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常於早晨時習慣都會臨帖或習字至少一小時,用以收斂心性。近日有道家會館同修向我要字,於是寫了老子《道德經》開宗明義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過去經常臨寫《道德經》、《清靜經》,舉凡所有佛道兩家的法書大家字帖,都曾臨寫過。
有學生便問:「開頭的第一句,如何把它應用在生活上或修行上?」我告訴他:「老子的道德經第一句話已經很清楚告訴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俗話所說的道隱無名,如果我可以很清楚地告訴你的,其實便已經不是它真正的內涵真理所在了。」這樣子解釋也不是刻意要把它模煳焦點或者弄得很玄,實際上就像有人問我「什麽是空性?」一樣的道理,空不是甚麽都沒有,真正的空性達到究竟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切智慧般若產生出來的妙有。所以人世間最究竟的真理其實就在於「無所作,無所為,無所行,無所想」的范圍中便可以看到真理的蹤跡。
人生在世短短的幾十年,如果可以嘗試著無所為而為的,不執著於自己一切的想法與習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你會發覺那種收穫是你過去從沒有過的一種經驗。我們大多數的人都已經被制式化地規定,或者是自己規定自己你應該怎麽做,你應該怎麽想,你應該怎麽說,被框架在機械式的生活程式中。雖然自己知道這是一切壓力的所在和來源,但卻又無力去改變或反抗,因為所有的人都是這樣子。佛家所講的「圓融無礙」是一種極高的境界,必須到達「色空不二」的人才有辦法真正做到。真正的禅定對於任何世俗谛的一切顯現,在他來看都只有一種念頭和想法,沒有分別和太多的雜念。如果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真正可以達到不固執的自在,而不是刻板、說一是一、不能通權達變的拘泥執著,其實那也是大道所在之處。如果懂得觀照用功的人,便會發覺空性是在於若有似無之中所存在的一種境界,其實它在我們生活中整天都是存在的,但因為我們的心馳外放,沒有注意到當下,所以這個空性便又不存在了。所以甚麽是真正的清靜?即便是片刻,如果你可以守護住當下,你便可以得到片刻的清靜。若可以更進一步的體會到空而不空,那你的生活之中無處不是在修行的境界當中,這才是真正的自在。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回答道教會館同修的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