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親友書》講解(三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達真堪布仁波切宣講於2016年9月28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親友書》。

  《親友書》是龍樹菩薩給樂行王寫的信,裡面講了很多佛理,基本上所有的佛理都包括了,是非常殊勝的教言。這是非常有加持的一部著作。藏地的很多宗派都特別重視《親友書》,幾乎都要學修《親友書》。這與作者龍樹菩薩發的清淨願有關系。

  無論是講解、辯論、撰著,都是利他的一種方便,發心很重要。

  講解時,發心清淨才能感化他人。如果發心不清淨,即使講得再好、再流利,也不能利益他人;即使表現得再好,也不能感化人心。所以發心和動機很重要。

  辯論也是一樣。通過辯論的方式,不但可以遣除自己的疑惑,也可以遣除他人的疑惑。在辯論的過程中,動機和發心很重要。如果發心不清淨,想要推翻他人的觀點,建立自己的觀點,或是必須要取勝,必須要辯敗他人,以這樣的發心和動機去辯論是不如法的。在辯論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清淨的心態,不能有嫉妒心、傲慢心、嗔恨心等煩惱。

  再如撰著、寫文章,發心也很重要。《親友書》是一封信,翻譯的時候也不一定能盡顯其意,也許你可能覺得它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因為龍樹菩薩的發心特別清淨,所以利益了無數眾生。

  其實有很多經典和論典都很好。比如《入行論》,在藏地很多宗派都特別重視、學修《入行論》,這與著者寂天菩薩的發心有關系,也利益了無量眾生。再如,我們學修的華智仁波切的《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也是如此,講的都是一些基礎的佛理,詞句也不是很華麗,卻利益了無數眾生。當我們讀《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時,就有一種感覺,有一種能量,這與作者的發心有關。

  所以,我們寫文章,造論典,發心動機很重要。

  《親友書》非常殊勝,如果大家有時間、有意樂,可以把偈頌背下來,用一輩子來學修,這樣一定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獲得不可思議的力量和利益。

  下面講回向。

  隨喜諸善三門善,為得佛果普回向。

  這是龍樹菩薩勸誡樂行王,應該滿心歡悅而隨喜其他的功德,無論是聖者還是凡夫所作的一切有漏無漏的功德都要隨喜。

  隨喜,隨之而歡喜。這是一個很好的修煉方法。通過隨喜,自己可以獲得法喜,同時也能得到利益。通過隨喜,可以增長自己的信心,提高自己的境界。

  隨喜,並不是口頭上說一下就OK了,主要是心裡隨著歡喜。當聽到、看到或是想到他人所做的功德和善根,心裡非常高興,發自內心贊歎:多有福報啊!我也能有這麼大的善根或功德多好啊!心裡有這種歡喜。能如是法喜充滿,就有意義。

  此處首先回向他人所做的功德,也是隨喜的意思。

  比如說我們可以憶念和隨喜聖者(阿羅漢、佛菩薩們)的功德,可以隨喜我們所聽到、看到和想到的凡夫行持的功德。所有無漏和有漏的功德,統統要隨喜。

  隨喜的功德非常大。佛經裡講,只是隨喜也能獲得同樣的功德和善根。我們隨喜的對境有所不同,有聖者,有凡夫;所隨喜的功德有有漏的,也有無漏的。能否都能獲得同樣的功德和善根?這和自己的相續有關。“我隨喜一下,是不是就能變成聖者?”“我隨喜一下,是不是就能獲得無漏的功德?”隨喜能得到這種善根和功德,但可能不是無漏的,也不可能即時成為聖者。這是自己境界的問題。即使境界還沒有到那個層次,但可以獲得相應的善根和功德。

  隨喜就是心裡的一種憶念和想法,其實沒有那麼難,但若沒有一定的善根,相續不夠成熟,也很難生起這種心。我們自己也能感覺到,平時知道別人的功德或所做的善事時,心裡只生嫉妒心,就是心裡不舒服、不愉快了。一般凡夫都是這樣,但我們不能這樣,一定要隨喜。

  下面講回向。善根要回向,回向給菩提,回向給一切眾生。自己所做的善根和功德回向給眾生,願眾生早日解脫,早證菩提,這是一種圓滿的回向。還可以回向給菩提,以此善根和功德,願自己迅速獲得菩提果、成佛,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度化眾生。只有成佛了,才有度化眾生的能力。這也是一種圓滿的回向。

  無論回向給眾生,還是回向給菩提,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做回向是最殊勝的,也是最究竟的回向。所謂“三輪”,指做回向者自己,所做的善根功德,回向的對境——眾生或菩提。“體空”指空性。這三者都不離空性。最好有這種覺悟和智慧,哪怕有相似的也可以。最好有現量的證悟,其次有比量的定解也可以。什麼是“都是空性的”?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不執著,不分別,這就是空性。這種回向是最究竟的,也是最殊勝的回向。

  還有相似三輪體空的回向,就是念誦《普賢行願品》裡講的“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三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這段偈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回向非常圓滿,自己雖然還沒有那種境界,沒有達到那種層次,但是可以這樣回向: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怎樣回向,我就怎樣回向;三世諸佛怎樣回向,我就怎樣回向。這種回向簡單方便,是很容易做到的。

  回向善根與功德非常重要。我們做任何功德善根,如果不做回向,就如同沒有畫一個圓滿的句號一樣,功德和善根不會圓滿。若能做回向,功德和善根都可以保存、儲存下來,否則一旦心裡生起了嗔恨心或者生起了嚴重的邪見,功德和善根就會毀壞。好比不儲存、不保護自己的財富,很容易丟失,有被人偷,被人搶等危害。如果做回向,功德和善根會不停地增長,無窮無盡,直至獲得菩提果。好比錢財存在銀行裡可以增長,用來炒股可能利潤更高。若不回向,享用一次異熟果就會窮盡。

  龍樹菩薩勸誡樂行王善根功德要做回向。

  如是以此善福蘊,汝於無量生世中,

  擁有人天世間福,猶如聖者觀自在,

  攝受數多苦難眾,出世除老病貪嗔。

  龍樹菩薩對樂行王說:以此三輪清淨而回向的廣大善根福蘊,大王你在修道的過程中,暫時在生生世世中,投生於人天世間,成為君主,自在享用修道的福報。但你不貪著於世間的福報,也不捨道心,而是跟聖者觀音菩薩一樣,大慈大悲,輾轉降臨於世間六道中,攝受不可計數的苦難眾生,遣除眾生老病死等苦以及貪嗔等煩惱。

  其意是告訴樂行王,以三輪體空的方式回向,以這些功德和善根,在沒有成就的時候,在生生世世中都可以享受人天的福報,比如錢財、財富、名譽、神通法力等世間或人天福報。但是,只享受人天福報、貪著世間的福報沒有意義。在具有和享受人天福報的同時,不退失道心,以佛法裡講的功德,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就像觀音菩薩一樣,以慈悲、智慧、清淨的戒律、廣大的善巧方便,攝受眾生,利益眾生。同時,也可提高自己的道心。

  這也是一種祝福,我們也能得到這種祝福,我們要發願。發願很重要,要發殊勝、廣大的願,即不摻雜自私自利之心。

  佛陀講:“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贊歎汝者。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受記。”我們也要發這樣的願:無論眾生以何方式結緣——聽到我的名字,看到我的形象,想到我的,跟我結惡緣或結善緣者,統統都會種下善根,獲得解脫,獲得成就。就要發這樣的願,願跟我結緣的這些眾生都在心的相續當中產生道心,永不退轉,迅速獲得究竟的菩提果位。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眾生,有的我們能利益,有的我們暫時沒有辦法利益,但是我們要默默發願:將來有一天一定要度化他,一定要幫助他超脫輪回……這叫心存善念。如此修煉,能讓自己的心變得善良或清淨,這就是我們學佛修行的目的。看似我們在為別人,實際是為自己。只有這樣,自己的心地才會變得善良、變得清淨,這是要修煉的。人生下來的時候並不一定是很善良、很清淨,需要通過佛法去修煉,轉為道用。

  比如,對那些罵我們,誹謗我們,甚至傷害我們,與我們結惡緣的眾生,我們不能以牙還牙、心存怨恨,而要默默發願:他是跟我有緣的眾生,將來我一定要度化他,也願他能早日遇到正法,能夠解脫。這樣,自己的相續在這些對境中就不會被染污,會保持清淨。

  當時釋迦牟尼佛第一次轉法輪時,有八萬天子來聽法,得到了一定的成就,這是他在因地結的緣。這些天子前世都是吃他肉、吸他血的眾生,但是他發願:將來我成佛時,你們是我第一個要度化的眾生。後來他們成為了佛最初的弟子。我們也要如佛陀一樣,在因地發願,盡量跟眾生結善緣。

  當我們遇到對境時,若能轉念,發菩提心,業障當下就可以消除,惡緣當下就可以化解。可以說,這是一種了緣了債,了脫生死或解脫的善巧方便。

  猶如阿彌陀佛尊,世間怙主壽無量。

  龍樹菩薩對樂行王說:願你在究竟無學位(佛的境界)時,於自己所建立的剎土中成為世間的怙主,如同無量光佛一樣,乃至輪回未空而存在期間,長久住世,壽達無量。

  阿彌陀佛是在世自在王如來座下出家,法號為法藏。當時他在佛前發了四十八大願,其中之一是:設我得佛時,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他當時在佛前發了菩提心,按現在的說法,他的想象力特別豐富,想了很多很多佛國,將所有佛國的功德、優點都集中一起,名極樂世界。他計劃自己成佛時,一定要有這樣的極樂世界,只要眾生願意到這個世界來,有意樂要到這個世界來,就一定能來。此願不成,我就不成佛。現在他已經成佛了,他的願已經實現了。若我們現在一心憶念阿彌陀佛,就可以去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也要如是發願:將來我也要成佛,也有國土,如果眾生想來,一定能來,若不實現這樣的願望,就不成佛。就要這樣發大願。

  發願要發大願。從法身的角度講,諸佛和阿彌陀佛都是一樣的,都是一個自性;但從色身、利益他眾的角度來講有所不同。佛和佛有所不同,比如阿彌陀佛的願力大,他所建立的極樂世界非常殊勝圓滿,誰憶念阿彌陀佛,向往極樂世界,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的方便或攝受眾生的力量特別強大。

  我們也要發大願,這樣可以打開心量,提高、增長自己心的力量,這都是練心的方法,最後成佛的時候跟阿彌陀佛一樣。

  戒慧施生淨大名,遍及虛空大地上,

  人類天眾妙齡者,喜樂生愛定寂滅。

  盡息惑纏苦有情,壞生死證如來性,

  超離塵世名亦息,證得無懼無罪果。

  這也是發願。發願具有智慧、持戒、布施這三種功德。

  第一,持戒。護持三門,讓三門變得清淨。只有三門清淨,才能真正地度化眾生,才有這種能量和加持。

  身口意清淨就有加持,就有能量。身口意清淨,才有這種磁場,很重要的。有些人說是弘法利生,但身口意都不清淨,很狡猾的,這種人雖然表面上做得很多,也很不錯,但實際上不能真正利益眾生。

  第二,智慧也很重要的。持戒離不開智慧,智慧是根本。有隨機應變、辨別和取捨的能力叫智慧。

  第三,布施,即不能自私自利,要有施捨心。

  我們現在沒有施捨心,不敢捨,不肯捨。我們願意做的事情能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就不去做;自己不受損害的情況下可以利益他人,若是自己受到了損害,或對自己沒有利益的情況下,就不能利益他人,這就是沒有施捨心的表現。

  其實布施主要是心,有種施捨心,能捨。什麼叫付出?什麼叫奉獻?在無自私、無自利的前提下,才有真正的奉獻和付出。若有自私自利心,就沒有奉獻和付出,就不是佛法裡講的布施。我們的所謂“布施”,是求回報的,是有條件的,這就不是佛法裡講的布施,也是一種不如法的行為。

  “淨大名”,即無有罪垢的廣大名聲。有名聲好啊!但名聲是怎麼來的?是從智慧、戒律、布施中產生的。願清淨、無偽的名聲遍布或廣泛傳揚在天界虛空以及地上人間,使得整個人類的人們以及天界的眾生,決定遠離依靠妙齡人天少女產生身心喜悅的貪戀(這是輪回之根)。

  願息滅煩惱痛苦所纏繞的可憐有情(眾生)的壞滅、出生與死亡,而獲證如來正等正覺相好莊嚴的利他色身、自利寂滅法身。色身主要用來利益他人的,也是以眾生的福報、福德而顯現的。比如說報身佛、化身佛,都是以眾生的福德而顯現的。超越世間分別念之境甚至生等之名稱也息滅,勝伏死亡等損害,無有老衰、疾病等損惱,獲證無所畏懼、永不衰滅、一塵不染的殊勝果位——佛果。

  以清淨的戒律,廣大的智慧,無偽的布施,人間天界所有的眾生都知道自己,同時,他們內心的貪、嗔等煩惱都息滅了,都獲得了究竟的佛果。我們也要發願,願自己有這種修證和威德力。心裡要這樣想:我要把眾生都度盡,把輪回掏空!讓那些閻羅王、獄卒都沒有事情可做,讓他們都下崗。讓佛菩薩也沒有所化眾生,在自己的清淨剎土裡閒得鬧心。實際會不會這樣?不可能,輪回不可能被掏空,佛菩薩的事業是永恆、無有窮盡的,不可能沒有所化眾生。但是,我們發願的時候就要這樣發。就像文殊菩薩,他發的願是“眾生都成佛了,我再成佛。”地藏王菩薩發的願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就要這樣發大願。

  有些人發大願都在口頭上說,不是從內心裡發。應該從內心裡發大願,這是如法的;不能在口頭上發大願,否則叫打妄語。

  也許有些人會說:“我發這樣的願有什麼用,不可能成功,也不可能實現。”這是修煉心的方式,通過這些可以增長你的心力,是很有必要的。若是你能發自肺腑地這樣發願,我執我愛自然就變弱了,就沒有力量了。我們現在不會發願,也不發大願,所以我執我愛都特別強大。自己總是輸給它們,跟著它們跑,做煩惱的奴隸,跟著業力走,沒有辦法左右自己的命運。所以,從現在開始要發清淨願,發大願,通過這種方式去降伏我執煩惱,這是很重要的。

  阿阇黎聖者龍樹勸勉摯友樂行王的《親友書》撰著圓滿。印度堪布遍知大薩瓦匝德瓦,大羅匝瓦萬得即噶瓦拜則(國王赤松德贊時西藏著名三大譯師之一)於前弘時期翻譯並校對審訂。

  藏傳佛教有前弘時期、後弘時期、再弘時期三個時期。

  前弘時期。藏王拉陀陀日年贊時期就藏地開始有了佛法,但是還沒有敢正式弘揚,所以沒有弘揚開來,後來藏王松贊干布弘揚佛法,但也不是很廣大。到藏王赤松德贊時,開始廣泛弘揚,邀請靜命論師、蓮花生大士等大成就者到藏地來。他自己也培養了很多譯師,又從印度請了很多譯師,翻譯了大量的經典、論典,廣泛弘揚佛法,這都屬於前弘時期。

  後弘時期。當時的國王赤爾若瓦堅是一位善根特別深厚的人,他對佛教特別有信心,並且廣泛弘揚佛教。他為什麼叫“赤爾若瓦堅”?因為他特別恭敬出家人,經常五體投地磕頭時,以前的人都留長頭發,有辮子,而他的頭發那麼長,就在頭發上接上五彩布,鋪在地上,讓出家人在上面走,所以稱他“赤爾若瓦堅”。當時藏地原始的苯波教徒們特別看不慣這件事,就聯合他的弟弟朗達瑪,把赤爾若瓦堅國王的政權推翻了。朗達瑪做國王後,大肆滅佛,基本上沒有公開的佛教信仰了,當然也許也有偷偷學的。

  後來朗達瑪被殺了,他的政權也被推翻了,拉拉嘛耶西噢、大譯師羅欽仁慶桑波等人就開始弘揚佛教,弘揚得也非常廣大,後來形成了藏傳佛教八大派,各派都在弘揚佛教,佛法特別興盛,這是後弘時期。

  再弘時期。文革期間,也可以說是滅佛運動,當時藏地基本上沒有公開的佛教,但也有偷偷學佛的人,心中的信仰很難磨滅嘛。後來有了信仰自由的政策,就開始弘揚佛教了。這是從我們的上師如意寶這裡開始的。那時法王如意寶的就在喇榮對面的怎達山給為數不多的幾十個弟子灌頂、傳法,這就是再弘時期的開端,也是法王如意寶偉大事業。

  喇榮在創建的二三十年的時間裡,培養了大量的佛教人才,把佛法弘遍了全球,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也是因為上師的法緣成熟了,所以他的弘法利生的事業特別廣大。不可否認,同一時期也有很多的大成就者,都有偉大的任務,不能說他們的成就沒有上師如意寶高,但是他們的法緣肯定沒有上師如意寶殊勝。

  我們作為上師如意寶的弟子,應該珍惜自己的福報,好好地學修佛法,讓自己今生解脫,即身成佛。我們跟其他眾生不一樣,我們有幸遇到了上師如意寶,也得到了上師如意寶的攝受,雖然在座的有些人沒有親自親近上師如意寶的機緣,但大家都在學上師如意寶的傳承,都對上師如意寶有具足的信心。大家一定要相信,上師如意寶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身邊,跟我們形影不離!如果我們能憶念,能虔誠的祈禱,時時刻刻都能獲得上師如意寶的加持!大家都要珍惜緣分。

  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尤其是能遇到上師如意寶,能修持上師如意寶的清淨傳承,是我們不共的福報,大家一定要珍惜!最起碼要修持往生四因,臨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好修持光明大圓滿,讓自己即身獲得究竟的佛果——虹身成就!

  《親友書》是一部非常殊勝的論典,大家以後要不間斷地學修,用這些教言改變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也是我們這次百日共修學修《親友書》的真正意義。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達真堪布:你的善根,是我的樂土
下一篇:妙用《心經》,妙趣橫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