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佛說菩薩是以幻化的形象度化幻化的眾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經典原文】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妄。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圓覺經》

  【佛經解釋】有人歡喜修行,要弘法利生行菩薩道,先度眾生,有這一種根性照這個修。“以淨覺心”,他用所悟的清淨圓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覺知自己妄心六識之性,及覺知六根、六塵,統統是幻化的。因為根、塵、識三法,都是從無明迷真如而生起,所以皆因幻化。

  他明白這個理,“即起諸幻,以除幻者”,即起諸幻智,以除無明之幻者。要行菩薩道,他就起幻化的行門,除一切幻化的境界。這就是前面普賢菩薩問過的:“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雲何以幻還修於幻?”怎麼依著如幻的身心,來修幻行呢?“變化諸幻”,於是他就隨眾生的根機,變化諸幻之身,“而開幻眾”,他要去教化眾生,說如幻之法,開示如幻如化的眾生。

  “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妄。”他起幻化的行門,得到一種輕安的境界,叫“大悲輕安”,他是由大悲心來行菩薩道,天天為眾生辛苦,是由他的大悲心而起的菩提心。

  《普賢行願品》有一句:“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觀眾生苦起大悲心,由大悲心起菩提心,就要講經說法利益一切眾生。他知道一切如幻如化,廣設一切道場,安處一切徒眾,開大道場,建大叢林。眾生出家,有多有少,統統收來。不能出家的,先皈依三寶、受五戒,受在家菩薩戒,天天做如幻如化的事。

  古人說:“廣開水月道場,大做夢中佛事。”像民國初年,有很多大善知識,一位是虛雲老和尚,他去修鼓山湧泉寺,修好了就走,又到曹溪修六祖的道場南華寺,修好又走了,再去中興雲門,這就是給我們作榜樣。“大作夢中佛事”,菩薩修行如夢渡大河,夢中還要大做佛事,不做這個夢不會醒呢!你天天講經說法,度如幻的眾生,度來度去,自己得了利益,由大悲心而得大悲輕安。(道源法師解)

  【經典介紹】《圓覺經》,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講習的經典。主要內容是釋迦牟尼佛回答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和賢善首菩薩就有關修行菩薩道所提出的問題,以長行和偈頌形式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和方法。此經在《開元釋教錄》中被列於大乘“修多羅藏”,後收入華嚴部

 

上一篇: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
下一篇:佛法修學人如何處理自己的俗世情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