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利刃輪》,乃阿底峽尊者的上師達瑪繞傑達,所造的兩部最著名論典之一。還有一部是《孔雀滅毒論》,篇幅與《修心利刃輪》差不多,也特別殊勝。前段時間我講過,若以後有機會,也准備共同學習。
因為,學習修心法門,能讓我們的心有很大轉變。若沒有學習這些論典,整天只學一些理論,那就與世間的研究者和學者一樣,理論是理論,人心是人心,兩者根本無法相融。在生活中,出現任何痛苦遭遇時,也不可能以佛法來面對。
其實,在如今這個煩躁的社會當中,佛法是非常有用的。當然,在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心情快樂時,很多人都無暇領略佛法的價值。一旦受到他人呵斥、誹謗,身心遇到難以排遣的痛苦時,若沒有修煉佛法的功德,則不可能像前輩大德一樣輕松面對。
現在社會,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佛教,尤其是藏傳佛教呢?就是因為在藏傳佛教中,完整而系統地保存著前輩大德給我們留下來的,對治痛苦的方法、教言、竅訣,而且無數人在運用的過程中,都領略到了它的無窮魅力。因此在座的各位,哪怕在這裡呆一天、聽一堂課,也應該將所聽到的教言銘刻於心。
雖然從我口中,你們根本得不到有加持的新鮮口訣,這一點我自己也有自明自知,但前輩大德們的教言絕不可能沒有殊勝的加持。因為在歷史上,成千上萬修行者依靠這樣的甘露妙藥,在生時都唱出了歡樂之歌,無論面對任何災難和痛苦,都保持了修行人的本色,離開世間後都前往到了清淨剎土。
在法義上,此修心法門非常容易理解,只要有小學水平,不可能不懂。因為其所講內容,並不像戒律、俱捨、因明、中觀、般若五部大論一樣,理論上講得特別多、特別深。但在實際修持過程中,卻很難做到。所以,要不斷在自己的身心、行為、語言當中去串習,尤其是在遇到痛苦時,一定要以它獲得全勝。
若修行的力量比較強,雖然剛來學院時,性格粗暴、野蠻、剛強難化,但到離開學院時,也會像布匹染上顏色一樣,與以往截然不同,完全判若兩人。若修行的力量很弱,雖然剛來學院時性情還比較調柔,但在離開學院時,很有可能變得面目可憎,性格、脾氣暴躁、易怒。因此,大家一定要認真修習所獲得的教授,否則修行唯有以失敗而告終。
古代大德經常用馴服野馬來比喻修心。雖然剛開始野馬桀骜不馴,但在馴服後,就會變得很溫順。同樣,剛開始修行時,對佛理一竅不通,自心日日夜夜隨著世間八法、貪嗔癡慢轉。但到後來,心完全與佛法相融,變得極其調柔。因此,修行人時時刻刻都要觀察自己的心,尤其應運用本論所講的竅訣來觀心。我認為,除了前世業力現前之外,都會得到利益。
上一節課講到,應處處表現出賢善的人格,這特別重要!法王如意寶在《教誨甘露明點》中講:要成為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必須具足賢善人格、清淨戒律、無垢智慧這三點。若誰具足,他就是三世諸佛之子,也是我的摯友。
以前,很多噶當派的上師都說:佛法可以通過長時間學習而精通,若人格惡劣,則很難調伏。當然,並非完全沒有辦法,只是很難。我家鄉有人屢犯錯誤,前前後後一共在監獄關了二十年左右,但出獄時人格還是很差。這是前世的業力所致。但也有極少數人,通過努力修行,變得非常賢善,比如奔公甲大師。在家時,他身上隨時帶著三四把長短不等的鋒利刀子,打架、殺人特別厲害。後來他出家為僧,通過精進修學,終成一位特別了不起的格西,堪為一代佛教徒的典范。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家或沒有學佛時,都特別沖、特別橫,但後來通過學習大乘佛法,完全變了一個人。所以,人格並非完全不能改變。
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人格都很重要!若一個人有好的人格,無論他在任何群體當中,都會給大家帶來溫暖。比如:一個發心部門有二十個人,若有一個人人格特別好,大家看到他都會生起歡喜心。若有一個人人格特別不好,誰看到他都害怕、不舒服,甚至不敢、不想跟他說話。因此,皆應養成高尚的人格。
但現在漢地,因為歷史的原因,人格方面的教育特別差。無論是60後、70後,還是80後、90後,都缺乏人格方面的教育。當然,很多人在電腦技術等方面還很不錯,因為從小就學這些。但若沒有接受慈悲、正直、利他的教育,長大之後所學知識也不一定用得上,即或用上了,也不一定能用於正道。希望大家在這些方面詳細觀察,不要再成為歷史的受害者。
不過人格教育最好從小抓起,就像古代一樣,重視家庭教育(包括胎教)、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若從小生長在崇尚聖賢的氛圍中,長大之後就會成為好人。若沒有這樣的氣氛,除了分數、電視、電影等之外,再也沒有所謂的賢善,長大之後就會成為廢物,即或學歷很高,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用處也不大。尤其現在中國的獨生子,從小就成為家庭中的王子或公主,長大之後,也不可能有忍辱負重、捨己利人、顧全大局等崇高品格,自然未來的前途也很渺茫。
恭錄於索達吉堪布仁波切《修心利刃輪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