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能像我一樣乖乖嗎?把你們高高在上的壞脾氣,調整成矮矮的好脾氣,你們兩個都要努力哦~”
你相信嗎?這是六歲女孩對吵架的爸爸媽媽的谏言。《弟子規》中說:“親有過,谏使更,怡吾色,柔吾聲。”——六歲女孩的絕佳示范,做到極致,不止是她的父母會心生慚愧,又讓多少成年人都若有所思!)
媽媽,你准備好當他的朋友了嗎?
那試著不要用高高在上的姿態做朋友
我希望大家都能低一點,好嗎?
盡你最大的努力
我不希望你跟爸爸
又像剛才那樣凶凶了
我希望你跟爸爸能好好相處
然後大家做好朋友
我並沒有惡意
我只希望大家能好好相處
如果連我都能乖乖
我想我們所有人也都能乖乖
我真的沒有惡意,但是……
我只是想盡我心中最大的努力
就只是這麼簡單
我希望媽媽你、我爸爸
以及所有人能夠和平共處
我希望大家臉上都能掛著微笑
不會有人生氣
我希望所有人都能保持微笑
尤其是當我見到一個人的時候
我希望能在他們臉上看到微笑
尤其是奶奶,還有所有人
我希望大家都能微笑過每一天
如果這個願望是套用在我爸還有媽媽你身上的話
我想你們一定做得到的
我想你們可以把你們高高在上的壞脾氣
調整成矮矮的好脾氣
你們兩個都要努力哦~好嗎?
我沒有惡意,我也不是耍傲嬌
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在地平面上和平相處
我不是指要降到超級低,而是平平的
在我心所屬的這個地方
我的心是個很特別的東西
其他人的心也都是很特別的
如果我們都活在一個大家都壞壞的世界
那最後大家都會變成怪獸
如果這世界只剩下一點點的好人
然後我們還把他們吃掉了怎麼辦
那這世界就沒有好人了
最後這世界就只剩下怪獸了
我們大家都要努力當個好人
所有人都是,包括我自己
還有我媽媽,以及所有人
我只希望大家能和平共處
就只是這樣
我只希望大家都能努力當個乖寶寶
這就是我的願望
——六歲女孩坦娜對媽媽的教導
(媽媽養出這樣的女兒該是有多傲嬌,多慚愧!)
親有過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親有過,谏使更”:假如父母的言行舉止有過失,比如天天打麻將、喝酒、吵架,從盡孝的角度而言,子女應好言勸他終止不良行為,但不能語言犀利、態度蠻橫。那天我聽一個年輕人說:“今天我父親做的事很不對,我就把他狠狠痛斥了一頓。”好像自己很英雄、很了得,其實這是不合理的。父母畢竟是父母,要以柔和的語言來規勸,即使因看法各異,父母不一定接受你的觀點,也應該婉轉地給他講道理。
講的時候要“怡吾色”,表情上和顏悅色,而不要怒目相視,用仇恨的目光盯著他。本來老年人就可憐,心很脆弱,膽子也小,稍微說重一點就無法接受,跟年輕人完全不同,所以勸谏父母時,要注意自己的態度。
還要“柔吾聲”,聲音上柔聲細語,不能以粗暴的語氣責罵他,應該用含蓄、委婉的語言,慢慢地讓他接受。
《入菩薩行論》雲:“出言當稱意,義明語相關,悅意離貪嗔,柔和調適中。”我們說話時,要契合對方心意,意義當清晰明了,言語要前後連貫,內容要令人喜悅,遠離貪愛嗔恨,音調快慢適中。所以,我們平常跟父母說話時,縱然表達的意思很尖銳,態度上、語氣上也要柔和。
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孫元覺,從小父母、尊敬長輩,可他父親對祖父卻極不孝順。一天,他父親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裝在筐裡,要把他送到深山裡扔掉。孫元覺拉著父親,跪著哭求不要這樣,但父親不理。他猛然間靈機一動,說:“既然父親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沒辦法,但我有個要求。”父親問什麼要求,他說:“我要把那個筐帶回來。”父親不解道:“你要這個干什麼?”“因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親一聽,大吃一驚:“你怎麼說出這種話!”孫元覺回答:“父親怎樣教育兒子,兒子就會怎樣做。”父親想想,就沒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趕緊把老人接回家贍養。
所以,即使父母做得不對,性格難以溝通,子女還是應以婉轉的語氣勸說,沒有必要吵架。有些家庭一吵架,簡直是“烽煙四起”,誰都不想呆。我小時候就見過這麼一家人,一進他們家,就有種難以忍受的氣氛。因此,帕單巴尊者說:家人就像集市的過客一樣,切莫惡語相向[1]。你們看看從小到現在,家裡多少人已經去世了?將來又要離開多少?所以,人和人只是暫時的集聚,不應該互相爭吵。(發心部門的道友也是如此,能聚在一起是種緣分,何必為了一點小事而吵吵鬧鬧?)
在暫時的集聚中,父母跟子女的關系非常特殊,這個若搞不好,還想度天下無邊的眾生,就根本別提了。試想,你對親生父母都是如此態度,那其他眾生跟你毫不相關,又怎麼把他們觀成母親?
所以,修菩提心的話,首先要念父母之恩,知道了他們的恩德,才清楚該怎樣對待眾生。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因此,大家一定要尊重父母,假如他們已不在了,就應該好好地忏悔:“父母啊,您還在世該多好啊!我一定重新做人,我給您磕三個頭……”