,百分之九十都向善,剩下來的幾個,不好意思干壞事了。中國做成功了,給世界做榜樣,全世界每個國家、每個地區,到中國來觀光旅游,到中國來學習道德。我們相信,只需要二、三年的時間,這個世界就和睦了,不再有恐怖戰爭,天下太平,地球上的太平盛世可以出現。這個出現,我相信能維持一千年。一千年的太平盛世靠什麼?靠中國傳統文化。這不是我說的,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他在晚年大聲疾唿,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那就是現在的社會問題,怎麼解決?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是什麼?孔子講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講義,義是講道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違背人情,都不違背法律,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應該做的要做,不應該做的不能做。《論語》上有,「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是我們對人處世用什麼心,你看忠,心字上面有個中,不偏不邪這叫忠,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用忠心,不能偏心,不能用邪知邪見。恕是要塬諒別人的過失,為什麼?傳統文化丟掉一百多年,丟了好多代,五、六代了。

  所以佛在《無量壽經》上講,就講現在這個時代,現在的社會,「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就是忠恕。他做錯了,他犯罪了,要塬諒他,為什麼?沒人教他,父母沒教過他,祖父母也沒教過他,曾祖父母也沒教過他,都不知道,斷了好幾代,學校的老師沒教他,社會不必說了,社會是負面的。所以他生活在這個時代,所接觸到的全是負面的,殺盜YIN妄,全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這怎麼辦?湯恩比了不起,太難得了,把解決的方法給我們說出來了。我們對這些人要生憐憫心,要用真心對待他,希望他回頭做一個好人。過去做錯了,不怪你,你沒受過教育,你做壞事是應該的,但是從今之後,我們學傳統文化,學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育,你學個幾年,你明白懂了,懂了就回頭了,就不會再做了。所以黃河講堂得到的經驗,一百個惡人,七天的聽課學習,百分之九十回頭了,為什麼?他明白了,可見得他本性不壞,「人之初,性本善」,這個我們要承認。我們過去在湯池做實驗,得到兩句話的結論,第一句就是人性本善,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二句就是,人是教得好的,就是沒人教,有人教一定教得好。我們那時候教三個月,小鎮都覺悟了,不好意思犯法,不好意思作惡。

  所以我們這一點在聯合國做報告,希望大家重視教育,倫理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聖賢教育、宗教教育。宗教要回歸教育,每個宗教最初創教都是教育。釋迦牟尼佛做得最明顯,他老人家開悟之後就辦學,開頭辦小學,講小乘經就是小學,十二年;十二年之後再向上提升,辦中學,講方等,方等經典八年;八年之後辦大學,大學是菩薩,就是大乘,二十二年,佛講得最多。大乘經典差不多全部都流傳到中國來了,到中國用中國字翻譯成中文,就能保存千年萬世。只要學習中國文字學的,都有能力看得懂。這個載體好,不受時空限制,突破了時間,可以跟古人交流,古人的好東西我們直接接受了。我們將來傳遞給後人,也要用這個載體。所以文字學要把它找回來,跟文字學一起的聲韻、訓诂,這三樣東西,年輕人認真學上一年,就學會了,這基礎就打下去了,天賦差一點的人頂多三年就完成了,《四庫全書》的鑰匙你就拿到了。《四庫全書》能幫助你這一生當中得到快樂幸福。

  我什麼都沒有,命裡沒有,我相信命運,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沒有想到二十六歲遇到佛法,方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告訴我。我跟他學哲學,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大乘經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被這一句話感動了,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要。沒隔多久我認識章嘉大師,所以我的佛學跟章嘉大師,哲學跟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過世了,過世之後我真出家了,出家,他教我的。我向他請教,方老師介紹我大乘,介紹我《華嚴經》,我非常喜歡,我向他請教,佛法裡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證得?他說「有」,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放得下是破煩惱障,煩惱要放下,放下就沒煩惱了;看得破是破所知障,一切事、一切理,萬事萬物真相明白了,明白怎麼?不再起心動念,不再分別執著,這個重要。

  所以宗教要回歸教育,要互相學習,要團結起來,為地球千年盛世做出積極的貢獻,這就對了。不但幫助我們國家,要幫助全世界。中國強大了,我有信心,我的信心百分之百,湯恩比博士說的,中國人領導全世界。我在國外的時間多,朋友也多,有很多人害怕,過去欺負中國人,中國人起來了,怕報仇,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告訴他,中國人要是統治全世界,不是政治、不是軍事、不是科學技術,也不是經濟貿易,是什麼?是《群書治要》。《群書治要》我們大量翻印,現在已經有八種文字,除了中文之外,有英語譯本,英譯的,有法國文、有西班牙文、有德文、有俄羅斯文、有馬來文、有日文、有韓國文。我們希望全世界,每個國家有自己的文字的都有翻譯本,大家同念這部書,建立共識。這也是湯恩比的話,他說東亞文明中國是主體,還有三個衛星,韓國跟中國往來三千年,日本、越南跟中國往來二千五百年,這都是屬於中國傳統文化,這四個國家團結起來就能領導全世界。所以全世界的團結,是像中國周朝那種團結方式,這湯恩比所說的,我們能體會得到。周朝是用道德來辦政治,是用倫理、德行、因果教育、聖賢教育來統治社會,讓每個人一生都能像孔子、像顏回那麼快樂。那叫什麼?幸福人生。他們做到了。

  人的真正一生幸福快樂,方老師講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幸福人生;夫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幸福人生;佛法每一部經文最後一句,「皆大歡喜」,幸福人生,多快樂。我們要不要?要。我們要個人幸福、要家庭和睦,家和萬事興,事業順利、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天下太平,要不要?要。要,趕快學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會給我們,絕不說假話。所以我們想有一天,真的會有一天,全世界的人,人人手上捧的《群書治要》,人人都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上扎根。這個時候才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會帶給世界,我的估計,千年盛世。這個千年盛世,不是像以前小地區的,全球的,整個地球會有千年盛世。認真努力,千年萬世享老祖宗的福,老祖宗有智慧、有方法、有理念,傳授給我們,我們要把它接受過來,發揚光大,留傳給後世。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上師就是自己的心
下一篇:釋迦牟尼佛對末法時代的預言正在變為現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